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107|回复: 40

[其他] 僧敲谁家门

[复制链接]

96

主题

501

回帖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7-2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欧德绪 于 2020-7-26 16:54 编辑

僧敲谁家门
——由“推敲”故事引出的话题
        “推敲”是流传日久的诗坛佳话。在“僧敲月下门”的诗句中,“敲”比“推”好,一直受到普遍的认同。
        然而,并非没有不同意见。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就对“推敲”故事提出过异议。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朱光潜的意见可概括为两层意思:一是“敲”不见得比“推”妙;二是到底用哪个字为妥,只有贾岛自己知道。
        朱光潜的第二层意思,明代王夫之早有过论说,其《姜斋诗话》云:“‘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他人之说梦,纵令形容酷似,何似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王夫之认为若只是凭空想象,则难以表达当事者内心的细微之处。虽然韩愈是在了解情况后,顺着贾岛的沉吟而思之,但王夫之的结论还是诗人自己“即景会心”必能选定最灵妙的用字,不用他人代劳——说白了就是,韩愈替贾岛选字是多此一举。朱光潜强调需要“推敲”的不是文字而是思想感情,贾岛的思想感情只有他自己知道,韩愈是帮不上忙的。这与王夫之所说大致相同。从来吟诗赋词都是诗人情动于中而发于外,这内心世界的事,他人确实代劳不得,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王夫之与朱光潜的质疑是言之成理的。
        但是朱光潜认为“敲”不见得比“推”好的分析,一反常说,自然难免也受质疑了。下面单举牵涉到李凝“幽居”的一例来说说。
        有杜宗汾先生在《古诗文赏读指要》(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中针对朱说,提出辩驳:“如果单就‘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而言,朱先生的分析可谓力排众议,别开生面。但如果把两句放到全诗中去读,并把全诗贯通起来读,他的解释恐怕是站不住脚的。”杜先生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未见过把寺庙称作幽居的,而诗题“题李凝幽居”也说明这是普通民居,所以诗中所敲之门是李凝的家门而非庙门;二是诗中之僧是贾岛自称,史书中记载贾岛屡试不举曾为僧。所以此诗是写贾岛访友不遇,未能敲开友人家门,而非朱先生所说孤僧步月归寺。
        杜宗汾的质疑有没有道理呢?既可说有,也可说没有。
        先说没有。因为是针对朱光潜的观点提出的质疑,所以,朱光潜对诗句是怎样理解的必须搞清楚。看得出来,朱光潜把“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读成诗人眼中所见之景的。贾岛在夜访友人不遇之时,看到有飞鸟夜宿池边之树,有孤僧敲响月下庙门。这僧,是夜归之僧,与曾为僧人的贾岛不是同一个人;这门是僧庙之门,与贾岛友人李凝的幽居之门不是同一扇门。也就是说,杜宗汾的质疑跟朱光潜的解读不是一回事,很有些无的放矢的遗憾。而且朱光潜的理解应该是通常的理解。推测起来,贾岛自己与韩愈应该也是这么想的。理由是,如果“僧”是贾岛自称,门是友人李凝家门,那么贾岛夜访友人还会去设想直接推门吗?除非是事先有约,并且友人已说好虚门静候。但此诗中的贾岛无疑是不速之客,而友人之门恐怕是非“敲”不可,更哪有“敲”过之门,写到诗中还要想去“推”呢?这是杜宗汾质疑落空之处。
       也许杜先生会进一步质疑,既然诗题是“题李凝幽居”,怎么会去写不相干的孤僧野寺呢?答曰:李凝家邻近野寺,不更显其幽么?再说开一点,李凝幽居是否真的邻近野寺也无关紧要,诗人笔下“有造境,有写境”,只要“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王国维《人间词话》语)即可。为写李凝居所之幽,想象其周围荒凉,唯有一孤庙野寺;再想象有孤僧步月夜归,格外显出诗人访友不遇之怅然——幽居中不见人,而野庙中还有僧人在。正因为是想象孤僧夜归,才会进一步想象其是“敲”门还是“推”门,而敲与推在这里是各有妙味的,于是就有了“推敲”的佳话。
        那么,杜宗汾的质疑还有合理性么?回答是肯定的。其质疑恰恰体现了诗歌是可以有多样性解读的。诗的语言不可能像散文那样写得明明白白——曾经做过和尚的我,月光之下敲了敲朋友李凝家的门;或者,忽然远远地我看见有一个和尚正走回寺庙,月光之下,看不真切,和尚是在敲门还是在推门。诗语的简练,为读者的想象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只要诗句串联起来合乎情理,不管是解作贾岛敲李凝家门,还是和尚敲庙门都是合理的。
        或许有人会问,贾岛此诗既有“推敲”的故事做背景,再解作“贾岛敲李凝家门”是否有曲解之嫌?答曰:“无妨。”且不管“推敲”故事是否确有其事,须知一部《本事诗》是被归入小说类的,把此类故事当作信史,难免会上当;就算“推敲”是真事,读者也尽管可以视而不见,就依据文本做出自己的解读,只要其解读不脱离文本所限制的范围,从情理上说得通,即便不符合作者其时其景其心理也是具有合理性的解读。“知人论世”是传统批评的信条,现代阐述学、接受美学已经完全颠覆了这一信条。作者其人其事与其生活的背景,对解读诗歌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其人其经验与其生活的环境。后人总是依据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在解前人之诗,努力把前人的诗解读成自己的一首诗。这是接受美学为我们揭示的一个事实,正如接受美学的发轫者姚斯所言:“我们决不可能像传统批评相信的那样去复述一首诗或‘接近’于它的本意,我们最多只能构成另一首诗,甚至这种系统的再阐述也总是一种对原诗的曲解。”(见姚斯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既然解诗总是“曲解”,那么这位僧不管敲了谁家门,也都错不了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32

回帖

2062

积分

超版

超版|诗词理论首席

积分
2062

敬业首席论坛顾问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7-26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

“推”与“敲”,细味之,自有微妙不一处。酌字不一,有时直接左右着语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具体的句境、篇境,乃至诗篇所反照的当下(生活中)情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01

回帖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7-26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园风 发表于 2020-7-26 16:01
“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

“推”与“敲”,细味之,自有微妙不一处。酌字不一,有时直接左右着语 ...

您说得对。王夫之、朱光潜所论也都是这个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7-26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岛诗此联好处,最在“鸟宿池边树”;推与敲,都不改变意境。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273

回帖

1375

积分

论坛顾问

诗词理论栏目嘉宾

积分
1375

优秀诗手论坛顾问

发表于 2020-7-26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敲字出,鸟突池边树才能落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主题

725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嘉宾

中国诗词论坛嘉宾

积分
16727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7-27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见,“敲”字有声音,于全诗清寂之中敲出一响,愈显清寂,与“鸟鸣山更幽”同意趣。“推”字则一味静默,节奏上没有对比没有起伏。

这是纯粹从美学层面上去考量,至于当时实际情况如何,已无法知道。

何况,写诗也不要求全然写实。推敲二字,逻辑上都没有什么问题。
真要胡说八道的话,如果用“推”字,因“幽居”四无人烟,夜未闭户,或者事先与友约好,友已派人开锁等候,都是常情。用“敲”字也一样能编得自圆其说。

在诗里面强求细节真实,就象看京剧较真楚霸王是走三步还是走五步,其所争执的点都是在于美学层面,而非真实层面。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7-27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哀粲 发表于 2020-7-27 11:32
个见,“敲”字有声音,于全诗清寂之中敲出一响,愈显清寂,与“鸟鸣山更幽”同意趣。“推”字则一味静默, ...

推,亦有声。无非一个“吱呀”,一个“笃笃”。
要相信贾岛的判断力。二字区别偌大,他不至于拿捏不定。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主题

725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嘉宾

中国诗词论坛嘉宾

积分
16727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7-2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7-27 11:40
推,亦有声。无非一个“吱呀”,一个“笃笃”。
要相信贾岛的判断力。二字区别偌大,他不至于拿捏不定。

那是门轴没上油吧。。。推可以有声,可以无声,敲字必然有声。

从音韵角度上讲,推字开口小,音柔绵,敲字开口大,音节响亮,读感亦有差别。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7-27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哀粲 发表于 2020-7-27 11:46
那是门轴没上油吧。。。推可以有声,可以无声,敲字必然有声。

从音韵角度上讲,推字开口小,音柔绵, ...

以“开口”大小、“响亮”与否计,“池”是不是要改“塘”更好些呢?
启发我了。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主题

725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嘉宾

中国诗词论坛嘉宾

积分
16727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7-27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7-27 11:52
以“开口”大小、“响亮”与否计,“池”是不是要改“塘”更好些呢?
启发我了。

关于音节响亮,古人诗论中亦有过讨论。大意是说,句句都响,便是不响。起伏轻重缓急节奏,这其中的拿捏,也是很微妙的。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7-27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哀粲 发表于 2020-7-27 11:57
关于音节响亮,古人诗论中亦有过讨论。大意是说,句句都响,便是不响。起伏轻重缓急节奏,这其中的拿捏, ...

敲响、下响,门也不算不响。字字响,响不响?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主题

725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嘉宾

中国诗词论坛嘉宾

积分
16727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7-27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7-27 12:02
敲响、下响,门也不算不响。字字响,响不响?

个见,僧敲(推)月下门,这句重点便在于动词,“下”字音节响亦不能喧宾夺主。古人作诗作词,习于吟哦,不大相同于如今我们习于阅读。

在动词为重点的情况下,读出来亦是着重于动词而不是“下”,音节到底怎样算字字响,怎样算句句响,要看整体,要句意,看感觉。

或者您对诗意的节奏理解与我有差别,读出来亦不同,无法清晰量化。但音节是需要考量的一个元素,这一点应无疑问。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7-27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哀粲 发表于 2020-7-27 12:10
个见,僧敲(推)月下门,这句重点便在于动词,“下”字音节响亦不能喧宾夺主。古人作诗作词,习于吟哦, ...

四字位的下,必须读不响,恐怕难。无论古人今人,都难。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7-27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7-27 12:14
四字位的下,必须读不响,恐怕难。无论古人今人,都难。

也许该说“不读响”。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7-27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要相信贾岛的判断力。推与敲,之所以反复吟哦拿捏不定,正说明推也合适敲也合适。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2-11 03:17 , Processed in 0.0632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