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缠绵往事 于 2025-1-3 21:44 编辑
痛苦的阅读
记得“新诗专栏”来过一个叫“沉烽”的诗友,他曾经问过我,读了他的作品有什么感受。 我的回答是:极其痛苦。
最近网购了一本诗刊,头条是某诗人的作品《鳗》。紧随其后的是该诗人写的一篇创作谈,接下来的是一篇评论该诗人作品的长文。颇有“隆重推出”的意思。
《鳗》是一组诗歌的总标题,组诗的第一首叫《四周记》,全文如下:
[四周记]
意识到被四周融化掉是一件快乐的事,是在 生病期间。如同灾祸临头后建立起某种特别 的信仰,不相信庙宇的功能,默祷的魔力,却相信 疾病的作用。一个不错的模型。你可以时不时 去病一次。在病床上,顺便考察一下你的孤独, 嘲笑它,或逗弄它。就像逗弄直立于路边的一条 眼镜王蛇。吊完一瓶水,接上另一瓶,想着跟谁 去谈谈厌倦(护士们太年轻,护工们又忙得 顾不上你)。打开窗户,视野开阔起来,这时 你才有了“四周”这个概念。阳光下的广玉兰树 和芭蕉树,夹竹桃树和柳树,还有一些草本植物及 其他阳光普照之物。你来到外面的回廊上,穿过 坐在那儿的病友们,在各种口音中辨别本地口音。 走近那个陌生的话痨小老乡,不搭话,只是听他。 你来到俯瞰医院的小山上,看见泉眼,看见流水 流动,继而看见它们朝山下乃至远方流去。这是 什么样的一种“四周”啊。它整个儿也在朝远方移动。
非常痛苦地把整首诗读完了,完全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
随后,我赶紧去读诗人写的创作谈,希望可以得到一点帮助。于是我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处于无言状态或言语状态的“百感交集”即是读者在文本接受时的审美快感,它是复杂的、纷乱的、难以用既有语言命名和表述出来的非知识性的一类人类感受。在上文接下来的阐述中,我给予了这种感受与古典美学观念不同的界定:
显而易见,我此处所言的“快感”是与传统美学的“审美感受”或“审美愉悦”有所不是词语间(句子间、句群间)的关系引起的读者非解读性的欢愉……
很想爆粗……实在是读不下去。
问自己:花两块多钱买了这么一本破诗刊——值不值啊?
2025.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