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回复: 0

[理论] 关于古代宽对法则“死对死”的补充说明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242

回帖

2862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2862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4-10-26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古代宽对法则“死对死”的补充说明
  孙则鸣
  
  按:本文已在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杂志2024年10月下里刊登。


  
  古代宽对法则只论“虚实死活”,只要满足“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即为合格偶句。又因活字和死字是虚字的亚类,宽对四大字类实际上只有“实字、活字和死字”,故宽对古法可简化为“实对实、活对活和死对死”。
  与现代语法学的词类相比较:实字≈名词,活字≈动态动词,死字≈通用词。——通用词指名词和动态动词之外的所有词类,包括“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此外,静态动词兼类动词和通用词,方位词兼类名词和通用词,故它们也属通用词。这十一类通用词中,除开一般不充当句子成分的叹词之外,其余十类都可相对。
  死字范畴极宽,如果所有通用词的确都可互对的话,宽对将变得十分简易。可是,很多朋友不相信所有通用词的确都可互对,从而不敢坚持采用宽对古法写作对联。  
  按照王力语法分析法,“谓语动词”仅可与“谓语形容词”以及介宾结构中的“介词”相对,前者如“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形容词“老”和动词“流”都是谓语〕,后者如“到此山来,莫放云去;/任从波撼,难将石磨。”〔“放云”为动宾结构,“将石”为介宾结构〕,除此之外是不允许与其它词类相对的。古法的静态动词属于死字,自然可以例外。
  我们不妨以动宾结构的静态动词“无”字为例,论证所有“通用词”均可相对的正确性,用以解除大家对于“死对死”宽对法则的顾忌。
*
  一、动宾结构的“无”与所有通用词相对的实例


  〔一〕动宾结构的“无”与介词相对的实例:
  《禅堂联》:无*法向人说;/将*心替汝安。〔“将”为介词。〕
  〔二〕动宾结构的“无”可与大量副词相对,实例如下:
  1、《阳明书院学文堂联》李彦章:文能换骨余无*法;/学到寻源自不*疑。〔“不”为否定副词。〕
  2、《泰伯墓联》秦鹤:勾吴分土惟三,端委垂型,梅里肇基名最*古;/迁史世家第一,云仍衍绪,华陂崇祀惠无*疆。〔“最”为程度副词。〕
  3、《黄粱梦亭联》: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凡”为表总括、概括的副词。〕
  4、《广东抚署厅事联》成格:花竹一庭,是亦*中人十家产;/轩窗四壁,可无*广厦万间心。〔“亦”为语气副词。〕
  5、《苏轼祠联》华瑞璜:泥上偶*然*留指爪;/故乡无*此*好湖山。〔“偶然”为副词,静态动词“无”和指示代词“此”都是死字,故可与同为死字的双音副词相对。〕
  6、《小仓山房题句》黄之纪:到*处*自开诗世界;/无*人*不拜老神仙。〔“到处”为副词。〕
  7、《讽某县令联》:彼哉彼哉,北方之学者,何足*算也;/戒之戒之,南人有言曰,其无*后乎。〔“足”为副词。〕
  8、《赠百龄联》蒋因培:天子知从无*事日;/郎君贵在未*生时。〔“未”为否定副词〕
  9、《招宝山亭联》:仙缘到此无*多路;/福地原来别*有天。〔“别”为副词。〕
  10、《无锡县署照壁联》:……,心斯无*怍;/……,法所必*严。〔“必”为副词。〕
  11、《水仓门联》孙春洲:事有备而无*患;/门虽设而常*关。〔“常”为副词。〕
  12、《康熙60万寿江南全省经棚》——皇极运而岁月日时无*易;/圣德大而禄位名寿并*隆。〔“并”为副词。〕
  13、《黄鹤楼联》萨迎阿: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俱”为副词。〕
  14、《贺王镇守使公子娶妇》吴俊:虎父无*犬子;螽斯先*桃夭。〔“先”为副词〕
  15、《挽吴柳堂》张之洞:歼良终*恸秦黄鸟;授命无*惭卫史鱼。〔“终”为副词。〕
  16、《挽陈岱云妻》曾国藩:割臂岂*初心,……;/归真无*片语,……。〔“岂”为副词。〕  
  17、《挽袁某》吴汝纶:我无*吏能,……;/君竟*客死,……。〔“竟”为副词。〕
  18、《挽钱友竹》姚洪淦:建专祠,立义庄,惟*孝子能生孝子;能文章,蓄道德,无*传人已是传人。〔“惟”为副词。〕
  19、《五十自寿又》吴步韩:后生转瞬即衰颓,而无*闻焉,安知后生之可畏;/翁子行年当富贵,倏又*过矣,况薄翁子而不为。〔“又”为副词。〕
  20、《俞楼》孟森:……,二百余年无*此盛;/……,两三间屋并*生春。〔“并”为副词。〕
  21、《挽顾某次妻》范当世:……且笃生瑜珥兴其家,灵无*憾矣;/……又还以旨甘养厥母,我故*称之。〔“故”为副词。〕  
  22、《挽袁爽卿》汤寿潜:孰谓中原无*人,……;庸知正命非*福,……。〔“非”为副词。〕
  〔三〕动宾结构的“无”与不作谓语的形容词相对
  1、《明远楼联》李渔:矩令霜严,看多士俯仰低回,群嚣尽*息;/襟期月朗,喜此邦江山人物,一览无*遗。〔形容词“尽”作状语〕
  2、《黄庭坚祠联》李彦章:直道莫能容,却听雨登楼,薄醉平生无*此快;/大名长不死,慕落星结屋,论诗异代久*相师。〔形容词“久”作状语。〕
  3、《流波华馆联》金兆燕:涧道余*寒历冰雪;/浪花无*际似潇湘。〔形容词“余”作定语。〕
  4、《挽陈嵩庆联》彭邦畴:撒手了无*难,夜宴方阑归碧落;/伤心将大*用,夕阳虽好近黄昏。〔形容词“大”作状语。〕
  5、《浙江学署门联》朱珪: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形容词“普”作状语。〕
  6、《逸老堂联》吴磐:山川无*恙……;/台阁重*新……。〔形容词“重”作状语。〕  
  7、《望湖楼联》:三十里湖镜峰屏,擪笛可无*人*坐月;/廿八字雨珠云墨,凭阑依*旧*水如天。〔双音形容词“依旧”作状语,与谓语“可无”相对;“依旧”和“可无”都是死字。〕
  8、《乾隆80万寿联》——八功八德无*量佛;/千春千秋大*椿年。〔形容词“大”作定语。〕
  〔四〕动宾结构的“无”与代词相对 
  1、《端木子祠联》:性道在文章,深造自*得;/廉平称治绩,遗爱无*穷。〔反身代词“自”作主语。〕
  2、《福州会馆元宵灯联》:玉京风月原无*价;/银阙楼台共此*春。〔代词“此”作定语。〕
  3、《大观楼联》孙髯翁:……喜茫茫空阔无*边……;/……叹滚滚英雄谁*在……。〔疑问代词“谁”作主语。〕
  4、《书室联》:学古之志未衰,每*日必拥书早起;/干世之心已绝,无*夕不饮酒高歌。〔代词“每”作定语。〕
  5、《集汉碑联》梁章钜:含和履仁,天与厥*福;/发号施宪,民说无*疆。〔代词“厥”作定语。〕
  6、《甘露寺正殿联》萨载:露降何*年,萝径石门开法界;/寺临无*地,海云江月拥祥轮。〔疑问代词“何”作定语。〕
  7、《自题官厅》曾国藩:无*日不以龚黄召杜相规,愿诸君力行古道;/斯*民正当水火刀兵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代词“斯”作定语。〕
  〔五〕动宾结构的“无”与连词相对  
  1、《宁寿宫灯联》彭元瑞:……诗诵寿万千无*量;/……礼成月三五而*盈。〔“而”为连词。〕
  2、《挽何玉田联》郑瑞麒:阅历名场,终竟才人无*福命;/消磨心力,只缘文债与*亲情。〔“与”为连词。〕
  3、《客座联》王耀辰:君子之*交淡如水;/大夫无*故不杀羊。〔“之”为连词。〕
   〔六〕动宾结构的“无”与数词相对
  1、《山东臬署联》:晏婴齐仁人,一*言而溥天下利;/孔子鲁司寇,无*讼当为百世师。〔数词“一”作定语。〕
  2、《挽翁文恭》孟森:脱权奸手,登仙佛场,嗟夫天下几*人念皇帝;/始名宰相,终隐君子,惜哉此生无*分见明公。〔数词“几”作定语。〕
  〔七〕动宾结构的“无”与助词相对
  1、《御赐陶安联》朱元璋: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第”为助词。〕
  2、《挽高啸桐》江峰青:宦海偶同舟,不闻消息此其*丧;/征车虚过阙,长逝魂魄恨无*穷。〔“其”为语气助词。〕
  〔八〕动宾结构的“无”与方位词相对
  1、《挽游兴诗联》林则徐:薇省早抽簪,忆卅年键户独居,清品咸推无*玷玉;/枌乡常设帐,怅五集编诗未就,萧辰忽折后*凋松。〔方位词“后”作状语。〕
  2、《书室联》万承纪:凡避嫌者内*不足;/有争气者无*与辨。〔方位词“内”作主语。〕
  〔九〕动宾结构的静态动词与量词相对
  量词大都与数词连用,一时找不到与谓语“无”相对的例子,但找到了一则与谓语静态动词“是”相对的实例:
  《汉口刘园浮碧亭联》徐焕斗:……即此点缀工夫,记得是*主人留月处;/……到这清凉境界,却好个*汉口夕阳时。〔量词“个”与静态动词“是”相对。〕
  上面我们仅以静态动词“无”字为例,就已经证明了“死对死”的普适性了,若大家愿意花费时间,进一步考察所有“通用词”相互配对的实例,将会进一步证明“死对死”宽对法则的合理性。望大家一起努力。


  二、关于“死对死”宽对法则的补充条款


  死字〔通用词〕范畴极宽,十种通用词均可相对的优势是使得宽对变得十分简易,但也有两个弊病:
  第一、若多个死字连用,有可能出现完全满足“死对死”却不是偶句的特例,例如“你我和他们,/从此各一方。”此例五个死字连用,并不违背“死对死”的法则,但显然不是合格偶句。因此,必须添加一个补充条款,以防止这种滥用现象。我们在《对联形式简易法则〔草案〕》的宽对法则后面增添了以下条款:“关于‘死对死’的补充条款:死字的范畴特别宽,‘死对死”法则的优势是可以使得宽对变得简易。但是,滥用多个死字相连的偶句有可能全盘失对,却不属违律;提倡‘工宽相结合’,仅仅允许一两个死对死的宽对夹杂其中,就可以避免‘死对死’的滥用了。” 〔按:死字中的数目字和颜色字有工对支撑,所以与其它死字互对的几率较小,而缺乏工对支撑的其它死字互对的几率大。〕
  第二、由于死字〔通用词〕所属词类类别繁多,会出现大量语法结构不同的偶句,极易出现个别字失对的现象,尤以静态动词组成的“动宾结构”与其它词类相对时,第二个字失对是常态。例如:
  1、文能换骨余无法;学到寻源自不疑。〔“无法”为动宾结构,“法”为名词实字;“不疑”为状中结构,“疑”为动词活字;“法”与“疑”失对〕
  2、事有备而无患;/门虽设而常关。〔与上例相类似,“患”与“关”失对。〕
  3、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与上例相类似,“私”与“照”失对。〕
  4、矩令霜严,看多士俯仰低回,群嚣尽息;/襟期月朗,喜此邦江山人物,一览无遗。〔与上例相类似,“息”与“遗”失对〕。余可类推。
  我们曾在《对联形式简易法则〔草案〕》的“词类一致与字类一致的超越”后面补充了如下条款:“对称与对称破缺的巧妙结合:工对为主的偶句中,允许个别字失对〔如李商隐的工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里,实字‘翼’与活字‘通’失对〕,不但不为失律,反而有‘对称与对称破缺巧妙结合’的美感,备受历代诗家追捧。”——显然,此条款同样也适应于“死对死”所造成的失对现象。


  结 语


  工对与宽对各有利弊。工对的优势是能产生精细的对称美感;缺陷是能成对的字数少,写作难度较大;宽对的优势是字数多,容易成对,减轻了写作难度;缺点是滥用“死对死”容易造成全盘失对,且部分合理宽对也容易造成个别字眼的失对。
  但是,二者矛盾并不大,采用“工宽相结合”的手法,既可发扬二者的优势,又可弥补双方的缺点。具体说:工对小类主要集中在实字中,虚字中只有“数目字”和“颜色字”才属工对,其余部分全属宽对;而实字与虚字相互配合是偶句中的常态;作者完全可以在虚字中放手运用宽对手法,用以减轻写作难度,而实字部分力求工对,便可消解滥用“死对死”以及容易失对的缺陷。工宽相结合,两全其美了!
  众所周知,现代“词性一致”宽对法则中,最大的障碍是烦琐复杂的词性分析。上世纪90年代后,中学实际上取消了汉语语法教学;除开中文系之外,大学均不教授汉语语法。可是,受“词性一致论”的影响,重新学习难于上青天的语法知识成了诗联作者的必修课;由于缺乏系统专业语法学习,词性辨析成了对偶写作的难中之难。而古典宽对法则根本无须繁琐的词性分析,仅凭词义就可轻松区分“虚实死活”:表事物名称者即为实字,实字之外全部是虚字;动态虚字即为活字,静态虚字全部是死字,可见宽对古法是何等地简易!
  大道至简。我们是放心大胆地采用无须词性辨析的对偶宽对古法?还是继续执守难于上青天的“词性一致论”?相信广大的诗联作者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此外,从本质上看,联律中的对偶和平仄声律都属于修辞范畴,而修辞仅管“好不好”,不管“对不对”;而“好不好”仅有程度之别,没有对错之分;因此,“不以辞害意”是修辞是基本原则。换言之,“表情达意”是运用修辞的终极裁决官,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任何修辞法则〔包括对联最基本的法则“字句对等”〕都不存在“不可违背”的禁忌。更具体一点说,自由是艺术之门,联律界总结的任何联律法则,都是初学者的“入门之阶”,一旦比较熟悉之后,就可以把所有的联律法则置之脑后,完全跟着自己的审美直觉走,率意为之,这样才能从诗联创作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4-10-27 14:21 , Processed in 0.0643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