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23|回复: 15

[七绝] 暮色及评论

[复制链接]

258

主题

1720

回帖

5480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5480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5-20 1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头不砸人网友佳作集》续篇之十五——说《暮色》

故人送罢落潮宽,日下女墙秋已残。
新别欲弹还旧曲,余光触手柱弦寒。

羊之羽评论:

  这首作品是十七首当中比较特殊的一首,特殊在末句。其余的十几首的末句独立性很强,且有远境,虽然行文当中不露痕迹,但末句总能够另辟别境,给人强烈的感受,作为读者来看,则是非有数番细心经营不能至,强调的是到了结末有“余音绕梁”的效果。而这首则更重于整体。
  在前面引用过一句:唐人诗不假雕琢,境自宏大。具体地说,应是盛唐的诗。这里的雕琢,可分两层来说,一是文字雕琢,一是间架雕琢。对于唐诗来说,文字不假雕琢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赘言,而在间架方面,唐人诗也多半不假雕琢,唐诗不刻意经营间架,举其一端,就如末句的安排,晚唐、宋诗以下,在这方面下的工夫就比唐诗来得厉害。当然,也并非是说雕琢间架就会降低作品的质量,实际上也并非如此。末句经营得好,能让读者数番回味犹觉意不穷。但话也说回来,过于强调便是刻意,时间一久,经营得多了,作品也多了,间架上的变化少了,力气渐渐都使在一处,作品也就单一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盛唐诗不刻意讲求间架雕琢,乃至能够“境自宏大”,则是来自于情感激荡之际,吐字发辞有若流泉,文势缘情而生,自有起伏,而无需着意经营于哪一处,其境界不在局部,而在整体的流畅当中。这也就是后人所谓的盛唐气象的一个主要部分。晚唐、宋以后诗越作越窄,固然与好字前人已快用光有关,但胸次不敌,着意于局部也有关系,这样笔致就日渐窄促,渐渐形成一种差不多可称之为“作诗笔墨趣味”的倾向。陶醉于经营之中,以此为趣味,笔致也就自然只能窄下去的。
  说了这些,再回到这首作品,应该可以看出,此作倾向于整体,末句要说有经营,那也只在一“寒”字,但末句兴象却也倚赖于前,几乎不能独立自主,另生别境。便是一个“寒”字衍出意境,其余味较之作者其他作品也是相对淡薄了些。但也恰恰好在这里,好在整首作品体现出来的意境浑然融入,无意于一层接一层地经营,无意于要在某处另出。这种融合于整体,贯穿而下,无意而为的作法,以为是值得提倡的。当然,也不是说这首作品真就达到了“不假雕饰,境自宏大”的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5

主题

8654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顾问

中国诗词论坛顾问

积分
20871

论坛顾问

发表于 2020-5-20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情与景交融,阅赏,问好。
自号卧山,别署知泥斋、履庐、山外楼看客、不远室主人。之社社人。诗词读者、作者、评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3493

回帖

8020

积分

核心管理员

论坛监察员|律绝特区执行首席

积分
8020

论坛管理员论坛督导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0-5-20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别欲弹还旧曲,余光触手柱弦寒。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720

回帖

5480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5480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5-20 2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珩舸 发表于 2020-5-20 17:11
情与景交融,阅赏,问好。

多谢宋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720

回帖

5480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5480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5-20 2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山 发表于 2020-5-20 20:28
新别欲弹还旧曲,余光触手柱弦寒。赏~

多谢半山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2995

回帖

7285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7285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5-21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尾句余味,但也可以将第五个字在探讨
德不孤,必有邻
崇仁重信,辩证和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720

回帖

5480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5480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08: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兰凯 发表于 2020-5-21 08:25
尾句余味,但也可以将第五个字在探讨

多谢纳兰兄指教。您是指“柱”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5

主题

8654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顾问

中国诗词论坛顾问

积分
20871

论坛顾问

发表于 2020-5-21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礼!
自号卧山,别署知泥斋、履庐、山外楼看客、不远室主人。之社社人。诗词读者、作者、评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2995

回帖

7285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7285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5-2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5-21 08:43
多谢纳兰兄指教。您是指“柱”字?

是的,虽然我晓得这样用的特点,但是觉得读起来缺乏一丝流畅。如此而矣,别无他意
德不孤,必有邻
崇仁重信,辩证和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720

回帖

5480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5480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5-21 2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兰凯 发表于 2020-5-21 09:24
是的,虽然我晓得这样用的特点,但是觉得读起来缺乏一丝流畅。如此而矣,别无他意

多谢纳兰兄指教,我也有此感觉。容我再想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2

主题

2995

回帖

7285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7285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5-2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5-21 21:49
多谢纳兰兄指教,我也有此感觉。容我再想想。

您客气,多交流:handshake
德不孤,必有邻
崇仁重信,辩证和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5-22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评,看好对有唐绝句的总体认识。细细品味,对提升境界来说是大有帮助的。
但对评说《暮色》诗用处不大。

诗是有线索的。从相送罢写起,地点从户外(潮)到还入户(女墙)、上堂入室(琴),并伴随时间推移。令人想起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不同的是王维那里,人虽还户,心思还在友人处,故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反照出己身此刻之落寞,营造他习惯的侘傺美学;《暮色》篇这里,是还归之后,睹物更思人也,由别后之寒,可反推相聚之欢,然前程如何,没有答案。
不看好的地方,是字词细节。
落潮,接以“宽”,不大好理解。关于“宽”:落潮则水窄,那,什么宽;二则此字必然也带心境,何以宽,似略有犯通篇心境。关于“落潮”:以我个人的生活经验,泊船、发船,似乎都在乘潮时,落潮是碍行船的。
日“下”女墙。这里“日”,当是太阳本身。如果是写日光,则是墙上日影下部先褪去,渐行渐“上”。有女墙的房子,正午日在中庭、天井,翻过女墙而不见时,时辰并不见晚,离日薄西山大有距离。要么是走得尚早,要么是“寒”字下得偏过,似乎总有所犯。

可能是仿古的原因所致。
求疵了。个人的理解,不一定对。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720

回帖

5480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5480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1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5-22 13:41
其评,看好对有唐绝句的总体认识。细细品味,对提升境界来说是大有帮助的。
但对评说《暮色》诗用处不大。 ...

多谢杨兄细致的指教,多谢。
关于“宽”与“落潮”。落潮与涨潮相比,诚如兄言,相对要窄。不过,从绝对数上看,给平常人的感觉依旧可以是宽。如果将落潮与窄联系起来,会不会反而给一个平常的送行人一种奇怪的感觉?
关于潮水与船只出港时间,此处并不有碍。此处不妨可以理解为,船开走了,送行人还在原地坐到潮水落下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720

回帖

5480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5480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5-22 17: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5-22 13:41
其评,看好对有唐绝句的总体认识。细细品味,对提升境界来说是大有帮助的。
但对评说《暮色》诗用处不大。 ...

关于女墙与日下时间之关系。
李渔《闲情偶寄》记载,“女墙”是用来防止户内妇人与外界接触的小墙,高不过肩。如果这样,日下女墙,已经很晚了。
女墙最平常的解释是城墙上的小墙,如果理解成这样,日下时间当还不晚。不过,也要看其所住与城墙远近,如果远,时间当晚。

我的答辩,尤其是宽字,确实有些牵强,但似乎也不是完全说不通。感谢杨兄这么细致地帮我推敲。从杨兄身上学到了许多。再次致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5-2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5-22 17:08
关于女墙与日下时间之关系。
李渔《闲情偶寄》记载,“女墙”是用来防止户内妇人与外界接触的小墙,高不 ...

我一孔之见。不怪就好。:handshake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2-15 18:14 , Processed in 0.0703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