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三
二、
【原文】
西崖先生云:“诗话作而诗亡。”余尝不解其说,后读《渔隐丛话》,而叹宋人之诗可存,宋人之话可废也。
皮光业诗云:“行人折柳和轻絮,飞燕含泥带落花。”诗佳矣。裴光约訾之曰:“柳当有絮,燕或无泥。”
唐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佳矣。欧公讥其夜半无钟声。
作诗话者,又历举其夜半之钟,以证实之。如此论诗,使人夭阏性灵,塞断机括;岂非“诗话作而诗亡”哉?或赞杜诗之妙。
一经生曰:“‘浊醪谁造汝?一醉散千愁。’酒是杜康所造;而杜甫不知;安得谓之诗人哉?”痴人说梦,势必至此。
【译文】
西崖先生说:要是有写评论诗的,诗就不存在了。我常常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后来读了《渔隐丛话》,而感叹宋人的诗文可以保存,而宋人的那些评论诗的话可以不要。
皮光业有诗说:【昙园补个:行人折柳和轻絮,飞燕含泥带落花。】行人折下柳枝和着轻轻飘浮的柳絮,飞着的燕子口中的泥还带着有落花。诗写的非常好。裴光约诋毁它说:柳当然有絮,而燕子怎会口中含泥呢?
唐人有诗:【昙园补个: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半夜里钟声传到客船里来。诗写的很好。欧阳修讥笑说:夜半哪里有钟声。作诗文评论的,又举了夜半的钟声,以考证这件事。
如此论诗,使人丧失了灵性,断了智慧。岂不是:有了诗话,诗就不存在了吗?
有人赞扬杜甫诗写的巧妙。一位经生说:【昙园补个:浊醪谁造汝?一醉散千愁。】这浊酒是谁造的?一醉让人散去千般忧愁。酒是杜康所造,而杜甫竟然不知道,怎么能称得上是诗人呢? 痴人说梦,势必会到这一地步。
昙园曰:《偈颂一百五十首》【宋 】释心月:“三月二十五,芳春余几许。一道平常心,颠言及倒语。谩道举手摘杨花,那知漫空飞柳絮。趁流光,猛提取。喫粥了也,洗钵盂去。” 柳有絮,予某,亦不过去年,陪着左使,杭州西湖闲逛之余,才有的心情,细细把玩一个。有游人说,这是杨花,杨花应该就是柳絮了。飘飘洒洒,随风而去,或到湖中,或绕桥上,或落人肩,或欲天外,煞是可人。
唐代杜甫的《燕子来舟中作》:“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燕子是候鸟,据说每年都要衔泥筑巢,许多人家的屋檐下,似乎是常见之景。
我应该见过,衔着稻草,暂歇在电线杆上的燕子,衔泥的燕子,我没特意去观察过,可那人家屋檐下的燕子巢,我相信,那是燕子们一手垒成的。燕子双双共衔泥,为的是营造自己的家园,要的是一处歇身之所。
自然界的物景,光怪陆离,千姿百态。记得若干年前,在红袖跟帖听雨轩主的一个互动主帖,我的一首诗联里,写及菊花,信手就来,颇是思捷,其中大致有菊瓣落地的描写。轩主很诚恳地对予我的诗句,作了委婉的指评,大意是:菊花凋零,与他花不一,菊瓣是不落地的。
虽然隔着网屏,我当时还是一副窘到了的模样,我没观察过菊花,我只是想当然地以为,花凋败罢,是要化成尘泥的。我接收了这个砖评,也意识到,没有生活的具体观察,没有切身融入自然界,哪怕一花一草,一石一瓦,容易子虚乌有,无中生景,纸上谈兵。诗句易流于空泛,甚至谬误。唯美,是可以摹拟的。生活,是需要阅历的。见识与观察,是诗篇的泉眼与活力。
后来读到一桩诗案,一宗关于菊花的诗案,说的是宋朝大学者苏东坡有一天去拜访王荆公时,偶然看到王的书案上有两句墨迹未干的咏菊花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盖“黄花”一词,古语多指菊花,如:“红叶黄花秋意晚”、“明日黄花蝶也愁”等等。)东坡就想了,那菊花本就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之物,哪里会有“吹落黄花满地金”的现象呢?乃提笔在诗句下批注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后来,王荆公看到批注后,遂贬苏轼至黄州。却说苏东坡到了黄州后,转瞬秋至,有一日百无聊赖地漫步江边,但见一阵西风飒飒吹过,堤岸上的黄菊扑簌簌随风飘落,忽然想起曾批注过的王荆公的诗句来,不觉一怔,遂悟到:“看来我真的是孤陋寡闻了,老相国把我贬到这黄州来,莫不是就是让我来看落菊的?”苏轼仰天长叹:“菊花误我!”
据说,这种菊花叫“落瓣菊”,只有黄州有,而且只有赤壁岩下第三道岩坎上的菊花才落瓣,是非常奇特的花种。不要说苏轼不知,即使当地人,见过这种菊花的也不多。
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应是常景,自然界物景繁杂,各处气候不一,“吹落黄花满地金”,想来也是特景之一。这一去一来的读解与反复,也让我有所顿悟:轻信,未及悬疑。尽信,莫若不信。眼见为实,眼见乃真,眼见未及,一叶,不都知秋。
还有个诗例,是关于杏花的。南方有桃花,身边都是,可见可触。写了桃花,我还习作过十来首的杏花,记得有一首。。。。(待补)
【未完,待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