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4|回复: 2

[理论探讨] 药名诗的创作与杂名诗的精髓

[复制链接]

385

主题

1783

帖子

5170

积分

超版

超版|西南诗词执行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5170

论坛顾问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9-13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21-9-13 09:32 编辑

       文人大量创作药名诗,始于南朝齐梁的诗人,那时大都是五言古诗。
       宋前的药名诗,最常用的是离合格。王得臣《麈史》卷2曰:“近见人亦为药名诗者,如‘诃子’、‘缩纱’等语,不惟直致,兼是假借,太不工耳。里人史思远善诗,用药名则析而用之,如《夜坐》句云:‘坐来夜半天河转,挑尽寒灯心自如。’此乃鲁望离合格也。”所谓“离合格”,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离合诗》,分离合格为四体多为离偏旁(如前举孔融诗即是),只第四种不离偏旁,“但以一物二字离于一句之首尾,而首尾相续为一物,如县名、药名离合是也。”但这种离合首尾的方法有着明显的不足:它“机关”太露,明眼人一见便知。宋人于是提出了一系列药名诗的新理论。主要有:
       第一,字则正用,意须假借(此也为一切嵌字诗词联的精髓)。上引《麈史》以药名“不惟直致,兼是假借”为“太不工”,那么若欲求“工”,自然以不“假借”为妙,于是有了“正用”的主张。《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27引《曼叟诗话》曰:尝见近世作药名诗或未工。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如“日仄柏阴斜”是也。若“侧身直上天门东”、“风月前湖夜”,“湖”、“东”二字,即非正用。孔毅父有诗云(按即上引“鄙性常山野”、“此地龙舒国”两首,略)。曼叟(此人姓名不详)的意思是说,像“前湖”、“天门东”的“湖”、“东”二字,不过是药名“前胡”、“天门冬”之“胡”、“冬”的谐音,这不是“正用”,只是“假借”。而在孔平仲的那两首诗中,甘草、卷柏、防风等,都是药名的本字,这叫“正用”,即不用谐音,方才算“工”。但若字、意皆“正用”,恐怕药名诗就很难作了,《曼叟诗话》于是又提出“字则正用,意须假借”的原则,像孔平仲的“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尤甘草舍”,嵌有药名甘草,但从字意讲,“甘”、“草舍”各自为词,已不再是药名了,这叫“意须假借”。孔平仲有一首药名诗,题目很长,其实是诗题兼小序,也表明了相同的主张,曰:《再作药名诗一首寄亶父,并用本字,更不假借。此诸名布在《本草》中,虽或隐晦,然以为不当,但取世俗之所知,亦君子之用心也。至于搜索牵合,亦可以发人意思,而消磨光景。请亶父同作》。他在另一首奉酬亶所寄《庐山高》药名诗的诗题中,同样有“兼用本字,更不假借”之语。可见“不用假借”即不用谐音法,是北宋后期药名诗人的共识,从而成为规范药名诗的一条重要原则。
       第二,药名为世俗所知。上引孔平仲的诗题,在提出“并用本字”的同时,还主张药名“但取世俗之所知”的原则。即虽然从专业的角度讲,凡《本草》所有的药名皆可入诗,但有的毕竟太冷僻了,一般人难以知晓,因此他以为“不当”,而应以“世俗”共知为好。只有 大 众耳熟能详,才会有最佳的传播效果。
       第三,造语稳贴,各使中理。在药名诗写作过程中,就算遵循了上述诸原则,未必就能产生好诗,故《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27引苕溪渔隐(即胡仔)语,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再提出了如下原则:禽言诗当如药名诗,用其名字隐入诗句中,造语稳贴,无异寻常诗,乃为造微入妙。如药名诗云:“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远志、甘遂,二药名也。这就是说,药名入诗一定要用“隐入”法,使之妥贴自然,天衣无缝,乍看起来与一般的诗没有区别,才算高手;相反,若成标签,一眼便见药名,必为劣笔。陈亚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也曾写道:“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他是说,无论什么药名,都可以入诗,只要能将药名隐藏于诗中(所谓“斡运曲折”),而且能够“中理”,即要合乎情理、事理,不露痕迹,那就需要人们的智慧和诗思了。所谓“中理”,其实就是要“造语稳贴,无异寻常诗”。只有在艺术上达到此种境界,才能“造微入妙”,创造出诗的意境。读陈亚的药名诗,初不似有药名在,待看出药名来,人们便不由得开怀大笑。这就是诗人的本领,也就是所谓“智思”。
       因此,药名诗包括其他嵌名诗(杂名诗)的创作方法,最好都是“字则正用”,不用谐音。当然,如果全首都用谐音,那就另当别论,因为那是另一种诗体----别字诗(谐音诗)。定好了用字原则,那么就是如何运用药名的“意须假借”了。一种方法是节奏法,把药名分开组词,使药名分在两个节奏中,产生别解作用,如“此地/龙舒国”。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双关,比如药名“红花”,在诗中直接当花用。第三是二者结合,如“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远志用双关,甘遂用节奏分隔。第四是把药名名词活用,达到“意须假借”的作用,比如把“骨补”(骨补丸)的“补”活用为动词。第五是利用药的别名,常常起生动有趣的效果。第六,不“意须假借”,即在诗中内外本色的药名尽量少用,但在写景叙事时,若用它能起烘托作用,还是可以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9

主题

716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奇诗怪词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93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9-13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7

主题

3049

帖子

8956

积分

超版

超版|奇诗怪词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8956

敬业首席优秀诗手超级版主

QQ
发表于 2021-9-13 1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5-4 04:10 , Processed in 0.0549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