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386|回复: 20

[其他] 论汉语诗歌的古典声律体系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1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1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1-5-27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5-27 06:12 编辑

  论汉语诗歌的古典声律体系
  
  现存的汉语诗歌古典声律体系主要有唐律、以王士祯为首的清律和以王力为首的现代律。

  咱们应以何为准?有道是,效法其上,得乎其中;效法其中,得乎其下;效法其下,就什么都不是了。

  如何判别上中下?创作实践是硬道理,哪一种格律体系能写出最好的作品就是上。众所周知,唐诗是汉语诗歌的顶峰,咱们不学顶峰学什么?

  具体一点说,唐律讲究艺术规律,崇尚正格,对所有变格都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诗人们完全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采用相应的格律。而清律苛细严酷,崇尚正格而排斥变格,第一次规定了许许多多的诗家大忌,把艺术规律变成了八股教条,现代律则把清八股教条推向了极致。

  唐律就好比是天足,清律好比缠足,而现代律不但缠足,还要缠到三寸以下。谁更美?还用说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32

回帖

2062

积分

超版

超版|诗词理论首席

积分
2062

敬业首席论坛顾问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1-5-27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存的汉语诗歌古典声律体系主要有唐律、以王士祯为首的清律和以王力为首的现代律。


“王力为首的现代律”,此一说法,兄或是首创也,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1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1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归纳的近体诗格律与唐律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他自创律式古风体一说,连唐诗三百首中的五七律中就有五分之一的作品都不是律诗了。这就是王力现代律的特色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6511

回帖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执行站长|《当代诗词》精选版执行首席

积分
16049

特别贡献论坛管理员执行站长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27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依先生之见,欲学“唐律”,参照哪本入门教材(格律方面)?
如果当时有权威格律本子存世,后世就没谁自作主张插嘴了。多馀不是?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1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1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5-27 10:55
依先生之见,欲学“唐律”,参照哪本入门教材(格律方面)?
如果当时有权威格律本子存世,后世就没谁自作 ...

艺术发展史从来都是先有创作,后有理论总结,而且理论总结不一定非得有不可的。正如我国在西方语法理论传来之前,从来没有语法体系,但不等于古汉语没有自身的语法规律。道理是一样的。
唐代是近体诗的顶峰,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只有零零散散的散论,后人写作近体诗主要依赖模仿唐代大家的作品。清代才开始对近体诗的法则进行系统总结,却受时代的局限〔主要是受清代八股学风的影响〕,所归纳的清律远离了唐律的本色,走向了诗八股的道路。


要想恢复唐律的本来面目,唯一的方法是对唐代近体诗的创作实践,结合历代零零散散的诗论,重新归纳总结。

个人的《诗词赋联形式通论》就是这种尝试的结果。这本书还不成熟,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6511

回帖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执行站长|《当代诗词》精选版执行首席

积分
16049

特别贡献论坛管理员执行站长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2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想恢复唐律的本来面目,唯一的方法是对唐代近体诗的创作实践,结合历代零零散散的诗论,重新归纳总结。

王力、启功做的就是基于唐代创作实践的归纳总结工作。
但按你主楼的体系归类,换个别的现代人做出来的成果,也都还是“现代律”不是?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1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1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近体诗之前的诗经体、楚辞体、五七言古体诗,哪一种是诗体是先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后有创作的?历代诗人不照写不误么?近体诗能例外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1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1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5-27 11:24
要想恢复唐律的本来面目,唯一的方法是对唐代近体诗的创作实践,结合历代零零散散的诗论,重新归纳总结。
...

实践是评价应用理论是否合理的试金石,这就要看谁的归纳总结更加接近唐代诗人的创作实践了。

点评

唐人都已作古,没有活过千儿八百岁的。即便有谁能发明更好的所谓“唐律”,也指导不了唐人实践了。想来是这样。  发表于 2021-5-27 11: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6511

回帖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执行站长|《当代诗词》精选版执行首席

积分
16049

特别贡献论坛管理员执行站长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2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1-5-27 11:26
唐代近体诗之前的诗经体、楚辞体、五七言古体诗,哪一种是诗体是先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后有创作的?历代诗人不 ...

知道了。总结为一句:唐本无律。

那么,主楼所谓“唐律”,何指?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1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1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妨参照现代语法体系的建立过程。
我国古汉语自身存在语法规律,清代以后大批学者在不断建立自己的语法体系。都各有特色,也各有不足。随着语法体系研究的深入,与古汉语自身语法规律越接近的体系会留存下去,距离越远的就会逐渐被淘汰。


咱们的诗律研究也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1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1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5-27 11:30
知道了。总结为一句:唐本无律。

那么,主楼所谓“唐律”,何指?

古汉语有自身的语法规律,只是当时缺乏总结而已。

同理,唐代近体诗当然也有自身的规律,只是古代缺乏系统的归纳总结而已。


咱们要作的是这种归纳总结的工作。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总会在大家的不断努力下,越来越接近唐诗的自身规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1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1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虽已作古,但古人的作品还在。这些作品就是研究唐律的依据。

正如古人虽已作古,但古人写的文章还在。这些文章就是咱们研究古代语法规律的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6511

回帖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执行站长|《当代诗词》精选版执行首席

积分
16049

特别贡献论坛管理员执行站长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2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1-5-27 11:36
古汉语有自身的语法规律,只是当时缺乏总结而已。

同理,唐代近体诗当然也有自身的规律,只是古代缺乏 ...

我不理解的地方,只有一点,前面楼层其实已经说过:

按你主楼的划分法,“咱们要作的这种归纳总结的工作”说到底还是“现代律”,不是唐律。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1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1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5-27 11:43
我不理解的地方,只有一点,前面楼层其实已经说过:

按你主楼的划分法,“咱们要作的这种归纳总结的工 ...

现代人归纳的唐律,自然是现代律。现代律肯定不止一种,王力的现代律与启功的现代律就有差异。我研究的现代律与二位大家的差异更大。今后也许还会有更多的现代律。哪一种现代律会被广大读者接受,需要时间的大浪淘沙。
个人认为,越接近唐代创作实践的学说会更有生命力。咱们还是听凭历史的裁判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1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1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的研究,唐末五代日本人来唐朝学习近体诗后写了一本《作文大体》。系统介绍唐代近体诗的格律。个人认为,唐代诗人应当有自己的唐律理论,也许是口口相传的,《作文大体》应当是最接近唐人口口相传的唐律吧?

我把我对《作文大体》的一篇评论发出来,供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2-5 23:00 , Processed in 0.14084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