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95|回复: 34

[其他] 关于律诗对仗的误区

[复制链接]

9

主题

51

帖子

206

积分

首席

海外行吟首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6

敬业首席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1-5-4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鹗飞 于 2021-5-4 06:15 编辑

关于律诗对仗的误区


这里说的律诗,指八句律诗,不包括排律,分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和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一二两句叫首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也叫次联),五六两句叫颈联(也称警联),最后两句叫尾联(也叫末联)。一首律诗,好比一个人的整体,从上到下,首,下巴,脖子,尾,必须是一个有机体,是完备的。


关于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对仗,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首联和尾联不必对仗。中间两联,即颔联两句和颈联两句要求对仗。并把此定为规矩。比如龚炳孙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及研究员)在文献1的序中这样说:“七言律诗由七言八句组成,中四句为骈偶句,必用对仗。而首尾四句则无须。”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中华书局,2014.3)一书中这样说:“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仗可以少于两联。这样,就只剩下一联对仗了。”实际上,五律和七律中,可以看到的诗例,有四联都不对仗的,有仅一联对仗的,有两联对仗的,有三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对仗的 (见文献(2)。


因此说律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是片面的。只不过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律诗比较常见而已,但不能当成唯一的规则。下面用一些诗例来说明。


四联皆不对仗


例1 四聯皆不對
夜泊牛渚懷古 唐 李白 五言律詩 见《精选五七言律耐吟集》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挂帆席,楓葉落紛紛。


例2 四联皆不对
舟中晚望 唐孟浩然 五言律詩 见《五七言今体诗钞》《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任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


例3 四联皆不对
洛中送奚三還揚州 唐•孟浩然 五言律詩见四庫全書 孟浩然集巻四五言律詩
水國無邊際,舟行共使風。
羨君從此去,朝夕見鄉中。
予亦離家久,南歸恨不同。
音書若有問,江上會相逢。


以上三首,八句四联皆不对,似已不容再辩。古人有专门的评论,摘引入下:《沧浪诗话》:“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轴轳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  


对于例2, 明 谢天瑞 诗法一书卷五 “律诗不对”一节,即引用此诗,用以说明八句皆不对仗。


《唐诗鉴赏辞典》有下述评论:“从声律角度看,此诗是五言律诗(平仄全合),然而通体散行,中两联不作骈偶。”


例4  四联皆不对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唐三体诗评》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出,归时每日斜。


明 谢天瑞 诗法卷八 律诗正体: “此诗八句,一意顺下,通不对。”
《升庵诗话》:五言律,八句不對,太白浩然集有之,乃是平仄穩貼古詩也。僧皎然有《訪陸鴻漸不 遇》一首云: …。 雖不及李白之雄麗,亦清致可喜。
中国诗学通论 范况: “此诗八句,一意顺下,通不对, 而音节是律。。”


例5 晚泊潯陽望廬山 唐•孟浩然 五言律詩 《唐三体诗评》, 《岘傭说诗》
挂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但聞鐘。


《唐三体诗评》:后半写“望”字,闲远空阔。
《岘傭说诗》:五律有清空一气,不可以炼句炼字求者,最为高格。如襄阳“挂席几千里”,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说诗晬语》:(五律)又有通体俱散者,李太白《夜泊牛渚》、孟浩然《晚泊浔阳》、释皎然《寻陆鸿渐》等章,兴到成诗,人力无与.


四联仅有一联对仗


例6 仅颈联(警联)对仗, 其余不对
宿法華寺 唐 崔國輔 五言律詩
松雨時復滴,寺門清且涼。
此心竟誰證,回憩支公牀。
壁畫感靈跡,龕經傳異香。
獨遊寄象外,忽忽歸南昌。


例7 仅颈联(警联)对仗, 其余不对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 唐 岑參 五言律詩
昨日山有信,祗今耕種時。
遙傳杜陵叟,怪我還山遲。
獨向潭上酌,無人林下棊。
東谿憶汝處,閑臥對鸕鷀。


《竹林答问》:为变律调而通体有对有不对者,如崔国辅“松雨时复滴”、岑参“昨日山有信”是也。虽古诗仍归律体。


例8 只颈联对仗:长安春日 唐•曹松 (见三体唐诗 卷五 五言律诗)
浩浩看花晨,六街扬远尘。
尘中一丈日,谁是晏眠人。
御柳垂着水,野莺啼破春。
徒云多失意,犹自惜离秦。


例9 首联对,颈联对,其余不对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见三体唐诗 卷五 五言律诗,《瀛奎律髓》)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瀛奎律髓》:三四不必偶,乃自是一体、盖亦古诗、律诗之间。全篇自然。
《瀛奎律髓汇评》:纪昀:通体谐律,何得云古诗、律诗之间?然前八句不对之律诗,皆谓之古诗矣。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自然”二字不足以尽之。
《唐诗广选》:胡元瑞曰:中二联,五言律之入禅者。
《唐诗摘钞》:全篇直叙。对一二,不对三四,名换柱对。
《唐诗鉴赏辞典》: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


例10 仅颈联(警联)对仗
下第 唐贾岛
下第惟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明 谢天瑞 诗法卷八五律平仄体: “此诗颔联亦无对偶,是十字叙一事,而意贯上二句。至颈联方对偶。”


例11 只颈联对仗:南游有感 唐•于武陵(见三体唐诗 卷六 五言律诗)
杜陵无厚业,不得驻车轮。
重到曾游处,多非旧主人。
东风千里树,西日一洲蘋。
又渡湘江去,湘江水复春。


例12 只颈联对仗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见《瀛奎律髓》)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瀛奎律髓》:老杜诗,自入蜀后又别,至夔州又别,后至湖南又别。此诗脱去体贴,于不甚对偶之中,寓无穷婉曲之意。惟陈后山得其法。


综上各例所示,律诗中必用对仗的说法是不对的,有的律诗八句都不对仗,有的律诗八句仅有一联对仗。因此说律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更是片面的。只不过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律诗比较常见而已,但不能当成唯一的规则。


参考文献:
1. 唐七律诗精评 孙琴安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
2. 中国诗学通论 范况 商务印书馆 1930年版
3 唐五律诗精评 孙琴安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1
4 诗法 明 谢天瑞编
5 瀛奎律髓  元方回编


附录 (来自笔者简說律诗的对仗一文)
下边是笔者收集到的律诗各种对仗的例子,关于诗的对仗的判定,我是(1)根据前人古书里判定的例子,(2)自己判定。我主要是依据我看到的唐人的诗论和自己的学习理解判定的。自己判定肯定有不妥的地方。另外,对仗的判定,有些很容易,有些却很模糊而各有各的看法。所以附录里的诗例,仅供参考而已。


1 四联皆不对


附1 四联皆不对
伤岘山云表观主 唐孟浩然
少小学书剑,秦吴多岁年。
归来一登眺,陵谷尚依然。
岂意餐霞客,忽随朝露先。
因之问闾里,把臂几人全。


附2 四联皆不对
赠高式颜 唐杜甫
昔别是何处,相逢皆老夫。
故人还寂寞,削迹共艰虞。
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
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


附3 四联皆不对
至德二载有悲往事 唐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骑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附4 四联皆不对
忆弟二首其一 唐杜甫
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
人稀书不到,兵在见何由。
忆昨狂催走,无时病去忧。
即今千种恨,惟共水东流。


附5 四联皆不对 废畦 唐杜甫
秋蔬拥霜露,岂敢惜凋残。
暮景数枝叶,天风吹汝寒。
绿沾泥滓尽,香与岁时阑。
生意春如昨,悲君白玉盘。


附6 四联皆不对 秋笛 唐杜甫
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
他日伤心极,征人白骨归。
相逢恐恨过,故作发声微。
不见秋云动,悲风稍稍飞。


附7 得舍弟消息 唐•杜甫
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
直为心厄苦,久念作汝亡。
汝书犹在壁,汝室已辞房。
旧犬知愁恨,垂头傍我床。


2. 四联仅有一联对仗


附8 仅颈联(警联)对仗
塞下曲六首 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祗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附9 仅颈联(警联)对仗
塞下曲六首 其四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雲。
漢皇按劒起,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一戰淨妖氛。


附10 仅颈联(警联)对仗
送贾阁老出汝州 唐杜甫
西掖梧桐树,空留一院阴。
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
宫殿青门隔,云山紫逻深。
人生五马贵,莫受二毛侵。


附11 仅颈联(警联)对仗
虫豸诗巴蛇三首其三 唐元稹
汉帝斩蛇剑,晋时烧上添。
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
白昼遮长道,青溪蒸毒烟。
战龙苍海外,平地血浮船


附12 仅颈联(警联)对仗
除夜 唐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附13 仅颈联(警联)对仗
寄胡灵之 唐元稹
早岁颠狂伴,城中共几年。
有时潜步出,连夜小亭眠。
月影侵床上,花丛在眼前。
今宵正风雨,空宅楚江边。


附14 仅颈联(警联)对仗
洞庭湖寄阎九 唐孟浩然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瀰江树没,合沓海湖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附15 仅颈联(警联)对仗
送胡象落第归王屋别业 唐岑参
看君尚少年,不第莫悽然。
可即疲献赋,山村归种田。
野花迎短褐,河柳拂长鞭。
置酒聊相送,青门一醉眠。


附16 仅首联对仗,其余不对。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野老就耕去,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附17 仅颈联(警联)对仗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附18 仅颈联(警联)对仗
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 唐李白
道隐不可见,灵书藏洞天。
吾师四万劫,历世遰相传。
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
离心无远近,长在玉京悬。


附19 只颔联对仗:
李监宅唐杜甫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附20 只颔联对仗:
房兵曹胡马诗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附21 只颔联对仗:
杜位宅守岁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附22 只颈联对仗:
官定后戏赠 唐杜甫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附23 只颈联对仗: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


附24 只颈联对仗:
送远 唐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附25 只颈联对仗: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附26 只颈联对仗
鸚鵡洲 唐 李白七律 见《瀛奎律髓》, 四庫全書御定全唐詩錄卷二十三 近體詩《唐七律选》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烟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中国诗学通论 范况: 以上七言,颔联不对,唯颈联对。


3. 两联对仗


附27 首联和颈联都用对仗,其余不对 (诗人玉屑 一书称此为偷春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附28 首联和颈联都用对仗,其余不对: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唐孟浩然
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
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既礼新松塔,还寻旧石筵。
平生竹如意,犹挂草堂前。


附29 首联和颈联都用对仗,其余不对:
溪行即事 唐灵一
近夜山更碧,入林溪转清。
不知伏牛事,潭洞何从横。
楚岸烟初合,平湖月未生。
孤舟屡失道,但听秋泉声。


附30 首联和颈联都用对仗,其余不对: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 唐岑参
西蜀方携手,南宫忆比肩。
平生犹不浅,羁旅转相怜。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秋来取一醉,须待月光眠。


附31 首联和颈联都用对仗,其余不对:
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唐岑参
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
求凤应不远,去马剩须鞭。
野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
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


附32 首联和颈联都用对仗,其余不对:
唐 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附33 首联和颈联都用对仗,其余不对
杜甫 《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附34 首联和颈联都用对仗,其余不对:
塞下曲六首其五  唐李白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直爲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後方高枕。


附35 首联和颔联对,颈联和尾联不对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唐杜甫  其二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附36 首联和颔联对,颈联和尾联不对:
送錢拾遺歸兼寄劉校書 唐•郎士元
墟落歲陰暮,桑榆煙景昏。
蟬聲靜空館,雨色隔秋原。
歸客不可望,悠然林外村。
終當報芸閣,攜手醉柴門。


附37 仅颔联和尾联对:
自洛之越 唐•孟浩然 五言律詩
皇皇三十載,書劒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酒,誰論世上名。


附38 第一句对第三句, 第二句对第四句:
吊僧 郑谷
几思闻静话,夜雨对禅床,
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
孤云终负约,薄宦转堪伤。
梦绕长松塔,遥焚一炷香。


4. 三联对仗


附39 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附40 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附41 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
对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附42 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附43 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 唐岑参
西蜀方携手,南宫忆比肩。
平生犹不浅,羁旅转相怜。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秋来取一醉,须待月光眠。


附44 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
送陕县王主簿赴襄阳成亲 唐岑参
六月襄山道,三星汉水边。
求凤应不远,去马剩须鞭。
野店愁中雨,江城梦里蝉。
襄阳多故事,为我访先贤。


附45 首联不对、颔联、颈联, 尾联都用对仗:
对雪 唐杜甫 五言律诗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
随风且开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附46 首联不对,颔联、颈联, 尾联都用对仗: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二首 其一 宋•蘇軾
誤入仙人碧玉壺,一歡那復問親疏。
杯盤狼藉吾何敢,車騎雍容子甚都。
此夜新聲聞北里,他年故事記南徐。
欲窮風月三千界,願化天人百億軀。


附47 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附48 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其一 唐杜甫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附49 首联、颔联、颈联都用对仗: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其二 唐杜甫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附50 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
江际 唐•郑谷
杳杳渔舟破暝烟,疏疏芦苇旧江天。
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
万顷白波迷宿鹭,一林黄叶送秋蝉。
兵车未息年华促,早晚闲吟向浐川。


5. 四联皆对仗:


附51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附52 四联皆对仗:
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附53 四联皆对仗: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附54 四联皆对仗
登兗州城樓 唐 杜甫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附55 四联皆对仗
忆弟二首 其二 唐 杜甫
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
百战今谁在,三年望汝归。
故园花自发,春日鸟还飞。
断绝人烟久,东西消息稀。


附56 四联皆对仗
登牛头山亭子 唐 杜甫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06

帖子

2437

积分

版主

新时代诗词百家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7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4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7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小学书剑,秦吴多岁年。
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绿沾泥滓尽,香与岁时阑。
汝书犹在壁,汝室已辞房。    几处似可作对仗看。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5-7 14:52
少小学书剑,秦吴多岁年。
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除“绿沾泥滓尽,香与岁时阑“一联“沾”和“与”活字对死字失对之外,余同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7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

少小学书剑,秦吴多岁年。

少小与秦吴、书剑与岁年自对;学对多,是活字对活字〔多是死字变活字。〕


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

自與空,死對死;失對知,活對活。文友對酒壚,雙實對雙實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至對應,今對有,死對死。胆对魂,实对实。残破双活,未招,上死下活,前一字失对;然残破和未招都是修饰语,宽对。



汝书犹在壁,汝室已辞房。
除第一字是同字对之外,其余均不失对。犹对已,死对死,在对辞,都作谓语,活对活;壁对房,实对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1-5-7 16:46
除“绿沾泥滓尽,香与岁时阑“一联“沾”和“与”活字对死字失对之外,余同议。

与世推移、与时俱进之“与”,动词,随,算活字吧。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5-7 17:54
与世推移、与时俱进之“与”,动词,算活字吧。

按照词性一致论。与世的与字是介词,按古法,与字是静态字,属于死字。所以无论是古法还是今法。此字均失对。

当然,对偶句是可以允许个别字失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5-7 17:54
与世推移、与时俱进之“与”,动词,随,算活字吧。

在“香与岁时阑”里,与字不是介词,而是连词〔“和”的意思〕,是典型的死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7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1-5-7 18:10
在“香与岁时阑”里,与字不是介词,而是连词〔“和”的意思〕,是典型的死字。

照汉典,解作“随”,作动词。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5-7 19:42 编辑
杨逍 发表于 2021-5-7 18:24
照汉典,解作“随”,作动词。

汉语缺乏形式标志。词性的判别词不离句,在这个具体句子里。与只能是连词、此外,即便把与字解作随,随是静态动词,也是死字而不是活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排除几个误判的例子。主贴的基本观点还是成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7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1-5-7 19:38
汉语缺乏形式标志。词性的判别词不离句,在这个具体句子里。与只能是连词、此外,即便把与字解作随,随是 ...

香、岁时,是完全不同属性的两类事物,此“与”怎么可能是连词?
不必多争。按汉典可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7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5-7 20:07 编辑
杨逍 发表于 2021-5-7 19:59
香、岁时,是完全不同属性的两类事物,此“与”怎么可能是连词?
不必多争。按汉典可也:

即便与是随着的意思,它也是静态动词,而静态动词是死字而不是活字。

点评

我已经说过,只有一字不对是允许的。虽然允许,与字失对还是客观存在的。  发表于 2021-5-7 20:11
然则属对也不必非的对、工对不可,还有宽对、字面对、半对不对…  发表于 2021-5-7 20: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5-7 20:08 编辑

如果执守王力的词性一致论,下联是失对的:

破胆,应招魂。

今是名词;有是动词。失对。残是动词,未是副词,失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1-5-7 20:07
如果执守王力的词性一致论,下联是失对的: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读王力,别看简省本,读《汉语诗律学》足本比较靠谱。

另外,至今、应有,是典型的流水对作法(兼互文)。诗对甚宽,不能跟楹联法则混作一谈。
再另外,我不是主张(西式)词性一致论的家伙,王力也似乎不是。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7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5-7 21:20 编辑
杨逍 发表于 2021-5-7 20:27
读王力,别看简省本,读《汉语诗律学》足本比较靠谱。

另外,至今、应有,是典型的流水对作法(兼互文 ...

近体诗的对偶词性一致和句型一致一直是王力的一贯主张。王力的每一本诗律著作都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7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5-7 21:24 编辑

下面这段文字是我一篇即将发表的论文当中的一个段落:






  王力“词性一致”之论,最早可以上溯到1946年的《汉语语法纲要》(此书1954年译成俄文)和1951年的《中国语法理论》〔详见《诗词赋联形式通论》的分析〕,而王力在1955年的《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一文中就对词性问题进行了反思:“我在‘对联文学’(对对子)上看词类的客观存在。我说对对子的时候,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其实是不对的。对对子实际是概念对概念,而不是同类的词性相对。概念和词性虽然是密切联系的,并不是同一的东西,我那样混为一谈,仍然是不对的。[1]之后,王力一直在“词性相对”与“概念相对”〔即词义相对〕之间摇摆不定。
  王力1958年的《汉语诗律学》又重申两个一致论:“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上文已经讲过了。此外还有三种特殊的对仗:第一是数目对……第二是颜色对……;第三是方位对……。”“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等。……凡同一小类相对,词性一致,句型又一致,叫做工对(就是对得工整)。”1962年的《诗词格律》里却把“词性相对”和“概念相对”相提并论,一方面认为“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紧接着又认为“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1979年的《诗词格律概要》;里再次把“词义相对”和“词性相对”并列,而1978年的《诗词格律十讲》却只提“句型一致”和“词性相对”,绝口不提“词义相对”或“概念相对”了。
  语法学家张志公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1962年〕“属对”章节里,援引《习对启蒙格式》对虚实死活的定义之后说:
……把分类和例字排列一下,大致如下:
1、实字:天,地,树,木,鸟,兽……
半实:文,威,气,力……
2、虚字(活):吹,腾,升,沉,奔,流……
3、虚字(死):高,长,清,新,坚,柔……
半虚:上,下,里,外,中,间……
4、助字:者,乎,然,则,乃,于……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所谓实字,都是名词,半实是抽象名词;虚字(活)是动词;虚字(死)是形容词;助字包括现在所说的连词、介词、助词等各类关联词和语功词。只有所谓“半虚”比较杂乱,除了上边列的那些方位词之外,还包括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形容词和时间词。半实,一般就并入实字用,半虚并入虚字用;所以实际上主要的分类是“实”“虚活”“虚死”“助”四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关联词和语助词。这显然是一个很简要的语法上的词类系统,同现代语法学的分类基本上吻合。
张志公仍然恪守王力先生的古代字类是语法词类系统的错误观点,对于虚死字的外延的概括是很不全面的,仅仅提到了形容词和方位词,且把本属于死字的“助字”另归一类,与实字、活字和死字相提并论,这是违背古代虚实死活的分类实际的。
  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所孙良民教授在《谈古代蒙学语法训练及其教材对类>》[2]一文指出:
根据其“习对发蒙格式”界说,“习对歌”以及所列字之实、虚、半实、半虚和死、活例,跟我们现在的词类划分相较,大致可以对照如下:
实字·死〔名词〕:天、风、兔、窗、巷
半实字·死〔抽象名词〕:威、情、文、意、理
虚字·活〔动词〕:来、吹、飞、洗、开
虚字·死〔形容词〕:高、大、细、厚、妙
虚字·死〔数词〕:一.三.九、千、万
虚字·死〔代词〕:我、汝、谁、何、奚
虚字·死〔助动词〕:宜、可、须、敢、肯
虚字·死〔副词〕:才、将、曾、既、弗
虚字·死〔介词〕:於、于、因、由
虚字·死〔连词〕:虽、矧、苟、况、但
虚字·死·助词:乎、也、哉、兮、邪
半虚字·死〔方位词〕:东、西、左、右、上
半虚字·死〔单位词〕:丈、颗、层、叠、缕
半虚字·死〔气候词〕:暖、寒、凉、冻、炎
这可以说是吴勉学《对类考注》中字〔词〕类划分的情况。其界限固然不是一清二楚,但是按其实、虚、半实、半虚和死·活标准,字〔词〕的类别大致划分出来。
孙教授对于死字外延的介绍比张志公更接近《对类》原貌了,可他的最终结论仍然摆脱不了王力的窠臼:“从以上几类例证可看出,属对确实是一种不讲语法理论而实际上是‘相当严密的语法训练’。通过属对练习,学生可以认识、分析词的类聚并掌握汉语的各种〔或者说全部〕句法结构。这样,属对这种方法也就可看作是分析汉语语词类聚与组合关系的一种方法。”
  2015年,香港大学张健教授在《对语生成》里多次明确指出字类的区分标准是语义学上的“语义相关性”。论述小门类时指出:“第三个层次是在门之内再按照语义的相关性及虚实死活性质划分为若干小类。”“前面十八门的划分依据是单字所指涉的事物,换句话说是语义学上的。”在引述《习对启蒙格式》虚实死活定义后评论道:“这大概是现在所知最早关于虚实字的明确定义。按照以上的说明,所谓虚实的划分依据是语义学上的,是就字义所指涉的对象而言,如果所指涉的对象是有形体之物,就是所谓实字;如果所指涉的对象没有形体,就是虚字。”《对语生成》还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死字的外延:“从列表中可以看出,《对类》中所谓虚死字,当然以表示性质、状态的形容词为代表,但是,同是也包括了数词、能愿动词以及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现代的所谓虚词。”
至此,古代字类属于语义学的分类,而不是语法学的分类;由此可以推论对偶是概念相对,而不是词性相对,古代优秀偶句作品根本不遵守两个一致,可以盖棺论定了。
  大道至简,以虚实死活为基础的属对古法远比两个一致论简易,且能忠实地吻合历代偶句创作的本来面目。当然,属对古法也存在某些不足,一是虚实死活的定义不完备,二是虚实死活的互变法则以及虚实死活的超越的论述完全阙如。这些不足,完全可以设法完善和弥补的,可参阅拙文《弘扬古法是完善对偶理论的必由之路——古今对偶法则的比较研究》[3]和拙作《诗词赋联形式通论》。
以上仅为一己之见,敬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1] 王力《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原载《北京大学学报》1955年第2期,又收入《龙虫并雕斋文集》第2册,后收入《文集》第16卷。

[2] 孙良民《谈古代蒙学语法训练及其教材<对类>》,原载《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02

[3] 孙则鸣《弘扬古法是完善对偶理论的必由之路——古今对偶法则的比较研究》,原载中国楹联学会会刊《对联文化》总第27期〔20162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7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1-5-7 21:20
下面这段文字是我一篇即将发表的论文当中的一个段落:

读者寻章摘句,因而误会王力的多了去了,你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我前面说,读足本。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7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1-5-7 21:20
下面这段文字是我一篇即将发表的论文当中的一个段落:

王力讲对仗,我印象中就有 代词对名词、数目对颜色 等等举证,按(西式)词性论,代词、名词,数量词、形容词(颜色)怎归同类?

不要摘某处某句,你要通读他对于对仗的全部论述;不然,“你以为的王力”恰恰就不是“王力”本人。读岔了。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7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1-5-7 21:16
近体诗的对偶词性一致和句型一致一直是王力的一贯主张。王力的每一本诗律著作都有、

以下仅仅截图自王力《汉语诗律学》一小节,你看看跟你所认为的是否一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8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5-8 06:47 编辑

先生是您自己没有读懂王力,可能您没有系统研究过《对类》。

王力的确对于词性一致有所放放宽,但与古代对类法的放宽相距十万八千里。
古代对类法里,名词和静态动词之外的任何词类都属于死字,它们可以无条件相对。王力的词性一致论放宽,就像是玩具水枪救火,屁用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8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更具体一点:

方位名词、静态动词、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都属于死字,它们都可以相对。王力的词性放宽,无异于九牛一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8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5-8 07:12 编辑

说粗一点,本来名词和动态动词之外的所有词类都可以互对,多简易。根本用不着分析什么词性。王力制定一套极端繁琐的放宽的词性一致论,岂不是拆烂夹衣捉虱子〔还跑掉了大部分虱子〕,自讨苦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8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1-5-8 06:45
先生是您自己没有读懂王力,可能您没有系统研究过《对类》。

王力的确对于词性一致有所放放宽,但与古代 ...

那你用这个方法检测一下主楼诗例,恐怕能看作对仗的诗联多了去了。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8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对于《对类》具体实例的研究,由于死字外延太宽,为了防止滥用“死对死",诗人们是采用工宽相结合的方式,就可以防止死对死的滥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8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5-8 09:25 编辑
杨逍 发表于 2021-5-8 07:28
那你用这个方法检测一下主楼诗例,恐怕能看作对仗的诗联多了去了。

  先生的疑问,牵涉到一个更重要的原则。对偶属于修辞学,而修辞学是一种模糊理论,所以许多修辞格不可能有绝对的标准,势必产生模棱两可的中间地带。

  正因为对偶属于模糊理论,所以古代的虚实死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两可现象。《对类》一书里,某些半虚字和半实字就时常两可。按照虚实死活写作的宽对,必定有一些半对半不对的作品出现。由于诗人的个人理解不同。这些半对半不对的作品,有人认为是失对,有人认为是宽对。这种分歧是很正常的。可以说谁都不算错。

  我们如何理解这种分歧?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古代模糊的虚实死活理论?

  楼主的文章就解决了这个矛盾。因为近体诗对于对仗句的要求是很灵活的,可以有多种分布方式;只要能够较好地传达诗意,无论哪一种分布方式都是合理的。这样一来,对于某些半对半不对的句子,宽对论和失对论都不算错。〔补充一句,工宽相结合,可以一定程度减轻两可现象。〕

  我们必须牢记,对偶属于修辞范畴,而修辞的目的是把话说得更好。而更好与较好以及好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分界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5-8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21-5-8 09:22
  先生的疑问,牵涉到一个更重要的原则。对偶属于修辞学,而修辞学是一种模糊理论,所以许多修辞格不可 ...

我只是看了 附1-附7 这一小片断中,可视作对仗而楼主认为不对仗的诗联实多,故而提出讨论。
其他引用诗例中有对仗而楼主没有判断出的,也多。不一一。

做学问,我只希望更严谨。可大胆假设,但求证必须小心再小心。
否则,自己若是堕入了误区,怎么可能引导别人出误区?对吧?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5-8 09:48
我只是看了 附1-附7 这一小片断中,可视作对仗而楼主认为不对仗的诗联实多,故而提出讨论。
其他引用诗 ...

附录的确还有两可的例子。把这些两可的例子删去,主贴的说服力就更强了。

试分析几例:

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
丧乱与饥寒自对,闻对傍,活对活。唯吾与济是死对实失对,吾弟对济州可视为宽对。〔楼主认为失对,可能这就是原因〕

艰难归故里,去住损春心。
艰难与去住自对,后三字未失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事与往来自对,代谢与古今,一来自对,二来都是宾语,可视为实字对。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
且与谁,死对死;食对看,活对活;双对异,死对死;鱼对味,实对实;美对重,死对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所向对真堪,双死对;空阔与死生,自对,且都是宾语,可视为实对实。无对托,都是谓语,活对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30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30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5-8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5-8 09:48
我只是看了 附1-附7 这一小片断中,可视作对仗而楼主认为不对仗的诗联实多,故而提出讨论。
其他引用诗 ...

  至于开头所引古人有评论的例子,也有两可的例子,虽然不多。这也说明了我在上面的论述:按照虚实死活写作的宽对,必定有一些半对半不对的作品出现。由于诗人的个人理解不同。这些半对半不对的作品,有人认为是失对,有人认为是宽对。这种分歧是很正常的。可以说谁都不算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7

主题

811

帖子

2517

积分

论坛嘉宾

两湖诗词栏目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517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1-7-28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寻陆鸿渐不遇
作者:皎然 (唐代)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26 10:54 , Processed in 0.0703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