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27|回复: 5

[其他] 恰当的诵读方式是诗歌格律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

[复制链接]

124

主题

323

帖子

2274

积分

版主

论坛顾问|诗词理论栏目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74

论坛顾问栏目嘉宾

发表于 2021-4-1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4-1 08:24 编辑

《恰当的诵读方式是诗歌格律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



  以探索和推广新诗格律为己任的《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的负责人晓曲站长和大刀李征版主都认为,诗歌诵读中的停顿,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不同的停顿方式,因此而反对按照诗歌格律的要求进行停顿,甚至认为用朗诵来寻求新诗的格律化节奏无异于缘木求鱼〔可参见附件〕。这种看法并非二位独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撰写本文,发表不同意见,以期引起大家的学术争鸣。
  格律体诗歌是文学艺术形式之一,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会根据本身的艺术特色作出相应的合理规定,这些合理规定是文学艺术形式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以歌唱音乐和绘画为例。
  不同的歌唱音乐都有自己独特的歌唱发声方式,违背了自己独特的歌唱发声方式,将会丧失该种歌唱音乐的鲜明特色,从而极大削弱了该种歌唱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例如,京剧就得按照京剧的发声方法和声韵规定去唱,而不能用普通唱歌的方法唱成“京歌”;西洋歌剧需要美声唱法,中国的信天游需要民族唱法,当代流行音乐需要通俗唱法。当然,某些人愿意唱“京歌”,某些人愿意用美声唱信天游……这是个人的自由,谁也没有权利反对;处理得好,也能形成另类的艺术效果。但是,作为以推广纯正的京剧艺术为己任的艺术家和爱好者,理所当然地要严格按照京剧的发声方法和声韵规定去唱,去推广,而不能唱成“京歌”,更不能否认京剧的发声方法和声韵规定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余可类推。
  绘画也是一样,油画、国画、木刻画、铜版版画,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技巧;这些独特的绘画工具和绘画技巧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格律体诗歌是一种追求听觉音乐美的艺术形式,而诗歌的听觉音乐美的展现和欣赏,是离不开各种恰当的诵读方式。离开了恰当的诵读方式,诗歌格律追求的听觉音乐美就不复存在。最典型的例子是韵式美,各种头韵、腹韵或尾韵,不可能只是用眼睛“看”,都必须“吟”或“读”出声来;离开了“吟”或“读”,何来韵式美之有?其它格律要素可类推。  
  诗歌吟读方式与自然语言的“说话”是有一定差别的,必定带有一定程度的艺术夸张,以此来彰显诗歌格律独有的“音乐美”。最典型的例子是古人读诗是“吟诗”,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新诗写罢自长吟”,“吟”是一种类似于“唱”的“吟唱式”吟读方式,这种“吟唱”是可以用乐谱记录的。例如王蒙在自己的自传里就用汉字式的乐谱记录了他的姨母“吟诗”的曲谱。
  不同民族的诗歌格律有不同的格律元素,某些格律要素在自然语言里的随意性较小,如押韵以及轻重律英俄诗里的节奏支点轻重音。轻重音的读法因人而异的程度是较低的;尽管如此,诵读轻重律诗歌时,对轻重音的处理也会与自然语言会有一定的差异;日常口语里某些人的轻重音的对比很可能比较模糊,而诵读轻重律诗歌时,为了彰显轻重律的节奏美,轻重音的对比需要比日常口语读更明显一些。
  法语音节诗的节奏支点是“顿挫”,而自然语言里的“顿挫”的随意性比较大,所以法国格律诗特别注重恰当的朗读方法。法国诗论家让.絮佩维尔在《法国诗学概论》里就把朗读提升到了很高的地位,特地写了一节“诗的朗诵与诗的朗诵艺术”,旗帜鲜明地指出:“现在的中学生甚至成年人,朗读或者背诵诗歌就象他们对待散文一样。很遗憾,这是一个大错误。因为,诗存在于一种限定的模式当中,它与形式自由的散文有着极大的差别。诗是遵守一定数目规则的音节,由固定的重音标明顿挫和结句并规定有严格的节奏〔除了倒移偶然中断之外〕,由使节奏灵活丰富的变化重音以及韵律的音响效果等因素构成。同样,在朗诵一首真正的诗时,有许多因素有待阐明,诗的朗诵不须任何学究式的矫揉造作,只须用一种朴实的方式——使诗保持歌与咒语的鲜明特色。”“诗歌的入门,首先就要学会仔细的朗诵诗。”
  让、絮佩维尔说得很清楚,诗的朗诵完全不同于散文,更不同于口语;而且特别强调一定要严格地按照音节诗格律严格规定进行“顿挫”,以体现以此而所造成的“严格的节奏美”,使得它们根本不同于口语而更类似于“歌”和“咒语”。例如,五四逗的九音诗诗,就非得在第五音节之后明显停顿一次,决不能随意在其它音节后面停顿,否则,怎么可能形成“五四逗”的节奏美?离开了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停顿规定,音节诗体的节奏美就不复存在,诗人辛辛苦苦遵循的诗歌格律就毫无意义,与自由诗有什么区别呢?
  音节诗对于顿挫的规定虽然带有一定的程式化强制性,但这种读法在能形成鲜明节奏的同时,仍然接近语言的自然停顿,不会丧失诗歌语言式的自然流畅,只会加强歌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正由于自然语言里的停顿有一定的灵活性,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严格按照诗歌格律朗读的,往往在朗读中按照自己对诗意的理解随意停顿。
  朱光潜在《诗论》“诗歌的歌颂问题”一节中就论述了这一现象:“诗的节奏是音乐的,也是语言的。”“古歌而今诵,歌重音乐的节奏而诵重语言的节奏。”“诵的难处和作诗的难处一样,一方面要保留音乐的形式化节奏,一方面又要顾到语言的节奏,这就是说。要在迁就规律之中流露活跃的生气。”……根据朱光潜个人留学西方特别是法国的所见印象而言,“西方人诵诗的方法也不一律。粗略地说,戏院偏重语言的节奏,诗人们自己大半偏重音乐的节奏。这两诵法有‘戏剧诵’〔dramtic recitation〕和‘歌唱诵’〔singsong recitation〕的称呼。有些诗人根本反对‘戏剧诵’,以为诗的音律功用在产生实际生活的联想,造成一种一尘不染的心境,使听者聚精会神地陶醉于诗的意象和音乐。语言的节奏太现实,易起实际生活的联想,使心神纷散。不过‘戏剧诵’也很流行,它的好处在于能表情。有些人设法兼收‘歌唱式’和‘戏剧式’,以调和两者的矛盾,……”〔按:我曾经把“歌唱诵”称之为“经院式读法”,把“戏剧诵”称之为“自由式读法”〕
  这两种诵法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严格按声律朗读的“歌唱诵”能展示格律诗歌追求的音乐美,是诗歌格律得以成立的必要前提;如果废除“歌唱诵”,诗歌格律也就形同虚设,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了。而“戏剧诵”便于表情,更容易贴近诗歌内在的情感波动,故也受到很多不重视外在音乐美的读者的青睐。
  由于审美倾向的不同,对于那些不在意外在听觉的诗歌节奏美而更倾向于内在诗意表达的读者来说,愿意采用“戏剧诵”当然无可厚非,这种人如果写诗,大都应当喜欢写自由诗,也适合写自由诗。
  至于刻意写作格律体诗歌的诗人来说,其目的应当是追求诗歌外在听觉的节奏美,对于他们来说,就理所应当应当采用“歌唱诵”;特别是以探索和推广新诗格律的研究者,就更应当旗帜鲜明地坚持并推广歌唱诵,还可以努力探索兼顾二者的更理想的诵读方式。如果一边写作并探索和推广新诗格律,一边又完全否定歌唱诵的合理性,岂不是与自己的诗学主张完全背道而驰了?既然自己根本不理睬不在乎诗歌有没有外在的听觉上的节奏美,追求的是所谓内在的节奏美,又何必辛辛苦苦考究什么音步音顿,何不干脆追随郭沫若的内在音乐美理论,去写自由诗岂不更好?
  由此可知,恰当的诵读方式是诗歌格律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
  一己之见,希望引起大家的争鸣。


  附录:
  大刀李征版主在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如何正确识别音顿体系和音步体系的节奏模式》一文后面的跟帖:  
  学习,以我理解:格律体新诗所研究的节奏,应该是诵读的节奏;而诵读与朗诵应该是有区别的,诵读是学堂孩子读书的节奏,大致相似有规律可循,而朗诵是一种艺术化表演,不同人可以根据他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的节奏,是富有个性的甚至是一种创造性的声音表达艺术,有时为了强调一个词的意义,朗诵者可以将这个词一字一顿地吐出,以至于三个字就能有三个意顿。所以用朗诵来寻求新诗的格律化节奏无异于缘木求鱼。

  晓曲站长的再跟帖:  
  李征老师关于朗诵节奏的理解正是我们长期普遍坚持的正确观点,朗诵节奏不是诗歌格律节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主题

509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版

超版|诗词理论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11329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1-4-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探索和推广新诗格律为己任的《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的负责人晓曲站长和大刀李征版主都认为,诗歌诵读中的停顿,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不同的停顿方式,因此而反对按照诗歌格律的要求进行停顿,甚至认为用朗诵来寻求新诗的格律化节奏无异于缘木求鱼〔可参见附件〕。
--
读到这个“中国格律体新诗”字眼,颇是新奇,百度了一下,果然有此网站,成立时间:2015年11月,不短时日了,亦新诗(现代诗)领域一桩好诗事。随手搜索了下,读到一首新作品与评析:


在当金山口
作者: 苏拉木塔格 2021年03月31日10:16 浏览:1116

▼〓█

已经很西了,在当金山口
我看到流水向东
而岩羊和豹子
依旧踩踏着向西的梯子

天空洁净
高拔的山体,白云送上哈达
黄色和紫色的小花
在这里,在人迹罕至的当金山口
悄然开放

盘山而上的公路
车像一块缓缓移动的岩石

没有鹰,鹰藏匿于山崖
没有神,神存在于我们广袤的内心

点评

初读这首诗,并不见繁复的修饰,而这恰恰是诗的力道所在,它向我们呈示了好诗的一种类型:于简洁中见力量。作者应是诗歌写作的老手,其言说冷静、简练、胸有成竹,懂得该剔除什么,同时强调什么。首句“已经很西了,在当金山口”指明地理坐标,次句“我看到流水向东”指明“我”的坐标;两个坐标的交叉点,又确定了诗的坐标:这是一首风景诗,风景中内蕴着人对世界的体认,因此,我将全诗的坐标概括为“天——地——人”。

这个“天——地——人”的世界是动静结合的。动的是流水向东,白云送上哈达,是小花悄然开放,最有意思的是“车像一块缓缓移动的岩石”,说车行缓慢,是因为作者采用了一个远距离的观看视角;足够的远,才能降低速度感,让快速前行的车变成慢镜头,宛如缓缓移动的岩石,从而在整体上减缓了诗歌的速度,于慢中一点一点地揉出力量。因为有了这份慢,诗中运动着的一切,流水、白云、动植物,都生出了一种静的品质。诗至此处,一直隐匿着的静终于浮出水面,它令我惊觉:世间万物都在动(易/变)之中,相对的静其实更难,而作者已经把难得的相对的静赋予了这首诗。最后一段,静外现于景物、落实于内心:“没有鹰,鹰藏匿于山崖”——看似空白的部分其实并不空无;“没有神,神存在于我们广袤的内心”——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其实充满了坚实的意义。

*特邀点评:杨碧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主题

509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版

超版|诗词理论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11329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1-4-1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跑题了,回头细读孙兄主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主题

509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版

超版|诗词理论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11329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1-4-1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看法并非二位独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撰写本文,发表不同意见,以期引起大家的学术争鸣。
  

格律体诗歌是文学艺术形式之一,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会根据本身的艺术特色作出相应的合理规定,这些合理规定是文学艺术形式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格律体诗歌是一种追求听觉音乐美的艺术形式,而诗歌的听觉音乐美的展现和欣赏,是离不开各种恰当的诵读方式。离开了恰当的诵读方式,诗歌格律追求的听觉音乐美就不复存在。

诗歌吟读方式与自然语言的“说话”是有一定差别的,必定带有一定程度的艺术夸张,以此来彰显诗歌格律独有的“音乐美”。



——嗯,各抒己见,异议中见探索与钻研。帖子是好帖,观点可以争鸣,先亮了。异议不急,不少可议处,来日方长呢,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9

主题

5090

帖子

1万

积分

超版

超版|诗词理论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11329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1-4-1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体诗”诵读方式,应是以“吟诵”为主,与今天的“朗诵”,有明显不一。“吟诵”与"古体诗”的关系,一如“朗诵”与“新体诗”(新体诗,亦即我们平时提及的“新诗”“现代诗”“当代诗”“自由诗”)。

1、“新体诗”适于“吟诵”吗?或者,反过来,“吟诵”适于“新体诗”吗?这是一个小疑问。


2、假设,“新体诗”可以进入“吟诵”模式。“新体诗”的“吟诵”与“新体诗”的“朗诵”有何质的区别,如何区别,如何普及给新诗写手群?


3、“新体诗”可以惟以“朗诵”发声么?“新体诗”惟“朗诵”,作别于“古体诗”以“吟诵”,从文字形式到诵读方式,不作交叉,只作割离与对比,可以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323

帖子

2274

积分

版主

论坛顾问|诗词理论栏目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74

论坛顾问栏目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1-4-2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赞同声律美是听觉美,而听觉美离不开吟咏或朗诵,咱们的基本观点就达成一致了。至于新诗的声韵美,究竟是采用朗诵还是吟咏,是悉听尊便的,可以百家争鸣,让听众能够接受就行。个见,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5-9 03:32 , Processed in 0.41593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