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欧德绪

[其他] 僧敲谁家门

[复制链接]

262

主题

725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嘉宾

中国诗词论坛嘉宾

积分
16727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7-27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7-27 12:14
四字位的下,必须读不响,恐怕难。无论古人今人,都难。

古人吟哦,平声字拖长,去声字不拖长,在句中“敲”为重点且拖长的情况下,“下”字不读响是正常的。或者说,没有“敲”字响,为次响。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7-27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哀粲 发表于 2020-7-27 12:30
古人吟哦,平声字拖长,去声字不拖长,在句中“敲”为重点且拖长的情况下,“下”字不读响是正常的。或者 ...

如果是212,第四字弱化,我信;221,第四字这个本就响亮的“下”(姑且引用诗兄8#“开口大”),必须不读响,Errr,我也只说“难”而已,硬做可能也是做得到的,比如强行注明麌韻,hu3。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主题

725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嘉宾

中国诗词论坛嘉宾

积分
16727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7-27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7-27 12:51
如果是212,第四字弱化,我信;221,第四字这个本就响亮的“下”(姑且引用诗兄8#“开口大”),必须不读 ...

这一句的吟哦节奏,偶数平声字拖长,平声韵脚拖长,第四字并不会顿一拍。
音调亦有高低。当然调之高低是自己去控制,可以前二字哆哆,后三字索拉索,前低后高,来表达自己对情绪起伏的理解。
相对的,亦可以前二字索索,后三字哆来哆,强调前二字,弱化后三字。

也就是说,下字响不响,不是难不难的问题。按照常规的吟哦法,它就是没有敲字响,除非把声调重点放在后三字上面,那么句意也会发生改变,强调的是月下,而不是推或敲。

如果说既然声调可以控制,那么句句响就不存在了,反正可以降低音调嘛。那我只能说,看感觉了,读感怎样,拗不拗口,情绪顺不顺,一读便知。
诗词之所以有平仄,有韵部,这都是“音”,音的作用是无法忽视的。

另外,贾岛本人有没有把这个字音节的考量看得很重,我不知道,也揣测不出。我只是根据个人的理解,认为敲字读感好,仅此而已。

多谢交流。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7-27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哀粲 发表于 2020-7-27 13:34
这一句的吟哦节奏,偶数平声字拖长,平声韵脚拖长,第四字并不会顿一拍。
音调亦有高低。当然调之高低是 ...

转换太多概念了。

长与响,两回事。平、上偏长,去、入短促。这是长短。但沈约讲“前有浮声,后有切响”,显然并不主张长即是响。

音调高低其实也不关乎响哑。高音尖细,低音雄浑,都可以响。徐小凤,响不响?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主题

725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嘉宾

中国诗词论坛嘉宾

积分
16727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7-27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哀粲 于 2020-7-27 14:15 编辑
杨湜 发表于 2020-7-27 13:54
转换太多概念了。

长与响,两回事。平、上偏长,去、入短促。这是长短。但沈约讲“前有浮声,后有切响 ...

在不考虑长短高低的情况下,开口音响,去声响。

但我前面所说古人诗论中“句句都响便是不响”这个问题,显然不单纯指这种“响”,诗有平仄要求,按平仄来作诗便不可能“句句响”,平仄格律本身就是音调。

所谓的句句响,是综合音节、重点,一种综合出来的“响”感。这其中就包含“强调”,“重音”,音节拖长和声调拉高,都有“强调”之意,便会增强“响”感。

还拿“僧敲月下门”这句来说,第二字本就拖长,按句意来看,这个字也是强调重点,那么“敲”字开口音,这个音节就会更响。“下”无法与之抗衡。“推”字的响感就要弱一些。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7-27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湜 于 2020-7-27 14:36 编辑
哀粲 发表于 2020-7-27 14:12
在不考虑长短高低的情况下,开口音响,去声响。

但我前面所说古人诗论中“句句都响便是不响”这个问题 ...

敲字响,否定不了第四字下也响。

是强响、次强响这种响响搭配好,如 敲+下?
还是弱拍+切响这种搭配好,如 推+下?

这是可以讨论的问题。
既然句句响反而不响能够成立,基本上拍拍响反而不响也错不到哪里去。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主题

725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嘉宾

中国诗词论坛嘉宾

积分
16727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7-27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7-27 14:35
敲字响,否定不了第四字下也响。

是强响、次强响这种响响搭配好,如 敲+下?

求同存异。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9

回帖

328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28
发表于 2020-7-28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题是《题李凝幽居》,并不是寺庙。朱光潜先生在此有些孟浪了。至于王夫之,前人讥他好为“反说”,不足为凭。敲字自然是更为恰当些,韩愈不可能不知道朱王的那些弯弯扭扭的。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52

回帖

234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栏目嘉宾

积分
234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7-2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人论世”是传统批评的信条,现代阐述学、接受美学已经完全颠覆了这一信条。作者其人其事与其生活的背景,对解读诗歌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其人其经验与其生活的环境。后人总是依据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在解前人之诗,努力把前人的诗解读成自己的一首诗——论述精彩!

点评

先生过奖。谢谢。  发表于 2020-7-29 21: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52

回帖

234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栏目嘉宾

积分
234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7-28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此文,颇多启发。古人说,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钱钟书引瓦勒利语:“诗中章句并无正解真旨。作者本人亦无权定夺......吾诗中之意,惟人所寓。吾所寓意,只为我设,他人异解,并行不悖。”
    接受美学,拆散结构主义等都是当今西方显学。钻故纸堆的我们,似乎也得睁眼看看外部世界。谢谢先生开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01

回帖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7-26 17:18
岛诗此联好处,最在“鸟宿池边树”;推与敲,都不改变意境。

谢谢赐评。您的看法也是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01

回帖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依旧 发表于 2020-7-26 17:55
有敲字出,鸟突池边树才能落实、

谢谢赐评。“敲”字确实有此呼应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01

回帖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哀粲 发表于 2020-7-27 11:32
个见,“敲”字有声音,于全诗清寂之中敲出一响,愈显清寂,与“鸟鸣山更幽”同意趣。“推”字则一味静默, ...

您说的很在理。谢谢光临赐评。问好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58

回帖

3067

积分

超版

超版|八闽诗社轮值首席

积分
3067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0-7-29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德绪 发表于 2020-7-29 21:22
谢谢赐评。您的看法也是一说。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01

回帖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位的争辨读来很受益。确实如常管所言,不妨各抒己见、各持己见。问好二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2-6 00:05 , Processed in 0.0621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