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嬴无忌

[其他] 中国诗歌简史

[复制链接]

78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29286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2-12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佳作。

点评

是不是“佳作”,还需时间检验,但起码我用心了。  发表于 2024-12-13 13: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26

回帖

15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5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隐居不仕的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五柳先生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他崇尚老庄的自然美学观,首次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五柳先生的作品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我们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古典五言诗歌在他的手中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做为中国第一位开创出崭新境界的田园诗人,五柳先生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杂诗》等名篇。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作品辞章绚丽、形象鲜明、意境优美,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恬静的韵味。谢灵运的诗歌虽然没了玄言诗的晦涩,但在模山范水之余仍忘不了拖上一条玄言的小尾巴。《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登池上楼》、《入彭蠡湖口》为其写得比较好的作品。另外,谢灵运的姑婆谢道韫也是一位才思敏捷的著名女诗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26

回帖

15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5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非常注重诗歌的词藻,其情调委婉悱恻,浮艳绮靡,从而导致诗风日下。与之相反的是,这时期民间一大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四百八十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的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的数量虽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难以企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古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29286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2-1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笔深邃,史记新解。学习。

点评

谢谢超版暖贴,祝冬安!  发表于 2024-12-14 10: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26

回帖

15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5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人是鲍照。刘宋鲍参军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拟行路难》十八首是其杰出的代表作,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而其少部分作品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鲍照的诗歌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26

回帖

15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5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之所以能上承秦汉、下开唐宋,成为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有它的特殊原因。魏晋以前,儒学一统天下,因而发端于儒家哲学的“言志”成了诗歌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东汉的《毛诗序》的主要精神,一为“志”,二是“情”,它把过去对立的“情”与“志”关系统一了起来,这虽然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应该明白,它所说的“志”还是封建伦理纲常,它所提倡的“情”、“志”结合的目的也在于更好地“教化”,可以“成孝敬,原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使得中国上千年的封建文艺始终不曾出现反理性的倾向;同时也严重地抑制了艺术表现中情感的自然流露。”独尊儒术,确实极大地抑制了社会的思想自由,也从根本上削弱了人的个体意识和创造精神。这导致了魏晋时文人士大夫的极度不满,对儒学的信仰出现了严重危机,许多人纷纷宣称“越名教而任自然”,并因此而选择标榜“自然”和“无为而治”的老庄哲学,一时间名士清谈,玄学流行,蔚然成风。而迅猛发展的佛教与老庄哲学有相通之处,它终于依傍玄学,由哲学而艺术。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29286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2-14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精湛,慢慢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26

回帖

15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5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其实在两汉之际便已经传入中国,但当时我国的诗歌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平,强大的排他性,让有着极其顽强生命力的佛教一直都无能为力。然而,魏晋南北朝这个极为动荡不安的时代使士族阶层中本来存在的无常感和虚幻感日益自觉,生活在悲苦无助中的百姓更是必须要找到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于是佛教得到了空前迅猛的发展,而在诗歌领域无穷奥秘的佛学和莫测高深的玄学于是也开始逐渐合流。
    东晋支遁精通老庄之说,佛学造诣也很深,他不仅是玄学与佛学合流趋势中的关键人物,而且是佛教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诗人,他融玄佛哲理于山水之中,“把佛理引入文学,用文学形式来表现,他有开创之功”。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26

回帖

15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5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5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的般若空观和禅宗禅理不仅在意境、思想上极大地充实了中国诗歌的内蕴,而且在形式上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三国时期魏人李登虽然编辑出了《声类》韵书,但却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没有分立韵部。佛教中的“声明论”,即语言学中的音韵学和训诂学,传入我国后,导致了汉语音韵学的兴起,南齐永明时期的沈约等人据此首创“四声八病”说,并著有《四声谱》。从此注意音调和谐的“永明体”开始逐渐形成,而这种新诗体便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
    但把声律理论运用于诗歌创作当中,并成为永明诗人代表的却是谢朓。玄言诗的影响,至谢朓消除殆尽,他的作品以山水诗闻名,风格清俊率直、流丽自然、音韵圆美、情景交融,《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便是此类作品中的代表作。谢朓不仅开了一代诗风,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之后的唐代诗人。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29286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2-15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治学严谨,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26

回帖

15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5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晋文学以玄言诗和拟乐府为主,南北朝时玄言诗为山水诗所代,拟乐府为文人新乐府所代,对人生歌功颂德的赞美转变为对山水形色与世俗生活的追求,以致“力渐柔而采渐缛”的文学也渐入性情声色,终于在齐梁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宫体诗。
    宫体诗自梁武帝萧衍及吴均、何逊、刘孝绰已开其端,而倡导者则是梁简文帝萧纲,徐摛、徐陵父子与庾肩吾、庾信父子是其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风气所至,陈后主与江总亦多有此类创作。宫体诗体裁有乐府诗与徒诗两种,乐府诗有拟南朝乐府、自制新题及汉魏旧曲;徒诗则为如《拟古》诗、咏美人诗及咏歌舞之诗。徐陵奉旨编成的《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26

回帖

15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5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内容上,宫体诗以咏物、游宴、登临、艳情等题材为主。其中咏物、游宴、登临这些题材内容,往往流于琐屑,且作家常是以娱乐的心态从事创作,因而从中看不到有意义的社会生活与对人生的积极追求,甚至看不到诗人的个性;在艳情题材中,他们对女性的描写,往往着眼于妇女的容貌、体态、服饰等,也即在他们的笔下,女性不是作为爱情的对象,而是作为赏玩的对象,因而这一部分作品格调不高,甚而卑靡、秽荡。
    从风格上看,宫体诗以秾丽为特色,但由于作品中缺乏充实的内容与有生气的情感,这就使秾丽的风格由于先天的贫血而显得浮艳、卑弱。
    尽管宫体诗有以上的缺陷,但其在艺术上也还是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它巩固了永明体以来在格律、声韵上的成绩并有所发展,五言诗的创作开始由长篇走向短制,诗中的对偶、平仄与定型的律诗已相去不远,七言诗的写作更为普遍;其次,它在描写上的细腻精巧为后代诗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总之,不论正面,还是反面,宫体诗对中国诗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26

回帖

15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5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近古时期的诗歌   
    近古时期一般指隋唐以来至宋元明清各代,这是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不仅近体诗成为诗歌主流,词也发展成为能与诗并驾齐驱的独立文学体裁。此后,由于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突进,古典诗歌一蹶不振。

1、隋朝诗歌
    隋朝是秦之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两者在诗歌方面也十分相似,它们虽然在诗歌作品上成就非常有限,但却都影响深远。首先,是隋朝开了科举制度的先河,“学而优则仕”得以真正实现,因此,极大刺激了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其次,陆法言的《切韵》在隋朝问世,此后六朝诸家韵书均逐渐消亡,而《切韵》成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清末民初一直沿用不废。
    隋朝最优秀的诗人是杨素,他的作品集清绮与刚健于一身,极好的代表了隋朝南北文风合流的趋势。他的边塞诗承袭了北朝文学的贞刚气格,雄健苍凉,质量很高,为初唐诗歌的起步做好了铺垫。杨素的《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出塞二首》等作品虽然知名度不是很高,但确实堪称佳作。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526

回帖

155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5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2、唐朝及五代诗歌
    唐朝以诗取士,诗歌一门,成为文人得官进爵的最佳捷径,在此大环境、大背景之下,中国诗歌迅速发展到顶峰时期。以李杜为代表,诗坛名家辈出,流派繁多,作品如汗牛充栋,诗歌前所未有的繁荣。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代雄主,而且也是贞观诗坛的领袖。首先,科举制度虽然首创于隋,但却成熟于唐,它对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比拟地推动和促进作用;其次,李世民作为帝王在政治上施行“偃武修文”的政策,这无疑为唐代诗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条件;再次,李世民本人非常重视文学、喜爱诗文,曾先后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唱和吟咏。李世民本人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君臣赠答、咏物、边塞、怀古无不涉猎,且成就不俗,虽然他有诗歌要有益于政教的思想主张,并追求宏丽和雅正,部分作品也确实写得雄浑豪放,但由于主客观诸因素的制约 ,在崇尚南朝文艺传统与审美趣味的社会文化风尚下,其文学活动与作品呈现出多种因素、多样趣味融而未合的杂糅并置状态。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其一》、《饮马长城窟行》、《赐萧瑀》等诗歌作品,足以与盛唐的名家们交相辉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29286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2-17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料丰富,祝创作愉快!

点评

创作确实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发表于 2024-12-18 13: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2-5 16:49 , Processed in 0.07685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