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朝诗人张继的这首最脍炙人口的诗,把旅途漂泊之人的夜泊愁眠的心情描述得跃然纸上,入木三分。原诗之意大慨是说:
一轮秋月渐渐地落向西边, 阵阵秋风送来了几声乌鸦的凄鸣, 那满天的霜雾使人窒息, 江边的枫树呵,渔家的灯火, 伴着那漂泊异乡的人儿, 更添了几番愁绪,怎能入眠? 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呵, 嗡嗡地在船边回荡,在耳际轰呜! 翻来复去,何日才是归期?
诗人张继所乘座的客船停泊在枫桥边,夜深了,秋天的寒意阵阵袭来,虽然旅途的劳顿使人疲惫,然而乡愁难解,久久不能成眠。起来吧,停立船头,只见那一弯冷月已渐渐西沉,那江边随风摇曳的枫树,还有那闪烁不定的渔家灯火,伴着我这个失眠之人,平添了几番愁绪。听着那凄楚的乌雀叫声,在肃杀的夜空中回荡,更加上那寒山寺的子夜钟声,在灰蒙蒙的霜天中回响,更使人愁情满怀。等天一亮,还是回家吧!
寒山寺的和尚半夜了真会起来敲钟吗?乌鸦会在半夜月亮落山时啼叫吗?也许会,也许不会。但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却往往超乎现实所给人的真实感。千百年来读者吟咏这首诗,总觉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无限凄凉寂寞,并不问半夜钟声和乌啼是否合乎事实。
笔者也几次去过寒山寺,多方打听,也不知其所以。据说寺庙西边约300米处原有一座桥,桥名叫“乌啼桥” ,在清同治年间毁了。如果是真的,那原诗意会变成“月亮向西边的鸟啼桥落去” ,诗的意境就大打折扣了。还有人说,“愁眠” 是一座山名,又叫“孤山”, 在苏州狮子山后面。如果四处漂泊的张继船泊枫桥,就打听到了这样多的地名,又将“乌啼桥” 和“愁眠山” 都写进诗里,那他的切身感受又是什么呢?
枫桥在寒山寺北,距山门仅百步之遥,是一座横跨于古运河上的单孔石拱桥。明代高启曾有诗云“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其实,枫桥只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大运河在此通过,这里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
当年,笔者站在枫桥前,也曾有过一些感受,也曾脱口而出了几句歪诗:
霜风夜雨湿枫桥,游客情怀伴寂寥。诗里枫桥无觅处,枫桥诗里独妖娆。 只须体会枫桥景,不究枫桥月落宵。桥畔无船诗意杳,烟波浩渺听江潮。
然而,保持传统的理解,使人感觉到秋夜凄冷,乡愁难遣,但在凄冷中却别有一番清丽、雅致的萧瑟美且不更使人淘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