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1

[杂谈] 不薄诗词爱新诗

[复制链接]

851

主题

44

回帖

2862

积分

版主

积分
2862
发表于 2024-12-13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薄诗词爱新诗
文l山子影

        柳亚子曾说:作诗词难,作新诗更难。但我却爱新诗,主要写新诗。
        诗词的形式美,如格律、技法等等,大抵已在艺术上形成惯例,当这些惯例成为一种模式和美学判断的标准,其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抑制创新的诗人,把平庸者抬高,把诗才拉平。
        新诗则不同。新诗是自由体,它的美(形式美)只能处在不断的探索中。新诗没有惯例可循。新诗更深入生活细节,更注重思维深度,对想象、对构思、对措语、对内在韵律要求更高,因此更难以藏拙,更需要原创性,更需要天才。
        新诗灿然而光,全在“自由”二字。新诗抛下旧体诗词的格律,诗人获得了形式的自由;新诗放逐曲达宛喻的传统,诗人获得了意趣的自由;新诗舍弃典雅陈古的文辞,诗人获得了语言的自由。
        新诗的思维语言是白话,基本上是生活语言,在语汇上,比文言更丰富;在表达上更具张力。新诗的诗思无所桎梏,易做到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无字句的限制,无须凑韵。较之旧体诗词,新诗在诗思上更有意识地追求陌生化,非散文化。
        如上所述,这样写出的新诗,会令人过目不忘。
珠江记(作者 山子影)

我看见了你说的珠江
在三月
在木棉花盛开的
那时节……

珠江是一张年代久远的彩照
江岸喧哗,车流人流反复
达成另一种流逝。长桥
手牵两岸,蛮腰宠辱不惊
鱼群按住焦躁
不为人们熟知和看见
江水急,画舫用多种形态
将一场相遇
写入涛声十里。看过珠江的人
都想她

江鹭
用翩翩的岁月
把珠江的年轮擦得
铮铮有声
这声音是珠江的骨头
从深处
冉冉长成羊城的
脊梁
2021.3.25 17:08书于广州

        这首诗,联想、通感活跃,节之间、字句的语言关系密切,没有多余的话,感觉很自然,令人耳目一新。同样的诗思,如果运用文言,写成律句,是否有同样的效果,这难以想象。
        话说回来,新诗作者对旧体诗词也不能无知。还应该关注诗词,还应该敬畏诗词。如果不读诗词,不懂诗词,其结果只是局限了自己。道理很简单,新诗与旧体诗词同属汉语诗歌,新诗应从旧体诗词有所借鉴。这里所说的借鉴,并不包含旧体诗词的外在韵律。这里点到即止。(近日,笔者撰写的《必须消除新诗的外在韵律》一文作了充分的阐述,已发布在多个平台)。主要是指旧体诗词的某些意境,如含蓄,如疏野清香,如委曲、飘逸等之类的神趣。
        所以,笔者也读诗词,也写诗词。写诗词严格遵守格律,如个别字不合律,采用救拗法。有时对同一诗题,古韵新声同咏之,相得益彰。写古体诗,标注所依据的标示范文格式,并不把不讲平仄的字句整齐的就看成是古体诗(那是介于新诗和古诗之后间的东西)。
        不薄诗词爱新诗,向着“两栖诗人”目标奋进,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实践,不断提高诗歌写作水平。
2024-12-12 07:10书于广州白云
中华诗词、诗词家等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家联谊会会员,中华诗词家联谊会理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1710

回帖

3772

积分

超版

超版|律绝专栏版主

积分
3772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5-1-19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诗好写,写好也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2-5 20:00 , Processed in 0.0770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