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1

[探讨] 诗歌发展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54

主题

101

回帖

686

积分

常管

西北诗词常管

积分
686

栏目管理员论坛嘉宾

QQ
发表于 2024-11-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这种文学题材倒并非是由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甚至是上下共存互相影响的。
我国记载过的最早的一首诗是关于打猎的,明显就像是劳动号子:“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劈断竹子,连接竹子(制作弹弓),发射泥丸(或石块),追逐猎物。后来的上古诗也是和农民祈求风调雨顺有关,直到五帝及以后,出现了歌颂尧舜禹等功德的诗歌,诗歌里带有对风调雨顺的请求,顺便歌颂尧舜禹的品德之类。
再说《诗经》,分为风、雅、颂。风——国风,就是各地民歌,时间分布上从西周初期(可能也有接近商的)到春秋战国不等,而雅是宴饮歌曲,根据等级分大雅小雅,基本是西周之后的。颂是祭祀歌曲,从商到西周不等。雅很明显没有祭祀歌曲那么庄严肃穆,也没有民歌那么随意,像是二者融合,题材也很广泛,偶尔还会发发牢骚。从西周分封的历史和时间排布上也能看出,分封宗法制配套的礼乐等级制度形成后,上下有了结合,雅这种象征身份的宴饮歌曲就诞生了。后来颂基本上也没有新的创作,雅和风倒是同时进行,甚至后期的雅也有更多的民歌风味了。
《楚辞》类似,从楚地民歌和贵族祭祀中结合形成,不过多赘述。
唐诗也是从汉代的古风乐府诗发展而来的,从民歌到魏晋世家名士创作,再到陶渊明、鲍照等寒门子弟的创作,最终到唐朝格律完善,形成律诗、绝句等。唐朝诗人的诗(如白居易等)很多也在民间作为歌曲演唱,民间流传度广,上下依旧是互通的。
词这种形式也是由唐中后期的民歌(小曲儿之类的)发展而来。五代十国时期发展成绮丽奢靡的宫廷词,宋朝则开辟了词的新风范,像苏轼等开始创作豪放型的词,让词的题材不再限于闺阁宫廷美景之类,所以有了宋词。
元曲类似,更通俗的曲子。
元曲基础上发展出来元明清朝各剧本,昆曲也随之诞生,慢慢从俗世进到宫廷,为皇帝表演。
所以诗词曲都是由下及上,上下并存并进的,至于文风问题,明天我再发表自己看法。


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172

回帖

2804

积分

超版

砖评砖栏版主

积分
2804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4-11-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诗词曲都是由下及上,上下并存并进的,至于文风问题,明天我再发表自己看法。——“由下及上,上下并存并进的”,这个姑且一读,比“中西融合”要好读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2-5 18:36 , Processed in 0.0641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