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3|回复: 6

[七绝] 西望及评论

[复制链接]

258

主题

1720

回帖

5480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5480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5-1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头不砸人网友佳作集》续篇之二——说《西望》

半潭姿态意难描,影下黄昏化作魈。
莫问秋山人去后,故园日落并红椒。
  
羊之羽评论

        此作特色有二:
  遣字工,取境切。如次句“影下黄昏化作魈”,“影”,不言及具物,全由读者意会。唯其不言具物,乃于黄昏之时,幽人独立,其森寂可感焉,魈,山鬼。蓦状此时之森寂,心境浮凸微明也。状内衷可谓精切,若工笔,乃假于外物,不涉多余,攫“影”而入,蓦外则若写意,益可见此君笔下工夫。若为一般作手,恐怕“影”字前需着数字矣。此句之“下”亦工,以予度之,殆无可易,唯此字,“魈”乃可出之,况“魈”字不易为用。此为以实写虚之法也。第四句“故园日落并红椒”,著一“并”字,故园之“日落”与当下之“红椒”乃见其境,“红椒”者,香木之华也。予初以为“日落”不如“落日”,以“日”并“椒”,二景相合,以明其志也。因次句之“黄昏”,“落日”之为虚饰,始知予起初因一叶而障目矣。
  虽然,仅就末句而言,以为换字前后之差异值得一说:日落并红椒,乃“香木之华”于秋时与日同凋之意,遥承之次句森寂之境,近接第三句秋山人去之萧缈,见“惜芳之意”,隐明其志也。至如落日并红椒,当此际,日未尝下山,与“香木”相对,则有于一派萧瑟中明“持芳之志”,隐表其意也。再者,若使用“落日”,则与次句“魈”不甚匹,于整体色调协调有所失焉。此中隐约,诸君当可意会。于此益知,造境与蓦境之差异。虚实相生,由简朴入于深致,由眼前转至内心,一层逐次一层,如剥茧然,丝毫马虎不得。否则造之不成,反生痕迹。至若盘空巧夺前人字句者,于此更不可不知。
  疏密合,神思远。此作四句:疏——密——疏——密。一开一合,笔意甚佳。景境则由一二句进递至三四句,笔法亦具错开之姿,由实入虚也。
  此作间架上疏密开合,用景取字皆可谓精切,得亦此亦彼之境。第三句既为转笔,复有振意之功,乃此诗间架之脊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5

主题

8654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顾问

中国诗词论坛顾问

积分
20871

论坛顾问

发表于 2020-5-12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问秋山人去后,故园日落并红椒。令人想象回味。诗评皆赏。
自号卧山,别署知泥斋、履庐、山外楼看客、不远室主人。之社社人。诗词读者、作者、评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8

主题

5044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嘉宾

律诗专栏嘉宾

积分
12550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5-12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首佳作,诗评共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720

回帖

5480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5480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5-12 1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珩舸 发表于 2020-5-12 09:17
莫问秋山人去后,故园日落并红椒。令人想象回味。诗评皆赏。

多谢宋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8

主题

1720

回帖

5480

积分

论坛嘉宾

积分
5480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5-12 16: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非然 发表于 2020-5-12 13:21
二首佳作,诗评共赏。

多谢非然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5

主题

8654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顾问

中国诗词论坛顾问

积分
20871

论坛顾问

发表于 2020-5-1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礼!
自号卧山,别署知泥斋、履庐、山外楼看客、不远室主人。之社社人。诗词读者、作者、评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7

主题

696

回帖

3425

积分

常管

中国楹联常务管理员

积分
3425

栏目管理员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5-13 11: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景,好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2-14 17:18 , Processed in 0.0671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