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5|回复: 1

[理论] 《论古典诗联真实的语意节奏律——半逗律》

[复制链接]

172

主题

242

回帖

2894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2894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4-7-31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4-7-31 09:23 编辑

  《论古典诗联真实的语意节奏律——半逗律》
    孙则鸣


  虽然古典诗联的节奏不是“平仄律节奏”,也不是联律界的“语意节奏论”,但不等于古典诗联没有节奏规律。古典诗联真实的节奏律的确是一种“语意节奏”,只不过不是当代联律界新创的模式,而是林庚先生发现的“半逗律”模式。试简论于下。


  一、东西方两大成熟的节奏体系


  东西方有两大成熟的节奏体系,一是“行内节奏”的“音步节奏体系”,二是“行间节奏”的“音顿节奏体系”,二者的节奏法则迥然有别。
  1、“音步节奏体”,包括英俄轻重律音步节奏体和希腊拉丁长短律音步节奏体,其特点是对比鲜明的轻重音或长短音在“诗行内部”周期性重复而形成节奏。以英国华尔华斯的抑扬格《致布谷鸟》的一行诗为例〔∪表轻音,-表重音〕:
  Which made / me look/ a thou-/sand ways  〔∪-/∪-/∪-/∪-/〕
  这一行诗内,轻重音步重复了四次,具备了鲜明的轻重律节奏,故被之称为“行内节奏体”。
  2、“音顿节奏体”,又称“半逗律诗体”。大凡没有鲜明的轻重音或长短音的语种,无法形成轻重律或长短律的“行内节奏”,只能依赖多个音节组合成的“音顿”与音顿后面的“顿歇”形成鲜明对比,在诗行之间多次重复而形成节奏美,故被称之为“行间节奏体”。法诗、捷克诗、波兰诗和汉语诗均属此体。其具体节奏原理后面再论。


  二、林庚论汉语古典诗歌的“半逗律”


  林庚先生是汉语“半逗律”新诗的倡导者,但他的节奏理论不是借鉴法诗的产物,而是源自于对我国古典诗歌节奏特点的考察。他在《再论新诗的形式》里指出:“西洋诗虽以音步(feet)为主,却也有所谓pause,……我们姑称之曰‘逗’。那么一个诗行在中央如果能有一个‘逗’,便可以产生节奏。若再看看四言诗乃是二·二,五言诗乃是二·三,七言诗乃是四·三,也都是要求在诗的半行上有一个明显的‘逗’。这里正是说明着中国诗歌形式上值得注意的一个普遍现象。” 。
  林庚所发现的四、五、七言的停顿方式,早在我国古籍中就有明确的记载:1、我国最早的声律典籍《文镜秘府论》“诗章中用声法式”指出:“凡上一字为一句,下二字为一句;或上二字为一句,下一字为一句〔三言〕。上二字为一句,下三字为一句〔五言〕。上四字为一句,下二字为一句〔六言〕。上四字为一句,下三字为一句〔七言〕。”“沈氏云:‘五言之中,分为两句,上二下三,凡至句末,并须要杀。’”——这两段话里的“句”泛指“句逗”,是“停顿”之意;所谓五言分为“两句”,是指分为“上二下三”的“两逗”;沈约所说的“并须要杀”就是两逗都必须停顿。由此可见;三言诗是“21逗”,四言诗是“22逗”,五言诗是“23逗”、六言诗是“42逗”,七言诗是“43逗”,与林庚的半逗律主张完全相同。2、清代学者刘熙载的《艺概.诗概》也有相同观点:“若论句中自然之节奏,则七言可以上四字作一顿,五言可以上二字作一顿耳。”3、清代万树的《词律发凡》也有类似论述:“词中惟五言、七言句,最易淆乱。七言有上四下三如唐诗一句者,若《鹧鸪天》‘小窗愁黛淡秋山’,《玉楼春》‘棹沉云去情千里’之类;有上三下四句者,……五言有上二下三如诗句者,若《一络索》‘暑气昏池馆’,《锦堂春》‘肠断欲栖鸦’之类;有一字领句而下则四字者,如《桂华明》‘过广寒宫女’,《燕归梁》‘记一笑千金’之类,尤易误填。”
  古代如此,现代也不例外;近些年来,网上大量现代人朗诵古诗词的音频影像资料,大都按照上述记载进行停顿。
  林庚并没有系统论述半逗律的节奏原理,但法国诗论家让.絮佩维尔的《法国诗学概论》就详尽论述了“半逗律”的原理。本文将引用《法国诗学概论》的节奏论述讨论汉语诗歌的节奏原理。


  三、论诗歌节奏单元与音乐拍子的关系


  在继续讨论之前,有必要澄清一个诗歌节奏术语“音乐拍子”里的错误。
  1926年.饶孟侃先生在《新诗的音节》 里把诗歌节奏单元“音尺”等同于“音乐的拍子”。因此文受到闻一多的高度赞扬,沿用“音乐拍子说”的学者比比皆是,诗论家丁鲁甚至把诗歌节奏单元称之为“拍”;一些语法学家也不能幸免,如浙江大学吴洁敏和朱宏达在《汉语节律学》里就多处把语言节奏单元说成是“音乐中的拍子”  。
  可是,饶孟侃的“音乐拍子说”是缺乏音乐基本常识的外行话。诗歌的节奏单元〔音步、音顿、音组〕应当等价于音乐“小节”,而诗歌的“音节”〔对应一个“汉字”〕才相当于“音乐拍子”。对此,何功杰的《英诗艺术简论》就有清楚的论述:“英语诗歌术语中的Meter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来就是‘度量’的意思,在音乐中称‘拍子’,在诗歌中称‘步格’(或‘步律’‘韵律’〕,都是指节奏的度量。在英语诗歌中,度量节奏的基本单位是‘音步’〔foot〕,相当于音乐中的‘小节’,‘音步’是轻重音的有机组合。”
  ——至此,我们可以正式开始讨论林庚的半逗律理论了。


  四、半逗律诗体的节奏原理


  〔一〕半逗律节奏理论的要点
  1、《法国诗学概论》指出:“法国诗是音节诗,音节数目就构成了诗的格律。”因法语的“音节”相当于一个“汉字”,故汉语的“字数”同样构成了汉语诗歌的格律。
  2、法诗和汉语诗的节奏单元有三级:①.音节〔汉字〕,等价于音乐的拍子;②.音顿,等价于音乐的小节;③.诗行〔或诗句〕,等价于音乐的乐句。——“音顿”是被诗行内部的“顿挫”〔《法国诗学概论》谓之“语音与意义的中断”〕分割开的“音组”。
  3、半逗律的具体法则有两条:①.各个诗行的音节数目〔字数〕整齐对称,即写成齐音诗;②.诗行之间相对应的“音顿”内部的音节数目〔字数〕也整齐对称。
  〔二〕半逗律的节奏原理
  下面,我们将以汉语古诗为例,解析“半逗律”的节奏原理。
  我们已经在专题一《论平仄律与节奏旋律的关系》里论述了形成节奏律的两大必要条件:1、任何节奏系统,必须具备某种具有鲜明对比性质的因素,学术界称之为“节奏支点”;2、“节奏支点”必须“周期性交替出现”。下面将以此为据解说半逗律。
  第一、音顿长而有声,相当于长重音;顿歇短且无声,相当于短轻音。“音顿”与“顿歇”具有“长重音”与“轻短音”的鲜明对比;其节奏律被称之为“顿歇律”。
  第二、法诗和汉诗的音顿有“非等分顿”与“等分顿”之分;二者的节奏周期形式略有差别:
  1、“非等分顿”的音顿不等长。如法语46体、64体十言诗和45体、54体九言诗,以及汉语23体五言诗和43体七言诗,均为此体。以汉语《古诗十九首之一》为例:
  每叹思君~令人老~~。
  更惶纵欲~衰易早~~。
  谁为妻儿~累白头~~?
  我无家计~形枯槁~~。
  └──┘ └──┘ 
  四拍   三拍
  此诗四拍一小顿,七拍一大顿,以七拍为周期,在诗行之间重复了四次,其节奏原理正如絮佩维尔在《法国诗学概论》里所说:


  一句诗行由于声音和意思的中断,被分割成两部分,就叫做半句诗句〔1hemistiche〕。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词hemi,〔半、一半〕与stikhos〔诗〕。诗的顿挫〔la cesure〕就是这样产生的:
  igure-toi Pyrrhus, │les yeux étincelants……
  诗句的末尾叫结句(clausule),它与〔半腰的〕顿挫构成了双重节奏……


  这种“双重顿歇律节奏”与“周三一小休、周日一大休”的“工休节奏”如出一辙。
  2、“等分音顿”的音顿等长。法诗里的55体十言诗和444体十二音诗,以及汉语22体四言诗和555十五言新诗,都是等分音顿诗体。以《诗经》四言诗《关雎》为例: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两拍  两拍
  
  此诗行半腰的两个顿挫都是小停顿,而行末是大停顿,故仍有双重的“行间顿歇律节奏”。与此同时,一行诗内部两次“两拍一停”,故兼有了“行内顿歇律节奏”了。因“顿挫”〔即“句逗”〕在近半腰处,故又被称之为“半逗律”节奏。
  〔三〕音步体与音顿体的节奏共性
  音步体与音顿体的节奏特点尽管差异很大,却有一个共性:二级节奏单元包含的音节数目〔即“字数”或“拍数”〕必须严格整齐对称;音步体是音步包含的字数〔拍数〕在诗行之内严格整齐对称,音顿体是音顿内包含的字数〔拍数〕在诗行之间严格整齐对称。这一共性都是为了实现“节奏的周期性”。因此,“二级节奏单元包含的字数〔拍数〕是否整齐对称”将是考察我国各种诗歌节奏理论成败的试金石。


  五、行内节奏与行间节奏的套叠模式


  在东西方诗体里,音步节奏与音顿节奏是可以相互套叠的。英俄诗里的“重音诗体”是半逗律内部套叠着轻重律音步的节奏形式,维吾尔诗体是半逗律内部套叠着长短律的节奏形式,法国半逗律诗体内部也套叠着不完备的轻重律节奏。请详见拙文《论汉语诗歌节奏的套叠结构》 。
  我国近体诗则是半逗律内部套叠着平仄律音步模式。与西方诗律不同之处是:西方是行间节奏内部套叠着行内节奏;而我国的近体诗行间节奏内部套叠的不是节奏模式,而是旋律美模式。由此可见,东西方的诗律各有千秋:西方的套叠模式以节奏美丰富见长,而我国近体诗則将节奏美与旋律美融为一体。


  六、对联是全面实现半逗律节奏的文体


  半逗律节奏主要适用于齐言诗,所以我国古典诗歌里只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和七言诗才是典型的半逗律诗体。
  对联虽然不是齐言文体,但上下片的每一个联句都是两两相对的;就每一对联句而言,全部都是典型的半逗律节奏。以一副四句体对联《水仙王庙联》〔谢元淮〕为例:


  牧民/资保障,自公至始/筑城垣,捍患/御灾,当首数/蓉湖名宦;
  守土/展明禋,况我来忝/同籍里,报功/崇德,只心仪/枌社先贤。
  └────┘└──────┘└────┘ └──────┘
   2·3逗              4·3逗            2·2逗            3·4逗


  显而易见,无论联句如何长短不一,所有成对的联句全部都是半逗律节奏,毫无例外。
  现将王力在《汉语诗律学》第三章对五句以上长短句式的半逗律形式简介于下:五字句〔23式、32式、14式〕,六字句〔33式、222式〕,七字句〔43式、34式、16式〕,八言〔35式、44式、26式〕,九言〔36式、63式、54式、45式〕,十字句〔37式、73式〕,十一字句〔65式、47式〕。
  对联中的实际半逗律模式比王力的分析更加丰富,因为王力只分析了两分逗,而联句里还有三分逗和四分逗,它们同样必须严格对称。例如:
  《贺陈继良子婚联》〔周凤楞撰〕
  使君是吾楚/新令尹/旧令尹;〔三分逗〕
  绕膝得中华/男国民/女国民。


  《挽张之洞联》〔高文垣〕
  陆宣公/上不负君/下不负学;〔三分逗〕
  武乡侯/可以寄命/可以托孤。


  《拟题昆山藏书楼联》〔诸以仁撰〕
  卧薪尝胆小臣心,当毋忘/六十载中/四百兆人/大耻;〔四分逗〕
  坐井观天吾辈憾,愿读尽/五千年来/九万里外/奇书。


  《挽彭玉麟联》〔凌瀚撰〕
  中流作砥柱,忆生前/廉绍文忠/度昭文正/才匹文襄,我国朝仗赫赫威严,大江功立大氛靖;〔四分逗〕
  上陛折栋梁,料事后/策需太傅/命寄太师/封追太保,圣天子览层层遗奏,一字读残一泪垂。
  请注意,偶句上下片的半逗律一致与语法结构一致并无必然联系。事实上,语法结构完全一致的偶句甚少,大部分是语法结构相似,还有少部分的语法结构完全不同。请参看拙文《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句型一致论”的反证》。
  综上所述,上下片严格遵守半逗律节奏对称,是对联文体的重要法则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33

回帖

2054

积分

超版

诗词理论常务管理员

积分
2054

栏目管理员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8-1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坐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4-11-13 14:35 , Processed in 0.0584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