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词第三境--------思想境界(2023.3.)
今天是本学期第一次“行学”。分两步走,先上课,后实践。 我们已讲过写词第一第二境:意象、意境。今天我们讲第三境:思想境界。 仍然从学过的词着手。先看两首,陆游的与岳飞的: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切入点 都是个人、身边事。 切割面 从切入点散发,有好几个切割面。这首《钗头凤》可以倾诉个人遭遇,发泄对家庭的不满;也可以控诉社会的不公;------。作者选择了前者。这首《满江红》可以倾诉个人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可以从个人到家国,到民族;------。作者选择了后者。 从意境上看,这两首都是上上之选。它们不只是追求意象(眼前景、眼前事)的逼真感人,而且融入了个人真实的思想、感触,都用入声韵来表现激愤的情感,都是豪放派的风格。 但从思想境界上看,二者则不一样。《钗头凤》的切割面停留在个人的圈子里(第二境界),《满江红》则由个人的建功立业走向家国大事,从小我转化为大我(第三境界),做到了咏物诗词的最高境界:物“我”合一。正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果只停留在希望自家有所能挡风雨的房屋,虽为好诗,却跌入《钗头凤》等次,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石破天惊,形象就高大了,流传千古而不衰。这就是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区别,也就是小我与大我的区别。 再看陆游的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切入点 都是梅的孤独。 切割面 陆游的表现百折不挠的精神;毛泽东的表现乐观主义的精神。 透过字面可以看到陆游是在写自己,这种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收复失地的情怀虽然感人,但局面小了点,有些无可奈何的意味。 毛泽东所体现的是一个革命者敢于迎风冒雪,敢于为天下先,对革命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形象。这种气魄和局面都比陆游的大。因此两首虽然都属于第三境界,意象陆浓于毛,神,毛胜于陆,情感陆更细腻,毛更粗旷,各有擅场。但思想境界仍有高下之别,毛胜于陆。 下面的实践就是进行游园,找好景,抓住切入点、抓好切割面(面有多个,多想出几个面来,再挑选高大上的面来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