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5|回复: 3

[其他] 论“犯孤平”等近体诗四大忌

[复制链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9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9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1-4-11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犯孤平”等近体诗四大忌是现代的诗学教条


  古典诗词的平仄声律形式规定属于艺术规律,而古今中外的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艺术规律从来都只能提倡,而不能成为“非此莫属”的八股教条。


  以西方的诗歌格律长短律和轻重律为例,在英俄诗的步律中,个别诗行的基调格换用拗格的现象十分普遍。陈才忆在《英语诗歌是韵律与类型》里解释拗格“扬扬格”和“抑抑格”时指出:“英诗的韵步不是机械的一成不变,而总是有拗变(variation),几乎所有的英诗都有拗变,只要绝大部分韵步属于某种类型即可”;“扬扬格是两个重读音节组成的韵步。由于在同一个韵步中两个音节同时重读几乎完全限定在组合词或者两个相邻的单音节词上,因此英语诗歌中扬扬格的诗行很少。这种韵步不是为了组成诗行,而是用来代替抑扬格或扬抑格,目的在于使诗歌的节奏发生变化,追求新的节奏美感。”①


  同理,我国唐代创立的近体诗,从唐代起直到明代的实际创作,对于“犯孤平”、“三平尾”、“三仄尾”和二四六同平同仄的“大拗句”等四大忌,从来都只是技巧上的要求,决不是什么“诗家大忌”。


  这四种拗变偶然出现在近体诗里,正如西方诗歌的“variation”,是很正常的拗变,目的是使诗歌的旋律发生变化,“追求新的美感”;出现多了,则被称之为近体诗的变体形式——“吴体”。对此在元代方回编撰的唐宋近体诗专集《瀛睽律髓》里就有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论述。《瀛睽律髓》里介绍了大量吴体诗,还评论这些吴体诗“骨骼峻峭”、“遒美”、“神清萧散”、“绝佳”……《瀛睽律髓》还专门设立了专辑详细介绍吴体诗的形式特点及其艺术风格,吴体诗分明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近体诗变体,哪里是什么诗家大忌?


  首先把近体诗四大形式技巧视为禁忌的是以八股文取仕的清代儒生,变成了某些儒生眼中的诗八股,近代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则把清代儒生的诗八股推向了极致,主张“犯孤平”是诗家大忌,变成了现代人写作近体诗的诗学教条。


 以上事实,我正在《诗词赋联形式通论》里详细论证。后面,我将先提供几篇重要证据,供大家讨论。一是《近体诗犯孤平的实证》,二是《从白氏长庆集看近体诗的拗变》,三是《从<作文大体>看近体诗的拗变》,四是《<瀛睽律髓>论近体诗的变体“吴体诗”》。
 
注释  
① 陈才忆《英语诗歌是韵律与类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第11、14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1

主题

6511

回帖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执行站长|《当代诗词》精选版执行首席

积分
16053

特别贡献论坛管理员执行站长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4-11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明之后,“仄平仄仄平”句式断崖式消亡,这是事实。
我统计过,整个隋朝就没剩几句“仄平仄仄平”。被唐人弃置,不是出于行政命令,而更像是群体避瘟疫。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9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9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4-11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瀛睽律髓的确论证过,孤平拗救是常规。但不是绝对不允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46

回帖

3079

积分

超版

超版|孙则鸣诗联研究首席

积分
3079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4-11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4-11 07:32 编辑

艺术规律总是有特例的,从来没有绝对不允许之类的“铁律”。我不否认忌孤平是形式技巧,反对是把形式技巧绝对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2-10 23:35 , Processed in 0.0590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