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以主帖发表时间为准,从8月15日起至8月20日 一、破阵子•客中读《稼轩长短句》 作者:石头不砸人 世事千年变幻,经天日月难停。耳畔沙场兵马急,倏忽秋风满古城。尽如弓箭声。
自古英雄气短,骚人半世飘零。我也江湖披发去,何处山前借一晴?人间听晚莺。 注:选这首主要是因为下面的回复代表砖栏的一些本意。 江山:这首是我的菜,所以留着等我。 但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大家尽情下砖。不论谁来砖栏,不给点砖招呼下,怎么是我们砖栏好客之道。拍对了,大家共同进步;拍错了,别人指出,自己进步。所以,对别人的拍砖,有不同意意见的,也可尽管下手。 借石头帖子说这么多废话,不留砖,也得留个印:过片两句不像石头出手 闽峤布衣:我之所喜欢本版,是因为不喜欢廉价吹捧。 于诗词,个觉理应就诗词说诗词,共同学习,真诚点。 很多人就不愿听别说不好。要这样你发帖时注明拒绝点评好了。 本词我举砖无由砸。真心喜欢! 石头:欢迎布衣。共同把这里做成好朋友可以随意聊天的地方。 都在虚拟世界,还要带着面具,多累,是吧? 二、次韵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云》 作者:漂泊的风 恣意飘千里,秋来北海轻。 追风随晓月,布雨落空明。 追风波浪远,怀月夜空明。 影幻迷闲雁,姿多诱老城。 一生高处许,辗转最多情。 红炉:中二联都是二一二节奏,步伐一致显单调,且意未荡开。 作者:切中要害。收砖鸣谢!颔联改成二二一: 追风波浪远,怀月夜空明。不知如何? 石头:布雨落空明,下雨时候,空明二字不一定合适。 题目秋云,诗中不重复秋字更好。 北海有没有秋? 影幻,姿多,意思有重复。影对姿,幻对多,双重重复。幻,此处是动词;多,形容词。词性也不一致。 雁,我的建议是尽量避开。 诱老城,这个说法有些勉强。 中间二联说的基本上是一件事情,显得整个诗都比较拘谨。 总体上,是比较工整的。对漂泊应该高要求,呵呵。真要说不足话,是透过形式,看不太到作者。这也是大多数咏物律诗表现出来的问题。律诗本身结构呆板,咏物时又容易见物而失人。见物而失人,一件作品可以很精致,甚至美轮美奂,但总会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作者:石头兄的砖块太散,我收集到一个帖子,统一回复
1.布雨落空明,下雨时候,空明二字不一定合适。
答复:经红炉添雪兄首斧,我深以为然,于是已把颔联改成了"追风波浪远,怀月夜空明。"
2. 题目秋云,诗中不重复秋字更好。
北海有没有秋?
答复:同意。秋云的焦点在云,又必须与秋关联,最好两字都隐。但此首通篇秋字不太显,可以是秋天,也可以是其它季节。所以在首联用一个秋字弥补一下。顺便说明,此处北海指的是波罗的海地区的北海,自然有季节变化。
3. 影幻,姿多,意思有重复。
答复:颈联两句我反复琢磨过,原来打算用"影幻迷闲雁,花香醉老城",但一想花香与云有什么关系?就舍弃了。云是有影子的,是为前句。这里秋天的云有多种型态,变幻多端,所以想通过拟人的手法谓云"多姿诱老城"。
4. 雁,我的建议是尽量避开。
答复:石头兄这么烦雁呵,这都怪古人写得太多,今人也爱跟风。我这里真的是无处不见大雁,我想古人所处的环境也应如此。石头兄想必是不喜造境生套,我能理解。
先回怎么多。再次感谢石头兄肺腑建议,我学到了很多。 骆宾王是悲情人物,作秋九咏自然是咏物抒怀。不过,作为次韵诗篇,也作为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和心境,我不可能仿其怀,也不爱"造"怀。顺其自然吧,有怀就抒,无怀通篇咏物亦乐之。这是我个人的风格,无关手法。石头兄所言我多半都同意,待我慢慢消化,酌情容纳。再谢! 三、山行 作者:江山易老 烟浮翠岭风吹雨,人近山溪影照清。 偶折枯枝回响远,林深误作鹧鸪声。 逍遥:风吹雨云烟即散,似矛盾。刚下过雨,溪水急或浊,并不能照影。雨后枯枝并不清脆,响声不远。乱说勿怪。 漂泊:以我的观察,在山里,一般都是雨后容生浮烟(雾气),所以烟浮翠岭风吹雨句倒装来看问题不大。倒是逍遥兄指出的,山溪是流动的,肯定无法照影清,山涧可以。 红炉:后3句皆显山之静,1句风吹雨让人感觉不太谐。 石头:起句啰嗦了,一个简单的干净的作开场就可以了。唯一折字不妥当。折,往往有个折枝者。既然不是作者折枝,折字便不适合。折,不如,断。 作者:循私,在这里统一再回复下。1.风吹雨本意是想写风吹树林的声音像下雨,但表达不到位,让读者体验不到,败笔。2.山溪多清澈,急缓,静动,皆可照影,这是实景,但可能也各地不同。3.其实是有折枝者,本意是指踩折地上枯枝,改为偶踩更明显,但于自己心里总觉得没偶折来得美。 四、旧作三个 作者:红炉添雪 春雨 林薄印苔花,春深新落雨。 黄莺衔湿红,没入青溪坞。 山中 风沁竹林深,幽人过茂岭。 但闻翠羽声,不见掠枝影。 湿地 迷蒙接碧陂,水远晴光泄。 鸥鹭有时来,纷飞襟上雪。 石头:第一印象是,三个都好看。很好看。 林薄印苔花,春深新落雨。 黄莺衔湿红,没入青溪坞。有背景,有细部,有动有静,有近有远。 林薄印苔花,不太明白。林是森林?如是,则可能看不到苔花。一个人看到一大片时候,往往看不到细部。即便在林中,看到的也只是林中的树木,这个时候可以看到苔花,但已经是林中树木苔花。 作者:王维有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子虽大,心到目到,且“林薄”非密林,只是草木丛。 江山:真比较起来,山中在三首中相对较弱,弱是指这情境比较容易想到,写得也较多,跟这首作品本身无关。
拍点小砖吧,个人感觉不必强调对象是幽人。还有就是风沁,指风渗透,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用,这点要请石头或杨兄指点下。 石头:沁字不合适。沁指缓缓渗入,那么缓就不是风了。 五、自鲁入豫,乘火车过黄河而后知 作者:宋珩舸 平川离我去,万绿在须臾。迷望泥黄起,遗听水浊趋。
高人应疾首,天堑岂归无?好句皆何用,虚添一看徒。 红炉:在颈联的慷慨后,尾联显平,个见。 作者:颈联拙见不是慷慨,还是遗憾的意绪,与末句意绪是承接的。不过,可能每个人读的感觉会差异。 石头:列车,即成列的车组,不一定指火车。宋兄此处应该指火车。列车不是最当。 乘列车自鲁入豫,过黄河后知后觉。标题不顺而稍嫌啰嗦。 试试:自鲁入豫,火车过河而后知 整个调子不错,淡淡的惆怅。语言也不落套,这是宋兄特点。 唯“趋”字有凑韵之感。 作者:趋是水流走,听水逝去之声。谢谢指正,容再酌。 漂泊:泥黄、水浊想必是倒装用。我以为还原为好:黄泥、浊水。听浊水趋可,听水浊趋拗。 作者:颔联正是我观察反应的重点,顺之略平,变之走险棋,各有得舍,难事一桩。所作未必万全。谢谢意见! 六、庚子年二月十七日闻浠水县四类人员全部清零 作者:远志斋 忽传邸报四清零,仰对长天涕泗零。
医护谁怜新战死,楚魂犹有在飘零。
苦熬卌日囚将释,一去春风花自零。
想见明朝修祓禊,万家星火发兜零。
注:四类人员:新冠肺炎确诊、疑似、发热及密切接触者 石头:很感动人。点赞一下。 漂泊:四零一韵着实有新意,尤其扣题。
三个个人看法:
邸报乃皇权时代产物,早已湮没在现代媒体的洪流之中,用之勉强。
祓禊是古代的一种除恶求福之祭,如今应该是没有了。在诗中有违和感。
兜零是笼子的意思。同江山,不解发兜零之意。 红炉:独木桥体见功力,中二联的刻画尤感人。尾联似是借鉴了前人之作?发兜零用在此处让人困惑。 作者:兜零者,兜铃也。一种菌类,干燥后用于保留火种。 七、破阵子·火烧连营 作者:梦回青河
败走麦城折戟,火烧西蜀连营。虎落平沙犹耻恨,命里浮天强点兵,几番梦未醒。
白帝沉沉灯落,夷陵战战弓惊。双剑的卢时梦到,吴魏昭皇曾几名,长江大浪声。 石头:尚,此处似乎出了。虎落平沙犹雪恨,命里浮天笑汉兵,几番梦未醒,这个主语到底是谁,我不太明白。请教。曾几名,也不太明白。 作者:多谢石头兄,早上匆匆草就,忙到现在,整片没深入考虑。是出了。主要说关公麦城败后,刘备为报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之仇,率大军远征攻吴。以后陆逊火烧连营。指刘备。后片主要感慨,曾经有多少名垂史册。 石头:虎落平沙犹雪恨,雪恨,是成功报仇,而事实是失败了。虎落平沙犹雪恨,命里浮天笑汉兵,读起来感觉主语是两个,一个是报仇的,一个是嘲笑报仇的。“曾几名”,汉语表达上看不出来“曾经有多少名垂史册”的意思 红炉:青河写出了这个词牌的气势,但觉史实以外的部分稍显空泛。下片前两句宜用对仗。 作者:下片对仗知道,匆匆草就,想不好,而时间上也要对调。有空调下。史实以外是感慨。 漂泊:尝闻"虎落平阳"、雁落平沙"。平沙指江湖边的小沙滩,虎落平沙也未尝不可,但感觉上有点硬凑。个见。 作者:主要这样考虑,雁不足以形容刘备,所以用虎替代。主要是全本小说网也用。 八、秋行 作者:贺兰云踪 不知秋几许,短袖出边城。
天合流云白,山横覆雪轻。
亭风危处急,碧草雨馀明。
隐隐感摇落,凄凄闻雀声。 红炉:中二联画面感好。但覆雪句不似秋景,碧草句色彩明丽,与下文摇落等所传达的萧瑟感不谐。 作者:诗友好,多谢提出意见。一般诗中有明显不合逻辑的地方,多半此处为虚,覆雪还是指流云。至于碧草雨馀明,或许是为了给重阴中添一味明媚调剂,或许是事物开始走向肃杀前的一点鲜妍,也或许是不刻意来这么一句,也或许是为了凑韵吧。 江山:起句挺好的。二联本身是好,放这首里却不合适,流云白也是与结句感情色彩不符。三联也类似。句都是好句,这点倒是真。 作者:江兄好,多谢宝贵意见。秋在五行中属金,色为白。其实一路都是实景,覆雪为虚,仍指流云。这中间有感情变化,前四句倒还轻松,虽是重阴,不妨赏新秋之心。登亭后,风急雨馀,短袖不耐,感受从新凉变为薄寒,捕捉到一丝肃杀之气,想见未来摇落,心情有些沉重了。我也是有几分情写几分诗,懒得雕琢了。 石头:上下皆指流云,会不会有些重复?山横覆雪,横,覆,两个字一块,感觉也别扭。 古人用过,与此处不甚相干。作为五律,光说天上山上都有白云,贺兰兄不觉得十个字有些可惜了吗?哪怕换个俗词玉带,视野上也会丰富些? 作者:石头兄文字清灵潇洒,想必是这覆字太笨重了,暂且改为山横著雪轻可好? 杨湜:感覺是篇章上沒處理好。比如 碧草-搖落,讀者很難統一到“秋”“邊城”主題下。再比如,“短袖”與中二聯全無作用;抽走中二,首尾倒是一個還過得去的絕句。 關於雪比流雲,不是不可以,但“覆雪”與“流雲”作用于山時,形象是相去甚遠的:雪於山形,服服帖帖;雲,尤其是“流”雲,對於山形是擾亂式的。
須鍛鍊修飾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