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诗歌10个经典误解,你占几个? 作者:乐只 一、诗歌自古以来就是分行排列的。 错。古籍的诗歌是右起竖排,无标点,跟其他文体排版没有区别。当代出版的古诗诗集,即使左起横排标点,有些诗集也是不分行的。 二、国诗(古典诗词)过时了。 错。一种文学体裁是不会过时的,正如小说不会过时一样。 三、国诗要用新韵。 大错!国诗抛弃了平水韵和入声,就不是国诗了。用新韵写国诗,难出经典,后患无穷。 四、诗歌短小,容易写。 错。信不信由你,同样一件事,散文(诗)写了好几篇了,一首小诗还没有憋出来。几天时间炼一个字,乃家常便饭。数字越少,越不容易表达。 五、不懂声律,也能写诗。 错。诗歌是比较特殊的文体,不管旧诗、新诗还是歌词,声律都是必修课。不懂声律,等于砍柴的刀子不够锋利,肯定写不好、写不美。 六、不通文言文,一样能写诗。 错。国诗是建立在文史以及文言文基础之上的,本质是一种文言文。文史以及文言文不过关,国诗就不过关。只阅读白话文,对写诗帮助不大;只看古诗,也远远不够。这就是难以突破瓶颈的重要原因:功夫在诗外。 七、新诗就是新时代的诗歌。 错。新诗不仅不是国诗的继承和发展,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没有约定俗成的规则,没有艺术的形式,本质上是不成文的小散文、小杂感,可以归入白话散文。 八、新诗容易写,所以作者比国诗多。 错。这是误判,国诗的作者,全国各地,一般都比新诗多。 九、我怎么写国诗,也超不过李白杜甫。 大错。李杜距离屈原上千年,苏轼距离李杜好几百年,毛泽东距离李杜上千年,如果他们也这样想,就没有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李白、杜甫、苏轼、毛泽东了。 十、诗歌可以翻译,我就借鉴翻译的外国诗歌。 大错特错!所有文学艺术,唯一无法翻译的就是诗歌,凡是翻译的诗歌,不管是国诗翻译成外文,还是外国诗歌翻译成中文,统统变味了。国诗不要说翻译成外文,就是翻译成本国白话文,也完全失去韵味。 2011年3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