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欧德绪 于 2022-2-26 20:57 编辑
捉住言外意味
钟嵘《诗品》评齐诸暨令袁嘏诗云:“嘏诗平平耳,多自谓能。尝语徐太尉云:‘我诗有生气,须人捉著。不尔,便飞去。’”⑴袁诗已佚,是否有生气,后人无从去捉,抑或即如钟嵘所评,“生气”一说,不过是袁嘏自负之大言而已。然细味嘏言,“诗有生气,须人捉著”,却大是诗学妙语。“诗有生气”,是袁嘏诗学己见之表达——好诗寓含“生气”。“生气”者,灵气也,是诗中言外之意味。读此有“生气”之诗,理当用心“捉著”。
“诗有生气”,自是好诗。然“须人捉著”亦成读诗之难——或不知捉,或捉而不著也。唐柳公权曾续唐文宗诗句成一绝:“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唐文宗称赞柳公权续诗“辞清意足,不可多得”,还令柳公权将此诗题写于壁,观赏赞叹不已。⑵对此,周紫芝《竹坡诗话》云:“公权但云‘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而已,殊不寓规谏之意,何也?盖责文宗享殿阁之凉,而不知人间之苦,所以讥之深矣,晓人岂不当如是耶?”⑶显然,柳公权续句文字上不见规谏之意,但言外有讽味,只是唐文宗未能悟出,而周紫芝捉个正着。诗应该这样读,才是读懂了诗人用心。周紫芝之感叹正是读诗方法指津。
前人诗话多录诗之本事,可助力捉住言外意味。《唐诗纪事》载,诗人朱庆馀得到水部郎中张籍赏识,作《闺意》诗呈献张籍:“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酬之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⑷字面上,朱应馀诗是新娘问新郞打扮得美不美;依本事,可知其言外之意是希望自己诗作能得到张籍赏识与指点。而张籍酬诗字面上是说新娘不仅美,歌唱得也极好;依本事,则是大赞朱庆馀诗好。此可谓在本事引导下,捉得言外意味。
借助本事可捉言外意味,但亦不宜受此框束。比如朱庆馀《闺意》诗,若无本事,也是好诗。而其言外意味,若读成青年士子踏上科举之途时,希望得到贵人赏识与指点,自无不可。贵人不必是张籍,而士子所长也不必是诗。再如戎昱有诗《移家别湖上亭》,孟棨《本事诗》录其本事,称此诗为戎昱寄情郡中歌妓而作。⑸范摅《云溪友议》录有类似故事,不过戎昱官职与其上司皆不同,故事发生地点与所谓寄情所作之诗也不同。⑹诗之本事大多类此,是传说而非史实,据此解得言外之意,可作诗之一解,但非唯一正解。就戎昱诗而言,是无本事的搬家恋旧诗还是有本事的恋妓爱情诗,应是两可。
所谓诗无达诂,诗之言外意味最是见仁见智。诗人未明说,读者以一己之见作揣摩,众说纷纭,自是常态。工部诗《萤火》云:“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纪昀解曰:“萤不昼长,‘敢’者岂敢也。末句似自寓飘零之意。” 许印芳解曰:“末二语指小人积恶灭身言。措词和婉,有哀怜意,有警醒意,是真诗人之笔。”⑺纪与许皆善解诗者,只是一位解作自寓身世,一位解作婉讽小人,虽皆捉得言外意,却大相径庭,孰是孰非,孰能断之?
如何捉得言外意味?有道是,读诗不能只看诗中写着什么,更要看没写什么。秦系《题章野人山居》云:“门前山色能深浅,壁上湖光自动摇。” 写的是景,没写的是野人生活。金圣叹解曰:“山色深浅,是写野人门前并无迎送也。湖光动摇,是写野人四座并无酬对也。写景固有之,而实不止写景。”⑻“不止写景”即言外之意味也。老杜《画鹰》诗云:“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方回解曰:“子美胸中愤世疾邪,又以寓见深意,谓焉得烈士有如真鹰,能搏扫庸缪之流也。盖亦以讥夫貌之似而无能为者也。诗至此神矣!”⑼写的是鹰,没写的是人。人中烈士如鹰,庸缪之流如凡鸟。此方回于老杜言外捉住之意味也。“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此李商隐《龙池》诗句。吴乔《围炉诗话》解曰:“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上。……义山诗意非指一席之事而言之也。十四字中叙四十余年事,扛鼎之笔也。”⑽诗人写的是一席之事,吴乔看到的是四十余年间事。诗人写到的是薛王、寿王,吴乔看到的是明皇、贵妃。诗人写到的是寿王醒,吴乔看到的是寿王被夺妻之痛。此言外之意味,的是“含蓄不尽”也。
言外意味,虽云言外,毕竟由言生发。故欲捉言外意味,必先琢磨诗语。柳公权续句“殿阁生微凉”,帝王居“殿阁”而得“微凉”,“锄禾日当午”之农夫“凉”从何来?此“殿阁”二字务先琢磨。“薛王沉醉寿王醒”,薛王为何醉,寿王为何醒,琢磨得其中道理,言外意味自不难捉得。此琢磨功夫,换言之,即就诗句作联想想象,即袁枚所谓“读诗者不可不会心独远”⑾,工部笔下之“螢”与“鹰”,不可只读作“螢”与“鹰”也。
注释: ⑴何文焕辑:《历代诗话·诗品》,中华书局,1981年,第23页。 ⑵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全唐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132页。 ⑶何文焕辑:《历代诗话·竹枝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第344页。 ⑷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中华书局,2007年,第1569页。 ⑸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本事诗》,中华书局,1983年,第6页。戎昱诗云:“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⑹范摅撰,唐雯校笺:《云溪友议校笺》,中华书局,2017年,第17页。 ⑺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1229页。 ⑻林乾主编:《金圣叹全集·唐才子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101页。 ⑼同⑺,第1227页。 ⑽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围炉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503页。 ⑾袁枚著:《随园诗话》,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第3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