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39|回复: 8

[其他] “知人论世”新解新用

[复制链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8-9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解诗总是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将别人的诗读成自己的一首诗。(参见姚斯《接受美学与接理论》)换言之,读者从诗中读出了什么,主要是跟读者是个怎样的人有关,而不是跟作者这个人怎么样有关。鲁迅先生有云:“《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绛洞花主〉小引》)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名言,形象地阐述了六十年代才出现的接受美学的观点,大有先见之明。
      依据这样的观点,再读孟子“知人论世”之说,觉得不妨作一新解。对孟子之说,传统批评一直奉为圭臬——解读诗文,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方能解出诗文旨意。所谓新解,便是将了解作者其人替换成了解读者其人。如果我们觉得难以接受读者(批评者)对诗的解读时,不妨对读者(批评者)来一番“知人论世”,再来评判其解读是否具有合理性,是否能被接受。
      且看一例。韦应物有诗《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宋末诗人谢叠山解云:“‘幽草’、‘黄鹂’,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春潮带雨晚来急’,乃季世危难多,如日之已晚,不复光明也。末句谓宽闲寂寞之滨,必有贤人如孤舟之横渡者,特君不能用耳。此诗人感时多故而作,又何必滁之果如是也。”(见《唐诗品汇》)对谢叠山的解读,后来的批评家多持否定意见。明代唐汝询批曰:“谢注谓四语皆比,穿凿殆甚。”(《唐诗解》)清代诗人沈德潜批曰:“元人谓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此辈难与言诗。”(《唐诗别裁集》)
      谢叠山解读的是否具有合理性,很值得一辩。
      谢的解读中包含着对自己的肯定:“此诗人感时多故而作。”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解出了诗人的用意所在。依传统批评,能解出诗人的本意,那便是正解。但是,唐汝询、沈德潜是不同意的,他们认为这首诗中根本不存在跟时局有关的寄托,所以都不客气地嘲讽否定了谢解。谢的自我评价,受到传统批评家的批评,那么,按接受美学能认同吗?当然更不能认同。对于接受美学而言,所谓诗人的本意从诗句中是根本解不出的,解出来的都是读者之意图。自称得了正解,这在接受美学那里是非常荒谬可笑的说法。
      那么将谢的解读作为读者意图来看,按接受美学能认同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谢叠山、唐汝询、沈德潜虽然同为批评者,但其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不同,对同一首诗作出不同的解读,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要探讨谢解的合理性,就不妨探讨一下谢叠山其人其事,对他来一番“知人论世”,从而知晓他是怎么从诗中读出那些“君子”“小人”“季世危难”的寄托来的。从《宋史•谢枋得传》可知,谢枋得(号叠山)是宋末元初人,为人豪爽,性好直言,以忠义自任。出仕后,因直言政事得罪权臣贾似道而遭贬谪。复出后,率众抗元,但南宋大势已去,终究无力回天。谢长恨奸佞当道,贤人被弃,眼睁睁看着南宋走向灭亡。入元后,拒绝出仕,隐于民间。最终被逼北上,绝食而亡。这就是谢叠山其人其事及其生活的社会背景。有此背景的谢叠山读前人诗句,自然很容易加入自己的经历感伤而构成自己的一首诗,一首讽谕诗,用以讥讽“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的朝政,抒发季世危难多、君不能用贤人的憾恨。这便是谢叠山解读的由来——将韦应物提供的文本“锤打成符合自己目的的形状”,也恰如鲁迅所言,是“革命家看见排满”。这种“锤打”,传统批评不能包容,而依据接受美学的理论却正是合理的解读之一。
      那么,怎么看待唐、沈对谢的否定呢?谢叠山是从决死的战场上走下来的诗人与批评者,而唐汝询是一位盲人学者,沈德潜也是埋头治学之人,谢的伤痛与忧患非唐、沈之所具,故而谢之解读也就不是唐、沈所能知。也就是说,唐与沈否定谢解,也是他们的经历与经验所决定,按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归结起来,由这个例子或许可以做个结论:有谢叠山其人,才有谢叠山其解——传统批评的“知人论世”在现代批评中完全可以新解新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25

帖子

1993

积分

常管

诗词理论常务管理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93

栏目管理员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0-8-10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且看一例。韦应物有诗《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宋末诗人谢叠山解云:“‘幽草’、‘黄鹂’,此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春潮带雨晚来急’,乃季世危难多,如日之已晚,不复光明也。末句谓宽闲寂寞之滨,必有贤人如孤舟之横渡者,特君不能用耳。此诗人感时多故而作,又何必滁之果如是也。”(见《唐诗品汇》)对谢叠山的解读,后来的批评家多持否定意见。
==

过度揣摩篇意,才有超越作者文本原意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景象,所谓的“公理婆理”“见仁见智”,亦所谓的“诗无达诂”。知人论世,亦须(尽量严谨着)结合文本说话,且无须过度延伸或推测。诗也,情也,志也。不外乎 景也,物也,人也,事也。更及 情也,感也;思也,想也;理也,论也;省也,悟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1093

帖子

3057

积分

超版

超版|律绝特区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057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0-8-1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人想起张惠言。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主题

751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嘉宾

中国诗词论坛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16727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8-10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依接受美学来看,解诗是读者个人的事情,所以怎么解都有其合理性,但表述出来就要注意了。

解诗之人,是为自己代言,还是替诗作者代言,才是引砖的原因。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园风 发表于 2020-8-10 06:46
且看一例。韦应物有诗《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谢谢您赏读赐评。结合文本说话,非常赞同您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8-10 11:00
教人想起张惠言。

谢谢您。这一想想得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哀粲 发表于 2020-8-10 12:19
依接受美学来看,解诗是读者个人的事情,所以怎么解都有其合理性,但表述出来就要注意了。

解诗之人,是 ...

谢谢您光临赐评。解诗合理性的问题,接受美学也有论述,所谓“在作品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各种理解和具体化都是合理的“。但是,这个范围是模糊的,所以解读合理性的问题是接受美学易受诟病的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70

帖子

234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栏目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4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8-10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解新颖,颇多启发。“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怀春少女对春天的感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遭逢离乱诗人对外物的感受。花鸟相同,感受有别,景物诗篇,本质相同。余秀华色解“白日依山尽”为“白白地日”,虽多微词,但也有赞同者,可见一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8-11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所举例子甚好,正是同一道理。谢谢先生光临赐评。问好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25 11:57 , Processed in 0.06554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