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73|回复: 16

[其他] 古诗词鉴赏六提醒

[复制链接]

48

主题

207

帖子

5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9
发表于 2020-8-1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必考内容,同学们对古诗词要么不太明白,要么理解了也说不全面,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以期事半功倍,取得好成绩。

中国论文网
  提醒一:托物(人)言志型鉴赏题要答出“表层”及“深层”两方面
  托物言志型及咏史型的古诗,其所涉及的情感一般分为两个方面,表面上看,是对某物及某个历史人物的感叹,而实际上往往表达了自身的某种情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既要答出表层意思,也要答出深层意思,这样,才能确保拿全分。
  示例:
  题 榴 花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问: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从表层(梅花)及深层(自身)组织答案。
  答: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提醒二:炼字型的鉴赏题要答三步
  常见到这样的问题:“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这样的问题:“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对这类题,作答时,不要孤立地只读该字,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具体而言,要答三步:(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南 浦 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诗中“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点拨:按三个步骤组织答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提醒三:意境类鉴赏题要答三步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问题:“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有时也这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从三个部分作答,即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冷寂。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错误: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注释等来思考,避免出错;三是硬套某些术语,不结合诗句本身的内容分析。
  示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点拨:按三步组织答案。
  答: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的景象(第一步)。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第二步)。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第三步)。
  提醒四:语言鉴赏题要答三步
  常常有这样的问题:“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者让考生分析该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此类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这类题要分三步来回答:(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此诗的语言有何特色?请试作分析。
  点拨:按上述三步组织答案。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第一步)。“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第二步)。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三步)。
  提醒五:关键字词赏析题要分两步答
  常有这样的题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针对这类题,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即: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具体而言,要从以下两步来回答:(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点拨:从主旨与结构两方面作答。
  答:“折柳”的寓意是“思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第一步)。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第二步)。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提醒六:表现手法类鉴赏题要分三步作答
  常常见到这样的题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者直接问: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准确解答这类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衬寂,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要分三步:(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指兽毛制成的衣服。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点拨:按上述三步组织答案。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作者单位:河北南宫第四中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3

帖子

4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5
发表于 2020-8-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个好像都不是高考原题吧。
高考鉴赏题,由浅入深,层次感是很分明的。个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07

帖子

5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9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极简 发表于 2020-8-1 18:58
这几个好像都不是高考原题吧。
高考鉴赏题,由浅入深,层次感是很分明的。个见。

这个问题,俺没有考证过。当时,俺觉得此文作者应该是该中学的语文教师罢。也许是一些【讲义】一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3

帖子

4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5
发表于 2020-8-1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墨未浓 发表于 2020-8-1 19:00
这个问题,俺没有考证过。当时,俺觉得此文作者应该是该中学的语文教师罢。也许是一些【讲义】一类。

其中三步法是对的。
第一层,字面上的,内容。写了什么景、物、事。
第二层,手法上的,作用。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第三层,主旨上的,意图。所谓中心思想、知人论世什么的,这一层对中学生稍稍有一点点难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3

帖子

4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5
发表于 2020-8-1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极简 发表于 2020-8-1 19:07
其中三步法是对的。
第一层,字面上的,内容。写了什么景、物、事。
第二层,手法上的,作用。用什么手 ...

分层思索,对创作者来说,尤其初学者,也是极好的。太多诗家只问平仄,殊少有修辞手段,炮制太多老干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07

帖子

5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9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极简 发表于 2020-8-1 19:07
其中三步法是对的。
第一层,字面上的,内容。写了什么景、物、事。
第二层,手法上的,作用。用什么手 ...

当时之所以收藏了此文,主要是想借鉴一下:现代思维环境下如何鉴赏古典诗词的;这和传统思维环境下的鉴赏比如【知人论世 披文入情 以意逆志 等等】是有些不一样的。现在找出来,温习,也还是这样的对照借鉴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73

帖子

4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5
发表于 2020-8-1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墨未浓 发表于 2020-8-1 19:17
当时之所以收藏了此文,主要是想借鉴一下:现代思维环境下如何鉴赏古典诗词的;这和传统思维环境下的鉴赏 ...

其实也差不多。古籍中人,诗者评者,他们经书在胸,语言功底是很深厚的,前两步往往跳过不说,真切主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07

帖子

5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9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极简 发表于 2020-8-1 19:21
其实也差不多。古籍中人,诗者评者,他们经书在胸,语言功底是很深厚的,前两步往往跳过不说,真切主旨。

这篇文章还比较有代表性的。对于咱们学习古典诗词的人,无论先学后学初学来讲,俺觉得:古典诗词鉴赏方面,还是蛮有参考借鉴和启迪意义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1093

帖子

3057

积分

超版

超版|律绝特区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057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0-8-1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墨未浓 发表于 2020-8-1 19:29
这篇文章还比较有代表性的。对于咱们学习古典诗词的人,无论先学后学初学来讲,俺觉得:古典诗词鉴赏方面 ...

黄冈备考讲义。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07

帖子

5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9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8-1 19:32
黄冈备考讲义。

俺一直都没具体考证这篇文章出处,感觉这也只是节选一部分。感谢您的查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07

帖子

5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9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8-1 19:32
黄冈备考讲义。

从施议对老师那儿学到古典诗词学习和鉴赏的一条原则叫【分期分类】,很是有感。这一篇文,恰好也是做得了这一点。分了六类:托物(人)言志型、炼字型、意境类、语言鉴赏题、关键字词赏析题、表现手法类。
-----从这一角度来讲,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1093

帖子

3057

积分

超版

超版|律绝特区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057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0-8-1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墨未浓 发表于 2020-8-1 19:41
从施议对老师那儿学到古典诗词学习和鉴赏的一条原则叫【分期分类】,很是有感。这一篇文,恰好也是做得了 ...

施公的理论文章,在《诗词中国》杂志读过几个,一般般吧。
高要求了。当代本就没有大家。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07

帖子

5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9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湜 发表于 2020-8-1 19:53
施公的理论文章,在《诗词中国》杂志读过几个,一般般吧。
高要求了。当代本就没有大家。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好像上次您提到过吴熊和老师,其实吴熊和老师和施议对老师是师出同门的师兄弟,题目都是夏承焘老先生的弟子。诚如韩愈《师说》中说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吴施二位老师各自研究的领域或许是有一些差异。向他们学习的时候,咱们后学也是各有各的着眼点,很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更是有差异的。这【实属正常】,俺是不觉得奇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96

帖子

1375

积分

论坛顾问

诗词理论栏目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75

优秀诗手论坛顾问

发表于 2020-8-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青山依旧 于 2020-8-1 21:35 编辑

主题贴对写诗的人来说,有所帮助,对评诗的人来说,是条蹊径,但对目前的很多作品来说,无从下笔。哈哈,玩笑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07

帖子

5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9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依旧 发表于 2020-8-1 21:04
主题贴对写诗的人来说,有所帮助,对评诗的人来说,是条蹊径,但对目前的很多作品来说,地从下笔。哈哈,玩 ...

说到【倚声填词】【依谱填词】的时候,俺一直郁闷很多师友学习甚至大神大师大咖一般的人,都拗不过这个弯儿呢?【依谱填词】这里的【谱】指的是【词谱】,这里的意思就是说【按照词谱标注的字格格式(平仄 或平或仄或平仄不拘)】,这【平仄】,就是指字的【平声仄声】罢。而【倚声填词】这里的【声】,何尝不包括字的【平声仄声】呢?
后者。在【词谱】中之所以【平仄】形式标注,就是为了【规范约束字格】的,也就是【字调】方面的规范的约束,故而形成自己【独有的词调】。【倚声填词】【依谱填词】是不可以各自孤立的来解读的,二者是有一定的联系的。这【字调】问题不就是【声学】?【平分阴阳 入派三声】这也是属于【音韵学】【语音学】方面的【声学范畴】罢。
这些问题,不能说,一说就头疼。最基本的常识是【汉语是声调语言,每一个汉字都是有声调的】。无非古典诗词是文学语言;咱们平常说话是口头语言。形容一个说话好听,会说【她(他)说话像唱歌一样】,这里就有【字调 腔调 语调】的道理,再往上走就是【词调】【曲调】的。
俺是挺郁闷,看起来都是在学习古典诗词及其相关,怎么就不能将自己的思路打开去感知体悟思考思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96

帖子

1375

积分

论坛顾问

诗词理论栏目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75

优秀诗手论坛顾问

发表于 2020-8-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声调,除了字的平仄外,应该还有音的长短吧。我在想,现在的戏曲是不是从元曲演化而来的呢,这戏曲的腔调可是千姿百态。那么曲是不是从词演化而来的呢,如果是,是不是可以说最初的词也是唱的,你会唱某词牌,那么倚声填 词就方便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07

帖子

56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69
 楼主| 发表于 2020-8-1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山依旧 发表于 2020-8-1 21:43
声调,除了字的平仄外,应该还有音的长短吧。我在想,现在的戏曲是不是从元曲演化而来的呢,这戏曲的腔调可 ...

当然,每一个汉字的字调都是有【声调】【也有音高】的。【平上去入】四声的唱法,有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个即是。关于【声调】方面问题,俺还是那句话【现在是网络大数据资源共享的时代】,只要用心,很多的知识点是可以查找学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3-29 13:57 , Processed in 0.0692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