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17

[词曲] 【念奴娇】吊唁姐夫

[复制链接]

307

主题

1377

回帖

4607

积分

超版

超版|醉趣楼常管

积分
4607

栏目管理员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5-4-2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堂泊虎 于 2025-4-2 19:52 编辑

【念奴娇】吊唁姐夫
半生戎马,待晚年颐福,仙逝乘鹤。
北战南征图建国,烽火援朝驱恶。
西藏狼烟,南疆自卫,立党功勋卓。
为官几任,慎初清誉如昨。
重教资助亲人,无私奉献,总把情思托。
厚德宽仁昭日月,博爱清廉遵恪。
追忆经年,恩承吾辈,洒泪长天落。
自今宵后,有谁持酒共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奴娇】吊唁姐夫
半生戎马,待晚年颐福,仙逝乘鹤。
北战南征图建国,烽火援朝驱恶。
西藏狼烟,南疆自卫,立党功勋卓。
为官几任,慎初清誉如昨。
重教资助亲人,无私奉献,总把情思托。
厚德宽仁昭日月,博爱清廉遵恪。
追忆经年,恩承吾辈,洒泪长天落。
自今宵后,有谁持酒共酌。

为吊唁老革命 写出衷心的哀思,慎终追远,泪洒长天,真情感人,作如下赏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念奴娇·吊唁姐夫》是一首情感深沉、兼具家国情怀与个人追思的悼亡词作。全词通过回顾逝者生平功绩、品德风范,抒发了对姐夫的深切哀思与敬仰。以下从内容、艺术手法、情感表达三方面进行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内容与结构解析
生平功绩:家国情怀的史诗性书写
上阕以“半生戎马”开篇,概括姐夫戎马一生的壮阔经历:“北战南征图建国”暗含解放战争、建国大业的历史背景;“烽火援朝驱恶”指向抗美援朝战役;“西藏狼烟,南疆自卫”则对应西藏平叛、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事件。这些意象串联起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节点,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凸显逝者的英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官品格:清廉与责任的典范
“为官几任,慎初清誉如昨”以简练笔触勾勒其廉洁奉公的官场形象,呼应古典诗词中“慎独”“慎初”的君子之道,如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坚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族记忆:无私奉献与情感寄托
下阕“重教资助亲人”展现其重视教育、帮扶亲友的家族责任感;“厚德宽仁昭日月”以天地为喻,赞颂其品德如日月般光辉,与纳兰性德“厚德宽仁”的悼亡主题相呼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艺术手法与风格
豪放与婉约的交融

豪放意象:军事词汇(戎马、烽火、狼烟)与家国叙事,继承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壮阔气象,展现“大江东去”式的历史纵深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婉约抒情:结尾“洒泪长天落”“有谁持酒共酌”以孤寂之问收束,情感细腻,近似柳永“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怅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时空交织的悼亡笔法
词中时间跨度从“半生戎马”到“自今宵后”,空间上跨越战场、官场、家庭,形成立体叙事。这种手法与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中“横空出世,阅尽人间春色”的时空观异曲同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典与象征

“仙逝乘鹤”化用道教羽化登仙意象,暗含对逝者超脱尘世的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博爱清廉遵恪”以“昭日月”比喻品德,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大夫精神一脉相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情感内核与时代意义
家国同构的哀思
词作将个人悼亡上升至家国记忆层面,既是对逝者个体的追怀,亦是对一代人奉献精神的集体致敬,与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遥相呼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悼亡主题的拓展
突破古典悼亡词局限于夫妻情谊的范式(如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融入社会历史维度,赋予“念奴娇”这一词牌更宏大的叙事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语境下的文化传承
语言上融合古典意象与现代历史事件(如“南疆自卫”),体现传统词体在当代的生命力,类似毛泽东以旧词写新事的创作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5

回帖

33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336
发表于 2025-4-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总结
此词以“念奴娇”为载体,通过历史叙事与个人追思的双重维度,塑造了一位兼具英雄气概与儒者风范的逝者形象。其艺术价值在于:既延续了豪放派的壮阔格局,又融入婉约词的真挚情感;既是对传统悼亡文学的继承,亦是对当代家国记忆的诗意书写。结尾“有谁持酒共酌”的孤独叩问,更将个体生命的消逝升华为对时代精神的永恒追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4-19 05:36 , Processed in 0.0655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