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回复: 21

[诗话] 渔洋绝句第3法:假设提问回答法

[复制链接]

183

主题

4870

回帖

1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执行首席

积分
10657

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4-11-23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广西岑溪牧哥 于 2024-11-24 19:32 编辑

渔洋绝句第3法:假设提问回答法

第三法:假设提问回答法
1、要点: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2、关键:
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比如:借问酒家何处有?这第三句所问的地点,第四句必须回答清楚,也就是说语意必须连属。
3、诗例:
《七绝*满窗香》渔舟晚唱
兰亭有画满轩呈,月落乌蓬重晚情。
何处袭来香一楫,分明桥上卖花声。
第三句用花香从何处袭来设问,第四句用桥上回答第三句,语意连属韵味深远。
第三句问法举偶
一是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如:《塞上闻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舟中有成》 明 汪本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二是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如:
《又和景文韵》 宋 苏轼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秋浦途中》 唐 杜牧
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我们仔细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展示出一幅风雨凄凄的画面,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深入、掀起感情的漩涡呢?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
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
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
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沉寂来;
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这些意蕴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味而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
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
三是以第三句作诘问语
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如:
《魏王堤》 唐 白居易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如:
《题画》 明 陆容
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
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四是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如:
《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清夜闻笛》 明 钟顺
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4 创作步骤
【起】第一句用眼前景物,点名时间。
【承】点明地点、人物实施行为和空间环境。
【起句】和【承句】要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初学时必须注意这点)。
【转】以假设或设问转换,要在1、2句那个时空环境中提升高度,将主题点出。
【合】紧抱问句,做回答。
5 诗例
题胡玉昆宋梅图为程翼苍
风雨崖山事杳然,故宫疏影自年年。
何人寄恨丹青里,留伴冬青哭杜鹃。
裂帛湖杂咏六首之四
宣宗玉殿空山里,箫鼓楼船事已非。
何似茂陵汾水上,秋风南雁泪沾衣。
灞桥寄内二首之二
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夹江道中二首之二
嘉阳驿路俯江流,寒雨潇潇送暮秋。
谁识蛮中风景别,洋州风竹戴嵩牛。
罗江驿夜雨
前旌已拂鹿头关,风雨勾留不肯闲。
何处行人最愁绝,潺亭亭下水潺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4870

回帖

1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执行首席

积分
10657

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3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比如:借问酒家何处有?这第三句所问的地点,第四句必须回答清楚,也就是说语意必须连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4870

回帖

1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执行首席

积分
10657

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广西岑溪牧哥 于 2024-11-24 19:32 编辑

假设提问回答法要点: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4870

回帖

1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执行首席

积分
10657

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4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4870

回帖

1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执行首席

积分
10657

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塞上闻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4870

回帖

1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执行首席

积分
10657

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浦途中》 唐 杜牧
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4870

回帖

1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执行首席

积分
10657

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舟中有成》 明 汪本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4870

回帖

1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执行首席

积分
10657

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6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和景文韵》 宋 苏轼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0

主题

13万

回帖

28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首席

积分
285918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2-2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洋绝句第3法:假设提问回答法

第三法:假设提问回答法
1、要点: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答之。
2、关键:
关键是三、四两句,语意必须连属,万不可断裂。比如:借问酒家何处有?这第三句所问的地点,第四句必须回答清楚,也就是说语意必须连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0

主题

13万

回帖

28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首席

积分
285918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2-2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3、诗例:
《七绝*满窗香》渔舟晚唱
兰亭有画满轩呈,月落乌蓬重晚情。
何处袭来香一楫,分明桥上卖花声。
第三句用花香从何处袭来设问,第四句用桥上回答第三句,语意连属韵味深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0

主题

13万

回帖

28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首席

积分
285918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2-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句问法举偶
一是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如:《塞上闻笛》 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舟中有成》 明 汪本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0

主题

13万

回帖

28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首席

积分
285918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2-2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
《又和景文韵》 宋 苏轼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秋浦途中》 唐 杜牧
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0

主题

13万

回帖

28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首席

积分
285918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2-2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仔细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展示出一幅风雨凄凄的画面,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深入、掀起感情的漩涡呢?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0

主题

13万

回帖

28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首席

积分
285918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2-2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
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
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沉寂来;
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这些意蕴没有直接说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味而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
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20

主题

13万

回帖

28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广诗词首席

积分
285918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2-2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是以第三句作诘问语
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如:
《魏王堤》 唐 白居易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如:
《题画》 明 陆容
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
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4-12-27 09:48 , Processed in 0.0738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