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67|回复: 4

[其他] 读题与解诗

[复制链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6-10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欧德绪 于 2020-6-10 20:21 编辑

读题与解诗
      关于诗题与诗句的关系,批评家金圣叹有精辟的论述:“古人诗,有诗从题出者,有题从诗出者,有诗之所无题补之者,有题之所无诗补之者,有题与诗了不相关者,有诗与题融然一片分开不得者。”

      其中“题与诗了不相关者”,应该是从题与诗在内容上的关联来说的。有的诗题仅仅是将此诗与他诗区分开来的一个标识,就好比是人都有个名字,而这名字与此人的身体状况、知识修养是了无关系的。《诗经》中的诗题大都取诗中靠前的文字为题,基本上都是标识性题目。后世诗人也偶有以此法拟题的,其题与诗也没有内容上的关联。

      除去题与诗无关的一类,其它题与诗相出,题与诗互补,题与诗一体的种种关系,都是指题与诗在内容上紧密关联,解诗应认真读题,不读题往往难以解诗。
  
      如诗从题出者,题便是解诗之不二钥匙。宋代诗人孔平仲有一首诗,题为《代小子广孙寄翁翁》。其诗开头两句为:“爹爹来密州,再岁得两子。”从诗题可知,这是诗人代儿子孔广给爷爷写的一封信。据题读开头两句,则是孙子是向爷爷报喜:我的父亲(也就是您的儿子)来到密州,两年间又添了两个儿子(我多了两个弟弟,您又多了两个孙子啦)。若不把题读明白,意思很可能解偏。再如明代诗人张弼有首诗:“飞花渺渺送春归,忽漫钩帘对夕晖。竹下小池双翡翠,衔鱼飞过绿苔矶。”先不看诗题,光从诗句来揣摩诗人抒发的情感,恐怕会像猜哑谜,猜个十次八次也不一定猜中。若知道诗题是《怀友》,则依题去解,无句不见怀友之情了。诗人是借助杨花、春归、双翡翠等意象,表达怀念好友而无从相见的情思,尾句更结以小鸟得鱼而飞去,似带去了对友人深深怀念之情。这首诗原本写得极为含蓄,若再无诗题做解诗门径,解读起来自是难上加难。

      古诗中诗从题出的应是占了绝大部分。也有题从诗出的,如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诗如谜语,诗题便是谜底。此类诗有些特殊,后读题会更有味。还有后世文人以“无题”为题的诗,也可归入题从诗出一类。可以想象那情景,诗人吟了一首诗,落笔纸上时,却想不出合适的题目,那么《无题》便是选择之一了。其实不管是对于诗人还是读者来说,无题便是有题。诗人是有意将题意隐于“无题”两字之中,读者则应有心从诗意中去归纳出“无题”之意。诗人中李商隐“无题”诗最多,其解读也是分歧最多,若要将其“无题”诗改作有题诗,分歧也定是最多。故下面另举例子作说明。唐诗人李微有《无题》诗一首,题下有题注:微,宗室子,家于虢略,博学善属文。天宝十五载,登进士第。后于汝坟逆旅,被狂疾,夜走出,变为虎。同年李俨以监察御史使岭南,至商于界,虎突出,欲擒食之,忽作人言曰:“几伤我故人。”俨聆其音,似微,遂与之言,因具述变化之由,托其赈恤妻子;口诵文二十篇,令其传世,复为诗云——
      偶因狂疾成殊类,灾患相仍不可逃。今日爪牙谁敢敌,当时声迹共相高。
      我为异物蓬茅下,君已乘轺气势豪。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嗥。

      且不管诗中故事的荒诞不经,只从《无题》二字来讲,根据诗句与题注,完全可以拟一个“因疾变虎遇故人”之类的实实在在的题目。当然,原诗之所以“无题”,可以解释成诗人只是吟了一首诗,并未说出题目,《无题》与题注皆后人所补。但不管怎样,这都是题从诗出。

      诗与题互补一类,最多的应该是题中所无,诗中来补。诗题是点睛之笔,总是精练概括的,而诗句既要照应诗题来写,更要拓展深化题意——也可以说是“补足”题意。杜甫《望岳》诗,前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句紧扣诗题,但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既将望岳变为登岳,又将望岳变为望周围之山,这显然是题中所无之意,而得此一补,全诗格调更为雄壮,意境更为深远。也有诗中所无,诗题为补的。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诗尾联“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只写到诗人还在等候丁大的到来。其实丁大那次是爽约了,题目中“不至”二字已有交代。读这首诗,就需要用题意去补足诗意。

      至于题与诗融为一体不可分的,当以一些长题诗最为典型。长题一般总是借题目来说明作诗的背景、缘由与作法,说明的内容多,题目就长。白居易有诗《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凭人寄向江陵去,道路迢迢一月程。未必能治江上瘴,且图遥慰病中情。到时想得君拈得,枕上开看眼暂明。”这个长题是不可缺少的背景。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好友,因触犯宦官权贵,贬官在江陵。白居易闻其生病,特地选了两味药,与题诗一并寄去。读过此题,诗中前两句便不注自明。这样的诗题与诗句读起来也应该是一口气读完,以更好地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思念关心好友的浓浓之情。

      其实,读题也不只是为了解诗,有的诗题本身也跟诗句一样需要琢磨。杜甫有诗《游龙门奉先寺》,金圣叹对题目中的“游”字反复琢磨而大加赞赏:“题中自标‘游’字,诗必成于宿后。如是,便将浅人游山一切皮语、熟语、村语,掀剥略尽,然后另出手眼,成此新裁。杜诗为千古绝唱,询不诬也。”杜甫游奉先寺是投宿于寺庙中的,诗题中不用“宿”而用“游”,金圣叹认为是为突出宿后之游之感,而不是局限于宿。若不写宿后之游,则不如不写。其又说:“哀哉!今之诗人,若天幸作得此一首诗,岂有不改题为《宿龙门奉先寺》者耶!”琢磨诗题中的用字,这也是金圣叹解诗的独到之处。

      归结起来,解诗须认真读题,这就是金圣叹题与诗之论述给我们的启示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690

帖子

1893

积分

轮值首席

诗词理论轮值首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93

轮值首席优秀诗手

发表于 2020-6-10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1

帖子

93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34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6-11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归结起来,解诗须认真读题,这就是金圣叹题与诗之论述给我们的启示吧。
——确论。古人的诗题,都经过了慎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赏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漆园 发表于 2020-6-11 06:13
归结起来,解诗须认真读题,这就是金圣叹题与诗之论述给我们的启示吧。
——确论。古人的诗题,都经过了慎 ...

谢谢先生赏读。古人拟题确实是用了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16 16:34 , Processed in 0.04871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