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7|回复: 10

[品鉴] 王昌齡在龍標著作(詩歌理論)

[复制链接]

94

主题

55

回帖

442

积分

版主

积分
442
发表于 2024-1-3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乙未,王昌齡六十五歲。在龍標尉任。著作《詩格》二卷、《詩中密旨》一卷。多年後,等王昌齡離開龍標,由龍標貶所赴江寧,為毫州刺史閭丘曉所殺。那時日本高僧空海(遍照金剛)則來到中國求法,順便將中國文化到帶回了日本。可能他曾經來到龍標,看到了王昌齡在龍標貶所著的《詩格》二卷、《詩中密旨》一卷。所以,就在他的《獻書表》中也說到《王昌齡詩格》一卷。在他所作《文鏡秘府論》也就自然述及王昌齡的評詩之語。

中國古代詩歌評論著作,一直是文藝評論的主流。最早的則是《詩品》(又名《詩評》)是南朝文學批評家鍾嶸創作的詩歌評論著作,大約成書於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以後。《詩品》是一部專門評論五言詩作家的作品,除了無名氏的一組古詩外,共論及從漢朝至梁代的作家122人。《詩品》共三卷,選擇自漢代至南朝梁的一百二十二位五言詩人,別其等第,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包括李陵、班婕妤等十一人及無名氏古詩;中品包括秦嘉、徐淑等三十九人;下品包括班固、酈炎等七十二人。每品又依時代先後次序排列,一一予以品評。評論多從體貌風格出發,或用形象比喻,或從讀者審美感受角度加以形容。對一部分詩人,還按其作品風貌,論述繼承關係和流派。其品評反映了當時喜好動人情感以及兼重風力和文采的審美觀點,如稱曹植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而陶淵明以詩風質樸,置於中品,曹操更抑居下品。雖然《詩品》對作家作品的風格淵源進行了歷史的分析,但在具體作品的品評中過分強調前後作家間的繼承關係,不免主觀牽強;對作家作品的評說及品第的排列也有不妥之處。《詩品》是現存最早的詩論專著,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文藝理論與文學批評發展到了新的階段。此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代的詩話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被視為歷代詩話之祖。
王昌齡《詩格》以及《詩中密旨》,上承南朝鍾嶸《詩品》,下啟中唐皎然《詩式》、晚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南宋嚴羽《滄浪詩話》、清末王國維《人間詞話》,一脈相承。

附錄:
王昌齡《詩格》
  《詩格》一卷,又名《王少伯詩格》,《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于文史類,《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于集部文史類。後人或疑為偽書。但《文鏡秘府論》多有稱引,可知確系唐人之作。
  《詩格》是很有價值的一部唐代詩論雜著,其中提到詩歌創作有十七勢,分別講如何起句、落句,一聯兩句之相互聯絡,以及詩意前後關照,寫景與說理的關係等。另有格律論是講立意的重要以及“意”的搜求方法,在音韻上則主張辨析清濁,力求音節鏗鏘,聲韻悅耳。
  《詩格》把詩的境界分為三種:物境、情境和意境。這裡的“境”指詩思(藝術思維)的材料、物件,其義源於佛家哲學。物境,指自然景物;情境,即人生經歷和生活感受;意境,大致是指想像與幻想中的事物。詩有三境的說法涉及詩人在創作過程中應注意到具體景物的形象(物境),人的情性的自然流露(情境),充分發揮藝術想像的作用,力求做到“張之於意,而思之于心”,創造出使人感同身受的藝術境界。
  “詩有三格”條中說:“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會于物,周心而得”,這與“詩有三境”條中所說的為詩在“神之於心,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後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是一致的。當然也應注意到《詩格》中所提到的“形似”,並非和“神似”相對,而是和司空圖說的“離形得似”的“似”相同。“神會於物”與“神之於心”並不矛盾,因為只有心物交融“應會”,再把客觀存在的具體物象納入作者主觀“心思”之中才能獲得真正神似。
  “詩有三宗旨”是闡述詩歌創作必須遵照“六義”,有所為而發,或是有所寄託、讚頌,或是有所譏諷、針砭。“詩有五用例”是講寫詩的最高標準是用神,也就是在詩歌創作中能準確地傳達出作者在具體情境中的神態氣韻,如《古詩十九首》中的“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便是一個極好的例證。
  據《格致叢書》本錄校。

  一、詩有三境
  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日意境。
物境一: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雲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於心,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後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情境二: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處於身,然後馳思,深得其情。
意境三:亦張之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得其真矣。

  二、詩有三格
  詩有三格:一曰生思,二曰感思,三曰取思。
生思一: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
感思二:尋味前言,吟諷古制,感而生思。
取思三: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

  三、詩有三不
  一曰不深則不精,二曰不奇則不新,三曰不正則不雅。

  四、詩有三宗旨
  詩有三宗旨:一曰立意,二曰有以,三曰興寄。
立意一:立六義之意,風、雅、比、興、賦、頌。
有以二:王仲宣《詠史》:“自古無殉死,達人所共知”,此一以譏曹公殺戮,一以許曹公。
興寄三:王仲宣詩“猿猴臨岸吟”,此一句譏小人用事也。

  五、詩有五趣向
  一曰高格,二曰古雅,三曰閒逸,四曰幽深,五曰神仙。
高格一:曹子建詩“從君過函谷,馳馬過西京”。
古雅二:應休連詩“遠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頹”。
閒逸三:陶淵明詩“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幽深四:謝靈咴姟盎璧┳儦夂颍?剿??遢x”。
神仙五:郭景純詩“放情淩霄外,嚼蕊挹飛泉”。

  六、詩有五用例
  詩有五用例:一曰用字,二曰用形,三曰用氣,四曰用勢,五曰用神。
用字一:用事不如用字也。古詩“秋草萋已綠”,郭景純詩“潛波渙鱗起”,“萋”、“渙”二字,用字也。
用形二:用字不如用形也。古詩“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謝靈咴姟笆瘻水潺湲,日落山照耀”。
用氣三:用形不如用氣也。劉公幹詩“誰謂相去遙?隔彼西掖垣”。
用勢四:用氣不如用勢也。王仲宣詩“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
用神五:用勢不如用神也。古詩“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王昌齡《詩中密旨》
  《詩中密旨》一卷,《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于文史類,稱:“王昌齡詩格二卷。”《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于集部文史類,並以其為偽託。但日人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地卷論體勢類十七勢、南卷論文意類最前所引或曰四十餘則,皆疑為真本王昌齡詩格之殘存。故王昌齡《詩格》和《詩中密旨》偽中容或有真,似不宜完全斷為偽託。
  《詩中密旨》多論詩之格式。“詩有九格”條所列九格,均見於《文鏡秘府論》地卷十四例類,惟《文鏡秘府論》多列五種,恐系《詩中密旨》早有殘缺之故。每格之後均引有詩例,多為用事、比興、體時狀物之法。惟分類煩瑣,意義不大。
  據《格致叢書》本錄校。

  一、詩有二格
  詩意高謂之格高,意下謂之格下。
古詩:“耕田而食,鑿井而飲”,此高格也。
沈休文詩:“平生少年分,白首易前期”,此下格也。

  二、詩有九格
  一曰重疊用事格。二曰上句立興,下句是意格。三曰上句立興,下句是比格。四曰上句體物,下句狀成格。五曰上句體時,下句狀成格。六曰上句體事,下句意成格。七曰句中比物成意格。八曰句中疊語格。九曰句中輕重錯繆格。
重疊用事格一。詩曰:“淨宮連博望,香罽對承華”是也。
上句立興,下句是意格二。詩曰:“明月照高臺,孤光正徘徊”是也。
上句立興,下句是比格三。詩曰:“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猶如遠行客”是也。
上句體物,下句狀成格四。詩曰:“朔風吹飛雪,蕭蕭江上來”是也。
上句體時,下句狀成格五。詩曰:“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輝”是也。
上句體事,下句意成格六。詩曰:“雖無玄豹姿,終隱南山霧”是也。
句中比物成意格七。詩曰:“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是也。
句中疊語格八。詩曰:“既為風所開,還為風所落”是也。
句中輕重錯繆格九。詩曰:“天子憂征伐,黎民常自怡”是也。

  三、詩有三格
  一曰得趣,二曰得理,三曰得勢。
得趣一,謂理得其趣,詠物如合砌為之上也。詩曰:“五里徘徊鶴,三聲斷續猿。如何俱失路,相對泣離樽”是也。
得理二,謂詩首末確語不失其理,此謂之中也。詩曰:“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是也。
得勢三,詩曰:“孟春物色好,攜手共登臨。放曠丘園裡,逍遙江海心。”
附錄:
龍光甸撰《王少伯宦楚詩跋》
   唐詩人王少伯以相如題桂之才,抱賈傅懷沙之恨。初由秘書而尉汜水,枳棘空有鸞棲;複自金陵而謫龍標,雪泥偶經鴻踏。從來遷客不廢嘯歌,自古逐臣偏工怨誹。盼雁影於衡陽煙外,人遠長安;聽猿聲於湘浦月中,夢懷鄉國。況橙黃橘綠,一年多好景之時;芷白蘭香,三楚本騷人之地。宜其豔分屈宋,揮毫而珠玉隨風;秀挹沅湘,落紙而雲山增色者矣。
   無如劫灰久冷,斷碣難尋。訪送客之江樓,朱闌虥];問乞詩於蠻洞,遄譄熶N。夫客到孤山,問訊逋翁之遺稿;人登峴首,摩挲叔子之穹碑。今無以傳,後將何述?
   爰檢全唐之集,摘錄尉楚之詩。川原則信而可征;情事則慨焉如見。東方朔唫哀時命,不無落拓之懷;陶淵明賦歸去來,大有逍遙之致。
   高樓既築,泐石斯鐫。匪存一邑之風騷,更助千秋之憑弔。庶使貞瑉耀彩,山巔之明月齊輝;妙墨流香,江上之芙蓉共豔。誦劉夢得竹枝之調,雅韻猶留;登白太傅琵琶之亭,流風未墜。聊存梗概,敢雲探得驪珠;用志遺蹤,亦愧窺同豹管。
                                   道光十有九年歲次己亥重陽日
                                   知黔陽縣事  桂林龍光甸撰
                                         男啟瑞編次並書



王昌龄《詩格》二卷、《詩中密旨》一卷對後世的影響

中唐
王昌齡的詩風和詩境,最先影響的是中唐時期的皎然,他在王昌齡之後,又把意境的研究推進了一步,他關於意境方面的論述是多方面的,研究也相當的深入,他繼承了王昌齡以“境”論詩的方式,提出了諸如“緣境不盡曰情”、 “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題。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

晚唐
其次,便是晚唐時期的司空圖,他在王昌齡提出的意境概念的啟發下對意境作出了全面總結,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觀點。司空圖論詩,強調“近而不浮,遠而不盡”,須有“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認為“辨於味而後可以言詩”。對此後嚴羽的“妙悟”說、王士禎的“神韻”說均有影響。又標舉雄渾、沖淡等二十四種風格,著為《詩品》,對此後的風格論亦有影響。其詩多近體,絕句數量尤多。

宋代
宋代意境理論中,最有成就的是南宋的嚴羽,他針對一部分宋詩以理勝而不講求意境的傾向,在緬懷盛唐詩歌並在王昌齡及唐代所有對詩歌意境的審美經驗的啟發下,提出“興趣”說。此說見諸於其論著《滄浪詩話》。

清代
清末的王國維,是意境範疇發展史的最後一位總結者,亦是其終結者,集大成者。其著作《人間詞話》在探求歷代詞人創作得失的基礎上,借鑒王昌齡等歷代文人對“意境”範疇的探討並結合作者自己藝術鑒賞和藝術創作的切身經驗,提出了“境界”說,為王國維藝術論的中心與精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8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29434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4-1-3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先生诗论,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万

回帖

17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172541

敬业首席优秀诗手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4-1-4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怀雅致,意蕴幽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万

回帖

17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172541

敬业首席优秀诗手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4-1-4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格清朗,笔触细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万

回帖

17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172541

敬业首席优秀诗手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4-1-4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情理相融,寓意深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万

回帖

17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172541

敬业首席优秀诗手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4-1-4 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早课学习,提赏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万

回帖

17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172541

敬业首席优秀诗手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4-1-4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精彩,致敬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万

回帖

17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172541

敬业首席优秀诗手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4-1-5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温佳作,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万

回帖

17万

积分

超版

超版|两湖诗词首席

积分
172541

敬业首席优秀诗手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4-1-5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卷有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55

回帖

442

积分

版主

积分
442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劲夫 发表于 2024-1-3 13:53
赏读先生诗论,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55

回帖

442

积分

版主

积分
442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2-12 04:46 , Processed in 0.0669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