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3|回复: 0

[其他] 五溪詩社復興倡議書

[复制链接]

94

主题

150

帖子

44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4
发表于 2023-12-2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國二十七年(1938)十月十二日,湖南大學遷移湘西辰溪縣,學校設大路口。同月,北平民國大學遷移湘西漵浦縣,隨校來漵浦的有翦伯贊、譚丕謨、張天翼、顧頡剛、徐炳昶。十一月底,湖南桃源女子中學遷移湘西辰溪縣,學校設雍和鄉。十二月,國民政府海軍部及其水雷營、海軍醫院遷移湘西辰溪縣。其時,海軍上將薩鎮冰被蔣介石監視軟禁在水雷營。來辰溪之前,海軍部及其水雷營在黔陽縣安江。
民國二十八年(1939)二月,駐境海軍陸戰隊獨立旅在安江建立“隨營子弟初級中學”。後交洪江接辦,更名為“建國中學”,穆翼南受請,前來執教。兩年後改為“私立力行中學”。國民政府海軍部水雷營在安江期間,薩鎮冰與安江駐軍司令譚自侯、海軍部獨立第二旅旅長林秉周、海軍部隊獨立旅團長馬鴻炳、黔陽縣龍田鄉長磧村段氏族長段幼燧、黔陽縣建國中學教員穆翼南等人結社,組織吟詠。並倡議複修明代烈士宋以方的衣冠塚。由馬鴻炳具體負責其事。複修後的衣冠墓,實為衣冠塔,由青色條石構成紀念塔。正面書有“瑞州太守宋以方衣冠墓”等字,背面書有“氣貫長虹”四字。墓地四周為青石碑組成圍牆,石碑上刻有歷代仕宦名流過客鄉賢所題詩詞(文化大革命,宋以方衣冠墓被毀)。六月二十六日,教育部決定本年度國立各大學及獨立學院統一招考新生,全國設15處招生區,湖南招生區設辰溪縣。七月,湘黔公路由洞口縣經安江往懷化榆樹灣一段,與安(江)洪(江)公路建成通車。
民國二十九年(1940)四月,在辰溪的湖南大學教授楊樹達(文學院)、曾星笠(文學院)、王嘯蘇(文學院)、熊正理(物理系)、趙曾儔、曾威郑姍C系)、吳紹熙、陳兆疇、譚雲鶴等教授成立了五溪詩社,以吟詠宣其憂思,同仇敵愾,佳作甚多,堪稱“抗戰詩史”。先後參加的有李肖聃(原名猶龍,號西堂)、楊樹達(字遇夫,號積微)、柳大謐(號午亭)、王嘯蘇(字疏庵)、曾昭權(字威郑⒆T雲鶴、陳躍南(字兆疇)、劉異(字豢龍,號雋禮),曾咔ㄗ中求遥枟棃@)、駱鴻凱(一名蒼霖,字紹賓,號彥均)、吳紹熙等諸教授組成五溪詩社。李肖聃、吳紹熙負責組稿。曾咔环顬槲逑娚缟玳L。每月一會,交換詩文唱和文章,以油印刻集。出版《五溪詩詞錄》,載《湖大文哲叢刊》上。
坊間所傳,楊樹達曾稱“北大之大,清華之清,湖大兼而有之”,雖或不無標榜嫌疑,但湖南大學國文系,在民國期間,確然也有著不俗的師資力量。在前後兩期的《員輻》中,參與撰文的有駱鴻凱、劉宗向、孫文昱、李肖聃、楊樹達、王嘯蘇、劉朴、席啟、朱芳圃、宗子威、宗志黃等。又有何蝯叟(何紹基)、張石州(張穆)、羅庶丹(羅焌)等人遺著。以上所舉十四人,即有十一人為湘人,曾任教于湖南大學者十一人,為張舜徽《湘賢親炙錄》所傳者八人。張氏《湘賢親炙錄》所載湘籍學者二十人,多在民國乃至新中國學術界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而曾在《員輻》上發表文章者即有八人,也可見出這份刊物的重量。
民國二十九年(1940)十二月,湖南大學“文哲叢刊社”又出版了《文哲叢刊》第一卷,分為專著、文錄與五谿詩社詩詞錄三部分,專著部分收入曾咔豆疟疽酏R韻當分二部說》、楊樹達《讀〈甲骨文編〉記》、黃子通《孔子哲學》、王時潤《商君書之研究》、駱鴻凱《文始箋》、吳紹熙《六十年心理學之演變》等,文錄部分收入李肖聃《〈顧亭林評傳〉序》《羅庶丹墓表》、王嘯蘇《〈中國文學史〉序》、楊樹達《〈春秋大義述〉自序》,則差可代表湖南大學中國文學系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左右的學術水準。
                    呈五溪詩社諸公
                            吳紹熙
    詩壇耆宿作齊盟,未省吟哦敢列名。
    兩載蠻荒辜客思,五溪冠服共生平。
    比鄰幸得聆清論,裡耳猶期接大聲。
    把酒酣歌供一樂,舉觴應祝百杯傾。
                  次韻奉酬紹熙先生
                            譚鶴松
    天涯羈寄共詩盟,偉業從來有盛名。
    忍惜春醪消抑鬱,且憑長句話生平。
    謝安雅量多耗興,庾信文章雜怨聲。
    令節嘉招堪痛飲,不妨肝膽向人傾。
民國二十九年(1940)七月,“國立第十一中學職業部”由湖南省武岡竹篙塘遷來安江廣福山勝覺寺。民國三十年(1941)二月,“國立第十一中學職業部”改為“湖南省立第十職業學校”。民國三十六年(1947),“湖南省立第十職業學校”又改為“湖南省立安江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民國三十八年(1949),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
民國三十年(1941)四月十二日上午,穆翼南在黔陽縣安江鎮建國中學上作文課之時,狂風大作,驟雨傾盆,摧垮了教室。穆翼南為了營救學生,獻出了生命。送葬時,有學生及群眾有千余人為之送行。海軍上將薩鎮冰、安江鎮長楊榮耀、段氏族長段幼燧,以及建國中學全體師生均撰挽聯、挽詩哀悼。是年,黔陽縣全縣各鄉建立鄉中心國民學校,各保建立保國民學校。“陸軍機械化學校”由廣西柳州遷來黔陽寨頭。該校由蔣介石兼校長,徐庭瑤任教育長,專務訓練汽車、坦克駕駛員、修理兵及培訓技術軍官。是年,徐庭瑤兄弟徐庭明卒於安江。龍田鄉段氏族長段幼燧為之撰挽聯。
民國三十三年(1944)一月五日,在辰溪的湖南大學師生掀起“反李護校”邉樱磳洗髮W校長李毓堯。駐紮辰溪縣的三十二旅出兵鎮壓,拘留、審查、開除了學生100余名,解聘了李祖蔭等五位進步教授。八月,李毓堯離校,胡庶華接任湖南大學校長職務。是年,“陸軍機械化學校”再遷往四川壁山。
民國三十四年(1945)十月下旬,湖南大學遷回長沙。
七十周年過去,想念當年李肖聃(原名猶龍,號西堂)、楊樹達(字遇夫,號積微)、柳大謐(號午亭)、王嘯蘇(字疏庵)、曾昭權(字威郑⒆T丕謨(字雲鶴)、陳躍南(字兆疇)、劉異(字豢龍,號雋禮),曾咔ㄗ中求遥枟棃@)、駱鴻凱(一名蒼霖,字紹賓,號彥均)、吳紹熙、薩鎮冰(字鼎銘)、林秉周(名本禮,號秉周)、馬鴻炳、段幼燧(字淮蓀,號槐笙)、穆翼南(字海鵬)等創建和參與“五溪詩社”的先賢風采,我們秉承著歌詠世事、讚美山河、諷喻時弊、緬懷先烈的優良傳統,挑起繼任的重擔,將“五溪詩社”的香火得以延續下來。
五溪詩社名詞解釋:抗戰時期,湖南大學由長沙遷到辰溪。1940年4月,該校中文系一些教授痛感日寇入侵,自身年邁不能執戈衛國,遂倡議成立五溪詩社,藉以宣傳愛國思想,鼓舞抗戰鬥志。
先後參加詩社的人有李肖聃(原名猶龍,號西堂)、楊樹達(字遇夫,號積微)、柳大謐(號午亭)、王嘯蘇(字疏庵)、曾昭權(字威郑⒆T丕謨(字雲鶴)、陳躍南(字兆疇)、劉異(字豢龍,號雋禮),曾咔ㄗ中求遥枟棃@)、駱鴻凱(一名蒼霖,字紹賓,號彥均)、吳紹熙等諸教授組成五溪詩社。李肖聃、吳紹熙負責組稿。曾咔环顬樯玳L,每月一會,交換詩、文唱和文章,以油印刻集。民國二十九年(1940)十二月,出版《五谿詩社詩詞錄》,載《湖大文哲叢刊》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5-9 03:31 , Processed in 0.0349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