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三清仙宫 敬奉三清尊大士。天然道佛脉相连。 仙方殿阐慈悲教。妙法堂修普济缘。 虚至澄虚即无上。梵明摩梵更加玄。 尘轩白昼风来扫。洞到黄昏云自拴。 附记:三清山三清宫因前殿供奉道教三位尊神——清微天玉清境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居中位,手执混元珠,象征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混沌状态时的无极);禹余天上清境灵宝天尊(又称天宝君,居元始天尊左侧位,手执如意之象,或半黑半白的“阴阳镜”,象征刚从无极状态中衍生出来的“太极”);大赤天太清境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居元始天尊右侧位,手执羽扇,象征由太极分化出的天地或阴阳“两仪”),故名。三清宫后阁为观音堂,供奉佛教十八罗汉等神像。三清宫建筑和布局充满玄虚神奇色彩。正殿供奉道教三清三位尊神,后殿供奉观音及十八罗汉,道佛和谐相处,共为同一殿堂,有别于其他道教名山佛道不相容的格局,体现了三清山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 注:澄虚即清虚,“ 老子 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道家修行至三清即至高无上的境界了。梵即净修梵行,用梵文书写的佛经原本深奥不容易理解,即使是有修为的和尚也不见得看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