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68|回复: 1

[理论]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复制链接]

385

主题

1397

回帖

5170

积分

论坛嘉宾

西南诗词栏目嘉宾

积分
5170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2-7-26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摘自《词源·卷下》。解释:词要追求清幽空灵的境界,不要拘泥于形式。宋元明清词话论词几近共识:贵清空,忌质实。“清空与质实是宋末元初张炎提出的关于词的艺术风格的一对美学概念。清空,即不浊不俗、空灵超脱;质实,即具体详瞻、繁细板实。“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此清空、质实之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张炎《词源》)
实例分析:
梦窗《声声慢》云:“檀栾金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前八字恐亦太涩。如《唐多令》云:“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〇前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此词疏快,却不质实。如是者集中尚有,惜不多耳。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琵琶仙》、《探春》、《八归》、《淡黄柳》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张炎《词源》)
近代,沈祥龙在其《论词随笔》中说:“‘清’者,不染尘埃之谓;‘空’者,不着色相之谓。‘清’则丽,‘空’则灵。‘如月之曙,如气之秋’,表圣品诗,可移之词。”(“表圣”,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字。“如月之曙,如气之秋”二语,见旧题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其十六《清奇》。)
有关“清空”的论说:
先说文学家们笔下的“清空”。
“清空”向来有两种词性结构。
唐人夏方庆《风过箫赋》曰:“断续清空,萧寥永夜。”这是四言对仗,“清空”对“永夜”(即“长夜”),显然是偏正结构,中心词是名词“空”(即“天空”),“清”是修饰“空”的形容词。
而我们所要讨论的“清空”,则是“既清且空”,“清”“空”并列,两个都是形容词;合成一词,仍然是形容词。
由于偏正结构的“清空”与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无关,故本文将它排除在外。下面,只胪列那些使用形容词“清空”的书证。
唐人杜牧《晩晴赋》曰:“雨晴秋容新沐兮,忻绕园而细履。面平池之清空兮,紫阁青横,远来照水。”这是形容“平池”。池水清净而空无所有,故曰“清空”。
宋人杨简《东山赋》曰:“又如江上之秋光,清空爽明。若甚近也而不可执,若远也而不可追。”这是形容“江上之秋光”。江上秋光清净而空无所有,故曰“清空”。
又,刘爚(按:一作真德秀)《题金山》诗曰:“是时千山雪新霁,水面月出天清空。”这是形容雪后长江月夜的晴空。月夜江天清朗而空无所有,故曰“清空”。
又,杨万里《光口夜雨》诗曰:“峡山清空峡雨急,寒声夜半萧萧发。”这是形容深峡高山。高山深峽间,景色清幽而空间较大,故曰“清空”。
又,杨万里《题汪圣锡坟庵真如轩在玉山常山之间》诗曰:“百滩千嶂自一川,清空不是人间世。”这是形容玉山(今属江西)、常山(今属浙江)二县间的山水。其境清幽而空间较大,故曰“清空”。
又,杨万里《宜州新豫章先生祠堂记》曰:“俯湖为阁,于登于临。湖山清空,云烟髙寒。”这是形容宜州湖山。湖山清幽而空间较大,故曰“清空”。
又,韩淲《夜霜窗户肃然严冷》诗曰:“江山何清空,天地本正大。”这是形容“江山”。江山清幽而空间较大,故曰“清空”。
又,朱继芳《溪村》诗二首其二曰:“雨洗山光绿净,波涵天影清空。”这是形容“波涵天影”。水中之天清净而空无所有,故曰“清空”。
以上诸例,都属于对景物的文学描绘。“清空”之所形容,集中在水之清净,天之清朗,江山、湖山之清幽,以及水、天之空无所有,江山之空间较大,等等。
据此,我们似乎可以作出两点推论:
其一,从本初义上说,凡以清净之水,清朗之天,清幽之江山、湖山,空阔之水、天、江山、湖山为主画面,或主背景的词作,较有可能符合张炎之所谓“清空”。
必须注意的是,“清”“空”二者,缺一不可。譬如一幅山水画,如果山水占据了太多的画面,没有留下足够的空白,“清”而不“空”,尚不能称“清空”。
其二,从引申义上说,凡画面景物较为清净、清朗、清幽,并留有较多空白的词作,也较有可能符合张炎之所谓“清空”。同样必须注意的是,譬如一幅风景画,即便其画面景物较为清净、晴朗、清幽,只要没有留下足够的空白,“清”而不“空”,仍不能称“清空”。
再说文学批评家们心目中的“清空”。这方面的资料甚少,只有两条。
宋人赵汝回《瓜庐集序》在对当世诗人薛师石作品的艺术风格作总体概括时说:
瓜庐翁薛景石……独主古淡,融狭为广,夷镂为素,神悟意到,自然清空,如秋天迥洁,风过而成声,云出而成文。间谓四灵(按:南宋“永嘉四灵”,即徐照、翁卷、徐玑、赵师秀):“君为姚、贾(按:唐人姚合、贾岛),吾于陶、谢、韦、杜何如也?”
其所谓“清空”,大抵是指与“古淡”、广阔而不狭隘、朴素而不雕镂、“自然”等说法相配,如秋天、秋风、秋云般高迥清洁,类似陶渊明、谢灵运、韦应物、杜甫诗那样的一种审美趋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清空”论陶、谢、韦诸人之诗,大致可通。惟杜诗千汇万状,实非“清空”二字可以涵括。但杜诗固有一部分是“清空”的,就此而言,也不好说他全未道着。
又,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上在解释宋人叶适之服膺“永嘉四灵”诗,“自以为不及”这一现象时说:
水心翁(按:叶适)以抉云汉、分天章之才,未尝轻可一世,乃于四灵若自以为不及者,何耶?此即昌黎(按:韩愈)之于东野(按:孟郊),六一(按:欧阳修)之于宛陵(按:梅尧臣)也。惟其富赡雄伟,欲为清空而不可得,一旦见之,若厌膏粱而甘藜藿,故不觉有契于心耳。
其所谓“清空”,大抵是指与“富赡雄伟”异趣,如“藜藿”般朴野,类似唐人孟郊、宋人梅尧臣诗那样的一种审美趋向。
赵汝回、周密都是南宋后期人,所论又都在诗学,可见“清空”至迟是南宋后期的文学批评家已明确使用的一个诗学审美标准,而张炎率先将它引进到了词学领域。
综合赵、周二氏的论述,取其“最小公倍数”,我们似可得出结论,至迟已在南宋后期文学批评中出现、作为诗学审美标准之一的“清空”,大抵包括如下内容:近于古淡、自然、朴素,境界较广阔,不尚雕琢。(钟振振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80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常管

论坛嘉宾|齐鲁岱岳常管

积分
35694

栏目管理员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22-7-26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4-11-24 02:15 , Processed in 0.0654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