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9|回复: 1

[回文诗词] 音变而读变的回文趣诗

[复制链接]

385

主题

1783

帖子

5170

积分

超版

超版|西南诗词执行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5170

论坛顾问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2-2-28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变而读变的回文趣诗
冬云   熊应祚
寒光照澈透琼楼,淡色适空涵景幽。
峦远冬容晕觉睡,漫天雪意冻云浮。
两读   漫可两读,上平十四寒和去声十五翰,义不变。淡古代也是多音字。此诗今韵为折叠双回文。
1.“漫”可两读,上平十四寒和去声十五翰,义不变。
a.当“漫”在上平十四寒时,回文有三个韵字。只是“适色淡”为三仄收。
b.当“漫”在去声十五翰时,回文有两个韵字。“适色淡”仍为三仄收。
2.“淡”古代也为多音字,居然有五种读音。如果巧妙处理,与“漫”结合起来,竟有许多读法。
虽然《词林正韵》只规定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但我们知道这六个半韵的主韵母是相同的。有人说邻韵相通是指邻近的韵,错,邻韵指邻近的韵是望文生义,六麻七阳会相通吗?你会说还得加上韵母相近,平声中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支”与“微”较近,它们与“齐”“灰”就较远。平声中九佳(半)六麻通用,远了些吧;上声中三讲二十二养通用,更远;上声中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通用,四纸与八荠十贿太远了去声中三绛二十三漾通用,隔了十万八千里去声中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通用四与十一太远了去声中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远啊;入声中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四到十四,隔了十位入声中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通用,五到十六,隔了十一位;入声中三觉十药通用,隔得远吧。还有人说上平和下平也不能相通。但我们知道十五删、一先通就是上平与下平相通,还有上平的三江和下平的七阳是大家公认相通,《词林正韵》承认的。因此邻韵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声调一样、韵母(主韵母)一样的韵部。词里面某些词牌则放宽到仄声的上去入相通了。有人又会说写诗用平水韵,写词用词林正韵,因此不能用词林正韵来衡量诗。这样说又不顾历史事实了,其实明朝时正统的使用洪武正韵,到清朝时平水韵才死灰复燃。但写诗者不用平水韵的比比皆是(专文中例子我选了许多例子,这里就不举例了)。还有人会提出更有力的理论,既使邻韵相通也只是用在第一句,顶多偶尔用在最后一句。但是实践中邻韵相通位置可以不固定(例子也见我的专文中),近代当代例子就更多了。王力就指出现在邻韵相通就不必太拘泥。
a.当“漫”在上平十四寒,“淡”在下平十三覃时(水貌)。
解决了这些理论问题,我们就好研究“漫”“淡”平声相通时诗的读法了。首先解决了“适色淡”三仄收的问题。第二,回文是一首柏梁体,柏梁体可以用调序读等方法读出数十首诗来。
b.当“漫”在去声十五翰,“淡”在去声二十八勘(薄)或二十九艳(水貌;微茫)时。
《词林正韵》: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用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其实这六个半韵主韵母相同,今韵已为一个韵部。搞不懂那时为什么不通韵,如果通韵,假如不考虑“漫”句平声字少了、“适色淡”三仄收问题,那么就是折叠双回文诗。
c.当“漫”在去声十五翰,“淡”在下平十三覃时,只能用双句倒读回文法来读:
幽景涵空适色淡,楼琼透澈照光寒。
浮云冻意雪天漫,睡觉晕容冬远峦。
“淡”在上声还有两种读音,情况与1的a相同,在此没有讨论的必要。
小结
“漫”在上平十四寒,“淡”在去声二十八勘或二十九艳时,回文“适色淡”为三仄收。
“漫”在上平十四寒,“淡”在下平十三覃时,回文为柏梁体,回文没有三仄收情况。
“漫”在去声十五翰,“淡”在去声二十八勘或二十九艳时,如果通韵,就是折叠双回文诗,回文“适色淡”为三仄收。
“漫”在去声十五翰,“淡”在下平十三覃时,回文为双句倒读回文回文没有三仄收情况。
用今韵读,平仄不受影响,这是一首折叠双回文诗。
余兴未尽,又来改诗,变出另一种诗来。为了解决三仄收和平声字少的问题,且方便今音读,改动了六个字。于是可以用今音读,也可用平水韵读。
寒光照澈透琼楼,淡色抹空涵景幽。
峦远冬容喜梦游,漫天雪意霜云筹。
1.今音读,顺读柏梁体,又是四变回文诗(有两组韵相同,比一般的四变回文诗读出的首数更多),可读出数百首诗来。
2.平水韵读
a.当“漫”在上平十四寒,“淡”在下平十三覃时(水貌)。顺读柏梁体,回文也是柏梁体,能读出的诗最多。
b.当“漫”在上平十四寒,“淡”在去声二十八勘(薄)或二十九艳(水貌;微茫)时。顺读柏梁体,回文一般通体回文。
c.当“漫”在去声十五翰,“淡”在下平十三覃时。顺读柏梁体,回文为双句倒读回文。
d.当“漫”在去声十五翰,“淡”在去声二十八勘(薄义)或二十九艳(水貌;微茫)时。如果可通韵,与用今韵读同,顺读柏梁体,又是折叠双回文诗诗。
以上四种诗,可读出数百上千首诗来。
研究回文诗是闯进迷宫探宝,是画龙点睛求破壁;写回文诗是智慧的迸发,是有趣的文字游戏,我乐此不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65

主题

7258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奇诗怪词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187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2-2-28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感佩才情,点赞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5-10 11:47 , Processed in 0.0530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