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87|回复: 4

[理论探讨] 四犯令----四平头---平头对-----摞眼病-----长撷腰病

[复制链接]

385

主题

1783

帖子

5170

积分

超版

超版|西南诗词执行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5170

论坛顾问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9-26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   四犯令----平头----相对-----四平头---平头对-----摞眼病-----长撷腰病

下面讲一个特殊的词牌

孏(lǎn通“懒”)窟词   侯寘(zhì)

月破轻去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拌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是酴醾开独步。能著意、留春住。

作者生卒年不详,字彦周,宋朝人。南渡后居长沙。卒于孝宗时,著有《嬾窟词》(四犯令·月破轻云天淡注),因其词风格清婉娴雅,一时推崇。

四犯令。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

●●○○○●▲。●●○○▲。⊙●○○○⊙▲。○●●、○○▲。

⊙●○○○●▲。⊙●○○▲。⊙●⊙○○⊙▲。○●●、○○▲。

一、解题

《孏窟词》是他的词集名称是以他的号命名的。四犯令由于是第一个写,所以没有题目,后人习惯,给它加个题目,按古代习惯,原无题而加题目的一般用首句,《孟子》《论语》等书就是如此,所以题目为《月破轻云天淡注》。

暮春时节,作者侯寘送别友人,临别的前一天即兴作《四犯令》一首,表达了作者惜春留人的惜别之情。该词上片写临别情景,凄清的夜色映衬的是送别之人和离别之人的凄清心情;下片以芳草逐人远去与酴醾独步留春两相对举,深挚地表现了词人惜别与留春的心意。

二、注释:

破:过,开。唐沈佺期《度安海入龙编》诗:“别离频破月,容鬓骤催年。”天淡注:谓云层稀薄,天色浅淡。

阳关:指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又称渭城诗,因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故称。此指送别之曲。

拚(pīn):同“拼”,不顾惜,豁出去。

酩(mǐng)酊(dǐng):形容大醉。

酴(tú)醾(mí):即“荼蘼”,植物名,亦称佛见笑、独步春。春末夏初开花。

着(zhuó)意:注意,用心。

三、译文:

月亮冲破微云,淡淡的月色映照大地,夜深人静花好月圆无阴无雨。不要再听《阳关曲》牵惹离绪了,还是在鲜花丛中喝它个酩酊大醉。

明日就要踏上郊外张曼芳草的离别之路,春光也似乎随人离去。不像酴醾花独自在暮春开放,好像是着意留春不肯放春归去。

四、写法分析:

该词写离别,却与一般离歌写法不同。作者并不正面渲染离愁别绪的深重,而是独出心裁地借助于新鲜丰富的联想,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沉挚的感情,含蓄空灵,别开生面。

该词上片写临别情景。先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别夜景色:天淡如水,月光似银,一片朦胧恬淡的意境。虽是写景,情思已寓其中。接着,进一步将景与情交织在一起,夜深人静,借花写人以“无语”虚写,极尽惆怅心情。再紧承上句,点出“无语”的原因,是分别在即,离绪牵人愁肠。“莫听”,不忍听也。听则反增离人痛苦,故尔不忍听,离愁的深重难遣自不言而喻。无可奈何,只有借酒来麻醉自己的心灵,更着一“拚”字(词眼),刻画出人物因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拚命痛饮的狂态,透露出作者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以上所写,不过是未别之情景,已使人凄然欲绝。

下片宕开一笔,推想别后情景:用芳草写离情,又是借物抒情。本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行,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本是人已远行而芳草依旧,作者却想象是人走春尽。这样,由芳草和离愁引申出来的春天和行人的内在联系,便使作者忽发奇想:如果能够阻止春天的脚步,不就可以留住远行的人了。作者联想到了酴醾,这是花期最迟、暮春才开的一种花朵,它拖住了了春天的尾巴。但纵使似荼蘼开晚,也只是“独步”,又能留得几时?何况“不似”乎!两句是宛转地说“强欲留春春不住”(欧阳修《渔家傲》)。春留不住,人也留不住,词到此戛然而止。下片写的是人物心中的一段痴想,虽不可能实现,却动人而又沉挚地表达了因无计留人而产生的深沉惆怅和叹惋,与上片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真实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情绪和微妙的心理活动,别开生面,回味无尽。

五、此词有两点特殊:

1.属于柏梁体(句句韵)

2.四犯。

四犯令:词牌名,又名“四和香”、“桂华明”、“四块玉”,是合四调的犯声而成的新曲。调名始见于南宋侯寘《懒窟词》。犯,乐曲移调变奏的方式之一,即“犯调”,又称“犯声”,指移宫换羽,转换宫调;此为一曲终传调四次,故称四犯。

词中犯调有两种。一是宫调相犯。即取各宫调的声律合成一曲,使宫商相犯以增加乐曲的变化,有三犯、四犯、八犯之称。但限于“住字”(全曲末一字,或称“杀声”)相同的调子方可互犯。二是句法相犯。集合各调中的句法而另成一调,有似南曲中的“集曲”。

重点解释“句法相犯”。这是诗词中一个重要的却不打被人注意的写作话题,也是格律诗中二联如何对仗的最关键的问题。这里句法上四犯是怎么回事?请看四个七言句,它们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这就叫四犯。为什么叫四犯呢,这个说起来就话长,所以要专题谈谈了。


具体内容见《对偶对仗》下册

1.平头诗   827页   一联中上下句第二字平仄相同的诗,这与四犯令相同,只是这是四句,四犯令则每句后再加一个六言句。

2.两种平头概念   633—6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783

帖子

5170

积分

超版

超版|西南诗词执行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5170

论坛顾问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21-9-26 16:59 编辑

(一)、平头概念的发展
1. 四声八病中的平头

以五言诗为例,就是每一联的上句的第一、二字不能与下句的第一、二字同声调(平仄)。比如“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这句诗中,“芳时”与“提壶”都是平音,这就是平头。
2.近体诗发展为“相对”
平仄概念出现后,便出现了“律句”(246分明即平仄相间的为律句),律句出现后便出现联的上下句关系问题。根据四声八病中的平头,既然上下句的第二个字不能同声调(近体诗声调已分组为平仄),因此改为上下句第二字不能同平仄,要平仄交错(如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于是“相间”之后出来“相对”(一联中出句与对句平仄要相对)。近体诗的雏形便形成了,最后规定邻联要“相粘”(平仄一致),“三相”原则使近体诗定型了。
3.清人把声律的平头改换成语法的平头---“四平头”
颔联和颈联首二字的语法结构相同的叫四平头。
四平头的说法始于清代,是清代诗人、学者或诗评家、文学研究者常用的概念。但他们拿来举例的常常是唐诗,而唐代是没有这个概念的。《金针诗格》:诗有齐梁格 四平头,谓四句皆用平字入是也。本是谈用字平仄的。清代学者纪昀和沈德潜二先生借用南朝齐梁学者沈约“平头”概念,移花接木,用于评价律诗。他们的有关点评如下:
春昼雪如簁,清羸病起时。
迹深惊虎过,烟绝闵僧饥。
地冻萱芽短,林寒鸟哢迟。
西窗斜日晚,呵手歛残棋。(宋/陆游《雪中二首之一》)①
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瀛奎律髓汇评》)。 “迹深”、“烟绝”、“地冻”、“林寒”二字语法结构相同。
孤城雨脚暮云平,不觉鱼龙自满庭。
讬命已甘同木偶,置身亦端似赢甁。
浮家却羡鸱夷子,弄月常忧太白星。
当日乘槎便仙去,故人应罪曲江灵。(宋/韩元吉《记建安大水》)②
纪昀评曰:“中四句平头,碍格。” “讬命”、“置身”、“浮家”、“弄月”四个动宾词组。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唐/贾岛《暮过山村》)③
沈德潜评曰:“落日、初月,平头之病。”沈先生把“怪禽”、“落日”、“初月”、“边烽”四个偏正结构物象称之为“四平头”。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唐/高适《送王李二少府贬潭峡》)④
沈德潜指出:“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唐诗别裁集》)。纪昀也评论说:“平列四地名,究为碍格,前人已议之”(《瀛奎律髓汇编》)。这里沈、纪二先生说四个名词组成的四个地名连用也是“四平头”。
沈德潜自己的也有这种写法:
高阁真疑坐九霄,钟声远送海门潮。
峰巅片石留三国,槛外长江咽六朝。
何处云烟辨吴越,此间苍翠压金焦。
老僧犹说孙恩乱,白骨青磷尚未消。(清/沈德潜《甘露寺》)⑤太牛逼了,居然八平头。中二联摞眼病、长撷腰病。这个人正好是四平头理论的鼓吹者之一,自己却写成这个样子,却也令人好笑。
四平头也不仅限于中间两联,首联跟颔联一起也可能是四平头:
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
梦岂花边到,春俄雨里迁。
一梨开五秉,百箔候三眠,
只有书生拙,穷年垦纸田。(宋/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⑥
清代的诗人、教育家许印芳评曰:“此章中二联炼句可学,三、四句合首联看,却犯平头病,此不可学。”从许评可知,不仅律诗要注意中间两联,其它联也马虎不得,紧挨着的两联犯复,也是毛病。(刚刚按 首二字都是名词+副词,是平头,但首联后面为动宾,颔联为主谓,因此此平头不为病,不必大惊小怪。)
如果不注意,甚至会出现首联、颔联、颈联六平头的毛病:
笳鼓喧灯市,车舆避火城。
彭黄争地胜,汴泗迫人清。
梅柳春犹浅,关山月自明。
赋诗随落笔,端复可怜生。(宋/陈师道《和元夜》)⑦
纪昀评曰:“前六句皆双字平调,殊为碍格。”这里的“平调”即“平头”的意思。(刚刚按 六句前两字都是名词性短语,为联合并列结构,词义类同,形式类同。后三字结构分别是动宾、动宾补、主谓,整体问题不大。但六句皆平头确实太死板了。)
沟溢池鱼出,天低塞雁征。
萤飞明暗庑,蛙闹杂疏更。
药酺时需焙,舟闲任自横。(宋/陆游《秋雨排闷十韵》)⑧
许印芳评曰:沟溢六句,犯平头病,不可学。这是一首排律,计十联,上选有瑕疵的是七、八、九联。(刚刚按 首二字为主谓结构,后三字结构各自不同,各句的语法结构不一样,不为病。为平头对。但六句皆平头确实太死板了。)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唐/陈子昂《度荆门望楚》)⑨
纪昀评论说:本诗“运用四地名不觉堆垛”。陈子昂做法的高明之处在于首联地名都置于句末,颔联地名都放在开头,错综排列,语法结构也不一样,让四句诗不拘谨呆板,这才是“不觉堆垛”又避免四平头的关键。如果写成:章台阶砌下,巫峡岛洲偎。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那就不止是四平头,还得了摞眼病。
同是陈子昂,他还有一首《春夜别友人》⑩却有缺陷: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有人点评说,这首诗能算上好诗,情感细腻,选景典型,细节生动,格律无瑕,对仗工稳,炼字准确,但若从完美的角度要求,则还欠理想。遣词造句有些单调呆板,缺少灵动变化的美。离堂,别路,可看做是动宾,但也可看做是偏正结构,看做名词,则“银烛,金尊,离堂,别路,明月,长河”犯复,或说犯了六平头,虽然瑕不掩瑜,但总是名人笔下的操作漏洞。(刚刚按 若是离堂、别路,看做偏正结构名词,那可不是什么“瑕不掩瑜”,而是犯了摞眼病,全是主谓宾结构,只是颔联的宾语是并列结构,其它两联是偏正结构的区别而已。改的话只要改颔联就是,原文“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试改为“离堂琴瑟绝,别路水山缠”,或“绵绵思琴瑟,碌碌绕山川”。)
相同的例子还有刘禹锡的《金陵怀古》⑾:
潮落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纪昀评说:叠用四地名,妙在安于前四句,如四峰相矗,特有奇气。若安于中二联,即重复碍格。跟上面一样,纪昀也没说到点子上,关键不在联次,机括全在位置与语法结构。(刚刚按 如果是“潮落冶城渚,日斜征虏亭。烟青新幕府,草绿旧洲城。”即使是前四句,也是平头摞眼。)
优秀诗人的创作实践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发:如果非要连用四个地名或者其他名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做法是错开排列顺序和位置。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泽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陂化宝衣。(刘禹锡《荆州怀古》)⑿○中二联。乍一看马、麦、风、火都是名词主语,开头还都是主谓结构,是四平头,但是不是就坏事了呢?清学者何焯对这两联有过专门分析:三四句流水对,五六句参差对。不过他从流水对参差对的角度去分析是不大准确的,不过这个分析指出,不能光看头二字。其实还是应从句式分析,结构上前四字相同“名+动+名”,似乎犯了摞眼病,但后三字不同,颔联主谓结构,颈联动宾结构。再加上对仗方式也大不同,颈联宝衣对落叶,荒陂对宫井,为参差对,使两联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认真分析,很容易打入犯四平头。
伊挚为媵臣,吕望身操竿。
夷吾困商贩,寗戚对牛叹。
食其处监门,淮阴饥不餐。(汉/杜挚《赠毌丘俭诗》)⒀○三四五联。网上分析:诗中重复提及古人,并且都位于句首,也属犯了平头之毛病。(刚刚按 此是不管诗体的分析,大误。对仗犯平头是指四声出现后,只针对格律诗。此为汉朝诗,无所讳忌,不能说“犯”。三联皆非标准对仗,何来的“犯”。)
4.归纳:中二联首二字语法结构相同的叫四平头,扩展为凡连在一起的二联,首二字语法结构相同的都叫四平头,它们的缺点是语法结构相同,挤占发挥空间,使诗歌呆板缺变化,是律诗文法的不当,但是并非大忌,属于诗病里“犯复”的一种。是语法上的部分合掌问题。
具体地说,四平头的缺点是:一是形式整齐划一,律诗四个对仗句的开头,都是相同的实词或者虚词,这就导致了在造句模式上基本相同,甚至是一模一样,句法缺少变化,让人沉闷。二是词性或结构一样、意义相近甚或相同,势必造成句式在形式上的重复,效率不高,浪费文字资源。三是人的美学心理往往习惯于同中求异,对立统一,喜欢于整齐里求参差,在变化中寻规范。四平头妨碍了人们的这一追求。吟诵时极为单调、呆板,就会破坏诗歌句式富于变化的音律美。
但事物不是绝对的,“四平头”并非大忌,用得好反而是排比修辞。排比是很好的修辞方法,1、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丰满细致,人物内心丰富细腻。2、排比写景状物:能收节奏鲜明,层次清楚、景象丰富多姿,形象生动传神之效。3、排比叙事:起铺陈、渲染的作用,使诗词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气呵成之感。4、排比抒情:使诗词节奏鲜明,感情抒发酣畅淋漓,语势得到增强。
《汉语诗律学》说任何事物都有例外,诗歌的形式应该服务于内容,如果非用不可,使用时也有技巧,因此用得好的则有“平头对”。但如果四平头后面继续出问题,不小心的则犯“摞眼病”(网络上叫“犯四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783

帖子

5170

积分

超版

超版|西南诗词执行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5170

论坛顾问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平头对(四平头)
见近人张正体先生于《诗学》中对仗有“平头对”,实际就是四平头。虽然首二字语法结构相同,但两联的整体语法结构并不一样的对仗叫“平头对”。因此它成为格律诗中一种特殊的对仗方法。
先从上面13例中找。
①迹深惊虎过,烟绝闵僧饥。
地冻萱芽短,林寒鸟哢迟。
“闵僧”(动宾)“鸟哢”(主谓),因两联结构不同,此“四平头”乃为“平头对”。 萱草。一种草本植物,芽,动词,发芽。
③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两联非“摞眼”,前四字结构并不相同,乃为“平头对”,此“平头之病”其实不为病。
④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全联表面似乎为长解镫病,但这四句句型结构后三字完全不同。地名字数也不同。因此语法结构并不一样。
⑦笳鼓喧灯市,车舆避火城。   首联
彭黄争地胜,汴泗迫人清。   颔联   
梅柳春犹浅,关山月自明。   颈联
  三联皆平头。中二联为平头对。

高箱/照/云母,壮马/饰/当颅。
单衣/火浣布,利剑/水精珠。(汉/王褒《日出东南隅行》)○虚字装头。四句叠用四物,此为古风。

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
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

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唐/白居易《秋凉闲卧》)○后三联。六平头。中二联平头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二联。潮、风、海、江,四平头,但第二字词性不同,句子语法结构也不同,不为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唐/李白《渡荆门送别》)○中二联。山随、江入、月下、云生,虚实字四平头,但两联句法不同,不为病。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唐/李白《赠孟浩然》)○中二联。虚实字平头。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唐/杜甫《天末怀李白》)○前三联。鸿雁、江湖、文章、魑魅,双字平头,但两联句法不同,不为病。加第一联为六平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中二联。谓语动词位置不同,所以尽管是长撷腰,但并不是摞眼病,也不是长撷腰病。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唐/杜甫《阁夜》)○中二联。虚实字平头。音节皆是2212,但谓语动词位置不同,所以尽管是长撷腰,但并不是摞眼病,也不是长撷腰病。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唐/王维《汉江临泛》)○前三联。双字平头。但句法不同,不为病。加第一联为六平头。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唐/贾岛《暮过山村》)○中二联。虚实字平头。
鹳鸣/山/欲雨,鱼跃/水/多风。
城带/晚莎/绿,池连/秋蓼/红。(唐/许浑《重经姑苏怀古二首》)○中二联。虚实字平头。
昏烟/欲合/孤城/闭,远水/微明/小港/交。
寒鹭/多情/时/近客,栖乌/贪睡/懒/离巢。(清/纪昀《夜泊吴江》)○中二联。虚实字平头。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二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中二联。实际应该是“金沙水”“大渡桥”,但诗节奏是二字一拍。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唐/李商隐《无题》)○中二联。双字平头的平头对。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唐/李商隐《锦瑟》)○中二联。双字平头的平头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783

帖子

5170

积分

超版

超版|西南诗词执行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5170

论坛顾问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楼主| 发表于 2021-9-2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21-9-26 17:02 编辑

(三)、四平头中的“摞眼病”、“长撷腰病”、“长解镫病”
即四句一法。所谓四句一法,是指两联连用时,上联句式与下联句式部分相同或完全相同,缺少变化。这种四平头则为病,不是“平头对”。

它有两种情况。
(1).一种是句子的前一部分语法结构相同,比如都是主谓短语。这属于一般的“摞眼病”, 摞,把东西重叠地往上放。 眼,指诗眼。诗眼的位置相同,所以叫摞眼,摞眼本指诗眼的位置相同,两联的摞眼位置都相同便叫摞眼病。意思就是两联的诗眼摞起来了(不一定都有四平头),看起来很呆板,所以,摞眼是指句型重复的诗病。
②讬命已甘同木偶,置身亦端似赢甁。
浮家却羡鸱夷子,弄月常忧太白星。
前四字结构同,摞眼病,不得为“平头对”,所以纪昀批评说是“碍格”。
⑤峰巅片石留三国,槛外长江咽六朝。
何处云烟辨吴越,此间苍翠压金焦。
不仅同是地点,而且是所谓的“摞眼”。苍翠,此处是名词。他这四句语法结构完全一样,尤其是“摞眼”,这才是真病呢。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前三联。六平头。中二联为虚实字平头。都是主谓宾结构。唯一的区别是颔联后二字联合结构,其他二联偏正结构。摞眼病。
心胸/如/宇宙,怀抱/似/苍穹。
江河/似/银汉,灯火/如/星空。(?)○中间两联。双字平头。----摞眼病。句式都是主(名词)谓(比喻词)宾(名词)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唐/杜甫《禹庙》)首联、颔联、颈联。双字平头。这是六平头。中间两联犯摞眼病。
初戴/玉冠/多/误拜,欲辞/金殿/别/称名。
将敲/碧落/新/斋磬,却进/昭阳/旧/赐筝。(唐/项斯《送宫人入道》)○中间两联。虚字装头。网上分析:四句中句首都为虚词,也犯了平头的毛病。(刚刚按 应说犯了摞眼病)拜,名词;斋,动词。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间两联。第二字都是名词,为四平头,但第一字词性不同,不是四平头,值得讨论。但却是摞眼病。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唐/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中间两联。第二字都是名词,为四平头,但第一字“白”“过”词性不同,不是四平头,值得讨论。同上例摞眼病。

(2).一种是两联语法结构完全相同,这叫长撷腰病、长解镫病。
长撷xié腰、长解镫本是两种句式,当两联都是这种句式时便是病。
长撷腰病者,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故曰撷腰,若无解镫相间,则是长撷腰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曙色随行漏,早吹入繁笳。旗文萦桂叶,骑影拂桃华。碧潭写春照,青山笼雪花。”上句“随”,次句“入”,次句“萦’,次句“拂”,次句“写”,次句“笼”,皆单字,撷其腰于中,无有解镫者,故曰长撷腰也。
长解镫病者,第一、第二字意相连,第三、第四字意相连,第五单一字成其意,是解镫;不与撷腰相间,是长解镫病也。如上官仪诗曰:“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池牖”二字意相连,“风月”二字意相连,“清”一字成四字之意,以下三句,皆无有撷腰相间,故曰长解镫之病也。
我们来归纳一下。1.什么叫“撷腰”?即五言诗中第三字独立一个音节。结构是212的,此1叫撷腰(“每句第三字撷上下两字”),比如“碧潭写春照”按音步划分音节就是“碧潭/写/春照”------二一二句型。中间一字一音节叫“束”,也叫撷腰。如果两联的结构都如此,那就叫长撷腰病。
2.什么叫解镫?解镫指五言诗第五字独立成一音节,结构是221的,其中的2都是短语,那此1就叫解镫,如“黄河/入海/流”。是二二一音节结构,叫解镫。如果两联的结构都如此,那就叫长解镫病。
元兢曰:“撷腰、解镫并非病,文中自宜有之,不间则为病。”撷腰、解镫都是诗中的一种正常句式,并不是病,当两联都是撷腰或解镫时才是病。
刘后村《丙辰元日》中四句云:“旋遣厨人挑荠菜,虚劳坐客颂椒花。不施郁垒钧编户,虽饮屠苏殿一家。”开头二字皆状心结构。----长撷腰病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唐/杜甫《旅夜书怀》)○中间两联。---“长解镫病”。这种“摞眼病”、 “长解镫病”,就叫做句式合掌,读起来呆滞。尽管这都是杜甫的名诗,其中的名句千古流传,但其整首诗的结构却是不可取的。于是,后人就淘汰了这种形式。
池牖/风月/清,闲居/游客/情。
兰泛/樽中/色,松吟/弦上/声。(上官仪诗)○中间两联。----长解镫病。牖,名词活用为动词,像牖,似牖。清,形容词用如名词。
路到/层峰/断,门依/老树/开。
月从/平楚/转,泉自/上方/来。(唐/李商隐《访隐》)○首联颔联。----摞眼病(到依从自)、长解镫病。
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
短李/芬芳酒,迂辛/寂寞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第十、十一联。虚实平头。前一联中的“唐昌”“崇敬”是地名,后一联的“短李”“迂辛”是人名,总之他们都是名词,而且都是些专用的名词。两联都是以专用名词开头,句子后三字的结构也一样。----长解镫病。这两联,其实白居易是这样写的:“高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这样一调整结构,就不是四平头,避免了合掌之通病。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唐/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中间两联。---长撷腰病。
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唐/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中间两联。----长撷腰病。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中间两联。----长撷腰病。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五)○中间两联。----长撷腰病。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唐/杜甫《秋兴八首》其六)○中间两联。----“长撷腰病”、“重位病”,整个上下对仗联句式都合掌。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宋/徐玑《春日游张提举园池》)○中间两联。----长撷腰病。
旋遣/厨人/挑/荠菜,虚劳/坐客/颂/椒花。
不施/郁垒/钧/编户,虽饮/屠苏/殿/一家。(宋/刘后村《丙辰元日》)○中间两联。----长撷腰病。
红旗/高举/跨/时代,观念/更新/促/大潮。
法度/常抓/循/轨道,宏篇/续写/领/风骚。(今诗)○中间两联。句式都是主(名词)谓(偏正结构动词短语)宾(名词)。----长撷腰病。

(3)部分句式相同,病较轻(长撷腰病或摞眼病)
平头是指律诗中的相邻两联开头两字的词性完全一致;摞眼是指五律中相邻两联第三字、七律中相邻两联的第五字词性完全一致(多为动词);重位是指律诗中相邻两联的某个部分在四处词性完全一致,不局限在开头还是第三五字。所以平头与摞眼都是属于重位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重位范围更广罢了。
日间/安享/人间/乐,梦里/常虑/天下/事。
江里/潮涌/波/千顷,峡中/风荡/幽/万里。(见《文境秘府论》)○双字平头。虽然不是全犯同构,但前四字的语法结构基本一样(其中“安、常”/“潮、风”,不同),都是名词+动词。摞眼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中间二联。两联各句开头词语“巫峡,衡阳。青枫,白帝”,四个地理名称的名词,即四平头句式。前三节奏语法结构一样,只有最后一字词性不同。----犯四平头、重位。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唐/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中二联。第一字虚实字不同,第二字都是实字。诗眼位置是四个动词,同样存在摞眼的问题。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唐/张乔《书边事》)○中二联。虚实字平头。虽然阻和游也是谓语动词,但诗眼位置的“无“和“有”字也是动词,同样是摞眼。
笳鼓/喧/灯市,车舆/避/火城。
彭黄/争地/胜,汴泗/迫人/清。
梅柳春犹浅,关山月自明。(宋/陈后山《和元夜》)○二三四联。六句双字平头。二三联摞眼但非长撷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5-4 12:36 , Processed in 0.0648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