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9|回复: 1

[理论探讨] 韵部原理

[复制链接]

385

主题

1783

帖子

5170

积分

超版

超版|西南诗词执行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5170

论坛顾问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7-16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韵部原理
恢复高考后,进大学真想读点书,可是学校图书馆空荡荡的,连小说都被红卫兵扫荡一空,只剩下一批无人要的拼音类的书籍。有总比没有好,于是我把这些书籍全看了一遍,对中国清末到解放后的注音拼音历史了解得较为具体。
中国诗词协会公布的“中华新韵”,我一看就感到有悖于前辈们的研究,因此写过一个帖子进行详尽的批评,后来教育部公布了“中华通韵”,我把我的旧帖子重新发出,对照比较,居然一点不差。
我曾说拼音字母表其实就是韵部,我写作诗词,就用它。此说曾引起一片起哄。
其实我知道我是对的,但如何说清楚,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年过七十,到了悟道的时候。许多当年说不清道不明的道理,有时真像佛教说的顿悟,恍然之间就明白了。
因此今天我来说说韵部原理。
简单扼要的说,韵部就是由口型与鼻腔发音形成的。
口型就是a o e i u ü六个元音,鼻腔就是n ng两个前后鼻音。
说起来韵部原理就这么简单。
因此单独的六个元音是单独的韵部,它们由于口型的大小,发出的音是不一样的,所以是不能合并的。平水韵中却有合并的现象,情有可原,古人哪有今人科学?可是“中华新韵”却受平水韵的影响,也有元音合并的情况,如(二)、波 oeuo;(十二)、齐 ierü。这就不科学了。
这些原理需要说明的是:
1、只管口型,不管舌面。如eê读出来音确实有些不同,但它们的口形不变,只是舌面的变化,因此拼音字母表把ê并在e中是正确的。
(-i)(零韵母)用于zcszhchshr之后,但口型与i一致,只是舌尖位置的变化。如果要这样去细究,则jqx也要分出来,因为它们的舌面发生了变化,zcs、与zhchshr的舌尖变化也仍有不同,若这样分,那就有zcszhchshrjqxbpmfdtnli要分为四组才行,岂不是i全受声母干扰,声母韵母还怎么泾渭分明呢?
所以可得一个结论,韵部只与口型有关,与舌面舌尖变化无关。
2er,它比较特殊,它是e与鼻音的结合发出的音,所以另列。中华新韵(十二)、齐 ierü ,把它与i合并,令人啼笑皆非。
3、i、u、ü放在韵母的前头,叫韵头(介母)。称它为介母是因为它介于声母与主韵母之间。有一种拼音方法是先把声母与介母相拼,然后把读出的音与主韵母拼,因此这个介母相当于次声母,所以叫介母。作为介母,位置次要,所以它们所属的字归入它后面主韵母的类属。于是拼音字母表的六个元音排列成a o e为直行,i、u、ü为横行,非常科学。
4、由六个元音(介母除外)与两个鼻音去组合,可得出其他的韵部:
aieiaoouanenangengong
5、这些韵部在拼音韵母表上便组成上头横三,左面十二,这十五个加上er便是十六部了。这就是我说过的韵母表便是韵部表的意思。我这种形成于70年代的观点没有错误。
6oe,虽然口型皆圆,但圆的程度与大小不同,所以韵部不能合并。中华新韵(二)、波 oeuo ,便是把oe,合为一部。
uü虽然口型皆小,但uü口型大小与形状不同,不能合为一部。平水韵则合为一部。iü音虽近,口型大不一样,中华新韵(十二)、齐 ierü ,把iü合为一部是错误的。
7、韵部是按口型与鼻音组成的,与字数无关,不能因字数少而简单粗暴的合并韵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783

帖子

5170

积分

超版

超版|西南诗词执行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5170

论坛顾问超级版主执行首席

 楼主| 发表于 2021-7-1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我谈中华新韵
平水韵是从南北朝一直传承下来的,根深叶茂。今天我们说的新韵源头在于五代,经契丹(辽)金,定型于元,中原音韵是其经籍。要说,平水韵才是真正的汉语,现代当代则南方方言是其正宗,汉人五次大南下,古代汉语都保存在南方。所以广东人提出要以广东话为普通话,有一定的道理,但广东话也并不是真正的古汉语,中多百越杂烩,倒是客家话近之。中原音韵则多夷狄音,弄得入声都丢了。因此今天的普通话是华语而非汉语。但语言是发展的,普通话是大势所趋,中华新韵也就成为必然的。
首先,我对中华新韵持肯定态度。诗不光要可看更要能读能吟,可惜平水韵只可看不可读,用它写诗,许多诗读出来或缺韵律或韵味错。要读出来不产生矛盾,用韵时就得暗暗参照新韵,于是许多韵字不能做押韵用,再加上韵部太多,邻韵通用的矛盾,还有很多近似化石的字,这样每部能用做韵字的减少了很多。为了解决用字少的问题,明代人便在用平水韵时开始大量邻韵通用,打破了只限于孤雁出群与孤雁入群的规定,实际上已向新韵套近乎了。还有,格律诗是讲究平仄的,而我们现在读诗又只能用普通话来读,方言土语读诗显得不伦不类和滑稽,因此平水韵写的诗常出现读出来平仄不当的情况。今年是长征80周年,电视中听念“乌蒙磅礴走泥丸”,礴在入声十药或入声三觉,因此它“平平平仄仄平平”,可用普通话读,却成了“平平平平仄平平”,哪里像格律诗呀。古人近人的诗你能用时代因素来解释,今人写的你若说我用的是平水韵,那我只要说“那您用平水韵读给我听。”你非哑火不可,因为有的字你读不来,就是教音韵的老先生也未必读得来,得去翻《中华大字典》,碰到入声字,你在普通话中夾杂着念它,那你可能在扮演丑角了。所以今人写诗,写时应用今音,读时也应用今音,这是必须的,抱着平水韵写诗不放的人是老古董。那么是不是平水韵要葬到棺材里去呢?不,在研究古诗中,不能用今韵去研究古音韵,平水韵是无法代替的,它是重要的工具之一。
一、韵部划分的标准——同身同韵
韵部划分用《汉语拼音》注音,韵母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韵头后面的元音部分是韵母发音的主部,如ua中的a、ei中的e、iou中的o,称为韵腹。
韵头(介母)有i、u、ü。
有的韵母没有韵头,只有韵身。有i、u、ü、a、e、o。
有韵头、韵腹的,韵腹为主体,有a、e、o。
有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的,仍然韵腹为主体,有a、e、o。
同身同韵的标准是科学的,韵腹最重要,因此a、e、o三个元音是主要的元音。
二、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的具体情况
1.只有韵身的:i、u、ü、a、e、o、(-i)(零韵母)。
2.有韵头、韵腹的:ia、ua、uo、ie、üe
3.有韵腹、韵尾的:
①ai、ei、ou
②ao
③an、en、
④ang、eng、ong
⑤er
4.有韵头、韵腹、韵尾的:
①uai、ui(uei)、iu(iou);
②iao;
③ian、uan、üan;
④in(ien)、un(uen)、ün(üen);
⑤iang、uang、ing(ieng)、iong。
三、按照同身同韵标准应划分的韵部
1、i 、(-i)(零韵母);
2、u;
3、ü:
4、a、ia、ua;
5、e、ie、üe;
6、o、uo;
7、ai、uai;
8、ei、ui(uei);
9、ou、iu(iou);
10、ao、iao;
11、an、ian、uan、üan;
12、en、in(ien)、un(uen)、ün(üen);
13、ang、iang、uang;
14、eng、ing(ieng);
15、ong、iong;
16、er。
四、中华新韵的韵部
(一)、麻 a,ia,ua
(二)、波 o,e,uo
(三)、皆 ie,üe
(四)、开 ai,uai
(五)、微 ei,ui
(六)、豪 ao,iao
(七)、尤 ou,iu
(八)、寒 an,ian,uan,üan
(九)、文 en,in,un,ün
(十)、唐 ang,iang,uang
(十一)、庚 eng,ing,ong,iong
(十二)、齐 i,er,ü
(十三)、支(-i)(零韵母)
(十四)、姑 u

五、与新韵比较
1、e,新韵与o、uo合并为“二波”。
“e与o在汉语拼音中发音的区别,是依赖于声母的,当其与b、p、m、f相拚时,发o音,与其它声母相拚时,发e音。它两个其实是一个韵母,只是与不同的声母相拚时,才造成了读音的微小差别。《平水韵》同归五歌,《十三辙》同入ʻ梭波ʼ,说明古时差别更小。《注音字母》中用ㄛ、ㄜ表示,采用两个形近的字母,正是反映了读音的实际情况。因此,把e、o归入同一韵部,是在实际发音上是不违反ʻ同身同韵ʼ的标准的。”
这个说法近似谬论。如果e与b、p、m、f相拚时,发o音,与其它声母相拚时,发e音。那么字典里能找到的me=mo、lo=le、yo=ye。那这种字典还有什么用?我们承认,声母与韵母并不是随意组合的,有的无法拼,有的会发生一些变化,有的与别的韵母相近而难分,但不能因此否认e、o作为元音的存在,若音一样,何必写出两个字母?何况字典中m、l、y可分别与它们拼,方言中能拼用的声母就更多了。其实e、o的区别很大,o的口型是圆的,你用圆形口型发发e看,行么?我以为a e o作为主要元音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口型的张合很不一样。如果把e、o当一回事,那么主要元音就只是a、o了,那为什么eng、ong又另外列出来呢?所以e不应该与o混在一起。
2、ong(ueng)iong,(üeng)与eng,ing(ieng)合并为“十一庚”。
“韵母ong的使用,只是《汉语拼音方案》的特殊处理。从音韵学角度上讲,ong、iong 的韵腹都不是o,而是e,即应为ueng、ǖeng,其韵身都是eng。《汉语拼音方案》中还有一个韵母ueng,与ong同音,可见ong与ueng是等效的。在《注音字母》中,ong、iong即为ㄨㄥ、ㄩㄥ。介母不同,韵母同为ㄥ,其与eng同身同韵的状况,更是一目了然。《平水韵》分为一东二冬八庚九青十蒸,至《十三辙》统归中东,反映出古人已经认识到它们可以是同韵的。”
既然应为ueng、ǖeng,何必增加ong呢?ong、iong字数众多,不是你一句“理应”就能解决得了的,何况从实际读音来看,dong-deng、gong-geng、hong-heng、kong-keng、long-leng、nong-neng、song-seng、tong-teng、yong-ying、zhong-zheng、zong-zeng;jiong-jing、qiong-qing、xiong-xing,它们会“同身同韵的状况,更是一目了然”么?由于把e、o混为一谈,所以中华新韵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假如端正了这点,那么《平水韵》一东二冬与八庚不通韵倒是正确的,它们倒是遵循了“同身同韵”的原则,e与o不同身,所以它们不能通韵。因此ong、eng还是分为两个韵部为好。
3、三皆:ie,üe
“我们所说的ʻ同身同韵ʼ的标准,是以字的实际读音为依据的。《汉语拼音方案》为了简便,对个别字母的使用做了调整。比如,ie、ue中的e实际应是ê,即《注音字母》中的ㄝ,为了简便,以e代之。注音时是简便了,划韵时却增加了一层假面具。必须抛开假面具,按照其实际读音划韵。因此ie、ue不应与e同韵,而应自成一韵。《平水韵》中,此二韵杂于九佳六麻,《十三辙》始辟ʻ乜斜ʼ,反映出读音的发展分化状况。”
既然“ie、ue中的e实际应是ê,”何必“以e代之”,“增加了一层假面具”,结果写是一回事,拼是另一回事,倒是与英语攀亲了。这真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从发音来看,由于受介母i和u的口型挤压的影响,e会发生一些变化,但变化并不大,仍可看做ie、ue、e“同身同韵”,所以他们三个一家亲,不必鸠占鹊巢,惹是生非。
4、er与i,ü合并为“十二齐”。同样根据“同身同韵”,e无论如何也不会与i,ü“同身”,而且读音也太远了,强扭的瓜不长瓜呀。若论“同身同韵”,er与e才是兄弟,读音相近,只是舌尖位置不同而音有些变化。
5、(-i)(零韵母)另列为“十三支”。虽说零韵母,但毕竟有音,其音与i相近,我们这些凡人是区分不出(-i)与i有多大区别,不能因为声母要求的舌尖位置而否认i音的存在,因此i、(-i)是一个韵部,而且事实上大家在诗作中二者是不分家的。
6、ian,üan。如果按“我们所说的ʻ同身同韵ʼ的标准,是以字的实际读音为依据的”,其实这两个家伙倒真应该另作一个韵部,它们读出的音与an差别也太大啦,读出来都不似押韵了。
7、上声与去声。平水韵上声去声入声是分家的,词中有的仄声可通用,那也得根据词牌,并非一律如此,诗中赋中还有平仄混押的呢。作为格律诗的押韵,上声与去声相差太远,读出的音长度很不一样,当做押韵读时有混押的感觉,因此还是分开为好。阴平阳平虽然声调也不同,但起码读音的长度是一样的。
8、不因字数而合并。er如果按韵腹韵尾来分,则不能与e、ie、üe在一起,因为这三个没有韵尾。er应单独为一个韵部。有人说er部字太少,查《新华词典》er部平声字只三个,上声字七个,去声字二个,难成一部。古代有险韵一说,指的就是字很少的韵部。韵是根据音的实际存在,而不是依据字数的多少。因此设韵部不要去考虑字数关系。
个人看法,供大家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5-4 07:13 , Processed in 0.0547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