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3|回复: 1

[其他] 律句拗句的变式细则——平仄声律研究之十〔上〕

[复制链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24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4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7-15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7-15 17:51 编辑

  律句拗句的变式细则——平仄声律研究之十〔上〕


  虽然音乐中有大量严格对称的旋律,但除了极个别短小的乐曲是同种对称模式贯穿到底之外,更多的是“对称与不对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许金昕在《巴赫<赋格的艺术>中的对称破缺》一文中,以巴赫的《赋格的艺术》为例,在钱仁康《音乐语言中的对称结构》所归纳的四种对称模式基础上,多方位地论述了旋律中对称与对称破缺的巧妙结合。
  许金昕引用了《艺术哲学视角的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一段话来证明对称与对称破缺的美学价值:“以哲学而论,对称与对称破缺,是空间转换或时间演化中的同一与差异。对称是事物整合、稳定、简洁的标志,而破缺是事物分化、动荡和复杂的根源。”[ 原注:曾定凡 刘曙光《艺术哲学视角的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音乐旋律的对对称破缺还牵涉到和声、织体等复合形式,下面只引用几个与诗歌旋律对称破缺相关联例证:

  1.前后平移中的对称破缺,如对位曲13第52-57小节素材a、b分别在高低声部中前行,但在第三次出现时,都发生了音符数和音程的改变。
         
  3.交叉平移中的对称破缺,如对位曲3第47-50小节
      
  素材以ac-ca、db-bd的交叉形式平移,但在第一个d处发生了旋律改变。
  4.平移组合中的对称破缺,如对位曲8第54-58小节
     
  素材a在高和高中声部前后、上下平移,而在最后一次发生音程的改变。反射中的对称破缺。反射,指空间镜像的叠合,即曲式中常说的不同声部的倒影。而反射中也存在对称的破缺。[ 许金昕《巴赫<赋格的艺术>中的对称破缺》,北方音乐2017年第10期。]

  在继续研究之前,先介绍一个声律结构中的基本规律:所有层次的声律单元都轻开头而重末尾。例如:
  1、韵式虽有头韵、腹韵和尾韵之分,而常规韵式是尾韵。
  2、段内可以有不押韵的诗行,段末则非押不可。
  3、“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上是轻两字步的步头,而重步尾。
  4、对联马蹄韵也是重联末,轻前面的联句。
  5、律句平仄重句末而轻句首,重韵脚句而轻前面的非韵脚句。
  声律单元之所以轻头而重尾,是时间艺术的听觉特性所致。听觉中的音响是随生随灭、一发即逝的,不可能像一幅画或一座雕像那样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展现眼前,使我们一目了然。任何声律单元都必须全部读完之后才能彰显出声律单元的存在。例如绝句的韵式有两个韵脚,非得第二个韵脚读出来以后才感觉到了韵式的存在;余可类推。这种性质导致了韵律结构轻头而重尾的规律。
  下面开始讨论律句和拗句的变式。

  一、律句和拗句变式的总则

  律句的变式总法则,古人早就有论述,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此口诀的起源,王力《律诗余论》〔1962年8月6日《光明日报》〕认为大約起于元代,元刘鉴的《切韵指南》曾有记载。楊耐恩先生的《律詩歌訣的来源》〔1962年9月18日《光明日报》)則以为刘鉴本中沒有,只有清康煕二十三年沙门恒远重刻刘书时附录明僧眞空的《貫珠集》中才被收入。王力的看法是可信的,因为元方回的近体诗专集《瀛奎律髓》里对拗字格的辨析便有此口诀的痕迹〔详见后〕。
  此口诀隐含如下:诗句的声律基本单元是“两两为节”,即现代声律术语的“两字音步”。我们把音步的两个字分别称之为“步头”〔对应一三五〕和“步尾”〔对应二四六〕。
  实际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对称与对称破缺巧妙结合的体现。典型律句里,音步步头和步尾的抑扬都是互为反对称的,以四言正格律句“仄仄|平平|”为例:

  仄 仄=↘ ↘
  平 平=↗ ↗
  步 步 反 反
  头 尾 对 对

  根据“二四分明、一三不论”产生的两种变式〔“平仄|平平|”和“仄仄|仄平|”〕就导致了局部的破缺——步尾反对称不变,步头变成了正对称;

  平 仄=↗ ↘    仄 仄=↘ ↘
  平 平=↗ ↗    仄 平=↘ ↗
  步 步 正 反       步 步 正 反
  头 尾 对 对    头 尾 对 对

  显然,变格句实际上已经是反对称和正对称的巧妙结合了。
  这一口诀只适合五七言吟咏句,却不适合五七言朗诵句和其它长短句。我们可以把它修改为普适性的口诀:步头平仄可不论,步尾平仄要分明。
  大家只知道这是律句变式的口诀,却没有意识到拗句变式也是同一口诀的变体,二者仅仅是平仄的相互关系极性相反而已。具体说,完整的律句和拗句其变式的总口诀如:  
  
  律句:二四六须异声,一三五宜异声而可不拘。
  拗句:二四六须同声,一三五宜同声而可不拘。
    
  按:这里的“声”特指平仄,不包括四声,下同。
  由于二四六是两字音步的步尾,一三五是步头,上面的口诀也可以是: 

  律句:相邻步尾须异声,步头宜异声而可不拘。
  拗句:相邻步须尾同声,步头宜同声而可不拘。


  如果愿意从宽写作,有此口诀足矣。如果希望格律更严谨,则需要更精细的法则,下面再论。

  二、律句和拗句变式的细则

  正格律句和正格拗句是旋律风格完全相反的两种句型,它们的对称模式也完全相反。还有一些正格变式,属于半律半拗的形式;有些偏向于律句,为准律句,有些则偏向于拗句,为准拗句。准律句和准拗句的区别如下:
  一个完整的律句或拗句,至少得有两个两字步即四字句才行,而四字句相当于近体律绝的句干,其平仄规律是所有长短句的原型结构。下面先详细讨论四字句的律拗变式的基本特征,然后推及其它。
  〔一〕四言的律拗变式
  正格律句和正格拗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平仄关系不同,律句追求“变化”,前后必须“异声”;拗句追求“重复”,前后必须“同声”。正格律句的前后步尾和步头全都异声,正格拗句的前后步尾和步头全部同声。
  前面已经提过;声律单元都重尾而轻头,音步内部也是重步尾而轻步头。
  正格律句是步尾步头均异声;准律句是步尾异声而步头同声。
  正格拗句是步尾步头均同声;准拗句是步尾同声而步头异声。
  四字句是各种长短律句的原型结构,按照唯象学的称谓,正格拗句的原型结构只有四种:四平调〔平平|平平〕、四仄调〔仄仄|仄仄〕、平先双孤调〔仄平|仄平〕和仄先双孤调〔平仄|平仄〕——可合称“四全拗”。半律半拗或半拗半律也是四种原型结构:三平调、三仄调、单孤平和单孤仄——可合称“四半拗”。
  由于音律结构普遍轻头而重尾,准律句与准拗句的区别在于“四半拗”在全句内所处的位置不同:准律句里的“四半拗”处于句首,而准拗句的“四半拗”处于句尾。为了便于区别,四半拗前面可加“前、后”两字以示不同。以三平调和三仄调为例,“平平平仄”为“前三平”,属于半律句;“仄平平平”为“后三平”,属于准拗句。又如“平仄平平”为前孤仄,属于半律句,而“平平仄平”为后孤,属于半拗句。余可类推。
  四半拗都只有三个字,因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律拗性质就有很大的区别。前四拗的三个字内部只包含一个节点〔第二字〕,如前三平“平平|平仄”,并不违背步尾异声的基本原则,所以属于准律句;而后四半拗内部包含了两个节点〔二四字〕,如后三平“仄平|平平”,违背了步尾异声的基本原则,属于准拗句。余可类推。
  根据上述规律,四字句的正格律句和准律句可见下表:

        正格律句             准律句
        常规律句  一三同变    第一字变     第三字变
  原型结构 A平先随转式 B 平先包孕式  C 前孤平    D前三平
  平仄格式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
  实  例  眉颦|笑浅   莺啭|绿窗   画梁|紫燕    琉璃|光射
  原型结构 a 仄先随转式 b仄先包孕式  c前孤仄    d 前三仄
  仄 起 式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
  实  例   正是|西窗 v 兰烛|伴归  烟草|池塘     最苦|梦魂

  根据上述规律,四字句的正格拗句和准拗句可见下表:

           正格拗句           准拗句
        常规拗句   一三同变   第一字变   第三字变
  平仄格式  A仄仄|仄仄| B 平仄|平仄|  C平仄|仄仄|  D仄仄|平仄|
  原型结构  全仄调   仄先双孤调   后三仄    后孤平
  实  例  蓦岭|涉水  微雨|轻洒   心事|暗卜   舞袖|斜倚
  平仄格式  a平平|平平|  b仄平|仄平|  c仄平|平平|  d平平|仄平|
  声律性质  全平调    平先双孤调    后三平    后孤仄
  实  例  犹逢|韦郎   玉山|未颓    楚兰|魂伤   微茫见星
  四字句相当于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句干,所以五七言的正格和正格变式的基本规律与四字句一脉相承。
  比较四字句的正格和变格不难发现:任何一种正格一三同变之后,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正格,律句是这样,拗句也是这样。古代有“本句自救”之说,所谓本句自救,就是正格律句始终保持前后音步之间每一个字都异声,正格拗句始终保持前后音步之间每一个字都同声。换言之,只要二四六平仄交替,一三五也平仄交替,就一定是正格律句;只要二四六平仄相同,一三五平仄也相同,就一定是正格拗句。
  律句和拗句的变格,都是二四六分明,一三五变一个字,就变成了准律句和准拗句。
  准律句和准律句都离不开“四半拗”——三平调、三仄调、单孤平、单孤仄。准律句的“四半拗”处于原型结构的前半部,准拗句的“四半拗”处于原型结构的后半部。
  我们经常使用的“本句自救”之说,只适合句首和句干,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取消“自救”之说,直接观察诗句的句首和句干,只要任何一个部位出现了“四全拗”〔四平调、四仄调、两种双孤调〕就一定是拗句,可合称大拗句;任何一个部位出现了“四半拗”〔三平调、三仄调、单孤平和单孤仄〕就一定是半拗半律的句式;“四半拗”处于前半部分时〔前三平、前三仄、前孤平和前孤仄〕就是准律句,处于后半部分时〔后三平、后三仄、后孤平和后孤仄〕就是准拗句。而律句步头平仄宜轮换,也就包含了提倡本句自救但不避拗而不救的两种格式。这种直接观察法不但化繁为简、简易方便,而且还可以避免谁是正格、谁是变格、谁该自救、谁可以不自救之类的困惑。
  〔二〕五字句的律拗变式
  五言诗等价于四字句后面添加一个残缺的一字步。句干部分的律拗规则与原型结构的四字句完全相同。因三字尾内部只有一个节点〔三字尾的第二字〕,故三字尾上的四半拗属于前四拗,属于准律句范畴。
  在平仄竿里,五言句脚也是“步头”,在律句句法中句脚平仄也应可不拘,但近体诗篇法中句脚平仄是固定的,句尾出现“四半拗”的几率自然增大了。
  如下表所示:

         正格律句           准 律 句
              变式一:一三同变 变式二:第一字变 变式三:第三字变
  A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
   声律性质  仄起随转式  前孤平尾    前孤仄头    三仄头、前孤平尾
   近体实例  白日依山尽  此道昔归顺   功盖三分国   不觉碧山暮
   运 用 率    常用     常用      常用     宜少用
  B平仄格式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平
   声律性质   平起随转式  前孤仄尾     前孤平头  前三平头、前孤仄尾
   近体实例   黄河入海流  暮禽相与还    水车岭最器  驱车登古原
   运 用 率     常用    常用       尽量少用  宜少用
  C平仄格式  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
   声律性质   仄起随转式  前三仄尾    前三平头   前孤平透、前三仄尾
   近体实例   白头宫女在  江流石不转   山中相送罢  别来沧海事
   运 用 率     常用    宜少用      常用     宜少用
  D平仄格式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
   声律性质  平起包孕式   前三平尾    前三仄头   前孤仄头,前三平尾
   近体实例  能饮一杯无   打起黄莺儿   素手玉房前   春与青溪长
   运 用 率    常用      宜少用     常用     宜少用

  按:腹节孤平句被称之为“犯孤平”,它只有一种四半拗,却为何逐步从形式技巧演变成诗家大忌?后面再论。
  准拗句的规律与准律句正好相反。如下表所示:

         正格拗句            准 拗 句
               变式一:一三同变  变式二:第一字变  变式三:第三字变
  A平仄格式  仄仄|仄仄|仄   平仄|平仄|仄   平仄|仄仄|仄    仄仄|平仄|仄
   声律性质  全仄 调    句干双孤调    四仄尾      腰节后孤平
   近体实例  永夜不入睡   平野春草绿    人事有代谢    野火烧不尽
   宋词实例  对火怯夜冷   幽馆寒意悄    同祝宴赏处    放处都不是
   对联实例  一统四万里   真气惊户牖    彭祖八百岁    鲍叔知我者
  B平仄格式  平平|平平|平   仄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   平平|仄平|平
   声律性质   全平调    句干双孤调     四平尾     腰节后孤仄
   近体实例  愁听晨鸡鸣   俯窥石潭空     照来空凄然   容与上天津
   宋词实例  翁今为飞仙   薄衣减春寒     倚金铺微明   佯羞整云鬟
   对联实例  灵椿三千年   盛才冠岩廊     退之工文辞   螽斯先桃夭
  C平仄格式  仄平|仄平|仄   平平|平平|仄    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平|仄
   声律性质  全句双孤调,  句干四平调     双孤调尾  句干后三平
   近体实例  老夫怕驱走   清规陈候事     三年此村落  手中青铜镜
   宋词实例  晚蝉乱秋曲   驱驱携书剑     梨花做寒食  海棠花时侯
   对联实例  学诗类高适   江湖天遗老     豪情剪淞阁  范逵交陶侃
  D平仄格式  平仄|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    仄仄|平仄|平  平仄|仄仄|平
   声律性质  全句双孤调   句干四仄调     双孤调尾   句干后三仄
   近体实例  繁实常苦酸   一室贮水清    八月湖水平   玄象验客心
   宋词实例  人静芳昼长  衬落木坠红     此趣人不知   遥望太极光
   对联实例  心远天地宽  十日陨两贤     为洗千劫非   才气自空群


  按:表中宋词拗句实例引自《钦定词谱》,对联实例引自《古今楹联名作选萃》,可见所有五言拗句格式,在宋词和对联中一个也不缺。
  根据违背典型律句的程度,可把拗句分为三个等级,其拗的程度依次递减:
  第一级:全平调、全仄调和全句双孤调,可称“全拗句”;第二级:二四同平同仄的变式,可称“大拗句”;第三级:二四平仄交替的孤平调、孤仄调、三平调和三仄调,可称“半拗句”。

  〔待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06

帖子

2437

积分

版主

新时代诗词百家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37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7-15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音乐中有大量严格对称的旋律,但除了极个别短小的乐曲是同种对称模式贯穿到底之外,更多的是“对称与不对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品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19 16:04 , Processed in 0.0506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