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8|回复: 1

[其他] 律句拗句的细则新铨——平仄理论研究之七

[复制链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02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02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6-19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6-20 18:07 编辑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6-19 07:15 编辑


  《律句拗句的细则新铨————平仄理论研究之七》


  律句的平仄组合很有规律,故其风格是“流美婉转”;而“刚健沉着”的拗句风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要知道缺乏对称规律、胡乱堆砌的声调是不可能形成鲜明的旋律风格的。
  王力介绍五古平仄时指出:“古风的平仄以避免入律为原则。所谓入律,就是合于上文第六节里所述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如果不能句句避免入律,至少不能让出句和对句同时入律,这是诗论家所谓以对句救出句,或以出句救对句。”严格说,王力在这里所说的“古风”应当是有别于“律体”的“拗体”,他所总结的“古风平仄”,实际上是“拗体平仄”。
  在这里,王力只是例举式地规定了一些拗句格式,并没有总结出明显的规律。倒是下面这些趣闻很有启发意义:“诗是给人吟诵的,古人虽没有一定的平仄格式,是不是有一种自然的声籁,诗人们不期然而然地倾向于这一种声籁,使它的音节谐和呢?这自然是很合理的猜测。甚至有人以为古诗的平仄也有一定的规律,只是和律诗不一样罢了。相传赵执信求古诗平仄之法于王士祯,王士祯不肯告诉他,于是他把古诗和唐诗互相钩稽,著为《声调谱》。然而据他自己说,却是从王氏那里宛转骗到手的。又王士祯裔孙王允熙传有古诗平仄论,也说是王士祯的原稿。其后,李瑛有《诗法易简录》,翁方纲有平仄举隅,又后,董文涣有《声调四谱图说》,黄庭诗有《古诗平仄集说》和《五古平仄略》。他们都相信古诗有一定的规律,所以都依据赵谱而加以补充或阐明。赵氏把古诗的规律叫做‘别律’,意思是另外一种律诗,其规律的严格不让于今体律诗。”〔《汉语诗律学》第二章第二十八节〕
  根据逻辑推理,只要律句有严密的规律,刻意避免律句的拗体诗也会有相应严密的规律。这跟分车道一样:以前一条大路谁都走,后来有了汽车专用道,自然就有了行人专用道;汽车道不可避免人行,人行道也不可避免行车;汽车道有严密的人、车交通规则,行人道自然也有严密的人、车交通规则了。古人之所以发现不了拗句规律,是他们对律句和拗句的本质特征缺乏透彻理解的缘故。实际上,拗体诗的确如赵执信所说,是另外一种“律诗”,其规律的严格的确不让于近体律诗。具体说,拗句与律句都受对称五范式的支配,它们的声律风格相反,其对称模式也恰好相反;而且二者的对称结构和旋律风格还可以在音乐旋律的对称结构中得到印证。下面我们分头论述。


  一、正格律句的平仄规则及其旋律风格


  正格律句里的正格,在本书里是典型之意,我们还把典型拗句也称之为正格拗句。
  格律著作都指出,近体正格律句的基本平仄规律是“双平双仄递推”,然所列的正格律句并没有全部遵此规律。五言正格是:A 仄仄|平平|仄;B 平平|仄仄|平;C 平平|平仄|仄;D 仄仄|仄平|平。七言正格是:A 平平|仄仄|平平|仄;B 仄仄|平平|仄仄|平;C 仄仄|平平|平仄|仄;D 平平|仄仄|仄平|平。——请注意,C、D两式里出现了违背“双平双仄递推”的三平调和三仄调,因此,它们不可能是最流畅婉转的正格律句。
  王力早就发觉了七言C、D的拗救格式“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比所谓正格更加优美:“此种拗救,出句与对句字字相对,极与谐和,故诗人最喜欢用它,例子举不胜举”,还评论道:


  看了上面诸例,可见第六节的所述的平仄格式〔按指上面拗救句的正格〕只是求其整齐,实际上,若依唐人的诗式。还有补充的必要。在七言律诗里,出句和对句若是bA式〔按:指有三平调的所谓正格律句〕,其平仄应有两种方式,任用一种:
  〔甲〕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后者在应用上,并不比前者少见,甚至还比前者更多见。尤其是中晚唐之后,后者差不多成为一种风尚〔许浑最讲究此道〕。若依这种说法,竟可以不必认为“拗”。〔《汉语诗律学》第92-94页。〕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用一条“双平双仄递推”的律式平仄竿来推导五七言的正格律句,已把上述C、D两式剔除,且标明它们的拗救格式才是正格律句。启功的律式平仄竿如下[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中华书局,2000。第11-12页。]:
  

  启功的此图虽然简便,但无法体现平仄竿与音步的关系。如果把两字步考虑进去,应当有四种律式平仄竿,它们分别受对称五范式中的随转对称式和包孕对称式的支配,如下表所示:
      
    


  说明:句首两字步的第二字为“起”,句脚为“收”。随转式和包孕式都能满足“双平双仄递换”的要求,二者只是错开了一个字而已。


  二、正格拗句的平仄规则及其旋律风格


  律句的基本格式是“双平双仄递推”,以理推断,唯有彻底违背“双平双仄递推”的格式才是正格拗句,能满足此条件者只有两种方式:1、根本不存在平仄对比的全平调和全仄调;2、从头到尾单平单仄递推的格式。这两种格式同样受对称五范式里的“连续对称式”和“交叉对称式”的支配,只是与律句遵守的对称范式的对称性质是相反的。如下表所示:
      
   比较这两个表可知,典型律句和典型拗句的区别在于:典型律句音步之间的外部对称是反对称,而典型拗句是平移式正对称。


  三、律句和拗句的唯象学描述


  上面是用对称模式来描述拗句的平仄特点。我们还可以用五种传统的唯象学术语来描述拗句的平仄特点:全平调、全仄调、孤平调〔指两仄夹一平〕、孤仄调〔指两平夹一仄〕和双孤调〔指孤平调和孤仄调连用〕。
  1、连续对称式的拗句有两种平仄格式:“全平调”和“全仄调”。
  2、交叉对称式的拗句也有两种平仄格式:“平先双孤调”〔孤平在先〕和“仄先双孤调”〔孤仄在先〕。为了便于讨论律句和拗句及其变式的细则,可给七字吟咏句各个部位分别命名:
         
   
  七言是句首、句干和句尾的套叠;五言是句干与句尾的套叠;六言是句首和句干的套叠;四言相当于句干;三言相当于句尾。只要掌握了句首、句干和句尾三个部分的律拗平仄规则,各种长短句律拗平仄规则就可以类推了〔按:宋词元曲里的逗式长句也同样适应〕。
  〔一〕五七言诗的正格律句和典型拗句
  1、五七言正格律句如下表所示:


     
  2、五七言的正格拗句如下表所示:


   
  〔二〕四六言的正格律句和正格拗句
  1、四六言的正格律句:


   
  1、四六言的正格拗句〔按:表内的例句,楷体表示选自宋词,圆体表示选自古诗〕:


   
  〔三〕三字句的律句和拗句
  三字句等价于七字句的句尾。由于三字句只有一个两字步和一个残缺一字步,不可能有典型的“双平双仄递换”模式,只能在律诗平仄竿中截出律句和拗句各四式。
  平脚律句的简化对称模式是“仄|△平”〔△表可平可仄,下同〕,可得二式:
  1、仄平平:起城乌。 2、仄仄平:小艇斜。
  仄脚律句简化对称模式是“平|△仄”,可得二式:
  3、平平仄:空相忆。 4、平仄仄:惊塞雁。
  拗句也有四式:
  1、全平调:长相思。 2、全仄调:欲话别。
  3、孤平调:树阴密。 4、孤仄调:香印灰。
  从上面的归纳可知,正格拗句与正格律句的基本规律总框架是相同的,都受对称五范式制约,四种对称范式里各占两种,二者对称范式的对称性质恰好相反。律句和拗句的旋律风格也是相反的。在此,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论坛督导|核心特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3063

论坛管理员论坛督导分区总版主

发表于 2021-6-19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律句与拗句,是一好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3-29 17:32 , Processed in 0.0367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