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一鹗飞

[其他] 关于律诗定型完备时期

[复制链接]

9

主题

51

帖子

206

积分

首席

海外行吟首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6

敬业首席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1-4-23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律诗定型完备时期的误区


一 引言


根据明朝诗人高棅的划分,唐朝可以分为四部分,称为“四唐”。


初唐(公元618~704年),著名诗人有 楊炯,王勃,盧照鄰,陳子昂,駱賓王,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

盛唐(公元705~770年),著名诗人有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岑參, 高適, 王昌齡,崔颢、顾况、元结、刘长卿、钱起、常建等。

中唐(公元771~835年),著名诗人有 元稹 ,白居易, 韓愈, 柳宗元、刘禹锡、贾岛, 孟郊、李贺等。

晚唐(公元836~907年),著名诗人有 李商隱 杜牧 溫庭筠等。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律诗完备定型的时间。有人说律诗(近体诗)是从唐朝开始的,但是是后代完备的。还有人说,律诗是初唐开始的,中唐后唐完备的。比如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在王维等人的律诗中,律诗尚未定型化。王维是盛唐的诗人,和李白,杜甫,高适等同时代。王力先生就是说盛唐时,律诗尚未定型。


科举制度在唐初就有了。《唐语林》卷八:“唐朝初,…进士(试)。秀才科为高祖武德四年(622年)设立(《唐摭言》卷一五《高祖武德四年敕文》。《旧唐书》卷一九记载,贞观初年(627年),张昌龄“本州欲以秀才举之,昌龄以时废此科已久,固辞,乃充进士贡举及第” 。 纪昀在《孙氏唐韵考》(清纪容舒) 一书序言说: 初隋陆法言作切韵, 唐礼部用以试士。在律诗已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年代,如果说律诗尚未完备定型,那就等于说是还没有标准,此说不能服人(见后面引用的几首盛唐的试帖诗)。


本文要说明的,是律诗在初唐就定型完备了。从两个方面论证1)本文汇集了一些笔者能找到的资料,古人评论的言论,都是有案可稽,查到书的。(2)笔者搜集了初唐时著名诗人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等人的诗,用平水韵标出,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没有一点点今人所谓的“出律”的问题的。就是说,初唐诗人的诗,已经有完全“合” 后人的 “律”的了。型已经定了。


二 众人的论断

《唐七律诗精评》孙琴安《唐七律诗精评》:就七律本身来说,在唐代也有一个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当然,在我们探讨七律诗的起源时,也许可以追溯到庾信等人的诗作,但一般说来,这种形式的完成,还应该在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中。各种正史,以及一些最有权威的诗评家,如元稹,严羽,高棅,胡应麟,冯班,赵毅等,几乎都充分肯定了这一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第三十卷第一期 于进海教授的论文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学界一般认为,近体诗在齐梁时期萌芽,到初唐时期正式形成,至沈宋成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已是格律整飾的近体诗)。"


元稹《故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唐兴,学官大振,历世之久,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

《新唐书·文艺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御选唐诗序: 自三百篇降及汉魏六朝,体制递增,至唐而大备。故言诗者以唐为法。

全唐诗序: 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称诗者,必视唐人为标准,如射之就彀率,治器之就规矩焉。

《欧北诗话》 赵翼:至唐初沈宋诸人,益讲求声病,于是五律遂成一定格式,如圆之有规,方之有矩,虽圣贤复起,不能改易矣

《瀛奎律髓》方回: 律诗自徐陵庾信以来,亹亹尚工,然犹时拗平仄。唐太宗时,多见初学记中,渐成近体,亦未脱陈隋间气习。至沈佺期宋之问而律诗整整矣。

《瀛奎律髓》方回:宋之问,唐律诗之祖,诗未尝不佳,字字细密

《瀛奎律髓》方回:律诗至宋之问,一变而精密无隙矣。

《瀛奎律髓》方回:陈拾遗子昂,唐之诗祖也。不但《感遇诗》三十八首为古体之祖,其律诗亦近体之祖也。

《唐诗品汇》 高棅 : 七言律又五言八句之变也。在唐以前,沈君攸七言俪句已近律体。唐初始专此体,沈宋等精巧相尚。

《诗流变体 许学夷 唐人律诗,沈宋为正宗。

《唐诗别裁集》, 沈德潜: 五言律,阴铿,何逊,庾信,徐陵已开其体,唐初人研揣声音,稳顺体势,其制大备。

《唐诗观澜集》,李因培:律诗至沈宋,然后章法森严,音律谐畅。

《直斋书录解题》 陈振孙: 审言诗虽不多,句律极严,无一失粘者。

《十二笔舫笔录》 李兆云: 律诗虽成于沈宋,然在梁间已肇其体。

《唐诗汇评》: 沈佺期(656 714),字云卿。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佺期工诗,尤长于律体,与宋之问并称“沈宋”。

《唐诗汇评》: 宋之问(656?-712),—名少连。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之问以文词知名,工五言律诗,声律精切,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沈佺期,字云卿。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工詩,尤長七言,始定七律體制。

《词学图录: 沈佺期(656-714),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史论以为律诗体制定型代表诗家。

《艺苑卮言》: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律为音律、法律,天下无严于是者,知虚实平仄不得任情而度,明矣。二君正是敌手,排律用韵稳妥,事不傍引,情无牵合,当为最胜

《诗源辨体》五言自王、杨、卢、骆,又进而为沈、宋二公,沈、宋才力既大,造诣始纯,故其体尽整栗,语多雄丽,而气象风格大备,为律诗正宗。或问:以入录观沈宋五言律,制作实工,而后人独推盛唐,何耶?曰:盛唐五言律入圣者,虽人止数篇,然化机流行,在在而是。沈宋制作虽工,而化机尚浅,此升堂、入室之分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长律至沈而工.

《围炉诗话》沈、宋诸公七律之高华典重,以应制故.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先生曰:沈、宋上接六代,下开盛唐,进绮丽而益工,运便妍而极秀。音韵吐含,温婉不迫;姿态流媚,生溢行间。王、岑由此准绳,钱、刘亦共嗣续。唐代正音,端在是

《三唐诗品》其源亦出谢、沈,植骨清隐,舒芬华秀,在考功之亚,名并当时。律体特取风神,开盛唐之派。

《黄鹤楼志·人物篇》: 宋之问(约656—712) 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擅长五言律诗,为近体律诗定型的代表诗人.

《艺苑卮言》六朝之末,衰飒甚矣,然其偶俪颇切,音响稍谐。一变而雄,遂为唐始;再加整栗,便成沈、宋。人知沈、宋律家正宗,不知其权舆于三谢,橐籥于陈隋也。

《诗薮》沈詹事七言律,高华胜于宋员外。宋虽微少,亦见一斑,歌行觉自陟健。

《诗薮》沈七言律,高华胜宋;宋五言排律,精硕过沈。

《诗薮》宋(排律)则遍集中无不工者,且篇篇平正典重,赡丽精严,初学入门,所当熟习。

《诗薮》延清排律,如《登粤王台》、《虚氏村》、《禹穴》、《韶州》、《清远峡》、《法华寺》等篇,叙状景物,皆极天下之工。且繁而不乱,绮而不冗,可与谢灵运游览诸作并驰,占今排律绝唱也。

《诗薮·内编》五言律体,极盛于唐,要其大端,亦有二格:陈、杜、沈、宋,典丽精工;王、孟、储、韦,清空闲远,此其概也。

《诗学渊源》之问诗文情并茂,虽取法齐梁,而古调犹未尽泯,自杜审言下逮蒋挺辈,并入近体,唯杂曲作齐梁耳。

《诗源辨体》杜审言五言律体巳成.

《唐诗绪笺》五言律诗贵乎沉实温丽,雅正清远。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无艰难之患。最不宜轻浮俗浊,则成小人对属矣。似易而实难。又须风格峻整,音律雅浑,字字精密,乃为得体。初唐惟杜审言创造工致,最为可法。

《三唐诗品》杜审言: 承流散藻,词非一骨,间有六代遗音,而律诗清柔,无复陈隋健响,于初唐最为晚派。自诞“衙官屈宋”,殊太过情。乃如“云霞出海”、“草绿长门”,亦自独辟生蹊,发为孤秀,以罕见长耳。

《诗辩坻》陈伯玉律诗,清雄为骨,绵秀为姿,设色妍丽,寓意苍远。由初入盛,此公变之。沈、宋堂皇,悉皆祖构于此.
三 诗例

诗例用平水韵标出,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没有一点点今人所谓的“出律”的问题的。就是说,初唐诗人的诗,已经有完全“合” 后人的 “律”的了。

例1 立春日內出綵花應制 唐·沈佺期 五言律詩
合殿春應早,開箱綵預知。
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花迎宸翰發,葉待御筵披。
平中平中仄,仄仄仄平平。
梅訝香全少,桃驚色頓移。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輕生承剪拂,長伴萬年枝。
平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例2 奉和洛陽翫雪應制 唐·沈佺期 五言律詩
周王甲子旦,漢后德陽宮。
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灑瑞天庭裏,驚春御苑中。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氛氳生浩氣,颯杳舞回風。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宸藻光盈尺,賡歌樂歲豐。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3 幸梨園亭觀打毬應制 唐·沈佺期 五言律詩
今春芳苑遊,接武上瓊樓。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宛轉縈香騎,飄颻拂畫毬。
中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
俯身迎未落,迴轡逐傍流。
仄平中仄仄,平仄仄中平。
秖爲看花鳥,時時誤失籌。
中中中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4 九日臨渭亭侍宴應制得長字 唐·沈佺期 五言律詩
御氣幸金方,憑高薦羽觴。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魏文頒菊蕋,漢武賜萸房。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秋變銅池色,晴添銀樹光。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
平平中仄中,仄仄仄平平。

例5 歲夜安樂公主滿月侍宴 唐·沈佺期 五言律詩
除夜子星回,天孫滿月杯。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詠歌麟趾合,簫管鳳雛來。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歲炬常然桂,春盤預折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
聖皇千萬壽,垂曉御樓開。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6 仙萼亭初成侍宴應制 唐·沈佺期 五言律詩
山中氣色和,宸賞第中過。
平平仄仄中,平仄仄中中。
輦路披仙掌,帷宮拂帝蘿。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泉臨香澗落,峰入翠雲多。
平中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無異登玄圃,東南望白河。
平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例7 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唐·沈佺期 五言律詩
金牓扶丹掖,銀河屬紫閽。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那堪將鳳女,還以嫁烏孫。
中平中仄仄,平仄仄平平。
玉就歌中怨,珠辭掌上恩。
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
西戎非我匹,明主至公存。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8 幸白鹿觀應制 唐·沈佺期 五言律詩
紫鳳真人府,斑龍太上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天流芝蓋下,山轉桂旗斜。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聖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唯應問王母,桃作幾時花。
中平仄中中,平仄中平平。

例9 被試出塞(一作橫吹曲辭 出塞) 唐·沈佺期 五言律詩
十年通大漠,萬里出長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寒日生戈劒,陰雲拂斾旌。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飢烏啼舊壘,疲馬戀空城。
平平平仄中,平仄仄平平。
辛苦臯蘭北,胡霜損漢兵。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10 春閨 唐 沈佺期 五言律詩
鐵馬三軍去,金閨二月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邊愁離上國,春夢失陽關。
平平中仄仄,平仄仄平平。
池水琉璃淨,園花玳瑁斑。
平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
歲華空自擲,憂思不勝顏。
仄平中仄仄,平中仄中平。

例11 奉和立春遊苑迎春 唐·沈佺期 七言律詩
東郊暫轉迎春仗,上苑初飛行慶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
風射蛟冰千片斷,氣衝魚鑰九關開。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林中覓草纔生蕙,殿裏爭花併是梅。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
歌吹銜恩歸路晚,棲烏半下鳳城來。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12 人日重宴大明宮賜綵縷人勝應制唐·沈佺期  七言律詩
拂旦雞鳴仙衞陳,憑高龍首帝城春。
仄仄平平平仄中,平平平仄仄平平。
千官黼帳杯前壽,百福香匳勝裏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
山鳥初來猶怯囀,林花未發已偷新。
平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文正應韶光轉,設報懸知用此辰。
平平中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13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唐·沈佺期 七言律詩
主家山第早春歸,御輦春遊繞翠微。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買地鋪金曾作埒,尋河取石舊支機。
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雲間樹色千花滿,竹裏泉聲百道飛。
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自有神仙鳴鳳曲,併將歌舞報恩暉。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例14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 唐·沈佺期 七言律詩
芳郊綠野散春晴,複道離宮煙霧生。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楊柳千條花欲綻,蒲萄百丈蔓初縈。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林香酒氣元相入,鳥囀歌聲各自成。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定是風光牽宿醉,來晨復得幸昆明。
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15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 唐·沈佺期 七言律詩
皇家貴主好神仙,別業初開雲漢邊。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山出盡如鳴鳳嶺,池成不讓飲龍川。
平仄仄中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妝樓翠幌教春住,舞閣金鋪借日懸。
平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中仄仄平。
敬從乘輿來此地,稱觴獻壽樂鈞天。
仄中中中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

例16 興慶池侍宴應制 唐·沈佺期 七言律詩
碧水澄潭暎遠空,紫雲香駕御微風。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漢家城闕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鏡中。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向浦回舟萍已綠,分林蔽殿槿初紅。
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
古來徒羨橫汾賞,今日宸遊聖藻雄。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17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唐·沈佺期 七言律詩
南山奕奕通丹禁,北闕峨峨連翠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中中平仄平。
嶺上樓臺千地起,城中鐘鼓四天聞。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中。
旃檀曉閣金輿度,鸚鵡晴林采眊分。
平平仄仄平中仄,平仄平平仄仄中。
願以醍醐參聖酒,還將衹苑當秋汾。
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

例18 奉和春日幸望春宮應制 唐·沈佺期 七言律詩
芳郊綠野散春晴,複道離宮煙霧生。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楊柳千條花欲綻,蒲萄百丈蔓初縈。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林香酒氣元相入,鳥囀歌聲各自成。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定是風光牽宿醉,來晨復得幸昆明。
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19 嵩山石淙侍宴應制 唐·沈佺期 七言律詩
金輿旦下綠雲衢,綵殿晴臨碧澗隅。
平中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
溪水泠泠雜行漏,山煙片片繞香爐。
平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仙人六膳調神鼎,玉女三漿捧帝壺。
平平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自惜汾陽紆道駕,無如太室覽真圖。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中仄仄仄平平。

例20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 唐·沈佺期 七言律詩
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雲。
平平仄仄仄平中,仄仄中平仄仄平。
洛浦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中。
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羣。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中平。
兩地江山萬餘里,何時重謁聖明君。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例21奉和立春日侍宴內出剪綵花應制 唐·宋之問 五言律詩
金閣粧新杏,瓊筵弄綺梅。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人間都未識,天上忽先開。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蜨繞香絲住,蜂憐豔粉迴。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今年春色早,應爲剪刀催。
平平平仄仄,中中仄平平。

例22 春日芙蓉園侍宴應制 唐 宋之問 五言律詩
芙蓉秦地沼,盧橘漢家園。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谷轉斜盤徑,川迴曲抱原。
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平。
風來花自舞,春入鳥能言。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侍宴瑤池夕,歸途笳吹繁。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中平。

例23 夏日仙蕚亭應制 唐 宋之問 五言律詩
高嶺逼星河,乘輿此日過。
平仄仄平平,中中仄仄中。
野含時雨潤,山雜夏雲多。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睿藻光巖穴,宸襟洽薜蘿。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悠然小天下,歸路滿笙歌。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例24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唐 宋之問 五言律詩
鳳剎侵雲半,虹旌倚日邊。
仄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
散花多寶塔,張樂布金田。
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時菊芳仙醞,秋蘭動睿篇。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香街稍欲晚,清蹕扈歸天。
平平中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25上陽宮侍宴應制得林字 唐 宋之問 五言律詩
廣樂張前殿,重裘感聖心。
仄仄中平仄,平平仄仄平。
砌蓂霜月盡,庭樹雪雲深。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中。
舊渥驂宸御,慈恩忝翰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
微臣一何幸,再得聽瑤琴。
平平仄平仄,仄仄中平平

例26緱山廟 唐 宋之問 五言律詩
王子賓仙去,飄颻笙鶴飛。
中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徒聞滄海變,不見白雲歸。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天路何其遠,人間此會稀。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空歌日云暮,霜月漸微微。
中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例27 松山嶺應制 唐 宋之問
五言律詩
翼翼高旌轉,鏘鏘鳳輦飛。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塵銷清蹕路,雲濕從臣衣。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中。
白羽搖丹壑,天營逼翠微。
仄仄中平仄,平平仄仄平。
芳聲耀今古,四海警宸威。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例28 幸少林寺應制 唐 宋之問 五言律詩
紺宇橫天室,回鑾指帝休。
仄仄中平仄,平平仄仄平。
曙陰迎日盡,春氣抱巖流。
仄平中仄仄,平仄仄平平。
空樂繁行漏,香煙薄綵斿。
中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玉膏從此泛,仙馭接浮丘。
仄中中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29 和趙員外桂陽橋遇佳人 唐 宋之問 七言律詩
江雨朝飛浥細塵,陽橋花柳不勝春。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中平。
金鞍白馬來從趙,玉面紅妝本姓秦。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妬女猶憐鏡中髮,侍兒堪感路傍人。
仄仄中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蕩舟爲樂非吾事,自歎空閨夢寐頻。
仄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中平仄仄平

例30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唐 宋之問 七言律詩
青門路接鳳凰臺,素滻宸遊龍騎來。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中平。
澗草自迎香輦合,巖花應待御筵開。
仄仄仄中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遞南山作壽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日侍臣將石去,共歡明主賜金回。
仄仄仄平中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31 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應制唐 杜審言 五言律詩
北斗挂城邊,南山倚殿前。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雲標金闕迥,樹杪玉堂懸。
平中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半嶺通佳氣,中峰繞瑞煙。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小臣持獻壽,長此戴堯天。
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例32  宿羽亭侍宴應制 唐 杜審言 五言律詩
步輦千門出,離宮二月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風光新柳報,宴賞落花催。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碧水搖空閣,青山繞吹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
聖情留晚興,歌管送餘杯。
仄平中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33  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五首其一 唐 杜審言 五言律詩
野興城中發,朝英物外求。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情懸朱紱望,契動赤泉遊。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海燕巢書閣,山雞舞畫樓。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雨餘清晚夏,共坐北巖幽。
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例34  秋夜宴臨津鄭明府宅 唐 杜審言 五言律詩
行止皆無地,招尋獨有君。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雲。
仄平平中仄,平仄仄平平。
露白宵鐘徹,風清曉漏聞。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中。
坐攜餘興往,還似未離羣。
仄平平中仄,平仄仄中平。

例35 登襄陽城 唐 杜審言 五言律詩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中平。
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
仄平中仄仄,仄仄仄平平。
冠蓋非新里,章華即舊臺。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36  旅寓安南 唐 杜審言 五言律詩
交趾殊風候,寒遲暖復催。
平仄平平仄,平中中仄平。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開。
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積雨生昏霧,輕霜下震雷。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故鄉踰萬里,客思倍從來。
仄平平仄仄,仄中仄平平。

例37  夏日過鄭七山齋 唐·杜審言 五言律詩
共有樽中好,言尋谷口來。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薜蘿山逕入,荷芰水亭開。
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日氣含殘雨,雲陰送晚雷。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洛陽鐘鼓至,車馬繫遲回。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38經行嵐州 唐·杜審言 五言律詩
北地春光晚,邊城氣候寒。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往來花不發,新舊雪仍殘。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水作琴中聽,山疑畫裏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中。
自驚牽遠役,艱險促征鞍。
仄平中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39  七夕 唐·杜審言 五言律詩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中。
袨服鏘環珮,香筵拂綺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例40  守歲侍宴應制 唐 杜審言 七言律詩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孫捧御筵。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廷燈燭上薰天。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中平仄仄平平。
彈弦奏節梅風入,對局探鉤柏酒傳。
中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中平仄仄中。
欲向正元歌萬壽,暫留歡賞寄春前。
仄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41  大酺 其一 唐 杜審言 七言律詩
毘陵震澤九州通,士女歡娛萬國同。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中。
伐鼓撞鐘驚海上,新妝袨服照江東。
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
大德不官逢道泰,天長地久屬年豐。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42  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五言律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平仄仄平平,平平中仄平。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仄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隣。
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無爲在岐路,兒女共霑巾。
平中仄平仄,平仄中平平

例43度荆門望楚 唐·陳子昂 五言律詩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
平平仄平仄,中中仄平平。
巴國山川盡,荆門煙霧開。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雲隈。
平中中仄仄,仄仄仄平平。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44 野望 隋末唐初·王績 五言律詩
東皐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平平仄仄中,仄仄仄平平。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仄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仄平中仄仄,仄仄仄平平。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中仄平中仄,平平平仄平。

例45月晦 唐·李世民
五言律詩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全唐詩錄卷一 近體詩
晦魄移中律,凝暄起麗城。
仄仄平中仄,中平仄中平。
罩雲朝蓋上,穿露曉珠呈。
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笑樹花分色,啼枝鳥合聲。
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披襟歡眺望,極目暢春情。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46從軍行 唐·楊炯 (初唐四杰)
四庫全書 古今詩刪巻十四 明 李攀龍編 唐五言律詩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例47 奉試明堂火珠 唐·崔曙 五言律詩
正位開重屋,凌空出火珠。
中仄平中仄,中平仄仄平。
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天淨光難滅,雲生望欲無。
平仄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遙知太平代,國寶在名都。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崔曙: 开元二十六年(738),登进士第,以试《明堂火珠》诗得名。盛唐

例48 省試湘靈鼓瑟 唐·錢起 五言排律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仄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平平中仄仄,仄仄仄平中。
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平平平中仄,仄仄仄平平。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平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錢起: 玄宗天寶十載(751)登進士第. 盛唐

例49 省試白雲起封中 唐 陳希烈 五言排律
千年泰山頂,雲起漢王封。
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本聯上句為本句自救的拗救方式。)
不作奇峰狀,寧分觸石容。
仄仄平平仄,平中仄仄平。
爲霖雖易得,表聖自難逢。
中平平仄仄,仄仄仄中平。
冉冉排空上,依依疊影重。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中。
素光非曳練,靈貺是從龍。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豈學無心出,東西任所從。
仄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陳希烈: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7, 進士及第. 盛唐

例50 奉試水精環 唐 嚴維 五言排律
王室符長慶,環中得水精。
中仄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任圓循不極,見素質仍貞。
中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信是天然瑞,非因樸斲成。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無瑕勝玉美,至潔過冰清。
平平中仄仄,仄仄中平平。
未肯齊珉價,寧同雜佩聲。
仄仄中平仄,平中仄仄平。
能銜任黃雀,亦欲應時明。
平平中平仄,仄仄中平平。
嚴維, 字正文。肅宗至德二年 (757年) 進士。時已40余歲。盛唐
四 结语

自三百篇降及汉魏六朝,体制递增,诗至唐而众体悉备,亦诸法毕该。故言诗者以唐为法,必视唐人为标准,如射之就彀率,治器之就规矩焉。如圆之有规,方之有矩,虽圣贤复起,不能改易矣。从众多古人著作中和初唐诗人的诗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律诗在初唐就定型完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4-23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一篇中王维诗例《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就可以看出王维的创作中律体并未定型。
沈宋是律诗成熟的标志,这也是学界共识。

二者并不对立。一个是于细处研究律式,另一大处着眼于诗史。
就好比说庚子疫情,于史,综观大局,是全球大流行,细看个体,则至今也才三亿多可考数据,亦即未染疫的少说60亿,20倍。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24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4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4-23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论证近体诗何时定型,还得有个大前提,如何定义近体诗文体的范畴。对于近体诗的范畴认识不一,自然何时定型就有了差异的。


据我所知,从唐宋元明清历代诗家编撰的近体诗专集和专辑来看,历代诗家都承认近体诗既有正格,又有变格。依此为逻辑起点,近体诗何时定型就迎刃而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24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4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4-23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体范畴,是约定俗成的。我转发了一篇有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4-23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资料足够,也可以甄别一下其时试帖诗中有多少不合乎后世常规律式的。这样子看问题、做学问就更严谨了。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2104

帖子

6442

积分

超版

超版|古风新韵轮值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6442

轮值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1-4-23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近年来少见的文章,单是这些资料的查阅,所花费的时间,足以看出楼主做学问的刻苦。
还有另一位学者风度的网友,网名称“无患子”,可以媲美,不知现在何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24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4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4-23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1-4-23 11:03 编辑

  窃以为,文体的范畴是文体创立历史时期的诗人们约定俗成的,近体诗创立于唐朝,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所以近体诗的范畴必须考察唐以后时人的共识。

  从唐宋元明清的近体诗专集和专辑可知,近体诗从初创起,都是正格体和变格体共存的。楼主的资料可以证明,初唐时期正格近体已经定型,变格体〔即后世所说的拗体诗〕还是处于不自觉的写作时期。盛唐时期杜甫开始写作多用拗句的吴体诗,杜甫说是“戏为吴体诗”,可见盛唐已经有一些诗人明确写作吴体诗了;最早论述拗体律诗的是中唐王睿撰的《炙毂子诗格》,文中介绍了三种平韵的拗体律诗:背律体、互律体和讦调体。晚唐许浑创立丁卯体,全诗基本依照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只是将颔联的出句和对句两句的第五字平仄互换;宋代黄山谷专攻吴体诗。元代方回编著的唐宋近体专辑《瀛奎律髓》只收五七律和五排。绝大部分诗作是常规的近体,但还刻意选编了大量拗变的吴体诗,并专门设置了一卷“拗字类”来评论吴体诗的拗变规律,以及“吴体诗”的声律风格。

  综上所述,个人以为,近体的正格已经在初唐定型,楼主已有论证,而近体变格,至晚唐时期已经定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1

帖子

206

积分

首席

海外行吟首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6

敬业首席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4-23 08:42
上一篇中王维诗例《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就可以看出王维的创作中律体并未定型。
沈宋 ...

谢谢交流。我的看法,只因为后人把王维的一首诗归为古体今体有不同看法,就说王维的创作中律诗并未定型,是不对的。他号称诗佛,可以写古体诗,也可以写今体诗。

成熟比喻人或事物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没定型和成熟应该是对立的。

清赵翼说的很清楚:至唐初沈宋诸人,益讲求声病,于是五律遂成一定格式,如圆之有规,方之有矩,虽圣贤复起,不能改易矣。

以我看,唐诗有的,就是型。后人学习唐诗,从中发现一些规则,肯定是不完全的,指导后人学习或写作,没问题。但是反过来套所有的唐诗,符合的说合律,不合的说不是律诗,没定型,逻辑上是不对的,唐诗应该是没有出唐律的。

先生那个例子,承认大流行就足够了,不必要考察全体的人。就像法院法官,有一个先例就可以援引。还像我们写诗用词,有一个出处就可以用了,比如某个词杜甫一个人在一首诗里用过,就算数就算典了,不须计算多少首诗,百分比大于多少才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1

帖子

206

积分

首席

海外行吟首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6

敬业首席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21-4-23 10:12
这是近年来少见的文章,单是这些资料的查阅,所花费的时间,足以看出楼主做学问的刻苦。
还有另一位学者风 ...

谢谢五柳先生,不刻苦,乐在其中,就是打字软件不太顺手,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1

帖子

206

积分

首席

海外行吟首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6

敬业首席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4-23 09:25
如果资料足够,也可以甄别一下其时试帖诗中有多少不合乎后世常规律式的。这样子看问题、做学问就更严谨了。

其实,宋元明清出的各类唐诗集,已把唐诗翻了个遍,该分的已经分了,个别的也没必要争议。读诗贵在领悟诗意,争论今体古体没大意义。
实际上,古人认为写好古体诗更难。明朝李攀龙 在唐诗选一书里这样说:  “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说唐人都写不出五言古体诗。苏轼曾把陶潜所有的诗都按韵仿写一遍,就是在练习写古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4-24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鹗飞 发表于 2021-4-24 17:43
谢谢交流。我的看法,只因为后人把王维的一首诗归为古体今体有不同看法,就说王维的创作中律诗并未定型, ...

我拿王维那个诗说事,仅仅是因为那个诗例是你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自然而然想起来了。

就“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而言,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大体就不符合这一篇所说的“定型”,这不是律句;但依照上一篇文章的思路,作者又倾向于认为它应该归入近体诗。
隐约感觉这里面有悖论,所以提一提。



我本人在诗词格律方面不大有纠结。仅仅表达认真阅读文章之后的即时观感。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4-24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鹗飞 发表于 2021-4-24 17:56
其实,宋元明清出的各类唐诗集,已把唐诗翻了个遍,该分的已经分了,个别的也没必要争议。读诗贵在领悟诗 ...

仅仅是逻辑推理上的提议,或者说建议。

有时候,仅仅提供正面的例子还不足够形成严密的论证。这是我一己的看法。



试帖诗中出现不合律处,肯定是有的,而且不会少。看看反例会让所讨论的问题更加明晰。
仅只建议,不表明立场。



再说明一下:我对格律问题不持立场。只是喜欢看理论文章,有探讨而不争执。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4-24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4-24 19:04
仅仅是逻辑推理上的提议,或者说建议。

有时候,仅仅提供正面的例子还不足够形成严密的论证。这是我一 ...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相传便是试帖,祖咏四句即止,曰意尽。
积雪浮云端,仄仄平平平。这个三平调,问启功、王力,问王渔阳、赵执信,恐怕都难一口咬定是律句。


看来试帖诗取意为上。至于格律方面,是否存在因格律不合而罢黜的情况?值得探究。
或者说,近体诗律本来就存在一个先宽后严的演变过程。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4-2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之所以提议看看反例,实在是因为只有正例未必能推导出合理结论,或者,有时候得到的结论也许是反事实的。

仅举一个人的例子。李世民。
在李世民存世的诗作中(有没有伪作不清楚),合律的近体五绝七绝五律七律都是有的。
但据此推断近体定型于太宗,显然是不合理的。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1

帖子

206

积分

首席

海外行吟首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6

敬业首席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4-24 19:37
我之所以提议看看反例,实在是因为只有正例未必能推导出合理结论,或者,有时候得到的结论也许是反事实的。 ...

谢谢讨论。

所有的例子都是 “不成熟”论点的反例。

拿出来按它的标准 也是 成熟的诸多例子,就可以了。

至于 所谓的 按它的标准 “不成熟” 的例子,一是诗本身就是古体,二是它那个标准,不合适,和别的标准矛盾。

至于李世民的例子,如果古人那样推断认定,自然也是可以的,合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1

帖子

206

积分

首席

海外行吟首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6

敬业首席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4-24 19:17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相传便是试帖,祖咏四句即止,曰意尽。

三平尾是律句,名诗人律诗里用的非常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安石欧阳修陆游陈与义等等。

王渔洋有一些诗里也用。比如:

放舟豫章水,月上廬陵城。(本聯下句三平尾)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茫茫彭蠡雨,漠漠匡山雲。(本聯下句三平尾)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風吹石楠樹,露泫櫻桃花。(本聯下句三平尾)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

暮天黄葉落,一過西州門。(本聯下句三平尾)
仄平平仄仄,仄中平平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679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驻站诗人》副主任|律诗专栏执行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050

特别贡献执行站长《驻站诗人》执行主任执行首席

发表于 2021-4-24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鹗飞 发表于 2021-4-24 21:58
三平尾是律句,名诗人律诗里用的非常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安石欧阳修陆游陈与义等等。

王渔洋有一 ...

是的。王渔洋在阐述完孤平之后紧接着阐述了一个三平调方案。我读过的。

你也认为三平调是律体的定型格式吗?
如果是,那么我觉得你在主楼应该举一举沈宋三平调例句。

如果不是,那就另说了。


我没意见的。只是提醒一下。
一個人的武功分了派别,已自落了下乘。  - 金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1

帖子

206

积分

首席

海外行吟首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6

敬业首席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21-4-24 22:56
是的。王渔洋在阐述完孤平之后紧接着阐述了一个三平调方案。我读过的。

你也认为三平调是律体的定型格 ...

我认为不是大忌。

好的,我去年有一篇,转贴一下。

点评

我只看你主楼所例沈宋诗例无此。  发表于 2021-4-24 23: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24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4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4-25 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堂窝人先生有一则回帖,可供参考:


定型与普遍遵守,中间的普及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其间会出现不合律的作品是肯定的。某一时期有相当一部分人用某种形式写,且后来不断有人模仿,说明那种形式就已经定型了。不能说之后有人的作品不合律说明其时尚未定型。当代甚至将来还会有不合律的作品,甚至是名家的,不能说律诗到当代甚至将来都一直未定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20 09:50 , Processed in 0.0776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