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70|回复: 6

[其他] 当代散曲与元代散曲比较及当代散曲态势结构特征的统计分析

[复制链接]

2

主题

24

帖子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发表于 2021-2-24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杜肇昆 于 2021-2-24 18:06 编辑


 杜肇昆
                                                            当代散曲与元代散曲比较
                                及当代散曲态势结构特征的统计分析





       [内容提要]《全元散曲》和《中国当代散曲大典》记录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的散曲发展状态。对于元代散曲,笔者曾用大数据思维工具解析了元代散曲的态势结构状况成果记录在《大数据观察下的宋词与元曲》一书中。今以《中国当代散曲大典》所提供的相关数据,也用大数据思维及其方法,对当代散曲的兴起与元代散曲兴起作一比较,并对当代散曲态势的结构特征作一剖析。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ZW147),由门岿先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散曲大典》(以下简称《大典》),2019年12月由当代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面世。《大典》分上中下三册,正文计2163页码,333万字。《大典》首次全景式记录了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20年代即1949—2018年七十年间中国当代散曲的发展状况。大典分四个板块:当代散曲研究者、当代散曲专著文献、当代散曲社团及活动、当 代散曲创作者及作品选。这是一部历史性著作,对当代散曲现状与发展的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今人隋树森编撰《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出版,1981年再版),是中国元代散曲总集。收入自金代元好问至元末明初谷子敬等213位散曲作家以及这一时代无名氏的散曲作品,共辑录小令3853首(含带过曲),套数457套,同时还收集了元散曲的一些残篇断句。编排上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每一作家附有小传。此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朝一代散曲创作概况,对于研究元代散曲有重要参考价值。元朝1368 年被明所灭。581 年后,即1949 年新中国成立,随着改革开放,古典文学开始复兴,散曲亦同诗词一道走进大众视野。近年来,散曲更是以春笋之势,迅猛发展。《大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首次对当代散曲(1949—2018)70 年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考核、记录,整理,汇集成了三大册的当代散曲的历史文献。《全元散曲》和《中国当代散曲大典》记录了相隔五百多年的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的散曲发展状态。对于元代散曲,笔者曾用大数据思维工具解析了元代散曲的态势结构状况,成果记录在《大数据观察下的宋词与元曲》一书中(2018 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今以《中国当代散曲大典》所提供的相关数据,也用大数据思维及其方法,对当代散曲的兴起与元代散曲兴起作一比较,并对当代散曲态势的结构特征作一剖析。


                  当代散曲与元代散曲宏观态势比较


    一、 散曲研究者比较
      散曲研究者是指那些以总结、探讨散曲发展态势、发展规律、作品汇集研究等为目标的著述群体。《大典》在当代散曲研究者栏目,列举了从1887 年出生到1986年出生一百年间、主要成果是建国后的散曲研究者216 人,领域大部分在各高校和研究机构。而元代典籍的研究者,较有名的据现有资料记载,有燕南芝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钟嗣成的《录鬼簿》3部3人。



                      散曲研究者比较表
    
    
  
研究者(人数)
  
  
  
当代/元代(倍数)
  

    
元代
    
  
      3
  
  
  
  
      72
  

    
当代
    
  
    216
  


    这些研究者的主要功绩或是记述了散曲领域现状的史实,或是提升散曲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资料和认识的价值。元代戏曲和散曲的创作者们,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自然研究者甚少,钟嗣成的《录鬼簿》也是冒着被人耻笑的心态名曰“录鬼”而成书。当代散曲研究者则不同,他们是在受鼓励的社会环境中在作学术研究,因而论文、书籍屡见问世,十分兴旺。所以70年的研究者216人,是元代134年的72倍。





    二、散曲典籍数量比较
    散曲典籍,包括研究著述和作品别集总集之和,是散曲研究成果和作品成果的重要标志。元朝研究著述有燕南芝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钟嗣成的《录鬼簿》3部。作品总集有《杨氏二选》2部。别集有:1《东篱乐府》,马致远著;2《酸斋乐府》,贯云石著;3《甜斋乐府》,徐再思著;4《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小山乐府》,张可久著;5《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张养浩著;6《梦符散曲》,乔吉著;7《诗酒余音》,曾瑞著;8《笔花集》,元末明初汤式著,等11部。故元有散曲典籍16部。《大典》记录了从1952年出版《元明清曲选》(钱南杨编注)始,到2018年出版《常用散曲谱例》(颜登荣编著)终,共计当代散曲典籍966部。




                                                  散曲典籍比较表          
  典籍数量(部)  
  
  当代/元代(倍数)  

    元代    
        16   
  
           60.38  

    当代    
       966  


    元代限于当时的社会政策,能够出个人专辑或研究成果是不易的。而当代研究,基金支助、学术交流、个人专辑等十分活跃,因此典籍出版兴旺发达。根据如上表格,当代70年间的典籍数是元代的60.38倍。不同的社会现实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

    三、散曲创作者数量比较
《全元散曲》记录了有名姓的作者213人,无名氏则难以考究。《大典》记录了当代散曲作者2620人。

                     散曲创作者比较表
  
  
创作者数量(人)
当代/元代(倍数)
  
元代
  
      213
  
      12.30
  
当代
  
     2620


    当代散曲创作者是元代的12.30倍。但元代《全元散曲》是“全选”,应收尽收,应选尽选。而《大典》是在推荐加征稿相结合中,收集作者,反映了全国散曲创作者的基本面貌,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有为数不少的作者没有录入,因而实际的创作者要远大于这个数。

    四、散曲作品数量比较
《全元散曲》记录了散曲小令3635首,带过曲218首,套曲457套,总计4310首/套。《大典》则记录了散曲小令10489首,带过曲704首,套曲278套,自度曲91首/套,总计11562首/套。

                     散曲作品数量比较
  
  
小令(首)
带过曲(首)
套曲(套)
总量(首/套)
  
元代
  
3635
   218
  457
4310
  
当代
  
10489
   704
  278
11562
  
当代/元代     (倍)
  
  
28.86
  
3.23
  
0.61
  
2.68


    《全元散曲》记录元代散曲,是有文必录,有录必收,是“全集”。《大典》在收录当代创作者作品时,是“选录”,每人只选若干首作品。所以当代创作者实际作品量要远多于表中的作品量。《大典》中的作品量是元代的2.68倍,实际的作品量恐怕要数十倍的增长。从表中看,当代作品是以小令为长项,套曲低于元朝(0.61倍),说明当代人更注重抒情、言志而少于叙事情怀。这与当代人的生活快节奏相吻合。

    五、当代与元代散曲态势均量比较
    当代与元代,历史背景不同、社会政策不同,特别是人口体量不同,统计时间区域不同,绝对数比较只能看出总体规模性区别,而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4

帖子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杜肇昆 于 2021-2-24 18:28 编辑


以区分等量性差别。为了观察当代和元代文学态势,这里引进“年均产生作家量“和“年均生产作品量”两个相对比较概念。1206年成吉思汗建蒙古国,234年南下中原灭掉金国,实现对中原的统治。37年后即1271年改国号为元。1368年为明所灭。所以蒙古政权对中原及全国的统治应为134年。《全元散曲》所记录的即金末到明初的这一段时间,因而,当代与元代“年均产生作家量”应为:


当代与元代年均产生作家量


    
    
  
统计时间(年)
  
  
  
创作者人数(人)
  
  
  
比重(人/年)
  

    
元代
    
  
134
  
  
  
213
  
  
  
1.59
  

    
当代
    
  
70
  
  
  
2620
  
  
  
37.43
  

    
当代/元代  (倍)
    
  
  
  
  
  
  
  
23.54
  



    元代134年间产生作家为213人,生产密度为1.59人/年;当代70年间产生作家为2620人,生产密度为37.43人/年。即当代是元代.54倍。这还不是70年间所有的作家数,其活跃密度可见一斑。
同样的比较:当代与元代年均生产作品量
     
统计时间(年)
作品总数(首/套)
比重(首套/年)
  元代  
134
4310
32.16
  当代  
70
11562
165.17
  当代/元代  (倍)  
5.14


    当代是元代年均生产作品量为5.14倍。这是因为《全元散曲》是“全编”,而《大典》是“选编”,每人只选有限的作品。如果《大典》也是“全编”,这个数目可能要大得惊人。
    均量的比较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比较,是一种等量的差别。这种差别,真正体现了当代与元代的文学活跃度、景气度。

  结论:
    1、当代散曲与元代散曲的发展速度不同。《全元散曲》记录了五百年前的元朝散曲发展态势;《大典》则记录了五百年后的当代散曲发展态势。比较之则有:
               当代散曲研究者人数是元代研究者人数的72 倍。
               当代散曲典籍出版数量是元代的60.38 倍。
               当代散曲创作者数量是元代的12.30 倍。
               当代散曲作品创作数量是元代的 2.68 倍。
               当代年均产生作家量是元代的23.54 倍。
               当代年均生产作品量是元代的5.14 倍。
    这些数据说明,当代散曲研究者、当代散曲典籍出版数量、当代散曲创作者、当代散曲作品创作数量等,都数倍、数十倍的高于元代。当代散曲发展正以破竹之势和春笋之态,在诗词复兴之后正春潮似的蔓延辽阔大地。当代散曲发展之迅速、涵盖面之广阔令人鼓舞。当代散曲70 年的发展现实远超元朝134 年(从蒙古1234 年灭金入主中原到1368 年明灭元)的发展历史。
     2、当代散曲与元代散曲创作者队伍的结构不同。根据隋树森《全元散曲》记载的有名姓的213 位作者的社会背景,可分为6 类:官宦作家(中上层官吏)、胥吏作家(下层官吏)、才会作家(民间及书会人员)、少数民族作家、伶妓作家五类。如果把官宦作家和胥吏作家和在一起,统称为官吏作家(他们共同特点是受政权雇用,有俸禄支撑生活,有层次不等的权力)。少数民族作家由于他们优越的出身及元朝“四等人”政策,其绝大部分身居要职在官吏作家范围之内。如果把才会作家和伶妓作家合在一起,统称为平民作家。他们共同特点是在社会最底层,要自我谋生,各行各业,自食其力。他们构成了社会的另一个侧面。根据隋树森《全元散曲》可以统计出,官吏作家作品占全元作品的47.45% ;平民作家作品占全元作品的47.35% 。官吏作家作品总量比平民作家作品总量略高(见《大数据观察下的宋词与元曲》156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说明在元散曲创作中,由官吏作家和平民作家两大群体支撑着。数量上官吏作家作品数较平民作家作品数略有优势;在质量上官吏作家产生了元散曲豪放、清丽两大流派的首领人物--马致远和张可久。因而可以说:在整个元曲文学大历史中,官吏作家群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散曲创作者,多在民间,各行各业分布广泛,包括退休公务员、医生、教师、企事业职员,工人、农民及各类自由职业者,其中尤以退休群体40后、50后、60后为中坚群体,即60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71.41%,七成多 。其中尤以1940—1949出生的即70—80岁的群体最多,占总人数的26.83%,四分之一强(见本文后半部分数据分析)。所以当代散曲创作者队伍结构是以退休的老年群体的民间作家为主,而在职的官吏作家则极其少见。
     元朝散曲创作以官吏作家为多,当代散曲创作以民间作家为主。
    3、当代散曲与元代散曲创作方式不同。元代散曲创作主要是个体创作,而书会人员创作散曲更多的是以创作戏剧为主,书会人员在创作戏曲和参与戏曲商业化演出中,获得生活来源。更多的个体创作者是以抒怀个人情怀、个人感受和娱乐中创作作品,或呐喊、或鞭打、或抒闷、或怡情。创作者之间没有组织联系。
     当代散曲创作者大都是“组织创作”,即分属于各种散曲组织中。全国各地有若干散曲组织,省市县及各类横向专署散曲组织星罗棋布的遍地开花,他们大都是各种散曲组织的成员,很少有游离之外而孤军作战者。有时命题组织创作如元宵、国庆等,一呼百应,几天便是专刊出世。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评点、相互推介,在横向的和纵向的联系中创建散曲的灿烂。
     4、当代散曲与元代散曲创作平台与传播方式不同。元代散曲创作作品,除少数人有别集如张小山等人外,大多数人并没有纸质印行刊发而传播。不少作品是以“传抄”“传唱”的形式传播。或亲朋好友相聚、或寿嫁宴庭献唱,在社会中自然传播。直到杨朝英“杨氏二选”问世,才把这些作品得以保存。
当代散曲创作则不然,几乎各省、市诗词学会都有纸质杂志发行,定期不定期的刊登会员们的作品,得以保存和传世。近年来,网络平台更是大显身手,各种散曲“群”、网络公众号、网络杂志,百花齐放,各种散曲作品瞬间便会传遍全国,你评我赞,好不热闹。特别是各种“散曲微刊”,自编自发,如满天繁星,十分耀眼。当代散曲创作有十分广阔的展示平台。
     5、当代散曲与元代散曲创作题材与心态不同。元代由于“四等人”政策和多年停止科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突出,读书人被受压抑,因而元曲中题材多有愤慲、鞭势、避世、归隐、放浪山水之作就是官宦作家作品亦常见官场险恶之叹。这些文学作品又反转记录了元朝的政治生态。文学在验证一段历史。
    当代散曲创作者的生活环境则大不一样,国家强大,民族团结,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所以当代散曲创作者的作品大都积极、向上、舒展、开朗。其作品题材十分广阔,从自然风光、节令变化、世人势事、点赞呼答等等,无不入曲、无不畅吟,也有评世作品,五光十色。当代散曲也同样记录着当代的社会生态。
    6、当代散曲与元代散曲的历史地位不同。由于元朝当局是鞭马立国,游牧文化,入主中原后,对农耕文化的儒家思想并没有那么在意,所以儒家思想的清规戒律对社会的控制被弱化。上层的非儒化尚娱乐,对歌舞戏剧的赏识渐成社会风气,寿筵婚嫁、高朋聚会,时办堂会,请名伶入院,渐成平常。这与宋时期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不伍下九流优伶的理学观念大不一样。再加上元朝文人书会对戏剧的介入,对戏剧文本的提高和演出质量的提升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戏剧市场渐隆,这就是北杂剧渐渐兴旺的社会原因。当杂剧里面的剧曲,成为茶余饭后的清唱时,各种填词的清唱便推动了散曲的发展。本在宋金时代就已萌动的“曲”,到元朝随着戏曲的推动更加兴旺起来。当散曲逐渐脱离其音乐属性,便成为存文学的一个分支了。杂剧和散曲的逐渐兴盛,影响和笼罩着整个社会的文化风貌,形成了元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形成了“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语)。
    当代散曲则不然,在经过若干年的沉寂之后,虽然当代散曲正以破竹之势兴旺发展,但他只是古典文学复兴的一个方面军,其影响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4

帖子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杜肇昆 于 2021-2-24 19:00 编辑


远弱于诗词,虽有春笋之态,却仍在边缘之中。当代散曲的健康发展,会在当代文化的百花园里,增添风采,但他永远不会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当代散曲态势微观结构特征


一、 当代散曲研究者的性别构成
      《大典》记录了当代散曲研究者,列举了从1887年出生到1986年出生一百年间成果主要是建国后的散曲研究者216人,其中女研究人员37人。




                         当代散曲研究者性别构成
    
    
  
总数(人)
  
  
  
男(人)
  
  
  
女(人)
  

    
当代散曲研究者
    
  
    216
  
  
  
   179
  
  
  
    37
  

    
所占比重(%
    
  
  
  
  
82.87
  
  
  
17.13
  



    说明当代散曲研究者还是以男性为主,只有少数精华女士参与其中。女性只占17.13%,但这些女性的研究成果却十分耀眼,不让须眉。当代散曲研究者绝大部分在各高校和研究机构,一些高校年轻女教师的著作,十分令人赞叹。




    二、当代散曲研究典籍类别构成
《大典》记录了当代散曲研究典籍966部。典籍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研究元曲综合性质的如散曲史、研究综述等,专题专项
研究的如关汉卿传、专题作家艺术风格、曲谱、曲韵等;一类是专题研究散曲作品的如散曲全集、选集、别集、鉴赏辞典等著述。典籍966 部中,研究性质的330 部,作品性质的636 部。



                 当代散曲典籍类别          
  数量(部)  
  
  所占比重(%)  

    专题研究类    
  330  
  
  34.16  

    作品汇集类    
  636  
  
  65.84  

    总量(部)    
  966  
  
  100  


    专题研究的主要是对元曲发展状态、时代背景、作家传记、散曲要素解读等元曲的认识与再认识。专题研究典籍多为研究者服务,因而少数,只占三分之一(34.16%)略强。这些研究著述打开了元代一扇门窗,从这里洞察到了元代社会的图景,看到了元曲在元代社会栩栩如生的演态。研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有的甚至毕生,因而这些著述在典籍中为少数,是可以理解的。
    作品汇集类的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散曲作品的学习、鉴赏、收藏、创作借鉴之用。由于当代散曲创作队伍近年的广阔发展,因而这类典籍有广阔市场需求,销售量大,约占典籍三分之二弱(65.84%)是符合逻辑的。这类典籍的大量发行,对当代散曲创作的普及、成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当代散曲创作者态势
     1、当代散曲创作者性别构成
    《大典》记录了当代散曲创作者2620 人,其中1949 年前出生者1293人;1950年后出生者1327人。女性建国前出生参与者102人;建国后出生参与者478人,其比例为:

             当代散曲创作者女性比例构成
  建国前与建国后  
女性/同期人数  (人)
所占比重(%)
  1949年前出生者  
102/1293
7.89
  1950年后出生者  
478/1327
36.02
       总计  
580/2620
22.14












     建国前出生的群体,散曲的参与度,女性比例较低,只有7.89%,不到一成。因为旧中国时期,经济的低下及旧观念笼罩,女子念书的很少,因而没有那末多的“李清照”参与到散曲的队伍中。但建国后出生的群体则不一样,他们在“义务教育”的政策温暖下,都受到良好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她们参与政治、经济、商贸、文化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表现。在散曲迅猛发展的环境里,这些“小李清照”们便大显身手,浪漫的活跃在各个地区,有时比男士更放得开。所以在建国后的统计中,女士的参与度便高达36.02%,三分之一还强,是前期的4.57倍。
    《大典》的总统计中,女士580人,占总数的22.14%,五分之一多,也很可观,主要是前期拉低了数据。但总的看来,散曲的创作领域还是被男士笼罩着。
    2、当代散曲创作者年龄段分布
在《大典》记录创作者2620人中,其年龄段结构为:

                 当代散曲创作者年龄段分佈
  
创作者出生年代段(年)
  
创作者人数(人)
所占比重 (%)
  
19世纪末1879--1897
  
5
0.19
  
20世纪   1900—1909
  
15
0.57
  
         1910--1919
  
44
1.68
  
         1920--1929
  
167
6.37
  
         1930--1939
  
359
13.70
  
         1940--1949
  
703
26.83
  
1950--1959
  
578
22.06
  
1960--1969
  
451
17.21
  
1970--1979
  
227
8.66
  
1980--1989
  
44
1.68
  
1990--1999
  
18
0.69
  
21世纪   2000--2019
  
9
0.34
  
总计
  
2620

为了直观起见,将表中数据可视化处理,则有:






从表和图中可以看出:
    (1)当代散曲创作者领军年龄段,是1940—1949出生的即71—80岁的群体。录入人数为703人,占总人数的26.83%,四分之一强。为什么这个年龄段是当代散曲创作最为活跃的人群,原因有两个:一是历史因素,这个年龄段人出生在解放前,八九岁、五六岁,上小学接受的是半新半旧的教育,对古典文学多有儿时的记忆,对古典传统尚有较多印痕。二是现实因素,群众性散曲创作的兴起,是在本世纪初,此时40年代的人正好到了退休年龄,他们相继离岗休息,有时间、有精力选择自己爱好的领域活动。爱好诗词的人,便纷纷加入到诗词创作,爱好元曲的人便纷纷加入到散曲的创作队伍中。他们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并影响了后来人,推动了新时代的散曲的兴起。
    (2)其次是1950—1959出生的群体,即61—70岁,有518人,占总人数的22,06%,五分之一多。
这是两个人数超过20%的群体。两个群体(61—80岁)共有1281人,占总人数的48.89%,快到一半了。也就是说,退休后的群体是当今散曲创作的主力军。
    (3)人数超过10%的有四个群体,即1930—1969年出生的,亦即51—90岁的人,共2091人,占总人数的79.81%。也就是说,51—90岁群体,占当代散曲创作人数的近百分之八十。一个十分老化的群体。
    (4)改革开放以后,即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群,录入的只有71人,只占2.71%。而进入21世纪,18年间录入的只有9人,只占0.34%。后继乏人。
    (5)以上分析展现了一个令人警惕的现实,在当代散曲创作者群体中,61岁以上的,共有1871人,占总人数的71.41%,七成多 。而40岁以下的人群,不到3%。队伍严重老化,后继乏人。在热闹的背后,潜藏着危机。

3、当代散曲创作者的地域分布
在国内诸地区中,创作者的分布是不平衡的,以省为单位,统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4

帖子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杜肇昆 于 2021-2-24 20:47 编辑


研究其人员密度分布。


                    当代散曲创作者的地域分布
  
  
排序
  
  
  
1949年前出生者
  
  
  
1950年后出生者
  

  
  
  
  
  
地区
  
  
  
人数
  
  
  
地区
  
  
  
人数
  

  
  
01
  
  
  
安徽
  
  
  
136
  
  
  
山西
  
  
  
182
  

  
  
02
  
  
  
湖南
  
  
  
134
  
  
  
安徽
  
  
  
180
  

  
  
03
  
  
  
湖北
  
  
  
126
  
  
  
湖南
  
  
  
180
  

  
  
04
  
  
  
山西
  
  
  
112
  
  
  
江西
  
  
  
128
  

  
  
05
  
  
  
陕西
  
  
  
111
  
  
  
湖北
  
  
  
104
  

  
  
06
  
  
  
江苏
  
  
  
106
  
  
  
黑龙江
  
  
  
96
  

  
  
07
  
  
  
江西
  
  
  
85
  
  
  
陕西
  
  
  
93
  

  
  
08
  
  
  
四川
  
  
  
77
  
  
  
山东
  
  
  
84
  

  
  
09
  
  
  
山东
  
  
  
74
  
  
  
河北
  
  
  
53
  

  
  
10
  
  
  
河北
  
  
  
51
  
  
  
河南
  
  
  
40
  

  
  
11
  
  
  
广西
  
  
  
44
  
  
  
江苏
  
  
  
36
  

  
  
12
  
  
  
浙江
  
  
  
34
  
  
  
贵州
  
  
  
36
  

  
  
13
  
  
  
辽宁
  
  
  
32
  
  
  
辽宁
  
  
  
22
  

  
  
14
  
  
  
贵州
  
  
  
25
  
  
  
广西
  
  
  
16
  

  
  
15
  
  
  
广东
  
  
  
22
  
  
  
宁夏
  
  
  
16
  

  
  
16
  
  
  
河南
  
  
  
18
  
  
  
北京
  
  
  
15
  

  
  
17
  
  
  
吉林
  
  
  
12
  
  
  
天津
  
  
  
14
  

  
  
18
  
  
  
黑龙江
  
  
  
11
  
  
  
内蒙古
  
  
  
14
  

  
  
19
  
  
  
甘肃
  
  
  
10
  
  
  
甘肃
  
  
  
12
  

  
  
20
  
  
  
云南
  
  
  
10
  
  
  
吉林
  
  
  
12
  

  
  
21
  
  
  
福建
  
  
  
9
  
  
  
浙江
  
  
  
10
  

  
  
22
  
  
  
天津
  
  
  
8
  
  
  
广东
  
  
  
9
  

  
  
23
  
  
  
北京
  
  
  
7
  
  
  
四川
  
  
  
8
  

  
  
24
  
  
  
重庆
  
  
  
3
  
  
  
上海
  
  
  
5
  

  
  
25
  
  
  
上海
  
  
  
1
  
  
  
重庆
  
  
  
5
  

  
  
26
  
  
  
新疆
  
  
  
1
  
  
  
福建
  
  
  
5
  

  
  
27
  
  
  
  
  
  
  
  
  
云南
  
  
  
3
  

  
  
28
  
  
  
  
  
  
  
  
  
新疆
  
  
  
2
  

  
  
29
  
  
  
  
  
  
  
  
  
海南
  
  
  
1
  

  
  
  
  
  
台湾
  
  
  
1
  
  
  
台湾
  
  
  
3
  

  
  
  
  
  
香港
  
  
  
1
  
  
  
香港
  
  
  
2
  

  
  
  
  
  
  
  
  
  
  
  
澳大利亚
  
  
  
6
  

  
  
  
  
  
  
  
  
  
  
  
美国
  
  
  
1
  






        从上表中看出:

       (1) 建国前出生的创作者的省份分布,与建国后出生的创作者的省份分布,大体上相当,没有大起大落,说明这些省份的传承和影响是符合文化传播逻辑的。
      (2)不同的是:
        1/山西、安徽、湖南、江西等省份数据明显在增加,出现继续发展态势;
        2/尤其山西、安徽、湖南三省均有入围180 人,山西为首;3/新分布的省份在增加,如后期的内蒙古、海南等;4/散曲后期发展已影响到海外华人、华裔,如澳大利亚、美国等。
       (3)两个表对比,明显看出,散曲的发展态势、影响力是在逐渐向全国的空间扩展。
       在国内,散曲发展是不平衡的,把上表前后两类人员合并,《大典》总录入创作者超过100 人的省份为:


               《大典》总录入超过100人的省份

    
排序
    
  
省份
  
  
  
人数
  
  
  
占总人数比重  %
  

    
01
    
  
安徽
  
  
  
316
  
  
  
  

    
02
    
  
湖南
  
  
  
314
  
  
  
  

    
03
    
  
山西
  
  
  
294
  
  
  
  

    
04
    
  
湖北
  
  
  
230
  
  
  
  

    
05
    
  
江西
  
  
  
213
  
  
  
  

    
06
    
  
陕西
  
  
  
204
  
  
  
  

    
分计
    
  
  
  
  
1571/2620
  
  
  
59.96
  

    
07
    
  
山东
  
  
  
158
  
  
  
  

    
08
    
  
江苏
  
  
  
142
  
  
  
  




      为了清晰和直观,将表数据可视化处理,则有:

          当代散曲活跃度最集中的六省示意图










         从表和图中明显的看出:
       (1)散曲创作者最密集的集中在安徽、湖南、山西、湖北、江西、陕西、山东、江苏、黑龙江、河北十个省内,人数2082人,占总人数的79.47%,接近八成。
       (2)值得特别提出的,散曲创作者更密集的集中在安徽、湖南、山西、湖北、江西、陕西六个省内(可以概括为“一安二湖三西”,图中阴影部分),人数为1571人,占总人数的59.96%,接近六成。
       (3)值得关注的是山西的散曲发展。元代山西产生多名元曲大家,如元好问、白朴、关汉卿、乔吉、张鸣善、郑光祖等,铸就了元散曲的辉煌。在历史的影响下,新时代山西散曲更是起步早、发展快,铸造了独树一帜的新成果:全国第一个散曲组织《黄河散曲社》在山西、全国第一个社团刊物《当代散曲》在山西、全国第一个《农民散曲社》在山西、全国第一个《工人散曲社》在山西、全国第一个《首届散曲创作研讨会(吕梁)》在山西。全国第一个用大数据解析元代散曲著作《大数据观察下的宋词与元曲》在山西、全国第一个用大数据解析《中国当代散曲大典》论文《当代散曲与元代散曲比较及当代散曲态势结构特征的统计分析》在山西。这些都构成了山西散曲发展态势的特色。“一部唐诗半三晋,十分元曲六河东”。山西散曲的发展,其影响力、示范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4)元代散曲创作者活跃区域,前期在大都(北京)一带,后期在临安(杭州)一带。而当代活跃区域在安徽、湖南、山西、湖北、江西、陕西一带。说明五百年前散曲活跃区在东部,五百年后散曲活跃区在中部,从东部在向中部转移。


       四、当代散曲作品的构成
       《大典》记录了当代散曲作品11562首/套,其构成如下:


                          当代散曲作品构成
    
    
  
小令(首)
  
  
  
带过曲(首)
  
  
  
套曲(套)
  
  
  
自度曲(首/套)
  

    
研究者作品
    
  
   44
  
  
  
  7
  
  
  
  3
  
  
  
2
  

    
1949年前出生者
    
  
4583
  
  
  
373
  
  
  
171
  
  
  
70
  

    
1950年后出生者
    
  
5862
  
  
  
324
  
  
  
104
  
  
  
19
  

    
小计
    
  
10489
  
  
  
704
  
  
  
278
  
  
  
91
  

    
总计
    
  
                   11562(首/套)
  


      《大典》记录了研究者同时又有作品的15人,56首/套。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在研究领域。1949年前出生者与1950年后出生者的作品,无论在数量上和构成上,大体相当,差别不是太大。两者总合:小令10489首、带过曲704首、套曲278套、自度曲91首/套。当代创作者仍以小令为主,10489首,占作品总数的90.72%。前面已经提过,《大典》录入的作品是“选编”,每人有限的几首,如果是“全编”,数量会数十倍的增加。
                                
                             总结
          1// 《大典》记录了当代散曲发展态势,其四个板块提供的数据如下:


              《大典》提供当代散曲的综合数据
    
     四个板块
    
  
               有关数据(1949--2018
  

    
当代散曲研究者
    
  
散曲研究者216人,其中女研究人员37人,占17.13%
  

    
当代散曲出版典籍
    
  
出版典籍966部,其中:研究性质的330部,占34.16%;作品性质的636,65.84%
  

    
当代散曲创作者
    
  
散曲创作者2620人,其中女性580名,占22.14%   %
  

    
当代散曲作品数
    
  
录入作品总数11562/套,其中小令10489首、带过曲704首、套曲278套、自度曲91/套。
  

    
当代散曲社团组织
    
  
散曲研究会、散曲社等组织77个。
  


    《中国当代散曲大典》各省分卷也相继出版,目前已有天津、山西、安徽、江西四个省级分卷出版。山西分卷记录了散曲研究者17人、专著82部、散曲创作者344人、散曲作品1570首/套。基本上涵盖了70年来山西省散曲发展的概貌和成果,为山西当代散曲发展作了里程碑式的记载。如今山西省散曲作品喷发式面市,恐当以万计。其他几个创作者集中省,恐亦如此。
    2//元散曲与元杂剧是元朝的主流文化形态,造就了“一代之文学”,同唐诗、宋词“三峰并峙”。明朝进入一个新高潮,到清始衰微。民国时期,一度有大家出现,但以后,散曲社会影响渐行低微。1965年2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赵朴初的《某公三哭》,一时震动文坛,惊雷社会。散曲又重新走进大众视野。改革开放以后,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4

帖子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杜肇昆 于 2021-2-24 21:01 编辑

着诗词等古典文学的复兴,散曲也开始繁荣起来。
       3//《全元散曲》记录的是蒙古政权1234年灭金入主中原始,到明1368年灭元的134年间的元散曲状况。581年后,《大典》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49--2018年70年间的散曲发展状况。70年间的当代散曲发展,无论是研究者、创作者、典籍专著、散曲作品,都数十倍于元朝的发展。其五百年后的兴旺程度,远胜于元朝。
        4//元代散曲是在“九儒十丐”的社会氛围中发展出来,而当代散曲是在国家独立、经济日益繁荣的基础发展起来。元代散曲的题材多是叹世、讥时、归隐、世象、闺情、景物等;而当代散曲作品则更显积极向上、热情乐观、与时俱进、时代化、多元化。
       5//当今散曲创作者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其空间分布,集中在安徽、湖南、山西、湖北、江西、陕西、山东、江苏、黑龙江、河北十个省内。特别是集中在安徽、湖南、山西、湖北、江西、陕西六个省内,集中度近60%。这六省是当代散曲密集度、活跃度最集中的中心区域。现在这个中心区域的影响力正在向全国全方位的扩散着。
       6//当代散曲创者的时间分布,出现令人担忧的因素。创作队伍老化问题已十分明显。其中坚力量是70—80岁的人,其次是60—70岁的人。80年代后出生人群即40岁以下人群很少。进入21世纪,18年间录入的只有9人,后继乏人。向青年普及、培养年轻一代,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7//当代散曲创作作品数量,正井喷式的发展,其态势十分可喜。但也出现令人担忧的倾向,即“俚俗至上”的散曲审美观,认为散曲越低俗、越粗俗越有“曲味”、越是好作品。这种倾向一是歪曲了历史散曲的价值美,二是误导了当代散曲的创作方向,十分有害。为此笔者曾写了《老教授为什么没有喊元曲万岁?》(发于网络平台)《元散曲风格流派二分界定辩异——兼论俗俏、旷达、清丽三分界定表达》(载《中国韵文学刊》2015 年第4 期)文章,批判了这种倾向。当代散曲创作只有全面传承元散曲的审美观,才会有现实的生命力。
     8//加强当代散曲研究阵地的建设。目前较有影响的专业散曲交流平台有两个:一个“中国散曲研究会微信群”(105 人),一个“散曲花园论坛”(181 人)。但这只是两个手机微信群,人数总共不到300人,群外人是看不到的。其它各省市散曲群,也同样是“体内循环”的少数人小天地。国内专业性的曲学刊物凤毛麟角,也多半是高校的发表阵地,阳春白雪,文章也多半是对历史的研究。当代散曲的研究阵地几乎空白,除几个诗词网站有个栏目而已。所以现在需要办一个专业性的散曲网站或网刊,为开放型的、面向全社会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观看和发表意见的阵地,为下里巴人们创建一个窗口。这样的网站或网刊,即是向社会普及、宣传散曲,扩大散曲社会影响力,也是社会交流平台、培养青年人的阵地。
    9//提倡用大数据思维对元散曲和当代散曲的研究。无论古代散曲典籍还是当代散曲典籍,都是作者思想的体现,都渗透着学术内涵和社会背景的综合要素。这些要素是用文字表述的,这些文字系统是可以用有规律的一系列数字表述并储存的。当我们抛开文字系统的思想面罩而只观察文字系统的数字化系列时,一个崭新的天地便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个新的天地甚至连作者都不曾意思到的情景。这就是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方法的价值所在。大数据应用到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其深刻价值令人惊讶。大数据应用到文化领域,其深刻价值也同样令人惊讶。当用大数据观察元曲时,展现出元代文化的种种图景及社会关联,宏观的和微观的透视了元代文化的灵魂和身躯。当用大数据观察当代散曲时,《大典》提供了一扇瞭望的窗口,无论是研究者、创作者、典籍专著等,还是创作者们的时空布局,都展现出了犹如“清明上河图”般的清晰图景,使我们对当代散曲的面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就是大数据与古典文化、古典文学相结合的作用与价值。大数据的研究与研究方法,仿佛是无人机带着遥感雷射俯览大地山水而透视地下宝藏一样,在清晰的描绘着古典文献纸后面的隐秘与价值。思想文字的数字密码正在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我们希望用大数据思维对元散曲和当代散曲的研究,能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
                                                                                                                                                                  

                                                                                                                                                                  2020-8-20
                                                                                                                                                                  2021-2-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4

帖子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抱歉,不知是软件的问题还是操作水平问题,有些表格和可视化图形,无法发上去,影响效果,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论坛督导|核心特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3269

论坛管理员论坛督导分区总版主

发表于 2021-3-2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24 01:35 , Processed in 0.0666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