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3|回复: 0

[歌赋] 象棋六道赋

[复制链接]

747

主题

844

帖子

3875

积分

轮值首席

燕赵风骨轮值首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875

轮值首席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11-28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象棋六道赋
(一)将帅之道
九宫乃象棋之始,九宫乃是王之所居,王本应在其中宫。然,棋中之王却居离宫,因何居离宫。离卦上下皆火,意含不和,皆因王有并吞八荒之心。诺,象棋初阵即含不和之势。对局一开,岂有罢兵成和之理。
华夏王道有言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有言曰“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象棋中将帅不可同处兮一条开放纵线即合此意。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殇古,君王,将军之关乃微妙,君拜将万分而隆重。君与将各执虎符一半,将出征既为君之意。所,棋中之将帅皆王矣。诺王涉多于将带兵而仗,则多半为败矣。如武穆,袁崇焕之类也。
反观历史,列朝列代之开国君,皆是戎马一生之战将,江山皆亲为而打,倒因后世为久居宫中享乐太平,飞鸟尽而良弓藏矣,终落得个身败名裂、江山易主之果。
将帅不出九宫,却能指千军万马,此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之古语。棋中多攻杀皆有将帅直接参与,正为将帅的决否之鉴。史上御驾亲征之战例也不少数。然“王不可轻动,动则必胜”皆为历代中国帝王之道之要领。
棋盘中将帅宁死而不出九宫,此规则饱含信义之道矣。“头可断、血可流,祖宗基业不可丢”,此为王道,亦是信义。史上江山破败,择自戕之帝王比比皆为。而偏安一隅,禅让帝位之皇帝,皆书的调侃之戏剧。而将帅镇守城池,宁死而不降之精,亦是流芳百世,如文天祥、史可法。此王道之体现。
一局而棋,至残局败子之际而天地宽,虽徒增无数之空间,犹为牺牲许些子力。一将而成万古骷!兵者凶器,不得已而为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所,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速胜,常为人津津而乐道。于“剥光猪”之棋局并不推崇,古皆和平之民族,轻易而不起战事、不动兵戎,由棋可见。
平头百姓喜下棋,既能自欲帝王欲望,亦能体信义之道。此诚棋之魅力兮所在。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手不悔大丈夫!所谓棋品即人品,说乃象棋也。
(二)士之道
士乃棋盘中身份特殊之兵种,唯终身不离将帅左右之翼。士行斜线而不出九宫之寓意丰富。
曰士王之贴侍,既能卫王亦能陷王,颇似古代之宦官。汉末十常侍乱政兮就士陷王之表现,其棋盘之上常现驼背士因导致闷宫杀。当多时是卫王,双士看单士力量而强,如单士不敌单马,双士却可谋和。
王出宫为将,卫士之重要。士兮危关存时择牺牲自我,予将帅腾活命是棋盘上兮常用之计法。此一点亦可体现士之信义。如三国之中,曹操嫖宿导致典韦而牺牲之事。
士为何行斜线呼?
古之将帅于中军帐中坐镇,帐外士手持长枪或画戟守戍,逢敌方来使,需进账面见主将时,士之标准兮显王之威武之举,皆兮双枪或双戟交叉形成械器之门,胆怯之来使,对视此阵势而早吓失之锐气。而卫士随将出访,皆是将在前坐,卫士二人于身后两旁叉手而立。最典莫过于三国,备坐关张叉手利于身后。
此,棋盘之士走斜线恐从此演化而来。
九宫之数横竖斜三线相加之和皆等于十五,将帅遍访九宫,但其路线乃走纵横。士因走斜线正好而弥补斜向之缺失。走法设计谓之精密。
然!非常而有趣之现象。兮简单残局阶段,走斜线之双士可守卫同走斜线之马,但对其走直线之车却无能为力,束手就擒,仅此罢尔。这岂不是应了邪(斜)不压正(直)之理!
(三)象之道
棋之象可谓兮棋盘中独特之一角色,兮唯一在棋盘之初始状态下,下按照走子规则,可任遍历棋盘四边及中心之棋子。从其特性可现,因王不出九宫,所象实为代王而理疆域之辅佐。由此可见,棋中之象拟宰相之爵。
史上,宰相之地位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或名相姜子牙、诸葛亮、魏征皆垂青史,或如魏忠贤,秦桧之辈遗臭万年。曾姜子牙《六韬》中就已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可见象之寓意包含天下之心胸,纵观琼宇之气概。而在棋之对局中亦有格言曰“缺象者多势危”,可见象之重要地位。“赵匡胤五步输华山”,再观之宋史,宰相而持朝政,文左而武右,把武将的地位降低。然,蒙古大军奔踏而南下,造就靖康之难也!故,家国不可重宰相而忽略将军矣!
元璋称帝后,为独揽大权而废相,果废除宰相之后,发掘天下之事寡人从根而无力理之。然换个头衔曰内阁大学士,实其恢复了象。明末,居现了魏忠贤,“士”不像士、“象”不似象之奇葩,正应“臭棋乱上士象”之棋谚。
而观今,总理乃今朝之象。
(四)车之道
车,棋盘战力佳高之一员,车之得与失,常常直接左右棋局之胜负。如,三国虎牢关大战,吕布不胜后董卓即败。
因车战力之高,所为棋盘上遭遇伏击之常。车之动好似古代之战将,身先士卒死而后已。然,诸此大将之命运似乎也与棋盘之车无异也!棋局至关键之时,使石交攻之刻,弃车擒王,舍车保帅乃常用之技战手段。
嗟呼!悲矣,古之大将忠良常被重用之时,亦被猜忌和陷害。而陷害其为之,往皆是朝中之文臣!彼如幼安矣!可怜白发生!从棋观鉴古,单车无奈士象全,车向来是直来直去,一往无前。而朝中士象都是弯弯曲曲,斜行迂回!
叹概古今之名将,最终遇害皆是因过于耿直,不识迂回之术。比如武穆之下场,变法之商鞅!而马炮能轻松取胜士象全,正因炮直行之中有跳跃、马跳跃之中有迂回。
为车之大将,虽可独当一面,但切忌自以为功高盖世而藐视群雄。功高而震主,细浪而淘沙。吕布,关羽及项羽皆为自以为天下无敌,而兵败丧命之典型。棋谚曰“车不立险地”关羽就因过于自负,立身于险地,被吕蒙偷袭荆州。
自古外将与内臣不和,表现于棋中就是车要入九宫,必造成士象让位或象路不通,如贴身车需要士象而让路。似成桥病变呼!亦为黄袍而加身,杯酒释兵权呼!此为朝廷之明争暗斗,勾心也!然,为总失败皆外将呼?正因内臣得了地利,距离王近。近水楼台先得月也!而外将直来直去,不能与王而同沟通,甚至完全而惑王之心思。如,闻仲太师也!
千古留名之大将正如棋盘上之车同矣,家国安宁时镇守边疆任劳任怨,朝中有难必定千里驰援不辞辛劳!此亦兮信义忠勇!
棋谚云“车正永无沉底月”,车乃正直之所化,如能摆正与王之正位,甚后背之偷袭皆不惧!诸葛隆中对云: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其反映古代手握重兵之大将与君王之关系仅在存“正”字呼!有古曰“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其话现了车之优缺点。体现于棋盘上,车马之配合变化堪比车炮、双车的配合而多彩,正因车马之配合所含“直中取、曲中求”人生之哲理。所,每逢听闻“大丈夫能屈能伸”之时,或许思其言出之人,皆历尽磨难之高人呼!
(五)兵之道
兵卒乃棋中最弱之棋子,犹然亦是最富之变化之棋子。如同带兵而仗,其势而不可缺也!虽言其弱,君不知,单丝难成线,独木难成林呼!滴水而成渊,累雨而可击石穿!
古之争战中,最可怕的事情否为某个大将而牺牲,因是突兵而变。三国时曹操与袁绍之对抗,为防兵变就曾经干过牺牲粮官之事。吾言,在棋盘上,水平越高,兵卒越重要。犹似明朝大将俞大猷,戚继光是矣!与兵而同宿,待兵如爱子。此将士气而高涨矣!吾曾带兵,待兵皆于待子,其兵顺而服也!换位呼!兵实乃打江山乃立天下之根基,牺牲其卒,将悲恸而哭,此将吾言可首呼!可一臂拥而万夫响!施仁义兼天下者是也!
兵的命运凄惨而又壮美,诸兵皆有将军梦,或封王拜将。卒亦不可撤而回头,勇往直前即勇也!然,吾曾为卒矣!虽卸甲归田而心忧天下事矣!无畏白发稀疏亦可鏖战披兜鏖也!将者,慧矣,兵者,勇也!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荆轲何尝不是一只过河卒子!
兵过河之无退路,或小鬼坐龙庭或战死疆场,成功成仁一视矣!所,七星聚会列为排局之王!
(六)马、炮之道
在棋对弈中,马炮棋最考功夫。棋也经常称为马炮争雄。可从兵种的定型而言,兮先马而后有炮,但棋艺角度来观,却又是弈者先会用炮后马;排兵布阵来看,开局之始炮在马前,而对局之中却多是炮在马后。实乃妙趣横生也!
故此将马炮合并论其道。
棋中车立马横刀,棋谚“一车十子寒”,然马炮合力足可抵车,多时甚是车不能胜之局势而马炮可胜。
马炮必胜士象全,单车却无可奈何。此一个先天子力组合之特,充现棋中蕴之合作之思想。好比,方如将相和。廉颇蔺相如之事迹也!若放凡间,则如父子和来家不败呼!棋谚“三子归边一局棋”实为高度之概括。
马炮配合含其阴阳相合之思想,炮走直线为阳、马走斜线为阴。炮之远程攻击虽强,然马之近身控制可抑。强强联合变化无穷。彼如古今之战场,多兵种配合而战,信息化多元而谋。海陆空是矣!然,陆亦有可防空而潜海之卒种,海矣包可登之陆战。
棋谚云“炮乃军中之胆”。炮在开局之初最大之作用乃是协助构建阵势,屏风马、反宫马、单提马阵型名虽为马,若没了炮之协调难以成候也。在中局炮更多之时,主用制造牵制其子。,力创造主攻之机遇。似乎,炮就兮棋之最佳配角。对局中,水准较低之棋手,常不能悟其炮之协调之作,早炮位而乱,果阵型而糟行之败局。
故曰,牵一发而动全军矣!故古人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事。不谋世事者,不足谋一时。
观今,美帝四处纵横,而使其印度越界而亦同盟英帝乱港,亦出兵嚣衅夷洲,故催华而开战,实乃反兵激将矣!非冲动矣!望众周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5-4 14:23 , Processed in 0.0475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