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52|回复: 2

[转载] 蒋祖怡:绘声绘色的南北朝山水诗

[复制链接]

51

主题

690

帖子

1893

积分

轮值首席

诗词理论轮值首席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93

轮值首席优秀诗手

发表于 2020-1-2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绘声绘色的南北朝山水诗】

蒋祖怡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这节话是说在刘宋初期,诗坛上出现了一种新品种山水诗。它和陶渊明的田园诗有所不同。陶的田园诗在崇尚雕藻的六朝文学中,是被当时文学之士们所轻视和忽视的。而这种「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的新品种山水诗却在当时十分流行。


  它是继「玄言诗」以后的产物,又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如被称为「合道家之言而韵之」(檀道鸾《续晋阳秋》)的玄言家郭璞描写山水的诗句就很好。《世说新语·文学篇》载:


  郭景纯(璞)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幽思篇》中语)阮孚云:「泓静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又如玄言家孙绰(兴公)自称「掷地作金石声」的《天台山赋》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山水文学,实际上是卖弄玄言哲理。足见山水诗和玄言诗之间,关系颇为密切。因为真正的玄言家,都是隐迹林壑而且十分懂得山林的雄姿和媚态的。再加上在那时候,人们已经听腻了那些「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文心·时序篇》语)而欢迎新的山水诗,因此,山水诗就广为流行了。


  当时山水诗的另一渊源,是「山水画」。晋末宋初有一个山水画家和佛教徒,叫宗炳,他写过一篇《明佛论》。《宋书》本传说他「凡所游履,皆画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把他列入第六品。南齐萧贲,也是一个出名的山水画家,《南齐书》本传说「尝画团扇,亦为山川,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这种「山水画」,虽则具体内容和山水诗稍有区别,但是和当时绘声绘色的新品种山水诗,无疑是有密切关系的。


  这一时期中的诗篇,它们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尚形似」,这在钟嵘的《诗品》中有很多记载。如称张协:「巧构形似之言。」评谢灵运:「杂有景阳(张协)之体,故尚巧似,而逸荡过之。」评颜延之:「尚巧似,体裁明密、情喻渊深。」评鲍照:「善制形状写物之词,得景阳之諔诡,含茂先(张华)之靡媉。」又云:「贵形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把上述情况加以总结道:


  自近代(《文心雕龙》中「近代」两字,常指刘宋到齐、梁)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张旭评王羲之书法,有「如锥画沙,如印印泥」语)不加雕饰,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


  这里所讲的「形似」:一、主要是指「声」和「色」。所谓「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也是「维妙维肖」的意思;二、所谓「形似」也包括「神似」。「不加雕饰,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即前面提到的「志惟深远」的意思。也即是好的山水诗,能给予读者的不仅是诗中文字上的「形」。


  明焦竑《谢康乐集题辞》在谈到谢灵运的山水诗时说,他「弃淳白之用,而任丹云霞雕色,有踰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至如林籁结响,调如竿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这段话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绘声绘色」。在「文学」逐渐进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过程中,山水诗的「绘声绘色」,无疑是一大进步。它是不断地前进着的。兹举山水诗的开辟手谢灵运、成熟手谢朓,和善于在乐府民歌中吸取有益营养的鲍照为例,谈谈山水诗进化的过程。


  谢灵运是第一个擅长以山水作为题材的诗人。他也是一位玄言家,写过一篇《辨宗论》。关于他的诗篇的主要特色,焦竑在其《题辞》中总结为:一是「声」,二是「色」。鲍照(一说汤休)也说他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梁简文帝萧纲也称:「谢客吐言天拔,出于自然」。但在当时的环境中,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已成为普遍的现象。故《文心雕龙》说:「物色相召,人谁获安!」「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屈平之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诗品》则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吟诸舞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上边鲍照和萧纲的那些评论,显然都是指的大谢《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这两句若不经意,随口道出。它们通过外界自然界的变化,表达出作者久病乍起的心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钟嵘《诗品》把谢灵运诗列为「上品」,评道:「名章迥句,处处间起,典丽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足以贬其高洁也。」作为山水诗的开辟手,他开创当时的山水描写,是有很大功绩的。但是,一种新生事物,也难免有粗糙的缺点,用大谢自己的话来说:「每对惠连,辄得佳语。」「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足见他自己也承认这类诗句,在他的诗中是不多的。姚范《援鹑堂笔记》中说:「(灵运诗)多六代强造之句。」皎然《诗式》说:「(谢诗)风流自然,正未易识。」叶梦得《石林诗话》也说:「初曰芙蓉,非人力所能为,而情采华丽之意,见于造化之工;灵运之诗可以当此者亦无几!」──我认为以上诸评,是切中大谢山水诗不足的一面的,只消读一读他的《登池上楼》整首,便可了然。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退空林,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幽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整首写病起登楼,满怀抑郁,据我看来,这诗的主要缺点有二:第一、首句即是所谓「六代强造之句」,比较生涩,不似「池塘」两句顺口道出,颇嫌雕凿。第二、整首「情」与「景」没有充分的「融合」,似觉说理太多。写山水诗最好是通过「模山范水」以寄托作者的感受,使「情」与「景」有机地融合。


  离开大谢将近五十年左右,山水诗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南北两齐,各有专门,北齐斛律金的《敕律歌》被称为:「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律川(元好问《论诗绝句》)。」茫茫的塞北风光,全入眼底,被刻划无余。「风吹草低见牛羊」,写得何等形象与气魄!


  在南齐有谢朓的山水诗,写的是江南风景,他的诗不仅在当时为刘孝绰、沈约等名家所赞美,而且被唐代诗人李白所推崇。唐子西《语录》:「江左诸谢,至玄晖(谢朓)而语益工。如『秋草春更绿』二句,『大江』二句,皆得《三百篇》之遗韵。是以古今以为奇句。」方东树《昭昧詹言》亦云:「玄晖诗如花之初放,月之初显,骀荡之情,园满之辉,令人魂醉。只是不肯说煞说尽,至其音响亦然。」众所周知,谢朓是「永明声律」的推波助澜者之一。他自己也说过:「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把当时流行于闾里之间的「双声」、「叠韵」、「四声宫商」和作诗结合起来,使他的诗更其有绘声绘色之妙。小谢诗实比大谢为胜,他的诗篇避免了大谢的晦涩、强造的缺点,其名句如「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朔风吹飞雨,萧条江山来。」(《观飞雨》)「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都是气象廓大,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小谢的山水诗,深为李白所推服。试观李白的诗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即可见。李白不少诗歌受小谢的影响,而他的《登宣城谢跳北楼》一首,则完全是继承小谢的「绘声绘色」之作: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忆谢公。


  小谢的山水诗,绘声绘色,以「气韵」见胜。这较之大谢,也前进了一大步。他的「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他的「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他的「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从「气韵」讲,远远超过大谢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但是钟嵘《诗品》却把谢朓、鲍照列入「中品」,称小谢:「善自发端,而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对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评选》云:「玄晖诗句幽寻,亦铿湘瑟,而《诗品》以为『末篇多踬』,理所不然。」


  被杜甫称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的鲍照(明远),是「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钟嵘《诗品》中语)。所以,《南史》中没有他的传,而把他的生平简况附于刘宋临海王道规传之后,甚至连他的出生地点也众说纷纭。《昭昧詹言》中评他的诗说:


  李、杜皆推服明远,称曰「俊逸」,盖取其有「气」,以洗茂先、休奕、二陆、三张之靡弱。今以士衡所拟乐府与明远相比,可见。


  又引王渔洋云:「明远篇体惊奇,在延年之上,与康乐可谓分路扬镳。」又云:「明远诗令人不可断截,其思清意属,句重有味,无懈笔败笔也。」


  以上诸评,切中鲍诗(包括山水诗)的特色。其所以能如此,主要原因在于他能吸收乐府中的有益营养。这只要把他的《还都道中作》中的「鳞鳞夕云起,猎猎晓风遒;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和他的乐府《出自蓟北行》中的「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飞扬」略加比较便可知。按钟嵘在《诗品》收有「古诗」四十五首,比《昭明文选》所录十九首要多。钟嵘称之为「总杂」。所谓「总杂」者其中有混杂着乐府的意思。足见从乐府中吸收新鲜血液,已非一朝一夕。鲍照能有意识地做到这一点,因而给山水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无论作山水画,写山水诗,要求通过绘声绘色来显示「气韵」,一点也离不开游山玩水的实践。谢灵运就有这种丰富的实践。《宋书》本传称他:「寻山陡岭,必造幽峻,岩障千重,莫不备尽登临。又常自始宁南山,伐木开道,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


  除上述诗人的代表作外,其他如张协的「庭草萋以绿」(《杂诗》)、张翰的「黄华如散金」(《杂诗》)、潘尼的「绿蘩被广隰」(《迎大驾诗》)等皆是。足见「绘声绘色」是当时山水诗普遍的主要的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460

帖子

12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3
发表于 2020-1-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占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1

主题

2万

帖子

6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论坛督导|核心特区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3393

论坛管理员论坛督导分区总版主

发表于 2020-1-6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5-1 01:24 , Processed in 0.0538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