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邓建

[其他] 草稿

[复制链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可见,《切韵》乃至《平水韵》根本没有能力标注确定的、统一的“纯正读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切韵》乃至《平水韵》根本没有能力标注确定的、统一的“纯正读音”,那么,任何后世诗人也就不可能根据《切韵》或《平水韵》读出确定的、统一的“纯正读音”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任何后世诗人通通不可能根据《切韵》或《平水韵》读出确定的、统一的“纯正读音”来,唯新韵论者却偏要指责当代人按平水韵写的诗读不出“纯正的平水韵读音”,是“哑巴诗”,合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另一个角度看,至少元、明、清时代的字音与唐代的字音已经差距甚远了,唯新韵论者不指责宋、元、明代的诗人按平水韵写的近体诗是哑巴诗,唯独指责当代人按平水韵写的近体诗是哑巴诗,合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新韵论者们缺乏起码的音韵学常识和逻辑推理能力,想当然地认定“既然号称采用平水韵,就该按平水韵应有的纯正读音来写诗、读诗、吟诗才是”,甚至得出“哑巴诗”结论,能站得住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切韵、平水韵的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韵》体系只能标注汉字的韵类和调类,却不能标注确切的韵母、声调的实际读音,这一特点对于“字典”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而对通用性的“韵书”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韵书的职能有两个:

一是供读者查核哪些字同韵,以便安排韵脚;

二是供读者查阅每个字的调类,以便判别平仄。至于这些韵字的准确读音究竟是什么,根本不是韵书的主要职能,而是字典的职能。

《切韵》和《平水韵》不标注确切字音,丝毫也不损害“韵书”应有的职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标注音类而不标注音值的韵书,对于方言众多、语音无法统一的古代诗人来说,反倒是一个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根本没有确切标注真实读音的符号,又无录音、广播、电视之类的有声宣传工具,朝廷也没有推广通用语的能力和举措,加之交通不方便,各朝各代的通用语“官话”的普及率是十分低的,大都只能集中在京城地区。

散居各地的绝大多数学子诗人,都只能利用自己的方言来吟诵和写作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只规定韵部和调类的韵书,对于方言驳杂的古代人来说,反而是一种莫大的优势:大家根本无须考察韵字的准确读音,只要知道哪些字的韵部和调类相同,也就能顺利写作诗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由于《切韵》和《平水韵》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而成的“通用性质”韵书,比较全面地照顾了各地方言的实际用韵情况;

任何朝代任何地域的诗人用自己的方言读出来的字音,其韵部和平仄绝大部分会与韵书相同,有差异的并不多。吟诵时,有些人采用临时性的“拟读”〔即“叶音”〕法来弥补这一缺陷。


——这种局面,与当代人〔特别是母语有入声的当代人〕利用平水韵写近体诗的情况完全一样。如果是出于追溯古代语音的发展轨迹的目的,“叶音”当然不科学;若仅仅是追求吟诵中的声韵和谐,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权变措施,叶音还是有其合理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PS:  

1、叶音,诗韵术语。叶音,即叶韵。“叶韵”之“叶”,读作:xié。  一作“谐韵”、“协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PS:

2、 叶音,或叶韵,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万

回帖

137万

积分

超版

律绝特区版主

积分
1377591

超级版主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5-2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PS:


3、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

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4-11-16 06:15 , Processed in 0.0472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