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一曲绕琴台,切切凄凄动地哀。 明月清风无价觅,高山流水有情来。 峨峨峭峭峰峦起,汩汩涛涛激浪洄。 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天垓。
附记:晋国上大夫的俞伯牙,精于音律,善操琴。一年,行至汉阳江口,时值中秋,适逢雨止云开,明月当空。伯牙在舱中独坐,抚琴案间,以遣情怀。方弹一曲,琴弦忽断,伯牙大惊,料有人听琴,遂下船察看,见有樵夫立于岸上,于是邀其入舟,此人乃钟子期也。伯牙续弦,始奏一曲志在高山,钟子期听了,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续奏一曲意在流水,子期又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曲高山流水喜遇知音,上大夫与樵夫结为挚友,相约翌年中秋在钟家重聚。一年以后,俞伯牙重回故地时,子期不幸离开了人间。伯牙面对一丘新土,悲痛欲绝,便在坟前抚琴祭奠,重弹“高山流水曲”以寄托哀思,琴声惊天动地,哭声悲切,对天长吟:“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吟罢,伯牙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从此碎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由此,“高山流水遇知音”传为佳话,千古不衰。“知音”典故由此而来。古琴台就是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而建。有道是:“清风明月本无价,流水高山自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