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楚风 于 2020-8-5 18:08 编辑
唱、应、和、悲、雅、艳
出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陆机《文赋》批评创作上的弊病,以乐曲为喻,提出“含清唱而靡应”、“应而不和”、“和而不悲”、“悲而不雅”、“雅而不艳”几种不良倾向,使文章意物不相称,文不逮意。 对此,陆机主张必须加以纠正。 唱,领唱,发端。应,照应。“或托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絃之独张,含清唱而靡应。”应,在音乐上指相同的声音、曲调间的互相呼应。陆机在这里用来比喻诗文作品在内容和文辞上都应有配合呼应。 那种文小事寡,内容单调,辞藻贫乏的文章,犹如音乐上独张偏侧之弦,弹之只有清唱,而没有众弦合奏之美。 和,和谐。“或寄辞于瘁音,言徒靡而弗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 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和,在音乐上指由各种不同的声音互相配合而构成的和谐美。“虽应而不和”,指音乐与音乐之间的不谐和。 如堂下吹管,堂上升歌,而“下管偏疾”,与升歌不协调,破坏了美好的歌声。陆机在这里用来说明文章不调谐之病。文章只为辞采而无风骨,只有靡言而无光华,使“瘁音”与“靡言”相混,美丑不分,“累良质而为瑕”。 文章应该内容充实,形式华美,二者相统一。 悲,悲切。 音乐上的悲,具有强烈地感染作用。“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而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犹絃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 指文章内容空泛,放弃义理,缺少情感,徒尚俘辞,追求形式上的新奇,不能感染人。犹如弹琴,弦小而调急,声音虽和谐而不悲切感人。 雅,雅正。“或奔放以谐合,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故声高而曲下。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指文章写的浮艳妖冶,片面追求声色之美,多淫侈轻险之词,像《防露》、《桑间》之情歌,虽能感人,但格调低下而不雅正。 艳,华美。“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指文章缺少辞采,文小质多,形式与内容相脱节,虽然内容质朴雅正而无华美的文辞,也不是意物相称,文质统一的佳制。 陆机对创作上的不良倾向的批评,反映了他在理论上主张辞情并茂,文质相称,并非一味追求尚巧贵妍,而忽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