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2

[古风] 七古.读史

[复制链接]

99

主题

65

回帖

71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17
发表于 2025-2-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满江红 于 2025-2-6 14:52 编辑

七古.读史
易姓改号谓亡国,人将相食天下亡。
无父无君差禽兽,杨墨之言尽荒唐。
政权更迭闹革命,天地四时论断长。
以为名言时传诵,不知败义教化伤。
以死效忠何赎罪,夫绍事晋忘嵇康。
入朝岂知胜败绩,树立忠名晚节昌。
大义不明遍天下,异端邪说罪祸当。
无所顾忌邪和正,并行不悖识忠良。
观其故主青衣乱,无动于衷嗜酒猖。
是故知先保天下,然后知其保国慌。
国者君臣肉食虑,天下匹夫责任慷。
空谈玄理亦称淡,魏晋时期崇老庄。
*

明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

  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人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一时传诵,以为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夫绍之于晋,非其君也,忘其父而事其非君,当其未死,三十馀年之间,为无父之人亦已久矣,而荡阴之死,何足以赎其罪乎!且其人仕之初,岂知必有乘舆败绩之事,而可树其忠名以盖于晚上,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于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选自《日知录·正始》)


译文
  自古以来,就有亡国的事,也有亡天下的事。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那就是:易姓改号叫作亡国;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以至于达到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之间互相残食,这叫作亡天下。那么,魏晋时期的人们为何会因清谈而亡天下呢?这是因为他们的言论,就像孟子所说的杨朱、墨翟的言论一样,使天下人变得无父无君,最终退化到与禽兽无异的地步。

  以前,嵇绍的父亲嵇康被晋文王司马昭所杀,到了晋武帝政权更迭的时候,山涛却推荐嵇绍出来做官。那时嵇绍正隐居在家,想推辞不去。山涛对他说:"我替您考虑很久了。天地间春夏秋冬四季尚且有相互更替的时候,更何况人生短暂的一世。"人们把山涛的这些话作为名言加以传诵,但他们却不知道这句话败坏了道义,损害了教化,以至于引导天下人做无父之人。嵇绍对于晋王朝来说,晋王朝的国君并非他的国君,但他却忘了自己父亲被晋文王杀害,而去事奉并非自己的国君。在他活在世上的三十多年之间,他作为目无父母之人已经很久了,那么在汤阴以死效忠,又怎么能够赎回他的罪孽呢?况且当他最初入朝做官的时候,他哪里知道晋王一定会发生兵败之事,而自己竟能树立忠名使晚节完美无缺呢!自从曹魏正始以来,大义不明的情况已经遍及天下。像山涛之流既然是异端邪说的罪魁祸首,于是使嵇绍这样的贤人都去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无所顾忌。邪和正两种评价截然相反,二者不可并行不悖。假如认为嵇绍是忠,那么就一定认为王裒是不忠才可以。否则如何能责怪那些晋代旧臣相继着去侍奉刘聪、石勒,眼看着他的故主晋怀帝身穿青衣贱服为人行酒而无动於衷呢?因此,首先要知道保天下,然后才知道保国家。保国家,是位居国君和臣下的那些统治者所要考虑的;保天下,即使是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06

主题

9359

回帖

2万

积分

超版

超版|古风新韵首席

积分
26406

敬业首席优秀诗手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5-2-6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先生佳作!先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9

主题

65

回帖

71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17
 楼主| 发表于 2025-2-6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骨逸仙 发表于 2025-2-6 14:40
欣赏先生佳作!先生好?

谢谢来访关注,欢迎相互探讨。问候新春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2-20 05:00 , Processed in 0.05934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