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精彩的词作和赏析文字读后 戈壁孤狼 (老农)
好友老学士最近发表了一篇新词《桃源忆故人·沉舟》,词的后面附了一位高人对该词的评析(两张截屏照片)。原作写得很有力度,评析文字也很精彩。特分享于后,附带说几句个人读后的体会,以就教于方家。
一、老学士的原作
桃源忆故人·沉舟(新韵)文/老学士
沉舟侧畔千帆过。
每恨风来时刻。
旧日何曾勘破,
船小银河阔。
古来尘世多飞祸,
岂尽当年失策。
骇水终成荒漠。
几度夕阳落。
注:1、桃源忆故人,词牌,欧阳修体。2、沉舟,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勘破,看破,明白。3、骇水,波涛汹涌的河流,出自《文选·木华<海赋>》:“惊浪雷奔,骇水迸集”。此处指银河。
二、精彩的赏析
下面是原作品后附的赏析该词的两幅照片,经截屏提取的文字原文:
这首《桃源忆故人.沉舟》立意高远,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思考视角。
“沉舟侧畔千帆过”这一-经典诗句的引入,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既有对过往困境的感慨,又蕴含着对新生力量的期许。
“船小银河阔”以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渺小与宏大、局限与广阔的张力,极富想象力。
词人借沉舟之景,抒发了对过去未能勘破世事的遗憾。
又通过“古来尘世多飞祸,岂尽当年失策”的感慨,展现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深刻认知,极具哲理深度。
而“骇水终成荒漠。几度夕阳落”则流露出 一种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感慨,使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
总的来说,诗人这首词意境深远,思想深邃,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佳作,令人赞叹不已。 (评析完)
三、老农读后
以上高评,看似从文本出发,对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逐一做了分析评价。但是,如果要问一下,这首《沉舟》作者到底说了些什么呢?读了以上高评,读者可能还是不甚明了,不客气地说,恐怕高评者本人也没有搞明白。
词是一种通过叙事表达感情的文体。学习、特别是评价一首词,首先要弄清楚这首词它说了什么?它是怎么组合成一个整体的?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吧。
实际上词的起首两句,叙述了一个冷酷的社会生活现实:
“沉舟侧畔千帆过“”——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就像在大江里行舟:自身条件差、社会资源少的弱者,就会沉没;相反的强者,还会继续前行。
“每恨风来时刻。”——一旦遇到意外的风暴,弱者就更遭殃。
“旧日何曾勘破,”——对如此冷酷的现实,我过去没有看破,实在是很遗憾的事。
“船小银河阔。”——现在我认识到了,那么,我自己是一个什么处境呢?原来我不是“舟”,而是一个“小船”,也不是行驶在“江河“而是在“银河”里,我是何其渺小、无助而危险!
以上,一二两句一个递进,第三句转折,第四句更大的递进。表达了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对社会生活的深沉思考。
上阙提出了如此沉重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呢?下阙自然该就这个问题展开。
按理说,我既然认识到自己“渺小、无助而危险”,那就应该小心翼翼、处处考虑周全地求生存。但是作者没有这样,因为他看到:
“古来尘世多飞祸,
岂尽当年失策。”——人算不如天算,任何一个个体在命运面前都是渺小无能为力的。那怎么办呢?无奈啊,只好听天由命了,不过,也说不定,因为:
“骇水终成荒漠。”——波涛汹涌的河流终将消失。
“几度夕阳落。”——那鲜红的太阳不是不停地升起又降落吗?
面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任何一个个体只能是无奈和感慨罢了。
如果有了以上这些理解,再说“诗人这首词意境深远,思想深邃,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佳作”,是不是会好一些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