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1

[其他] 《每周好诗》转录三首10

[复制链接]

536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2441
发表于 2024-8-30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乡三首

作者:张万银 2024年08月30日







回乡(新韵)
一弯回沓绿叠加,蝉噪虫鸣第几茬。
对卧青牛抛媚眼,蝶翻花海二三家。


拔田(新韵)
跪地拔田手脚忙,身披金甲沐阳光。
汗滴是我润眼露,细土为吾防晒霜。


乡村
鸡鸣犬吠过村头,四野田园待夏收。
陌上花开迎左右,殷勤蝴蝶扑肩头。
点评

读《回乡三首》,大体可拿“天趣”二字言之。今人旧体诗,能得天趣的其实占比不大。惠洪《冷斋诗话》载“吾弟超然”论诗曰:“王摩诘《山中》诗曰:‘溪清(有作“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舒王《百家夜休》曰:‘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欲别更携手,月明洲渚生。’此皆得于天趣。”“天趣”诗有阶级,二王诗或在高级,张诗或在中级。如何识得“天趣”?《冷斋诗话》提出了问题,并没有明确回答。不过我们读二王的诗,可以抓住两点,一是得趣,一是天成。

“得趣”的诗,首先要有一个“趣”点,在这个“趣”点上,读者思想和作者的思想(包括作者意内的和意外的)能够得以交叉触碰,并产生如同钠遇水而燃烧的审美反应。不能使读者产生审美反应的诗,无所谓“得趣”。即如《山中》的趣点是清寒哀伤,《百家夜休》的趣点在离愁,这些趣点之所以能够被读者获得,并产生审美反应,全凭诗人有思想、有妙手。是的,“得趣”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思想,一是有妙手。有思想,作者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有妙手,读者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比如《山中》但以“清”“寒”“湿”等形容词暗写主观感觉,但整体似乎全然写景,而引人入胜;《百家夜休》一三句言情,二四句以景衬情,尤其是最后一句打开唯美画面,令诗味绵长,都是诗人妙手乃得。
张诗三首,除其二我窃以为过于露骨而不喜外,另外两首都属于得趣诗。其一四句筛选了绿弯、蝉虫、青牛、蝴蝶、花海等欣欣向荣生动活泼的诸多意象,从四个角度,并列开去,写回乡所见所闻,没有说到心情,但诗人的怡然欢喜,却自然洋溢。其三法同其一,运用各类陶潜、杨万里喜用的传统乡间意象,引我入其田园佳境,暗暗滋生代入感,尤其结句的工笔细节,“蝴蝶扑肩”浑疑“肩”为我肩,颇为动人。
“天成”指表达形式,指文字语感,要行文自然浑然。谈到“自然”,从钟嵘《诗品》强调“直寻”以求“自然英旨”之诗,到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所谓“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无待于裁熔”的“自然会妙”,再到葛立方《韵语阳秋》夸赞谢灵运“池塘生春草”、谢元晖“澄江静如练”之混然天成、天球不琢,我们可见,历经千淘万洗,作为形式追求的“自然”从未缺席于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趣味语义场。
行文的自然要求,是因为行文的不自然的现实映照而提出的,从前如此,当前如此。行文自然,则无斧痕、无藻饰、不造作、不卖弄。二王两诗及张诗无掉书袋,无过度修辞,写景言情,皆常字常语,文从字顺,操持文字如铺路石子,造曲径而通幽,能令人徜徉于其境享受于其境,而全然忘了脚底石子。在一首诗的曲径上,倘觉硌脚、绊脚,甚或因为石子崴脚,人的关注点在脚底之石而无暇旁顾,那么这首诗就不合“天成”。今人旧体或佶屈聱牙的典事主义者,或辞格至上的修辞主义者,凡作品形式大于内容的,大概都可以归类于崴脚石派。
《回乡三首》语感逊于二王诗的,在于浑然。浑然是在自然基础上的更高一层要求,涉及诗歌整体的内部言语逻辑。比如《山中》,“溪清(因)——白石出(果)”,“天寒(因)——红叶稀(果)”,“溪清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并列)”,“山路元无雨(设疑)——空翠湿人衣(答疑)”。《百家夜休》以时间为线索,写两个动作,一是“不忍发”时候的“相看”,一是“欲别”时候的“更携手”,动作描写之后便分别以客观环境烘托,一则“暮潮平”,一则“月明洲渚”。两首诗的句内逻辑和句际逻辑都十分严谨,语义指向明晰。它们所使用的意象干净简明,互补错落分布,共同指向诗的主旨,绝不重复累赘,所以内在结构紧凑圆融。

破坏《回乡三首》浑然的,比如“一弯回沓绿叠加”之“回沓”“叠加”语义指向都在“绿”,“身披金甲沐阳光”之“金甲”“阳光”应为同指,或嫌语词冗赘;“蝉噪虫鸣第几茬”之“第几茬”的语义指向可能是“蝉噪虫鸣”也可能是“一弯绿”,容易引起歧义。这大概是我将张诗排在“天趣”诗中级的一个主要原因。

特邀点评:郎晓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6

主题

2万

回帖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62441
 楼主| 发表于 2024-9-1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乡有感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1-12 09:58 , Processed in 0.0667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