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4|回复: 0

[词曲] 是一首“顺应自然、豁达乐观、理性超脱、珍惜当下的《清平乐》

[复制链接]

188

主题

562

回帖

3961

积分

超版

超级版主|金陵八闲子词学如是学苑 首席

积分
3961

敬业首席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4-8-2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陵木樨 于 2024-8-24 19:48 编辑

                                                                          清平乐•莫厌秋早
                                                                               见荷塘莲蓬结子起兴
                                                                              江苏省南京市 金陵木樨


                                        莲花蓬笑,莫厌寒来早。应是三秋新与老,结子生娃福好。
                               闲愁言怨欹眠,杞人何须忧偏。莲老珠黄惓恳,一行白鹭青天。




【词家解读】


一、词牌及创作背景

“清平乐”是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上阕四句四仄韵,下阕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以“见荷塘莲蓬结子起兴”,作者在看到荷塘中莲蓬结子的景象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词。



二、上阕解读

“莲花蓬笑,莫厌寒来早。”

“莲花蓬笑”:描绘了荷塘中莲蓬饱满的形态,仿佛在微笑。这里将莲蓬拟人化,赋予了它欢快的情绪。
“莫厌寒来早”: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不要厌烦寒冷的秋天早早到来。暗示人们不要畏惧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应是三秋新与老,结子生娃福好。”

“应是三秋新与老”:指出秋天是新旧交替的季节,既有成熟与衰老,也有新的希望和收获。“三秋”通常指秋季的三个月,这里泛指秋天。
结子生娃福好”:承接上文莲蓬结子的景象,将其比喻为“生娃”,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繁衍。同时,认为这是一种福气,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


三、下阕解读

“闲愁言怨欹眠,杞人何须忧偏。”
“闲愁言怨欹眠”:描述了一种带有闲愁和抱怨的情绪,可能是作者在看到秋天的景象后,心中涌起的一些感慨。“欹眠”指斜靠着睡觉,这里暗示作者的慵懒和无奈。

“杞人何须忧偏”:用“杞人忧天”的典故,劝诫人们不要无端地担忧和焦虑。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过于忧虑的人的批评,认为应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变化。

“莲老珠黄惓恳,一行白鹭青天。”
“莲老珠黄惓恳”:描绘了莲花老去、莲子变黄的景象,“惓恳”表示诚恳、恳切的样子,这里可能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敬畏。

“一行白鹭青天”:以优美的自然景象结尾,给人以开阔和宁静的感觉。白鹭在蓝天下飞翔,象征着自由和美好,与前面的愁绪形成对比,也暗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整体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荷塘莲蓬结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上阕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延续,下阕则从闲愁和忧虑中引出对人们的劝诫,最后以美丽的自然景象收尾,给人以希望和慰藉。整首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感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词家评点】


一、意境营造

1. 自然之美:词以荷塘莲蓬结子起兴,生动地描绘了秋天荷塘的独特景致。莲蓬饱满,似在微笑,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一行白鹭青天”更是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自然画卷,增添了词的意境之美。



2. 季节感:通过“莫厌寒来早”“应是三秋新与老”等词句,准确地传达出秋天的季节特征。既表现了秋天的凉爽与宁静,又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更替。



二、情感表达

1. 豁达乐观:“莲花蓬笑,莫厌寒来早”“结子生娃福好”等词句体现出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秋天的到来,作者没有感伤和抱怨,而是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季节的变化,认为这是生命的自然过程,充满了希望和福气。



2. 劝诫反思:“闲愁言怨欹眠,杞人何须忧偏”表达了作者对无端忧愁和过度担忧的批评。劝诫人们不要像杞人那样自寻烦恼,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3. 感慨人生:“莲老珠黄惓恳”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衰老的感慨。但这种感慨并非消极悲观,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三、艺术特色

1. 拟人手法:将莲花和莲蓬拟人化,赋予它们“笑”的表情和“结子生娃”的行为,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 用典巧妙:“杞人何须忧偏”巧妙地运用了“杞人忧天”的典故,增强了词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3. 语言简洁:整首词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精准,不拖泥带水。如“莲花蓬笑”“一行白鹭青天”等词句,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鲜明的画面。
4. 韵律和谐:作为一首“清平乐”,词的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音乐美感。


总体而言,这首《清平乐·莫厌秋早》以其优美的意境、积极的情感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这首清平乐是用怎样手法来完成起承转合的?】


以下是对这首《清平乐·莫厌秋早》中“起承转合”手法的分析:

一、起

“莲花蓬笑,莫厌寒来早。”以荷塘中莲蓬饱满如笑的景象开篇,引出主题,奠定了积极乐观的基调。这是“起”,通过生动的描写吸引读者注意力,为后文的展开做铺垫。

二、承

“应是三秋新与老,结子生娃福好。”承接上文,进一步阐述秋天的新老交替,以及莲蓬结子所带来的福气之感。对起句中的乐观基调进行强化,从莲蓬结子这一具体景象深入探讨秋天的意义,使主题更加明确。

三、转

“闲愁言怨欹眠,杞人何须忧偏。”这里发生转折,从前面对秋天和莲蓬结子的积极描述,转向对闲愁和过度忧虑的批判。通过这种转变,丰富了词作的情感层次,使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上,而是引入了对人们心态的思考。



四、合

“莲老珠黄惓恳,一行白鹭青天。”以莲老珠黄的景象再次呼应前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以“一行白鹭青天”的开阔景象收束全篇,既与前文的情感有所呼应,又将读者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给人以希望和美好的感受,使整首词在情感和意境上得到升华,实现了完美的“合”。
综上所述,这首词运用巧妙的手法完成了“起承转合”,使作品结构严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诗词创作中“起承转合”手法的应用原则是什么?】



在诗词创作中,“起承转合”手法的应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起”的原则

1. 引人入胜:开篇要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新奇的意象、富有悬念的语句等方式,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他们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2. 点明主题:虽然不一定要在起句中完全揭示整首诗的主题,但应有所暗示,为后文的展开奠定基础,让读者对诗词的大致方向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承”的原则



1. 连贯流畅:承接起句,在内容和情感上要保持连贯性,不能出现突兀或断裂的感觉。语言表达要自然流畅,使读者能够顺利地从起句过渡到后续内容。



2. 深化主题:进一步阐述和深化起句所引出的主题,可以通过具体的描写、事例、情感的递进等方式,使主题更加明确、丰富和深刻。



三、“转”的原则

1. 变化巧妙:“转”是诗词中的关键环节,要有明显的变化,可以在内容、情感、视角等方面进行转折。这种转折要巧妙自然,不能过于生硬,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新奇和惊喜。



2. 拓展意境:通过转折拓展诗词的意境,使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可以引入新的意象、思考角度或情感冲突,为最后的“合”做好铺垫。



四、“合”的原则

1. 总结升华:结尾要对整首诗词进行总结,将前面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提炼,使主题更加清晰、集中。同时,要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升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的空间。



2. 呼应开篇:“合”要与起句相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可以在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回应开篇,使整首诗词在结构上更加严谨,增强作品的整体感和艺术感染力。



3. 余味悠长:结尾要给读者留下余味,让他们在读完诗词后能够回味无穷。可以通过含蓄的表达、开放性的结尾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首《清平乐·莫厌秋早》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词中通过“莲花蓬笑”“应是三秋新与老,结子生娃福好”等描述,表达了对自然季节更替以及生命延续的一种认知和感悟。作者看到荷塘中莲蓬结子,意识到秋天不仅带来了寒冷,也象征着生命的成熟与新的开始。这体现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生命循环的理解,传达出一种顺应自然、珍惜生命不同阶段的态度。



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莫厌寒来早”展现出作者不厌恶秋天早早到来,不畏惧时光流逝和环境变化的豁达心境。即使面对秋天的清冷和生命的衰老(如“莲老珠黄”),也能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认为这都是生命过程中的必然经历,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坦然面对生活的态度。



劝诫与反思:“闲愁言怨欹眠,杞人何须忧偏”这句,作者表达了对无端闲愁、抱怨以及过度忧虑的否定。以“杞人忧天”的典故为警示,劝诫人们不要像杞人那样自寻烦恼、无端担忧,倡导以更加理性和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与不确定性,不要被不必要的忧虑所困扰。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尾“一行白鹭青天”描绘了白鹭在蓝天下飞翔的美好景象,这与前面所提到的一些情绪和思考形成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由、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尽管生活中有各种复杂的情感和境遇,但依然对美好的事物充满期待,为整首词增添了一抹希望和憧憬的色彩。








【《清平乐·莫厌秋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清平乐·莫厌秋早》表达了作者多种复杂的情感:
对自然与生命的欣然接纳:词中“莲花蓬笑,莫厌寒来早。应是三秋新与老,结子生娃福好”,描绘了秋天莲蓬结子的景象,作者认为这是自然的规律,体现出对生命延续和季节更替的欣然接受。面对秋天的到来,没有丝毫的抵触或哀伤,而是以一种平和、积极的心态看待,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福气,展现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莫厌寒来早”直接表达了不要厌烦秋天早早到来,暗示作者不畏惧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即便看到莲花老去、莲子变黄(“莲老珠黄惓恳”),也能坦然面对,认为这都是生命过程中的必然阶段,流露出一种豁达乐观的心境,能够以从容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变迁。

对无端忧虑的劝诫:“闲愁言怨欹眠,杞人何须忧偏”,作者表达了对那些无端忧愁、抱怨以及过度忧虑的人的劝诫。以“杞人忧天”的典故为警示,传递出不要自寻烦恼、不要被不必要的忧虑所困扰的观点,倡导人们以理性和从容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尾“一行白鹭青天”描绘了白鹭在蓝天下飞翔的优美景象,与前文的情感和思考形成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由、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尽管生活中可能有各种复杂的情感和境遇,但依然对美好的事物充满期待,为整首词增添了一抹希望和憧憬的色彩。








【清平乐·莫厌秋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清平乐·莫厌秋早》表达了作者以下几种人生态度:

顺应自然、平和接纳:词中“莲花蓬笑,莫厌寒来早。应是三秋新与老,结子生娃福好”,体现出作者对秋天到来、季节更替以及生命自然发展过程的坦然接受。不抱怨秋天的早至,而是看到其中蕴含的生命延续与新老交替的美好,展现出一种顺应自然规律、平和对待生活变化的态度。



豁达乐观:“莫厌寒来早”直接表明不厌恶寒冷秋日的早早到来,即便面对“莲老珠黄”等代表时光流逝、生命衰老的景象,也没有流露出哀伤或消极情绪,而是以豁达的心境去看待,认为这都是生命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体现出其乐观向上、不为外物所扰的积极心态。



理性超脱:“闲愁言怨欹眠,杞人何须忧偏”,表达了作者对无端忧愁、抱怨以及过度忧虑的否定。以“杞人忧天”的典故为警示,劝诫人们不要像杞人那样自寻烦恼,倡导以理性的思维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不被不必要的忧虑所困扰,有一种超脱的心境,能够不为琐事烦忧,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珍惜当下、享受生活:整首词在描述秋天景色和生命状态的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享受。尽管有对时光和生命的感慨,但并不沉湎于过去或担忧未来,而是专注于眼前的美好,如欣赏莲花结子、感受自然的变化等,体现出一种珍惜当下时光、善于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点滴美好的积极人生态度。






【在《清平乐·莫厌秋早》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的?】


在《清平乐·莫厌秋早》中,作者通过以下意象来表达情感:莲花与莲蓬:“莲花蓬笑”中,将莲花和莲蓬拟人化,“笑”字赋予它们欢快的情绪,展现出一种生机与活力。莲花通常象征着高洁、纯净,而莲蓬结子则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收获。作者借此表达对自然生命循环的欣然接受,以及对生命美好一面的肯定,体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感态度。例如“应是三秋新与老,结子生娃福好”,从莲蓬结子感悟到秋天虽带来寒冷,但也蕴含着新老交替的美好与福气,传达出对生命进程的坦然和积极认知。



寒秋:“莫厌寒来早”中的“寒秋”意象,一方面直接点明了季节,给人以清冷、萧瑟之感。但作者强调“莫厌”,并非单纯地描绘秋的凄凉,而是通过这一意象表达对时光流转、季节变化的顺应,不因为秋天的到来而产生抵触或哀伤情绪,反而从中体会到一种别样的平和与接纳,显示出其豁达的心境。



白鹭与青天:词的结尾“一行白鹭青天”,白鹭在蓝天下飞翔的景象,给整个词的意境增添了一抹明亮、开阔的色彩。白鹭象征着自由、优雅,青天则代表着广阔、高远。这一意象与前面所表达的情感形成对比或呼应,在前面可能有对时光、生命的感慨或一些微妙的愁绪之后,白鹭青天的出现,仿佛在告诉人们生活中依然存在着美好与希望,即使有诸多复杂的情感和境遇,也不应忽视那自由和美好的存在,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也让整首词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富有层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4-11-5 04:49 , Processed in 0.06801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