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4-11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丹哥 于 2023-4-11 10:46 编辑
1、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简介: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四川省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又称“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墓”,始建于1934年,是全国最大的也是最早的大型红军烈士陵园。
王坪村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医院所在地。1934年3月,红四方面军将总医院迁到王坪,主要担负收治红四方面军伤病员的繁重任务。伤病员最多时达三千多人,因缺医少药,营养不良,伤势恶化而在医院光荣牺牲并安葬在医院附近的红军烈士达万余人。
为了永远纪念光荣牺牲的红军烈士,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建造这座红军烈士陵园。墓碑选用质地细密坚硬的青绵石建造。碑高3.95米,由帽、柱、座3部分组成,宽690毫米,主碑正面上方刻有镰刀、斧头图案,图内横刻有张琴秋同志题写的“万世光荣”4个大字,正中镌刻着“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字样,两旁有“为工农而牺牲,是革命的先驱”的评语,红底黄字,横批是:“万世光荣”。碑体有长枪、短枪浮雕,占地4.7万m2,壮观醒目。碑前置有一长方形的石供桌,左右两侧有两门直径300毫米、长1.7米的石雕迫击炮。
它是国家民政部首批确定的“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曾派出慰问团专程前来祭扫。
198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其扩建为“红四方面军王坪烈士陵园”。
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重点保护单位,并进行维修。
2002年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现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陵园内新修了烈士事迹陈列室,展出红四方面军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及在川陕苏区牺牲的团级以上红军指挥员的生平事迹和红军烈士遗物。
2012年王坪烈士陵园修缮工程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扩建,扩建之后由红军烈士陵园、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王坪新村三部分组成,核心墓区及保护区扩至1800亩。陵园完整地保存着全国最大红军集墓,还将通江县50处、11428座、17225名红军烈士散葬墓也迁移至此,使得整个陵园共计埋葬了25048名红军烈士,其中军师团干部烈士108人。
从高处俯瞰,陵园气势磅礴、巍峨壮观,墓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小径蜿蜒于绿树黄菊之中。
该园是传承红军文化,弘扬红军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又是一道靓丽的“红色旅游”风景线。前往瞻仰的人群络绎不绝。
2、赤化全川:
赤化全川石刻标语,是红四方面军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大创举,至今还完整的保存着。1300多幅红军时代的石刻标语,其中以“赤化全川”和“平分土地”最著名。
“赤化全川”标语,在四川省通江县沙溪乡(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右侧一华里地) 红云岩顶部。字高5.5米,宽4.7米,笔划深0.35米,宽0.7米,里面可卧一人,字间距为7.1米,字迹工整,笔力遒劲。由于红云岩雄距万谷之巅,离岩三、四十里远,其字迹也清晰可见。
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站錾字队选此高岩,原准备刻一条“国民党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的标语,当刻好“国民”两字时,川陕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到此巡查工作,觉得这条标语字数太多。后来又重新搭架,并由巴中恩阳河一姓张的教师写了“赤化全川”四个大字,3月开工。7月刻成。1935年红军北上,当地地主闫升平、闫际风等人,以12石小麦为赏,欲将“赤化全川”涂去。由于岩高字大,字迹难于毁去。所以“赤化全川”四字至今有如当年,数十里外清晰可见。
2023年巴中至陕西的高速公路拐弯专程路过烈士陵园,目前已开工。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简介:摘抄于有关文献资料,诚谢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