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99|回复: 1

[诗话] 客家话“入声”读作“平声”的诗例

[复制链接]

223

主题

1756

回帖

6943

积分

版主

玉山酬酢版主

积分
6943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3-4-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话“入声”读作“平声”的诗例
  作者:乐只
  我在《碰到格律诗“出律”怎么办?》批评有些人一看到格律诗貌似出律,不是从本诗句分析,而是武断“特例”,忙于找“拗救”。如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历来被认为是无法避免的“十”出律,无须拗救。其实,用客家语琅诵,没有任何问题!“十”在客家话中,可平可入,据说南宋陆游和明末顾炎武均有论证。类似还有“舌”、“石”,如果在唐诗宋词中用作平声,千万不要视为出律,更不要找什么本句和对句拗救。如辛弃疾《水调歌头·席上为叶仲洽赋》:“一壑一丘吾事,一斗一石皆醉。”只要把入声字的塞音韵尾[-p]、[-t]、[-k]去掉、读音拉长就行了,无须找另外的平声读音,如“十”不用读“chén”、“石”不用读“dn ”。
  客家语接近唐宋中古音,研究中古声律如鱼得水。母语不是客家语的语言学家,研究中古声律,时有误判,误导后人。
  (2019年9月18日)
  才搁笔,又发现一例:
  夏至五月中(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注:渌水的“渌”,客家语可以念平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4万

回帖

10万

积分

论坛嘉宾

玉山酬酢栏目嘉宾

积分
102391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3-4-7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乐只版提供声律资料。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2-22 13:48 , Processed in 0.0663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