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三峡遗踪》又三首 楚阳台 朝云暮雨闲,枕席荐宵蛮。 自在形骸外,逍遥宇宙间。 高唐子渊赋,滟滪楚王颜。 天地氤氲色,怡情踏露还。 附记:楚阳台在巫山城北约二里的高邱山(一名高都山)上,台高一百丈,面对浩浩长江;半山腰有“观”,名叫高唐观。据史书记载,巫山之口阳台高唐,是因楚国宋玉作《高唐赋》而名始传。 授书台 洪涛翻岭脊,巨浪劈崖洄。 夏禹疏江去,瑶姬出海来。 天书颁勇士,宝匣授英才。 万众争襄助,俄然峡口开。 附记:授书台位于巫山十二峰的飞凤山麓,在青石的西面,与神女峰隔江相对。这里有一个石坛,地势平矿。传说古时候,瑶姬带领众姐妹游东海回到巫山,见大禹正帮助三峡黎民百姓治水,正遇到困难。瑶姬就向大禹授天书于此平台,因此得名。 斩龙台 巨柱擎天立,溪流绕脚洄。 初惊摧石鼓,忽讶斩龙臺。 峽口青山塞,瑶姬铁臂开。 悠悠神禹迹,百姓免洪灾。 附记:斩龙台位于巫山县西部长江南岸的错开峡,黛溪水由南注入长江,峡谷幽深,两岸山势犬牙交错。东面的岩戥上,立着一根顶细底粗、高约60多米的圆形石柱,叫锁龙柱。隔峡相对的西面,有一个半环形的石岩,向上望去,形如同石鼓,传说这是大禹治水曾经锁龙之处,名斩龙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