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帖子
查看: 650|回复: 0

[杂文] 木商古道與黔陽縣青石板街巷暨碑刻文化

[复制链接]

730

主题

298

回帖

3794

积分

版主

积分
3794
发表于 2024-5-23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語云“樹碑立傳,永垂不朽”,在黔陽縣境內,歷來有因石傳文的傳統。在明代以前,基本上是因地取材,採用石灰石作為摩崖石刻、功德碑、墓碑的習慣。譬如宋代紹定元年(1228)沅州學正翁永年(東嘉人)所立的《重修縣治記》(現存洪江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後用青石碑複製)、淳祐十二年(1252)黔陽縣令薛舉岩(永嘉人)所立《宋登科題名碑》(現存洪江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後用青石碑複製);元代至正八年(1348)朝散大夫、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左右司員外郎朱守諒題,左右司典史行文暨書從行張政、進士文鉤、黔陽縣儒學教諭徐祐所立《秋夜偶成》詩碑(現存洪江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後用青石碑複製);明代正德十一年(1516)至正德十六年(1521)原浙江道試監察御史、湖廣沅州竹寨驛驛丞周廣為“玩易台”所泐摩崖石刻(現存中方縣竹寨㵲水河邊),嘉靖四年(1525)賜進士、榮祿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書莆田林俊所立《修寶山書院記》(現存洪江市黔城完小),崇禎十二年(1639)黔陽縣邱氏後裔在煙溪五通廟所立功德碑(現存雙溪鎮煙溪五通廟)。到了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才改用本地紅砂石作為材料。譬如康熙二年(1663)黔陽縣知縣張扶翼《重修城隍廟記》(現存洪江市黔城火神巷赤帝宮),康熙三十五年(1696)黔陽縣知縣張景生為欽命巡撫偏沅等處、指揮提督軍務、管理糧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楊鳳起所立《懷高厚澤》碑(現存洪江市黔城小江㵲水河邊一座土地廟旁古樹下),清雍正六年(1728)黔陽縣令王光電奉旌為明末清初黔陽孝子危階立《孝子坊碑》(現存洪江市黔城西正街玄靈觀門口),乾隆四十五年(1780)黔陽縣教諭袁淑先手書“古龍標山”碑(道光二十三年,茶陵訓導、邑人楊大聲摩建坊額為學宮弁冕),道光三十年(1850)九月初八日,黔陽縣知縣張佐清為嚴禁痞匪乘危搶掠勒索貨物,以肅河道而安商旅事所立《告示碑》(現存洪江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等即是。
    隨著木商古道的開闢,“五勷木幫”的崛起,貴州迤量h青石逐漸被人重視。迤燎嗍?Y源豐富,品質優良,是遠近聞名的“青石之鄉”。青石資源廣泛分佈於敦寨、平略、偶里、啟蒙、固本、三江、彥洞、隆里、卦治等鄉鎮。清乾隆初年(1736),迤量h平略青石即被湖南石匠發現,到這裡來取石打碑,年深日久,當地人稱這裡為“打岩塘”。經過一個甲子,到了嘉慶初年(1796),黔陽縣石匠才開始用迤量h平略青石打碑,迤量h卦治青石鋪路。所以,就有了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為袁淑先手書“古龍標山”碑石質不堅,難於經久。黔陽縣教諭黃本驥屬邑人楊大聲用青石摩建坊額,永為學宮弁冕之舉。現在所有芙蓉樓碑廊中碑刻,自從嘉慶以後,基本上採用青石作為碑刻之用(道光三十年九月初八日黔陽縣知縣張佐清所立《告示碑》採用紅砂石是個特例)。而黔城街巷大量採用青石鋪路,亦賴“木商古道”的開闢,“五勷木幫”的崛起,而得以便利。清道光十九年(1839),湖南黔陽縣知縣龍光甸《宰黔隨錄·修城廂內、外街道記》云:“黔邑街道,舊以荒石小岩為之,偏陂不平,凹凸不齊。暮夜及陰雨,泥濘,傾跌可慮。邑人士曾請挨戶勸修,因思鋪戶居民,貧富不一,店屋亦非一姓,賃住者為店主,構造者為房主,守土者為地主,如必挨戶斂錢,不但議論多而成功少,且此推彼諉,勢將爭執不休。於是捐廉為之倡,並因公勸捐,不辭勞瘁,親自督修。中用三尺寬石板,橫砌;兩旁用一尺二寬石板直砌。低窪之處,中開陰溝,水用暗流。高埠之處,旁開陽溝,水用明流。各街畫一。不數月,而城廂內、外街道砥平矢直,真王道蕩平之盛也。每丈工料錢二千文,凡八百丈有奇,共用錢一千六百余千文。附五城樓支用:徙役、奉神、值更,每處月給飯食錢五百文,香二百枝,茶油二觔。”現在的黔城鎮所謂的“南正街”者,在黔城鎮南面,系清道光十八年(1838)黔陽縣知縣龍光甸主持修建。街區總面積1.6萬平方米,街長690米,寬3.5米,街道中間1米用青石板橫鋪,街區民房宅與宅間有封火牆,為典型清代建築風格,其中200米至今保持原有風貌,古建築物完整無損,198310月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附錄:
                          嘉慶十一年(1806)五勷木幫瞿從文訴狀
                      貴州民族出版社《侗族社會歷史調查·爭江案》
    五勷木幫、湖南沅州府黔陽縣屬客民瞿從文稟詞:
    近因與徽客李瑞豐等,合載蔑纜五船,欲往卦治當江之處投寓。適遇卦治主家文乘鳳、文起蛟捧示前來,因相托坐守纜船,同往伊處。
    商屬無辜,不堪此重困。只得令船戶楊新宗,報知客夥李瑞豐、吳亨泰等,奔天柱縣,各報在案。蒙批:李瑞豐等稟,此案甫經憲斷,奉發告示曉諭在案。坌處民人膽敢藐法抗斷,實出意想之外,已據遠口司申報,飭差發提,並劄委該巡司押放,候提案察究。附議吳亨泰等稟稱“坌處民人違斷藐法,實屬可惡已極。”據李瑞豐等詞內,批准提差,並劄飭遠口司,畏懼不前,只是推延了局,計出無賴,李瑞豐等復向學憲投詞,未蒙批示,客民竟有冤莫白。似此藐法掯商,非天莫究,情萬難已。
                          江西臨江木幫
                            永定章程
    署湖南沅州府黔陽縣正堂加五級紀錄五次王(萬齡),為公懇章程等事,案據木商吳楚玉、吳滕玉、黃春發、熊崇德、曾純順、黃堯訓、諶紹泰、曾享順、熊玉泰、危榮順等呈稱,憲治河道,上通黔省,下達辰、常,數百餘里河灘,徽、臨、西三幫,黔、靖之木俱至托口揪簰,每逢春、夏水發,難免沖散之虞。向來上流下接,聽商備價認贖金,於八月陡遭溪水,沖散甚多。地棍攔截,聞買,不顧商本,索價數倍。甚至砍削斧記、藏匿鋸斷,無憑查認,命本烏有,以致紛紛呈控。雖沐燭照公斷,未免有煩案牘,只得公懇,俯察下情,分別贖價,嚴禁攔截強買,滅跡匿藏,詳定章程,俾各遵守,庶(幾)商旅安協,賦本有賴。
    上稟等情,據此查:本邑托口河道,上通靖州及貴州省天柱、開泰等縣,商人販吣局玻瑥纳嫌蜗?樱?懤m撐咧镣锌趨R總,紮聚小簰,順流而下。每遇春、夏大雨及秋水漲發之時,猝被沖散,人力難施。下游居民截流撈獲,本商向認勒銀取贖,甚而鋸斷、藏匿,每至爭鬧訐訟。
    今商人吳楚玉、吳滕玉等懇立章程,具稟前來。本縣查:凡得遺失之物,律應送官召認。至遇水漂散木,非遺失可比,自當任聽本商認取。原不應索銀勒索,但截流撈獲,亦貲人力,酌償辛苦工本,亦無不可。若趂此鋸斷、藏匿,則與竊盜無異。除據情酌立章程,詳明巡、府憲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縣屬居民人等知悉,嗣後遇有大水漂散木植,許其截流撈獲,任聽本商各執斧記,對認明確,照數給還,酌償截撈工價。如敢多取混爭,一經告發,定行嚴究。倘有砍削斧記、鋸斷藏匿等情,即照“擅取他人積聚山木”律計贓,照竊盜治罪,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計開撈獲大小木植工價
    壹尺內圍圓木,每根准給撈獲工價銀四分
    兩尺內圍圓木,每根准給撈獲工價銀八分
    三尺內圍圓木,每根准給撈獲工價銀二錢
    肆尺內圍圓木,每根准給撈獲工價銀三錢六分
    伍尺內圍圓木,每根准給撈獲工價銀八錢五分
    陸尺內圍圓木,每根准給撈獲工價銀一兩五錢
                                            大清嘉慶十七年(1812)小陽月    吉日
        臨幫:吳楚玉、吳滕玉、黃春發、熊崇德、曾純順、黃堯訓、諶紹泰、曾享順、熊玉泰、危榮順等公立
    三江:即迤量h的卦治(清水江)、王寨(小江)、茅坪(亮江)。
    十八關:天柱縣坌處、三門塘、菜溪、新市、遠口、鸕鷀、中團、興隆、牛場、埂洞、白岩塘、江東、金雞、巨潭、翁洞、芷江縣金子口、大龍、黔陽縣托口。
    三幫:安徽徽州、江西臨江、陝西西安三幫“下河買客”,是參與清水江木材貿易最具經濟實力和影響力的官商,代辦“欽工例木”(即皇木),與經營清水江流域客木(即民木)的五勷民商一起,促進了清水江流域、沅水流域的經濟發展。
    臨幫:即江西臨江的“下河買客”,是參與清水江木材貿易最具經濟實力和最具影響力的官商,代辦“欽工例木”(即皇木)。在嘉慶年間,臨幫以吳亨泰為首,而其族人吳楚玉、吳滕玉以及親友黃春發、熊崇德、曾純順、黃堯訓、諶紹泰、曾享順、熊玉泰、危榮順為輔。
                    道光七年《具控皇木并控制低潮銀色平輕短扣詞稿》
生員李榮魁、樂定邦,民石聲堯、王安太、張榮魁、徐秀方等具懇稟:
    生員李榮魁、樂定邦,民石聲堯、王安太、張榮魁、徐秀方等,為懇賞示禁,以除銀弊、以安商苗事。情因生等,清水江上通都勻、下達楚省。生等,黎平、鎮遠、都勻三府地方山多田少,賴蓄杉木以度民生。
    國朝雍正,張巡憲校立,歸總木市,在於黎屬毛坪、王寨、卦治三江,值年停客買賣,上下商販及湘南委員採辦皇木均止該所,成規已久,下河客商分作三幫、五勷買木。三幫者,即安徽、江西、陝西三省,五勷者,系湖南常德府德山、河佛(洑)、浦市、洪江、托口。
    歷來買木紋銀九五折扣,平用九六比兌。近因人心不古,下河客商在東家借出資本足色實紋銀,來至湖南德山、河佛(洑)、浦市、洪江、托口等處,將銀傾鑄沖鉛,墮銪低潮銀色,至平九三四兌賬,欺哄上河山販。山販獲此低潮銀色入山難買。
    至嘉慶年間,所使七八(販—反+呈)銀色加價購買,上河愚苗,只圖獲利,殊被暗槍。生等、山販,相隔窎遠,難於齊議。伊等得步更進,不惟常使七八(販—反+呈)銀色而平九三四兌,敢膽起利心相串。道光三、四年來,更使不堪銀色,僅五二三(販—反+呈)、平比止議九零一兌。銀低平輕,有名無實。富者難納官糧,貧者難買日食,目睹心傷。
    三江買賣,不下數百萬金,遭害匪輕。欲指客名告究,則三幫、五勷,不下千人,均用低潮一色,難以枚舉。無奈山販集議,惟有禮請示禁例,赴黎平府呈請,何敢越叩。奈三江所停客商,概屬他省客民,上年在前府稟禁,惡習難除,是以議生等,於昨赴杜府主行轅稟明,蒙諭,叩懇隨將低潮銀色呈驗,懇恩電閱是否合情,賞准定立銀色平比章程,賞示彈壓,勒石永禁,三江主家不許低色毛銀入江兌賬,以除惡習、以安商苗,則下游一帶軍民、商苗子孫沾恩萬代矣。為此懇乞  大人閣前,賞准作主,給示施行。                                
                                                道光七年(1827)七月十五日    呈
                          五勷木幫官司碑
署湖南沅州府黔陽縣正堂鳳凰直隸軍民府經廳卓異候升加五級紀錄五次趙(衍和)為示禁事照得:
    托市原系聚木之所,客商雲集至。該客商買獲木植,自應各聽自自便,紮排放行。嗣因楊俊賢被蔣魁相等飾詞混爭圖霸,控經雷(鐸)前縣令訓明,責懲斷令。嗣後聽客自便,蔣姓不得再行混阻等,因取結立獻在卷。詎本年又有蔣秀濱等,因木客粟明顯自行紮放,輒即翻控,並據楊俊賢控,奉府、道二憲批飭示禁等,因奉此茲集復訊,蔣姓實系混爭,已照雷(鐸)任前斷,取結完案。除祥復外,合行遵照,憲紮出示,嚴禁為此。仰該市諸色人等知悉:嗣後托市河下紮放木排,均應聽客自便,蔣姓人等不得再控當差為詞,挾制木商混圖霸紮,自示之之後。如敢故違令,決不姑寬。各宜稟遵勿違。特示。
    審得蔣秀濱等,以仗勢強楸等事,具控粟明顯一案。緣蔣秀濱、粟明顯均住托市。該市河下原屬聚木之所,各處客商買獲木植,均由該河楸紮成排放行。道光二十三年(1843),楊俊賢等與蔣魁相等因爭紮訐控,經前縣訊明定獻。本年內粟明顯等自紮自排,蔣秀濱等又以強楸等情具控前來,並據楊俊賢控,奉府、道批行下縣,茲集庭訊,得悉前情,查蔣秀濱等所稱伊等祖人先奉劄飭,原為楸紮皇木起見,據供,並無再明客木不准外姓楸紮之說。且據該生等前控到縣,業經雷(鐸)前縣令訊明斷結,即應恪遵,茲復呈控,即屬違翻。嗣後托市河下仍著遵照前斷,現奉府、道批行立案,示禁准出示,勒碑曉諭,永絕爭競,以免訛索,不准再行違斷,茲事仍候具文祥復,並取各遵,結存卷完案。此判。
                                                          右仰通知
                                                  道光二十六年(1846)十月二十日
    五勷木幫:瞿大元    楊國賢    粟文茂    張德發    粟體盛
              張多俊    粟三江    粟際成    楊俊賢    粟森盛
              粟明顯    瞿大魁    粟茂盛    趙祥泰    粟成順
              粟善文    粟際昌    粟明發    唐和泰    張泰豐
    五勷:天柱縣巨潭、翁洞一勷;黔陽縣金子口、大龍一勷;黔陽縣托口、原神場一勷;黔陽縣西溪、天柱縣柳寨一勷;芷江縣碧湧、冷水溪一勷。是清水江下游及其匯入沅水一帶,即今貴州省天柱縣和湖南省芷江縣、黔陽縣等地的木商幫會。早期曾是三幫經營清水江木材生意時期的僕役,後來才躋身為水客。天柱縣木商在常德陬市建有“靈義宮”以及在武漢漢陽鸚鵡洲設有木塢。
    或云五勷為德山、開泰、天柱、芷江、黔陽等處的客商(迤量h城飛山廟光緒二十四年《永遠遵守》石碑),或云五勷為湖南省常德德山、河佛、瀘溪浦市、會同洪江、黔陽托口(《皇木案稿》之李榮魁等《具控皇木並控制低潮銀色平輕短扣詞稿》)。
    五勷客商在清水江流域、沅水流域各處修建“楊公廟”祭祀水神楊漱,迤量h茅坪的楊公廟為廟首,一直管到清水江上游;武漢鸚鵡洲的楊公廟為廟尾,可以管到南京、鎮江等處,黔陽縣托口楊公廟為總廟,凡涉及木材買賣的糾紛與爭端,多在楊公廟由廟首來主持解決,而關於木材貿易的各種告示、江規,也多刊碑於楊公廟附近。楊公廟的香火費主要從放送的木材中按照一定比例收取,實際上是一個與木植采呋顒泳o密相連的地方性社會組織。
    黔陽五勷木幫,在嘉慶、道光年間,以瞿從文為首,族人瞿大元、瞿大魁為輔組織瞿派;以張德發為首,族人張多俊、張泰豐為輔組織張派;以粟明顯為首,族人粟文茂、粟體盛、粟三江、粟際成、粟森盛、粟茂盛、粟成順、粟善文、粟際昌、粟明發等人為輔組織粟派;楊俊賢、楊國賢組織楊派;另有趙、唐諸姓氏亦各自組織自己的派系,共同成為五勷木幫。
                        告示
署湖南分巡,辰、永、沅、靖兵備道,兼管驛務,加十級紀錄十次鍾口口
    為嚴禁痞匪乘危搶掠勒索貨物,以肅河道而安商旅事,照得辰、沅大河,上至黔省,下通江、漢,客商船隻往來絡繹。因寸節險灘,每有擱湣⒊聊缰?荩?诮浨暗里唽伲瑖澜?Ψ顺宋?屄樱瑏K委員會同查拏懲辦,各有案茲。
    本護道訪聞,沿河灘頭一帶,仍有不法痞匪乘危搶奪,甚至以盤查煙土,禁止私販為名,把持勒索,擾害商民,實堪慟憾。正飭拏究辦間,據江西臨州貢生范恒春、桂集盛、徐普輝、范同源等稟請示禁前來,除分飭各屬一體,認真查拏、懲辦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
    仰各屬沿河居民人等知悉:爾等務安本分,各终龢I。如有客商船筏,遇遭湣⒛纾?辉S乘危搬搶貨物。其灘頭人等,幫同撈救,亦應聽各客商酌量給予飯食錢文,不得勒掯,任意訛索。倘經此次示禁之後,仍敢故蹈前轍,擾害行舟,一經訪聞,或被告發,定即飭屬嚴拏,按例懲辦,決不輕貸。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右仰通知
                                        道光三十年九月初八日  
    耆汛、灘頭,不時查獲,毋致損壞。
                                        實立          黔陽縣曉諭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4-7 05:22 , Processed in 0.0479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